首页 百科知识 营稼穑狩猎畜养

营稼穑狩猎畜养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营稼穑狩猎畜养距今7000~5000年间,今隆德进入新石器时代。沙塘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出土的动物遗骸有虎、熊、狐、猫、鹿、狍、獐及大型食草动物和啮齿动物。食草动物和以食草动物为食的猛兽大量繁殖,人类猎获容易。这样,猎获物中一些易捕捉且繁殖能力较强的食草动物,因食物充足被暂时豢养起来,供食物缺乏时享用。原始畜养中,被驯化了的野生动物有狗、牛、羊、猪、鹿、马。说明豢养已成为畜牧的主体。
营稼穑狩猎畜养_文化隆德

营稼穑狩猎畜养

距今7000~5000年间,今隆德进入新石器时代。那时,寒冷的气候随着冰川的消退而结束,气温逐渐回升,降水量明显增加,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先民们刀耕火种,方法简单原始。为了适应烧荒造地的需要,磨制了石斧、石锛和石锤,作为砍伐树木,开垦土地的工具。隆德出土的石斧、石锛,由质地坚硬的玄武岩辉长岩制成,通体磨光,斧首厚重,刃部锐利,有安装木柄的圆孔。播种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以耜、锄和铲为主要挖土工具。神林周家嘴头出土的耜长30厘米,刃宽12厘米,尾宽8厘米,厚5厘米。凤岭胜利村出土的玉铲长10.7厘米,尾宽5.8厘米,厚0.6厘米,尾部有一圆孔,孔径0.2厘米。石铲与石耜形体相似,器身扁平,刃部平直。用于收割的刀和镰多由石灰岩和页岩制成。通体磨光,背部较厚,弧刃或凹刃,背部有单孔。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农业专用工具的普及,为原始农业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自然气候环境,先民们还驯化了抗旱能力强、生育期短、耐高温和产量较高的粟作为栽培的主要农作物。从沙塘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窑藏中出土的大量腐朽谷物说明,人类逐渐积累了种植经验,培育了适合栽培的粮食作物,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已经成熟。

img9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隆德地处西北内陆,第四纪末期形成的黄土堆积,浑厚肥沃,疏松易垦,是进行农业生产的理想场所,先民们在依山傍水、地势平坦的二阶台地上,先用石斧砍击树木,放火烧荒,然后用石铲或耜翻松土地,播入种子,秋后用石刀、石镰割下作物的穗子,脱粒后储藏于陶制容器中,最后用石臼石杵加工成日常食粮。

新石器时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相当茂盛。良好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食物和天然栖居场所,动物种类繁多。沙塘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存中出土的动物遗骸有虎、熊、狐、猫、鹿、狍、獐及大型食草动物啮齿动物。食草动物和以食草动物为食的猛兽大量繁殖,人类猎获容易。当时,狩猎仍是先民们获取食物的重要手段。长矛、弓箭、石丸等工具的应用,狩猎技能提高,人们猎获的机会和数量增加。这样,猎获物中一些易捕捉且繁殖能力较强的食草动物,因食物充足被暂时豢养起来,供食物缺乏时享用。豢养动物的实践,使人类获得了饲养经验,并完成了对野生动物的驯化,发展原始畜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原始畜养中,被驯化了的野生动物有狗、牛、羊、猪、鹿、马。1984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和固原博物馆联合对沙塘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挖掘,对兽骨检选鉴定,属于完整的个体猪150头,占1/2,羊72只,占1/5,鹿74只,占1/5,狗52只,占1/6,牛17只,马6匹。说明豢养已成为畜牧的主体。在原始种植业的基础上,原始畜养业逐渐兴起,成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