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闭锁综合征

肺闭锁综合征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肺闭锁时,患者往往测不出PEF值,当PEF昼夜变异率>40%时,易发生哮喘猝死。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药,若因心血管疾病必须使用者,应尽量使用β1受体选择性较好的药物如艾司洛尔等,给予最小有效剂量并监测肺功能。

1966年,Keighley报道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气雾剂有效的哮喘患者复发时再度反复吸入,气喘反而加剧,停药后症状方可缓解。而后几年内,又陆续有多篇类似报道。这类患者发作时多呈哮喘持续状态,病情危重,故命名为肺闭锁综合征(locked lung syndrome,LLS)。近来发现,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无论口服、静注或吸入,均可诱发本症,甚至还可见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β受体阻滞药、长期超声雾化吸入等哮喘患者,严重时突发猝死。

【临床表现】 肺闭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重症哮喘相似,但更加严重,患者极度呼吸困难,不能说话,强迫体位,大汗淋漓,吸气三凹征,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此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现象:

1.肺部哮鸣音的变化 若呼吸困难及发绀无缓解,肺部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称为沉默胸),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征象,必须考虑其内在病因:(1)严重支气管痉挛或伴有广泛黏液栓形成,导致肺闭锁;(2)呼吸肌衰竭;(3)张力性气胸或纵隔气肿,需及时查明并处理。

2.肺性奇脉 即吸呼气期肱动脉收缩压差>10mmHg,肺闭锁时常>25mmHg,是气道严重阻塞的征象之一,但应注意,在呼吸肌衰竭时,可无奇脉。

3.胸腹矛盾呼吸运动 提示呼吸肌衰竭存在。

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 因重症哮喘发作之初可表现为过度通气,此时动脉血气可提示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PaCO2下降。但若症状无缓解,而PaCO2由降低转为正常,则是Ⅰ型呼吸衰竭向Ⅱ型呼吸衰竭转变的先兆。如PaCO2>6.7kPa时,需进行机械辅助通气。

5.最大呼气流量(PEF) PEF<100L/min,提示气道严重阻塞;若<60L/min则可能发生窒息。肺闭锁时,患者往往测不出PEF值,当PEF昼夜变异率>40%时,易发生哮喘猝死。

6.肌酸磷酸激酶 血清中此酶水平增高是呼吸肌剧烈运动持续处于高负荷状态的代谢标志。

【致病机制】 尚不明确。可能为药物因素引起哮喘症状急剧加重而形成肺闭锁。

【致病药物】 β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克仑特罗、妥洛特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糖皮质激素;其他:某些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可诱发严重哮喘发作,常见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含碘造影剂等。

【防治措施】

1.预防

(1)按需使用β2受体兴奋药,并及时正确联用吸入表面激素。

(2)疑有阿司匹林性哮喘(AIA)者最好经特异检验明确诊断,并避免接触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其他可能诱因。因病必须使用此类药物者,需做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脱敏治疗。

(3)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药,若因心血管疾病必须使用者,应尽量使用β1受体选择性较好的药物如艾司洛尔等,给予最小有效剂量并监测肺功能。若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或用力肺活量(FVC)较用药前下降超过15%,则应停止使用。

(4)详细查询药物过敏史:哮喘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在应用新药时应严密观察,防治过敏反应。

2.治疗 消除诱因,避免接触所有可能诱发的药品、食物及化学用品;氧疗;及时输液;解痉平喘;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稀释痰液,促进排痰;机械通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