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的效能剖析_拓荒与耕耘

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的效能剖析_拓荒与耕耘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的效能剖析_拓荒与耕耘_人文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的效能剖析沈铁鸣QQ群、讨论组、微信等即时通信平台已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人们的常用沟通工具,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更是普遍使用。

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的效能剖析_拓荒与耕耘_人文

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的效能剖析

沈铁鸣

【摘 要】QQ群、讨论组、微信等即时通信平台已逐渐成为信息社会人们的常用沟通工具,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更是普遍使用。其不断被开发、更替的功能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学生学习体系中也日益发挥作用,体现了特有的效能,本文旨在对此进行剖析,以便进行更清晰地把握,从而拓展其进一步延伸使用的空间。

【关键词】小群体 即时通信平台 高校学生 学习体系

在技术的奔跑时代,从PC终端到手机终端,人们所可利用的即时通信平台不断被开发,使用者的数量、群体也日益庞大,年轻群体更是其中的核心组成,这些平台的功能在升级改版中不断得到提升与拓展,其效能全方位地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方面。以高校学生为例,使用QQ、MSN、微信、飞信等等即时通信工具已是日常生活的常态内容,长时间甚至整天在线以保持其通畅,成为他们最习以为常的状态。以往有不少研究针对此现象展开,不过常立足于学生生活层面,对与之对应的行为、情感、心理方面进行探讨。然而从现实层面看,这些平台的应用范围已全然扩展到学生的学习研究层面,尤其是QQ群、讨论组、微信等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学习体系中有了更重要的效能,因此本文拟从此着手进行探究,为高校教育研究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信息化提供思路。(www.guayunfan.com)

一、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及其有效功能

即时通信平台,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即时交流信息的体系,提供一种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地传递文字信息、档案、语音与视频进行交流。从20世纪90年代的ICQ到现时的微信,从单一的通信到多种信息、图片、视频的及时传递,从个人即时通信到企业即时通信、行业即时通信……即时通信平台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展,快速蔓延。

与此同时,即时通信平台的功能也得到了多层面的应用开发。以目前使用最普遍的QQ为例,国内使用人群已达数亿,它集图文消息实时发送和接收功能为一体为用户服务,还为用户提供了文件传送、图文随心混排、QQ群中群等服务,还包括开放型聊天室、音乐中心、游戏社区等。而如Skype,作为全球最受欢迎、最普及好用的免费网络通信平台,也拥有了超过6亿以上的使用群,根据TeleGeography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Skype通话时长已占全球国际通话总时长的25%。Skype用户免费通话时长和计费时长累计已经超过了2500亿分钟。[1]同时,它还支持视频聊天、多人语音会议、多人聊天、传送文件、文字聊天等功能。但Skype的使用群体更多见于国际通信、沟通中。这些平台的研发、大范围的使用大大丰富、满足了人们日常在不同层面的多样式的交流、沟通的需求,并极大地影响与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心理及交往方式甚至是价值观念。

在即时通信平台的众多功能中,小群体功能具备特别的作用。比如,QQ中的QQ群以及讨论组的设置。作为同时为多人聊天提供的交流服务,在群创建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或使用共享文件、群公告、相册等多种群空间服务方式进行交流,一般群设置的上限是200人,可以形成不同规模的共有交流者群体。而讨论组则是临时性的、更为灵活的小群体设置,但它可以进行更为集中的主题讨论,一旦话题结束,发起人离开,讨论组也可以随之解散。而如今呈风靡之势的微信,其功能更为强大、丰富,在快速语音沟通、图片传输分享、信息多样化传输等方面更为智能化,免费资费的渠道、简易的操作也使其广受青睐。微信也有小群体的设置,比如朋友圈,目前多见晒图、分享、交流等功能。

二、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与高校学生学习体系

即时通信平台如同网络时代其他新鲜技术一样,甫一出现就会获得高度的拥护,尤其在年轻群体中,迅速开通使用,快速适应,随之改变或形成新型行为方式、交流习惯等,高校学生即是其中的典型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这一群体中的使用首先主要集中于日常个人交流过程中,其建立的网络关系首先常常构建于横向的同辈之间,这些小群体关系建立简单、直接,既有从现实中接受的关系,也有为拓展交流、发展新对象进行定位或不定位寻找而建立的虚拟化关系。但是作为全新的沟通交流渠道,这种关系也随之发生了纵向的拓展,与师长之间的新型交流方式由此形成,开始出现一些围绕学习体系建立的小群体。

高校教育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育集中化、定点化的特点,学生学习体现自主性、主动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也不固定于教室、课堂,交流方式相对松散、多元化,但当基于共同主题或课题需要做更深入的沟通、信息传递之时,其交流的程度会深入且维持一段较长时间,而且不局限于师生之间,也包括共同参与的团队学生之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小群体,在其进行信息交流、文件共享、资讯分享时就往往通过即时通信平台。大体来讲,高校学习体系中,目前较为常见的小群体有以下几种:

1.基于作业形成的团队。这是最为多见的形式。目前高校教学中很大一部分作业完成是以团队为单位的,有一些人数要求不多的团队往往建立在学生原有关系基础上,如以寝室关系建立最为便捷,如果作业要求相对不高,则不容易产生新型关系。但若作业容量大、要求高、团队构成人数多的情况下,就很难依附于原有关系,如果团队之间或师生之间有就作业进行探讨需求时,那么即时通信平台就常常会随着建立。这样既不需要大家一定要于固定现实地点会集,也不一定需要在同一时间共聚,文件的共享、空间的留言、平台公告均可辅助完成团队需求。这一小群体的交流以学生共同讨论为主,与教师交流相对为辅。不过,由于作业常常较为独立,所以,有时讨论组的方式可能会适合些。由于作业要求不同,在平台交流的内容包括文字或图片信息。

2.基于毕业论文形成的组群。毕业论文写作(或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重要的学习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不仅需要独立自主思考、查阅资料、审慎选题,还需要精心构架、合理写作。通常情况下,由同一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常有3—8位,而且学生整体上缺乏写作毕业论文的经验,会在选题论证、结构安排、重难点把握、行文逻辑、论证力度、格式规范等出现需要深入细致指导的方面,有些是个体问题,有些则是共有问题,需要教师尽可能即时解答。这一小群体就基于这些状况而产生,教师借助即时通信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一对多的指导交流,并及时进行各个阶段的文件传送。同时,进行不同要求的准时公告,帮助学生了解各项要求、重要时间点等。这一小群体间的交流关系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告知或问题解答,但整体上以师生间交流为主。由于毕业论文指导从最初选题到最终答辩,大多长达近一学年时间,所以这一小群体建立的即时通信平台常常较为稳定,常以QQ群为主。

3.基于特定项目形成的团队。高校学生学习体系中不仅仅囿于常规课程学习,还包括许多专业课题或创新项目、竞赛等重要内容,这时基于这些特定项目形成的团队常常不局限于通常的现实关系,可能在不同班级、年级或专业间进行按需组合,指导教师也可能不固定为一位或仅仅是本专业教师,因此,新的小群体由此产生。根据项目不同,所需的交流方式、频次也各不相同,因此现实交流之外,即时通信平台也往往成为团队所需的日常讨论渠道。而且由于项目涉及内容不同,在平台上进行沟通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团队集体“头脑风暴”需要碰撞的时候也更多,因此,即时通信平台的诸多功能也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而且,这些传输在网络上都不产生资费,对学生群体来讲是非常必需的。这一形式建立的即时通信平台样式也多元化,包括QQ群、微信等等。

上述几种方式虽然都是高校学生小群体间建立的即时通信平台,但是其仍同时具有一对一交流的功能,这是传统通信交流渠道无法比拟的,能更好地满足高校教育中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三、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的效能发展空间

虽然,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已经自主发展,在高校学习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目前来看,这种切入还是较为随机的,基本上是单纯从个人日常即时通信平台发展而来,基于不同需求产生,某种程度上还不被视为较正式的途径,不少应用者也没有真正将其视为一种学习体系中必不可少并且未来有极大拓展空间的新型应用。事实上,媒介对人们深入的重大改变、影响已经多次上演了,专业人士或部分公众对其带来的深刻变革已有准确的分析与认定,但是在高校教学中,这样的聚焦目前还是更多基于一些确定的研究对象,而缺乏对身边正在发生的媒介变化的正视,因而也就少有基于这种日常化的使用背后的深入探究。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教育的教学信息化体系建设维度偏于单一,单向度的面向整体的统一信息平台发展较好,而真正在教学交流中具双向性的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对其多重功能、多元价值的开发利用存有不足。因而,从学习体系建立、维护的角度出发,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的使用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开发,除了上述提到的以外,以下举一些可发展的方面:

1.学习体系建立之初。学生入学伊始,都有对学校教学体系、专业及专业教师了解、认知的过程。比如,有专业内容引导、教师介绍等,或者属于专业导论的内容,但以往仅凭课堂口述或网站资料,形象性与可沟通性小。若建立专业所属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系统,则很快就能形成专业师生、学生间的即时沟通了解,并展开对话或其他沟通方式,有助于学生较快度过这一阶段。即使这种通信沟通基于现实不能直接展开,那么通过音频、视频分享进行课程介绍、了解教师授课特色信息等,都是可考虑的。而且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更具亲和力,更易于被接受,且可以进行留言问询,沟通更直接。

2.自主择课方面。目前学生自主择课包括公共选修、通识教育,还有辅修、提前修或双专业课程,从整体看其数量也不在少数,通常这些课程师生间的联系常常不固定,缺乏交流互动,在师生相互接受并符合现实操作的基础上,可考虑建立学科的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方便深入课程问题探讨,包括作业的一对一、一对多的指导,而且建立在师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不刻意增加教师负担,但能有效加强教学效果。

3.专业咨询或相关信息交流。比如在大四阶段,学生会有更多专业问题产生,或是留学考研,或是实习中遇到的新境况等,以及教师在就业信息、指导方面有相关咨询公布,以往这些交流多散见于师生间相对较为单独的沟通,同学间共有问题也缺乏大家共同探讨的途径,在适时恰当地选择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后,教师(不局限于既定指导教师)可自由加入,给予多方意见或信息汇聚,对学生的问题解答也会更具针对性,教师之间也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教学环节的全面完善。像Skype这样的便捷方式或渠道,也便于学生对海外信息的有效获取,包括与已在海外的学长之间的交流沟通。重要的就业信息可以进行群公告或图片、视频信息分享。

以上方面是基于小群体即时通信平台在当下的广泛应用及其具备的多重功能而提出的,对现有高校教学信息化、自主化的学习体系建立当有相当的价值、意义。若从现代技术媒介与教学结合的角度看,应有更多可被开发与探究的方面,囿于篇幅,其具体化或多样化的挖掘有待结合实践进一步提出、论证与实施。

【注释】

[1]参见百度百科“Skype”词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