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族服饰展演的启示

回族服饰展演的启示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彰显回族特色文化的展演——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的启示鲁忠慧 马凤霞[1]2007年全区文化战线上的成果亮点频显,其亮点之一就是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的成功举办。此次彰显回族特色文化的展演所推出的优秀回族舞蹈和精品回族服饰,对推动今后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彰显回族特色文化的展演——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的启示

鲁忠慧 马凤霞[1]

2007年全区文化战线上的成果亮点频显,其亮点之一就是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的成功举办。

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于9月16~1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举行。这台具有浓郁回族风情的艺术盛宴,荟萃了全国各省区回族舞蹈、回族服饰的精品力作。3天的回族文化,魅力十足的精彩展演,强烈地感染了近6000名观众,并赢得了他们的喝彩与掌声,同时全国业界专家、学者好评如潮。中国舞蹈家协会分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这样评价本届展演:“我认为回族舞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的展演,我认为带有里程碑的作用,它将标志着我们回族的艺术、文化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回族服饰展演中,展演作品的风格定位、造型色彩,同样也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北京亚星集团首席设计师于丹表示:“在风格定位上,我觉得此次展演,作品的作者都理解到了回族的文化内涵,那么以这个回族的文化内涵为设计基点,就是他的设计风格定位。”这次具有浓郁回族风情的展演,通过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舞台艺术表演形式,借助舞台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强大的震撼性的冲击力。这次展演,以舞蹈的肢体语言和多彩的回族服饰,从舞台艺术独有的视角,对具有丰富内涵的回族文化进行了独到的诠释和解读。此次彰显回族特色文化的展演所推出的优秀回族舞蹈和精品回族服饰,对推动今后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欣喜之余,理性地梳理展演成功的经验和所面临的问题,相信对传承中求创新,创新中求发展的回族文化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展演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展演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对回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一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大力推进的文化建设事业。2007首届中国宁夏回族舞蹈、回族服饰的展演活动是自治区政府打造以回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推出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力作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在深入挖掘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文化资源方面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的具体的推进措施。所以,展演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极大关注和大力支持。在经费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的同时,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明确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工作,出席了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颁奖晚会并观看了展演活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推进了这次展演活动在组织、协调工作上的顺利进行,对展演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展演的顺利举办离不开自治区文化部门的力促和全国文化系统的大力支持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回族人口是仅次于壮族、满族的第三大民族。由于“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回族成为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散居全国各地,自治区主办、承办单位克服地域广泛性带来的组织协调方面的难度,精心筹划,周密安排,自治区民委、自治区文联多次召开协调会,讨论制定展演活动的工作方案。为了能征集到更多的作品,征集作品的时间从2007年年初到8月中旬,长达8个多月,从而为优秀作品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次活动征集回族舞蹈作品57个、回族服饰设计图样502幅(套),经专家初审复审后确定了21个舞蹈、248幅(套)服饰作品入选参加了本次展演活动。为了促进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文化的繁荣发展,展演活动邀请了全国各地有志于回族舞蹈创作和回族服饰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为回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出谋划策。展演成功地为大批精品力作的涌现搭建了平台,这与自治区文化部门的力促和全国文化系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这是展演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展演采用舞蹈与服饰同台的创新模式,使人耳目一新

活动第一次将回族舞蹈与回族服饰同台展演,这种展演新模式,突破了历来舞蹈是舞蹈表演、服饰是服饰展示的既定模式,把看似不同而实际又有相同点的舞蹈和服饰资源配置在了一起,不仅丰富了展演的内容,而且还起到了使舞蹈和服饰互相促进的作用。民族服装是民族舞蹈服饰的萌芽。舞蹈服饰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服饰,却来源于生活,而服饰也可借鉴舞蹈服饰的艺术元素,使回族服饰既实用又美观。这种模式对今后舞台艺术展演在合理地配置同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宁夏舞蹈家协会主席马学礼说:“把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组织在一起举办展演活动,就是要通过挖掘、提炼有回族特色的元素,使之成为舞蹈符号融合在艺术表达中,弘扬民族特色文化,弘扬积极乐观、和善友爱的民族精神。”

此次活动在展演模式上的突破,对今后如何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回族文化方面,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四)繁荣发展回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催生了此次展演活动的举办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舞蹈和服饰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对中国舞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的舞蹈,居于全国少数民族舞蹈界比较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傣族、彝族和苗族舞蹈也迅速崛起。相对而言,回族舞蹈艺术发展缓慢、滞后,回族舞蹈很少能在国家级各类舞蹈比赛中获奖,在历届“全国舞蹈比赛”“荷花奖”“桃李杯”以及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中几乎找不到散发着浓郁回族风格的舞蹈。回族服饰品种单一、色彩单调,缺乏既了解伊斯兰文化又懂设计的高级服装设计师,缺少具有实力的生产民族服装的企业。21世纪的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回族之乡,宁夏有义务、有责任让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在中华民族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为此,我区立足宁夏,面向全国,为吸引优秀作品参加本次展演,提升展演水准,整合了全国舞蹈、服饰领域内的资源,为改变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低迷的现状,使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有所创新和突破,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回族舞蹈和精品回族服饰,推动了我国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的研究、开发,推进了回族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展演,涌现出来的优秀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精品,出乎许多专家的想象和预料,出现的不少优秀作品让专家们激动不已。展演最终推出了21个优秀回族舞蹈和22组回族精品服饰。获得本次展演舞蹈一等奖的北方民族大学舞蹈教师袁媛创作的回族舞蹈《剪花花》,还荣获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编导银奖,这是回族舞蹈首次登上“荷花奖”的领奖台。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冯双白表示,回族舞蹈在展演中体现出了新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现实生活和传统生活中提取形象,二是从以情操之美、美的追求为素材创作,三是从宗教生活中提炼舞蹈表现。本次展演活动的评委会主任李毓珊说,从展演中可以看出,回族服饰、回族舞蹈自身的独特性已有所表现,在创意、结构上可以说是高起点的。观众和专家学者对展演的肯定,标志着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正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展演让人们看到了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的崭新局面。

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的成功举办,在给我们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繁荣发展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今后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提升展演品位,实现展演更高目标的路径

(一)变革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传承中求创新的能力

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很多民族的服饰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成为民族的文化标志。相比之下,近些年来回族服饰的民族特色有逐步淡化的趋势,缺少创新。比如回族服饰中最具特点的坎肩和帽子,几十年来颜色和样式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服饰作为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它的弱化,直接关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宁夏舞蹈家协会主席马学礼认为:“希望回族舞蹈工作者把视线放得更开阔些,立足于全国回族,真正深入到回族人民的生活中去体验、搜集、整理素材,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突破。全国各地的舞蹈专家及各学科的理论专家们,应尽快挖掘搜集回族民间艺术遗产,研究回族的古老艺术,进一步考证回族的各代文化艺术史,让回族舞蹈艺术展现出新的、绚丽的风采。”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毓珊说:“我觉得绝大多数(服饰)看了特别高兴,但是现在有服没有饰。我们在建立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我们的时代气息,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她还认为,在回族舞蹈的创作中,回族还要不断建立属于本民族的舞蹈符号,要创作出让广大观众一看便知道是回族舞蹈的经典舞蹈动作。

在传承回族文化,继承和发展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可持续的文化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不竭源泉。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创新的结果,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具有生命力的创新,求发展就一定要与时代同步伐,以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观念对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革命性的转型。变革思维方式,确立实践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多元发展思维,进一步提高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的创新能力。立足于民族特点,发展回族舞蹈、回族服饰文化,力求通过创新,使回族舞蹈、服饰文化能够在传承中繁荣发展,是今后回族舞蹈、回族服饰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回族服饰市场的前景有待于深入研究

服装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宁夏回族特色文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需要能体现回族文化的特色民族服饰

展演活动只是推动回族服饰文化发展的一种途径、手段和方法,展演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出广大回族群众愿意接受、乐意穿着的各类服饰,从而使舞台展演的作品走入平常回族百姓的生活中,就如回族人的“白帽子”一样,使服饰文化符号成为回族文化的一个经典标示。本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的初衷,就是期望通过此次展演推出一批回族职业装、礼仪装、生活装,让广大回族群众穿上舒适美观、民族特色鲜明的服装。在本届服饰展演上展出的回族服饰与以往相比,增加了线条,丰富了色彩,服饰设计也流露出生活化、现代化的气息。但展演之后,对这些服饰作品的市场普及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以及采取哪种方式和渠道打入市场等,都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回族分布在全国96%以上的市县,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人口已达1000多万,仅从国内来看,除去日常装,单是礼拜服和节日服就有很可观的市场份额,回族服饰市场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今后要深入挖掘服饰文化符号的衍生意义,就需要联合一切与核心符号相关的行业,力争将无形的文化产品进行有形的开发,并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回族舞蹈与回族服饰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树立现代意识,构建有地域特色的风格流派,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并使之市场化,以多元化的格局,推动回族舞蹈和回族服饰的发展与繁荣。

(三)通过展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路径,使其成为我国回族文化领域内的知名品牌

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活动,在发展、创新回族舞蹈、服饰,推进回族文化事业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如何通过展演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路径,使展演活动成为我国回族文化领域内的知名品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个强势的文化产业品牌符号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因为它不仅是保持品牌独特差异性的重要方面,而且还与理想的消费者形象相对应,是构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关系的基础。从宁夏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高度来看,品牌化经营应该是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活动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是其由弱渐强的关键策略。

要抓住展演这一良好开端的有利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精心打造回族舞蹈、回族服饰展演活动的文化品牌。优秀文化品牌的符号价值远远大于其使用价值。所以,文化产品只有通过品牌化运作才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优势。这一优势,只有通过市场化运作,做好文化产业链,凸现回族文化资源的经济附加值,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才能得以显示。演艺界《同一首歌》品牌的成功创立,值得我们在展演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过程中借鉴学习。

(四)回族舞蹈体系亟待建立

回族舞蹈至今尚未建成完整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回族舞蹈教学、编导、表演理论尚未成型,使舞蹈实践也只能处于亦步亦趋的发展态势中。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已经成为回族舞蹈发展进步较慢的原因之一,并使回族舞蹈在各艺术门类的体系建构中处于劣势。回族舞蹈艺术还没有引起众多的致力于舞蹈教学、研究、创作、表演的艺术家的足够关注和重视,是回族舞蹈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每一门艺术发展到一定时期,随之就会建立起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其自身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创建回族舞蹈的教学体系是回族舞蹈发展的硬道理。尽管史料匮乏,建构回族舞蹈体系会有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把握回回民族的精神气质、回回民族的生活语言,并依据伊斯兰文化特点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以及根植于回回民间的舞蹈、武术、拳法等方面传承下来的文化形态,就能使回回民族的舞蹈文化形成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从而使回族舞蹈在有章可循的体系中获得新的生机。

回族舞蹈理论的贫乏,必然会成为回族舞蹈发展的瓶颈。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回族舞蹈,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舞蹈体系,而建立回族舞蹈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编辑出版质量高、实用性强的回族舞蹈教材。相应的舞蹈教材,会对建立回族舞蹈体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组织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尽快编辑出版回族舞蹈教材,是当下建立回族舞蹈体系面临的首要任务。

传承、创新发展回族舞蹈、回族服饰的道路尽管漫长而又艰辛,但展演活动已经拉开了令人惊喜的序幕,我们期待着硕果盈枝的未来。

【注释】

[1]鲁忠慧,宁夏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凤霞,宁夏法希姆国际清真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