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口才锻炼 相声结构与创作学习

相声结构与创作学习

时间:2022-02-18 口才锻炼 版权反馈
相声结构与创作学习

一段相声和一篇文章一样,创作时要求情节紧凑、人物鲜明、语言精练,讲究起承转合,叙述、说理、争辩也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篇完整的相声作品,由开头到结尾,要求步骤分明、节节上升、推向高潮、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相声的结构

相声的结构是三段体:一般分为“垫话”,就是开场白;“正活”,就是主要正题;“攒底”就是结尾。攒底应该在酣畅的笑声中戛然而止,编筐织篓,全在收口,相声中攒底是很重要的。

相声本身有一些习惯用语。一段完整的相声段子叫“一块活”,一段相声的开场白、前言叫“垫话儿”,就是铺垫的闲话的意思。从垫话儿转入正文叫“入活”。正文也叫“正活”。一段相声的结尾叫攒底。一块活的结构分开头的垫话儿、中间的正活和结尾的攒底三个部分。

过去曾有把垫话后的开头叫“瓢把儿”的说法,实际上瓢把儿有没有都可以。垫话儿有长有短,有的能发展成独立小段,有的能铺衍成一段相声。它的安排和运用必须由远到近、由彼到此,以有助于联系作品的主题。传统相声的垫话儿有的像一顶帽子,放在哪段相声段子前头都可以。新相声的垫话儿已成为正活儿的必要前提。

正活儿是表达主题最突出的部分。在正活儿的每一个小段落里,都要求组织好包袱,用来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充分表达作品的思想意义。观众由此受到的艺术感染也会一次比一次深刻。

攒底也要设计一个包袱。因为相声的表演节奏是直线上升的,情节发展到顶点时,艺术效果就达到了,正活儿也就接近结束。底要攒在矛盾处于高潮的地方,也就是喜剧效果最强烈www.guayunfan.com的地方。要做到总结全局,前呼后应,设计一个又脆又响的包袱,但决不能节外生枝和脱离主题。

相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它是相声演员沿 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影响演出效果。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如侯宝林整理、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3000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300多字。传统相声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垫话铺衍成的。

相声创作的学习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没有包袱就不称其为相声。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

说笑话贵在自然。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演员还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

1.重复法

把矛盾的假象重复3遍,第4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真相。

2.否定法

表里不一的人,说一套,做一套,经常自我否定,不能自圆其说。

3.反常法

把违反常规的事物,按照符合常规来表现。

4.错觉法

由于错觉而造成误认为正确的假象。

5.双关法

一语双关,产生误解。

6.夸张法

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予以夸张分析。

7.打岔法

用打岔的手法,故意岔说,使人发笑。

8.曲解法

把人们熟悉的一些普通知识,故意加以曲解歪讲。如《诗歌与爱情》:

乙:诗经上“君子好逑”这句还真听懂了。

甲:怎么讲?

乙:凡是君子都好踢足球。(包袱)

甲:那……“窈窕淑女”呢?

乙:那时候他们踢得不好,净输(淑)给女的了。(包袱)

甲:你这都什么呀?

9.谐音法

对同音词巧妙运用,可以妙趣横生。

10.争辩法

固执己见,强词夺理,穷追猛问,振振有词。如《小抬杠》:

乙:听相声好处大啦!

甲:噢!能免三灾去八难,虱子不叮,虼蚤不咬,耗子不来,没钱来钱,没面来面,不渴不饿,不病不愁。(包袱)

乙:没有那么大好处,有点小好处。

甲:给我买双鞋?

乙;不管买东西。

甲:那还有什么好处啊?

乙:比如您,心里有点不痛快。

甲:我干嘛不痛快呀!

乙:比方说您心里有点烦。

甲:我不烦哪!

乙:您有点儿别扭。

甲:我跟谁别扭哇?

乙:我哪儿知道哇!(包袱)您来到这儿进了门一听相声,把这碴儿可就忘了。

甲:噢!是这么回事,那我听完了一出门儿,又想起别扭事儿来了,怎么办?!

乙:那……你就别走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