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始皇帝”定称_冷历史

“始皇帝”定称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始皇帝”定称_冷历史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先秦时,“朕”是普遍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只供皇帝专用。随着使用的广泛,其后“朕”的词意多有变化。除了“朕”,早期的帝王们还有其他称谓。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则称“帝”。也是从商代开始,“后”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到了秦始皇时,“朕”才被规定为皇帝的专属自称。

“始皇帝”定称_冷历史

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诂》说:“朕,身也。”查甲骨文中此字的象形,是弯腰作揖的谦恭模样。先秦时,“朕”是普遍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只供皇帝专用。但是它又不等同于余、我、予、吾等词,顾颉刚、刘起釪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中指出:“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尚书·虞书·舜典》说“汝作朕虞”,意思就是“你做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铭文》中“勿废朕令”的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而《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随着使用的广泛,其后“朕”的词意多有变化。

“朕”的古体字,左侧为甲骨文,右侧为金文。

一、作第一人称“我”讲,东汉蔡邕的《独断》中说:“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如《尚书·商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就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这里要指出的是,《尚书》虽传说是春秋时孔子所作,但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后世儒家托名编撰,因此当中用到了“朕”比较新的词意。

二、用以取直线的缝隙,后引申为表率。《周礼·考工记·函人》中有“视其朕,欲其直也”,函人是负责做铠甲的工匠,“朕”在这里的含义是皮革上工匠用以取得直线的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朕”字部首本为“舟”,应解作“船缝”。段说虽与《周礼》略有出入,但也提到“朕”是用木板造船时用来取直的缝隙,材质不同功能却一样。取直就是定标准,因此“朕”字便具备了“行为表率”的初步含义。当后来“朕”发展出“身”的字义之后,部首才从“舟”变成“月”(“月”字在古时为“肉”的意思)。(www.guayunfan.com)从《尚书》中留存的记载来看,尧、舜、汤都曾称自己为“朕”。《尚书·商书·汤诰》记载:“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意思是说,你们的善举长处我不敢蒙蔽,罪过当由我独自承担,不会宽赦放任自己。见于记载的这些早时帝王充满宽厚之心,“朕”是躬身的自称,体现了上古时候民风的淳朴。除了“朕”,早期的帝王们还有其他称谓。据史书记载,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等的“后”,皆为君长的意思。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则称“帝”。也是从商代开始,“后”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周代君主称“王”,从周文王、周武王到周懿王,王号都是自称。

到了秦始皇时,“朕”才被规定为皇帝的专属自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好道羡仙,本欲自称真人,但在李斯、王绾等人的建议下才使用了“朕”这个词,从此“朕”便成为历代皇帝的自称,其他任何人不得妄用。于是天子在位,再没有躬身为民的意思了,“朕”变成一人独享至尊,普天下俯首帖耳的局面。这实则是对皇权的加强,昭示了封建集权制度之建立。当然,在皇室中也存有特例,如《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中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可以看出,当时皇太后也可以自称为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