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皇帝有关的一些称谓_冷历史

与皇帝有关的一些称谓_冷历史

时间:2022-04-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皇帝有关的一些称谓_冷历史古时皇权至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天底下的地方都是君王的,地上的百姓都是君王的臣民。处于集权的树冠,自然有高出常人的特殊待遇,即便在一些称谓上亦有体现。皇帝这个称呼始于“秦始皇”。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所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号共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其为恭王。

与皇帝有关的一些称谓_冷历史

古时皇权至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说天底下的地方都是君王的,地上的百姓都是君王的臣民。处于集权的树冠,自然有高出常人的特殊待遇,即便在一些称谓上亦有体现。

皇帝这个称呼始于“秦始皇”。他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因此以“帝”为号,自称“秦始皇帝”,“皇帝”这个称呼便沿用下来。历史上对各朝皇帝的称呼又各有不同,有谥号、庙号、年号之别。诸侯、大臣也可以享有谥号,而庙号与年号则只是皇帝才能称之。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所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逸周书·谥法解》中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如汉武帝、晋惠帝、隋炀帝就都是谥号。根据近代王国维等人的研究,谥号形成于西周中期的共王、懿王阶段,因此周文王、周武王仅是自称,昭王、穆王开始才是谥号。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大不敬嫌疑,曾一度废除,到西汉建立之后才又恢复,其后一直沿用至清亡封建制度的终结。谥号大体有美谥、恶谥和平谥三种,分别代表褒、贬、怜的含义。如汉武帝、汉文帝皆为美谥,此类还有明、睿、景、庄等字眼;隋炀帝、周厉王为恶谥,此外还有灵、幽等;汉惠帝、汉哀帝(早夭的皇帝多谥为哀、质、冲)则是平谥,还包括悼、伤、愍等。汉朝因崇尚“孝”道,因此谥号前都加“孝”字。三国时孙权谥号为“大帝”,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君王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参与下得出的,末代皇帝的谥号往往由下一王朝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如汉献帝即为曹魏所谥。谥号早期仅是单字,后来字数逐渐增多,甚至达到十几二十个字,因此隋朝之后称谥号的皇帝也相对减少了。

《周恭王像》(www.guayunfan.com)周恭王,名为姬繄扈,西周第六代国王,周穆王之子,在位22年后病死,葬于毕原(今陕西西安、咸阳之北)。谥号共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其为恭王。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汉世宗(即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即为庙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庙号的授予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卓越政绩者为宗。庙号同谥号一样,在秦始皇时曾一度被废除,西汉才又开始承袭这一制度,并延续了先秦各代在追加庙号一事上的慎重,因此有庙号的帝王极少,连开创“文景之治”盛世局面的汉景帝死后也未曾被追加庙号,这或许与其错误地诛杀了晁错、周亚夫等贤臣有关,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其时庙号制度的严格。到了唐朝以后,庙号开始滥觞,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一般说来,庙号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含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为稳重守成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也都被认为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而神宗、英宗则是功业不足,德宗、宁宗失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虚不实,文宗、武宗明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抵,光宗、熹宗昏庸无道,哀宗、思宗只有亡国一途。因中华文化的泽被,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李朝、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也都设有庙号制度。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永乐、乾隆、雍正等均为年号,以年号称呼帝王在明清时较为普遍。汉武帝于嗣位第二年(前140年)创立年号,其后一直沿用,并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若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则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此类现象多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如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而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表示不遵从现有政权的统治。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除此之外,某一政权短时间内数次更改年号,或者几个政权重复使用同一年号,又或者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这样的例子也并不少见,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三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追承年号为天福十二年,而汉武帝首创的建元年号曾在五个不同的朝代使用过。比较少见的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采用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从汉文帝时起,新帝会在登基的第二年改变年号,称为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时,若有不同寻常的大事发生,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掌权的22年内有18个年号。最著名的改元要属唐玄宗李隆基,由“开元”改为“天宝”,一般史家将这看做是有唐一朝由盛转衰的分野。明清时帝王改元的实例极少,实际上只有明英宗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这也是因为他在位时曾被瓦剌俘虏,先后两次做了皇帝的缘故。

另外,古时皇帝还有尊号之说,即在帝号之上加入对其歌功颂德之词,如唐中宗为“应天神龙皇帝”,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尊号字数可以逐年递增,每逢国有喜庆大典,更要增加尊号字数,以至越增越长,如唐高宗累上尊号最后达24字,清朝慈禧太后的尊号亦有16字之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