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中心学术委员会9人均由国内数量经济学著名专家学者组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经过十年的发展,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该项成果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此中心建立以来,认真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精神,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促进了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并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咨询服务,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扩大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形成了一个数量经济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目前的研究队伍包括专职研究人员8人,校内兼职研究人员9人。在专兼职研究人员中,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教授15人,副教授2,博士生导师16人。此中心学术委员会9人均由国内数量经济学著名专家学者组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在国内数量经济方法与应用研究领域居领先地位,在经济学二级学科中排名位于前列。经过十年的发展,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期间,被批准建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吉林大学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2010年“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进入吉林大学继续建设“985工程”高水平学科及平台/基地建设项目,更名为“中国经济预测与国家经济风险管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此中心在坚持办好《数量经济研究》电子期刊的同时,创办了以书代刊的学术期刊《数量经济研究》,目前已出版两期。

十年来,此中心已发展博士后进站人员40余人,其中出站30人。他们都在教育和经济部门发挥着重大作用。此中心18名博士生导师十年来共招收博士研究生140余人,毕业并获取博士学位100余人;招收硕士研究生300余人,都已毕业并获取硕士学位。此外,此中心还向国内其他院校及研究部门输送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为促进我国数量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在科研成果方面:此中心成员先后承担2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1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重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2008年和2009年被CSSCI他引460次。出版了20余部学术著作,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16份重要的决策咨询报告,其中《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被评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30余篇论文获得吉林省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

(2)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此中心共举办8次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和若干小型学术讨论会,其中包括3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参会的代表分别有来自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和国内著名的数量经济专家学者。2010年此中心和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类)主任联谊会暨中国经济发展青年学者论坛。

(3)在咨询服务方面:①通过内参的形式向中央提供政策建议1份;②每年参与中国社科院春、秋两季经济形势座谈会,提交论文和研究报告,将对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提交国家领导部门参考;③通过教育部或直接向国务院、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计委等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10份,将研究成果综合成政策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作为宏观决策参考;④为其他十余家省、市、地区提供研究开发的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系统,并提供人才培训和系统的高质量服务。

通过十年的基地建设,此中心总结出基地的科学研究要集中主题、有所侧重。此中心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我国经济政策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预警研究、经济政策效应的微观计量与模拟、权力范式的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研究。以创新团队开展科学研究,成立了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金融投资与金融市场研究、微观经济分析(计量与模拟)研究、博弈论与经济权力范式研究、经济指数五个创新团队。这些团队针对我国一些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给出系统全面的分析,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献计献策,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科学化作出贡献,为我国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结论。

三、标志性成果

此中心成立以来,专兼职研究人员围绕基地重大项目和其他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在“经济政策与经济周期波动”、“货币市场与金融风险预警”、“博弈论与经济权力范式”和“微观经济计量与模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在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其中的代表性成果如下:

(1)刘金全的论文《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实际产出波动性的动态模式与成因分析》揭示了宏观经济调控在短期内仍然需要采用需求管理的政策工具,但从长期来看应该注重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供给管理政策,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增长。该项成果获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2)张屹山的论文《包含货币因素的利率规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证检验》表明,利率规则能够保证当我国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或央行目标时采取正确的政策调整方向,从而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该项成果获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赵振全的论文《金融加速器效应在中国存在吗?》发现,信贷市场在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既是重要的波动源,同时也是波动的有力传导媒介,运用金融加速器理论有助于合理解释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轨迹特征。该项成果获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陈守东的论文《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研究》证实,现阶段中国整体金融状况良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货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较小。该项成果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

(1)在新的周期建设中,要不断加强“经济政策计量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研究,致力于开发和使用新的经济计量学方法来度量经济政策规则和经济政策效应,建立国家经济风险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体系,为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提供必要的预警和决策系统,加大数量经济学科建设与高水平科研队伍和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科学研究与解决我国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建立符合新世纪要求的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高水平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重点学科的学术水平与整体实力,把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科。

(2)在工作思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凝练研究方向要做实、做细;创新团队建设要落实到人;突出基地特色要有针对性、操作性,扩大知名度;科研项目规划要用数字说话,研究到位;所办杂志要依靠政策、扩大影响。

(3)围绕“经济政策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中国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权力范式的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经济政策效应的微观计量与模拟研究”、“社会与经济指数研究”五个主要研究领域展开科学研究。与此同时,将在“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解决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研究”、“权力范式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以及“创建新的学术流派”等几项重大问题上争取获得新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