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式“数量+数量+”的生成机制

构式“数量+数量+”的生成机制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这三句话的意思是有差别的,而差别并不在客观现实,而在主观的认识上。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就是将两个数量名的结构与动词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具有构式自身的意义即“供用、容纳”义,是“供给者+使用者+供给/使用方式”的关系。

有必要进一步说明“[[Numeral+Classifier+Noun(物)]+[[Numeral+Classifier+Noun(人)]+VP]”通过什么运作机制生成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李福印(2008:41)指出“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绝对任意的,语言具有理据性和象似性的重要特性”。

其实,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之所以能够出现,根本原因就是意象图式的作用。意象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印象,视角不同、认识深度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那么人们的这种心理印象也会产生差别。

(7)一锅饭吃十个人。

(8)十个人吃一锅饭。

(9)一锅饭十个人吃。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这三句话的意思是有差别的,而差别并不在客观现实,而在主观的认识上。例(7)句关注于“一锅饭”能供给的容量;例(8)句关注于“十个人”占有的容量;而例(9)句则关注于“一锅饭”的分配与处置情况。陆俭明(2010:109)认为:“‘十个人吃了一锅饭’——‘一锅饭吃了十个人’,从构式语法理论的角度看,都是‘数量关系构式’,具体说,是一个‘容纳量与被容纳量的数量关系构式’,这种数量关系构式的语义配置总是‘容纳量—容纳方式—被容纳量’。”

(10)*十个人一锅饭吃

例(7)—(10)的主语都是名词性成分,四种组合构成了“四缺一”的蕴涵关系,这是一种语言共性现象,表明在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中,“数量NP1”与“数量NP2”的关系是“供应者”和“使用者”的关系,且二者的位置不可互换,“数量NP1”是“供应者”,“数量NP2”是“使用者”。

王力(1989:341)指出:“逻辑思维的发展在语言结构形成中的具体表现可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要说的话尽可能概括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另一方面是化零为整,使许多零星的小句结合成为一个大句,使以前那种藕断丝连的语句变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构式语法理论符合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关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gestalt)原理。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就是将两个数量名的结构与动词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具有构式自身的意义即“供用、容纳”义,是“供给者+使用者+供给/使用方式”的关系。

构式“数量NP1+数量NP2+VP”的产生是语言系统与现实交际、句式结构与句式意义、词项与构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崔希亮(2002:295)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通过概念结构与外部世界建立起一种映射关系”,并作图:

图1 语言的形式、意义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我们认为,应该稍作修改,加入内心世界或人脑认知域的部分:

图2 语言的形式、意义与外部世界、内心世界的关系

语言的形式与意义除了与外部世界相关,构成映射关系外,还与人脑的认知域密切相关,可以推测,人类所有的概念化都植根于基本认知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