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的数量

货币的数量

时间:2022-06-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货币的数量货币包括公众手里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下面举例说明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整个货币数量的变动过程。整个结果是,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货币,社会总货币量也只增加1000元。总共为1800元货币。货币乘数的上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倒数。上述的货币创造过程和货币乘数仅仅是理论上的推导。当商业银行存在超额准备时,货币的创造过程就会受到限制;现金漏失。

2.货币的数量

货币包括公众手里的现金(铸币和纸币)和活期存款。货币包括现金容易理解。它为什么还包括活期存款呢?这是因为,活期存款可以随时提取,从而立刻转化为现金;在有些国家,存款人还可以根据活期存款开出支票来偿付他所购买的东西。因此,活期存款实质上与现金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只看现金,货币数量的变化很容易理解——它是中央银行开动印刷机印刷钞票的结果,或者是把金属铸成硬币的结果。但是,如果同时考虑到活期存款,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下面举例说明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整个货币数量的变动过程。我们从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新货币开始。

假定中央银行用这1000元货币从公众手里购买债券。于是公众手里多出了1000元现金,即货币数量增加了1000元。再假定公众把这1000元现金作为活期存款存入某个商业银行,于是,1000元现金转化为1000元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多了1000元,现金1000元不变,货币总量增加。现在商业银行增加了1000元的活期存款。如果它把这笔钱锁在保险柜里,等待存款人或存款人开出的支票的持有人到时候来取,则货币数量的变动过程即到止结束。整个结果是,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货币,社会总货币量也只增加1000元。这是商业银行保留100%的准备金的情况。但是,商业银行不会把1000元存款全部锁在保险柜里。它只保留一部分作为准备金,而把其余部分贷出去,以获取收益。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为20%。于是,商业银行把1000元存款中的20%即200元作为准备金,而把其余的(1-20%)×1000=800元贷出去。结果,公众手里又增加了800元现金。这时商业银行已经“创造”出了货币。因为公众手里现在有1000元的活期存款,还有800元的现金。总共为1800元货币。比中央银行开始发行的1000元货币多出了800元。然而,过程还没有完。假定公众手里多出的800元现金,经过购买等活动之后,最终又会存入商业银行。于是,800元现金又转化为活期存款。如前所说,这种转化本身不会改变货币总量,但是,得到这800元存款的商业银行会按照20%的准备金比率,再次将其中的(1-20%)×800=640元贷出去。于是公众手里又有了640元现金。整个货币供给量又扩大了640元。上述过程将不断地进行下去,即这640元又会存入商业银行,银行又会把其中的(1-20%)×640=512元贷出去。结果社会上又增加了512元货币……因此,中央银行一开始增加1000元货币的后果是总的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远远超过1000元。它实际上等于:

这就是说,中央银行新增加1000元货币,总的货币数量增加1000×(1/20%)=1000×5=5000。我们把(1/20%)=5叫做货币乘数。其中,20%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比率。因此,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货币乘数与准备金比率成反比变化。准备金比率越小,货币乘数就越大。货币乘数越大,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就越强。许多国家都用法律规定一个准备金比率,这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货币乘数的上限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倒数。

上述的货币创造过程和货币乘数仅仅是理论上的推导。在实际经济中,它们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有所削弱。这些因素包括:(1)超额准备。当商业银行存在超额准备时,货币的创造过程就会受到限制;(2)现金漏失。在银行贷出的款项中,公众可能会把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不再存入银行。这就是所谓的“现金漏失”。在出现现金漏失的情况下,货币创造过程也会受到限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