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命价值之思

生命价值之思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生命与超越:生命价值之思王重阳提倡性命双修,既修“精神性生命”,又修“物质性生命”,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诸如此类的小事却让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不惜以生命的结束来唤起老师、同学和恋人的“重视”。有一些学生,他们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麻木和责任心的缺失为代价的,这最终导致他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幻灭与漠然。

第二节 生命与超越:生命价值之思

王重阳提倡性命双修,既修“精神性生命”,又修“物质性生命”,这一点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面对当代社会上的激烈竞争,面对诸多名利的诱惑,面对各种纷乱的享受,许多人们带有竞争性的怯弱、得意性的自卑和满足性的空虚。是的,也许人们可以战胜别人,但却战胜不了自己。一个人可以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地赢得对手,但是内心的恐惧——怕别人战胜的心理却时时困扰着自身,进而产生许多心理疾病;一个人可以在追求名利中,感受名利光宗耀祖的威风,但是同时也会感受名利的虚无,同时也会因追求名利所付出的代价而产生失落感——人生中有许多比名利更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一个人可以因追求物质而充分享受物质,但是享受过后的空虚让人倍感无聊,因而人生中有许多比物质更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不会倒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难填的欲望而身心憔悴,而不珍惜脆弱的生命,更无需谈生命的最高境界——灵魂的栖息地。

引发到教育中,我们可以提出有价值的借鉴,那就是应该重视学生的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因为现在学校中,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心理情感的脆弱令人十分担忧。有的小学生经受不起和同学的吵架;有的中学生想不通老师为什么在批改作业中出错;有的大学生经受不住恋爱的失败,有的在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上存在偏差,受到一点挫折就不珍惜生命。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只因和同学们打牌时发生的一些口角而感到自己被嘲笑、被看不起,最终杀害了和他关系还不错的四名同学。诸如此类的小事却让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不惜以生命的结束来唤起老师、同学和恋人的“重视”。再如,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再次逃逸;还有在佛山相继被两车碾压的小悦悦,七分钟内,十八名路人路过却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还是一名拾荒阿姨施以援手。诸如此类的事件,不管是社会,还是学校,都表现出一些人对于生命的漠视。沉思这种种事实与当前学校的教育,除了外界施于其身的压力和自身素质外,很大程度上与我们长期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从小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和善待他人,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有很大的不足有一定的关系。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等诸方面的压力,学生的个性情感与心灵需求必然会受到忽视,甚至遭到压抑扭曲。有一些学生,他们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麻木和责任心的缺失为代价的,这最终导致他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怀疑、幻灭与漠然。现在的学生许多是“小皇帝”式的独生子女,一贯的任性自私、心胸狭窄和意志薄弱,这使他们稍感挫折便难以承受。

那么,我们怎样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呢?

第一,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王重阳说,万物之中人最为灵;高尔基说,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对我们只有一次;泰戈尔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我们传递生命的气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命现象,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崇高,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和脆弱;既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日本的教育可供我们借鉴:在日本的小学、中学、高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中都明确规定,学生要有“生命意识,身心健康意识”;要有“爱自然,为美的事物所感动,以坦率而充满热情的心对待崇高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对生命的敬畏、热爱,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多种困难与挫折,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二,保证学生有相对的人格尊严与个性自由。学生尽管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要把学生当作与我们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而不要把他们看作是“小大人”,不要把他们看成是学习的机器与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而感受不到生命给他们带来的自由、快乐与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但对另一个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教师必须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的确,我们应当冲出应试教育的藩篱,尊重学生、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第三,教会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宽容,教育学生在师生、生生、父母与子女的交往中,如果发生了矛盾,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相互理解,不要冲动行事,要学会沟通。

第四,提高学生的耐挫力。要告诉学生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笑傲人生的风雨,用乐观的态度来看待遭遇的挫折。孟子不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3]如此去想,遭遇便是一次考验,一次进步!

当然,生命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实施,而应该在社会上的任何角落都倡导生命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