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中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之一谷镜汧

中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之一谷镜汧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身心俱为医学用功绩何须后人评——中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之一谷镜汧李建军张锡荣死后,一定将遗体捐赠供解剖教学之用。在留美期间,他常采掇德国与美国病理学之长,取德国病理学之基础,采美国病理之技术,使他更为博闻多识。当日寇侵占大半个中国时,在国内真正能够开展病理检验的院校为数甚少。病理科的专职人员也很少,尸检往往得谷镜汧亲自动手,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

身心俱为医学用 功绩何须后人评——中国现代病理学奠基人之一谷镜汧

李建军 张锡荣

死后,一定将遗体捐赠供解剖教学之用。这是谷镜汧教授在临终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遗愿。

学医犹抱爱国心

谷镜汧,1896年生于浙江余姚,幼年家境贫寒,3岁丧父,兄弟三人全靠寡母抚养。他自幼好学,1917—1922年先后就读于青岛德语专科学校及上海同济医学院。老母为供其读书克勤克俭,备受艰辛;他自己也节衣缩食,发愤求学,曾因劳累过度,患上肺结核。在医科学习期间,正值“五四”学生爱国运动爆发,谷镜汧满怀爱国激情,毅然走在运动的前列,被推举为同济医学院学生会代表,向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请愿。

1922—1925年,余姚同乡资助谷镜汧赴德国海岱山大学和柏林大学深造。留学期间,他领悟到欲求中华自强,振兴中国医学,雪除“东亚病夫”耻辱,必须加强基础医学建设,而病理学又为医学各科的基础,于是立志主修病理学,于192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回国。

1926年,谷镜汧应聘北京协和医学院病理科任助教。1927年,医学教育家颜福庆创办了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医学院,邀请谷镜汧参加。谷镜汧应聘来到上海吴淞镇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任讲师。由于医学院刚刚创建,各种设备条件都非常欠缺,一切都要亲自动手,从头做起,他边教学,边筹建实验室,培养病理技术人员。经过两三年努力,病理科已初具规模,能胜任教学和为临床开展的病理工作。那时,为做一例尸体解剖,谷镜汧甘心情愿手提竹篮,携带解剖器械,无论寒暑昼夜,步行几十里,由吴淞乘车到市区赶到学校的实习医院——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今华山医院)。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他甘冒被传染的危险,毅然承担传染病尸体的解剖。解剖时,常吸引许多临床医师和高年级学生来观看,他总是饶有兴趣地边做边讲,强调病理诊断在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性,仅凭肉眼观察就能识别许多疾病。他还强调病理工作者应结合临床资料做出病理诊断,但又不应受到临床诊断的限制;病理解剖不仅验证临床诊断和治疗,同时也会纠正和补充临床诊断。这不仅能锻炼和丰富病理工作者自身的能力,也会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治疗水平和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乃至提高教学水平。

1931年,谷镜汧受美国罗氏基金赞助赴美国西奈大学病理科进修,著有论文《显微焚化法研究人体心冠状动脉硬化》,并在1932年4月费城举行的美国病理学年会上宣读。在留美期间,他常采掇德国与美国病理学之长,取德国病理学之基础,采美国病理之技术,使他更为博闻多识。

矢志病理拓上医

1932年,谷镜汧正欲加快病理科发展的时候,“一・二八”事变爆发,吴淞校舍毁于日军炮火,国难当头,他心如刀割,忧心如焚。他从断壁颓垣、废墟瓦砾中捡起劫余的标本切片和解剖器械,坚持恢复病理学的教学。

1937年上海沦陷后,谷镜汧不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那时,江西中正医学院因战争迁往昆明,需要病理学教师,向上医借聘,于是他应聘并举家远迁昆明。在昆明,很多工作条件缺乏,一切又要从头开始。他千方百计争取尸体解剖,制作教学标本,准备教材,为中正医学院迅速开出病理学课程。1939年6月,上医部分师生转抵昆明市,他便兼顾两校的病理学教学。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医被迫于1941年1月离滇迁渝,临时校舍建在重庆歌乐山上。

当日寇侵占大半个中国时,在国内真正能够开展病理检验的院校为数甚少。当时在歌乐山上的上医病理科,却每年都要做大量的活体病理(诊断)和尸体解剖。尸检室只是几间泥土小房,内部设备十分简陋,既无水源,又无电灯,不少尸体解剖就是半夜在油灯下做的。病理科的专职人员也很少,尸检往往得谷镜汧亲自动手,他总是随叫随到,从不推诿。做病理切片少不了纯酒精,当时在内地根本买不到,谷镜汧便设法重新蒸馏废酒精。一次,蒸馏瓶塞不慎被冲掉,酒精溅到炉火上,引起燃烧,火焰扑到他的面部和衣服上。他急中生智,就地一滚,火才得以熄灭,房子虽未毁,他的面部却烧伤了。他的夫人——黄云卿女士很着急,他却安慰说:“前方将士流血牺牲,而我们只是受了一场虚惊,算不了什么。”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医筹备复校,由谷镜汧主持学校东迁事宜,他于1946年组织职工和家属分批回沪。那时交通困难,长江堵塞,久久不能通航,汽车非常拥挤,车票难买。他为此寝食不安,任劳任怨,四处奔走。经过多方努力,终于雇到8辆公共汽车,供在渝最后一批教工和家属乘坐。沿途跋山涉水,行程几千里,足足走了33天,才到达上海。

1947—1949年,全国爱国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当时他正代理院长职务,深切同情学生,支持学生请马寅初先生来校演说。1949年春,国民党军警逮捕爱国学生之后,他忧心如焚,曾多次前往拘留所探望,并亲自三次向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力保学生出狱。

建国后,谷镜汧当选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及病理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全国病理学会委员、《中华病理学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结核病防治委员会委员等。

为发展和推动尸体解剖,谷镜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向社会各阶层宣传开展尸体解剖的重要性,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经过他不断的宣传呼吁,取得了各级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在临床医学家的密切配合下,到60年代时,上医病理学教研室的尸检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病理标本,并建立起种类齐全、规模庞大的病理标本陈列室,也为今天上海市开展支援捐献遗体工作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谷镜汧甚至志愿死后将遗体捐献供尸检之用,表示:“本人理当以身作则,不应活时只能言,而且还要死而能行,所以愿附一纸解剖志愿书于后。”文革时期,他身处逆境,临终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自己的诺言,殷殷嘱咐死后解剖时,仔细观察他的心脏、血管肾上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一生品节仰高风

谷镜汧一向重视病理学的教学,几十年来坚持亲自授课。直到晚年,每逢新学年开始,病理学绪论一章,仍由他亲自讲授。他讲课精炼、透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病变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他还倡导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临床病理讨论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谷镜汧对青年教师关怀体贴,要求严格,耐心指导。不管是本校助教、研究生,还是进修教师,他一向一视同仁,把手带教,亲自带他们做第一例尸体解剖,为他们逐字修改解剖报告。当青年助教、研究生第一次独立外出参加临床病理讨论会时,他总是不辞辛劳,陪同前往,临场指导。谷教授在上医执教40余年,历尽艰辛,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培养和造就了许多才华卓著的病理学专门人才。

谷镜汧还极其重视病理学教材的建设。1950年他编著的《病理学总论》一书,概念清晰,理论透彻,深入浅出,文笔流畅,是一本具有我国特色的病理学参考书。60年代,他组织全教研组编写的《病理解剖学总论》、《病理解剖学各论》和《病理学总论、各论》,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最受欢迎的教材。

谷镜汧一家在上海的寓所虽比歌乐山上的矮平房要好得多。然而,住房里却没有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什么摆设,十分简朴,但家庭气氛和睦。夫人黄云卿女士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善于持家,也帮助丈夫做了许多公务,谷镜汧1950年出版的《病理学总论》就凝聚着她许多的心血。

谷镜汧生活俭朴,烟酒不沾,食不求精,衣不求新。闲暇时,他的生活兴趣比较广泛,听听音乐、京剧,到公园或郊外走走,以调剂身心。他很注意锻炼身体,经常洗冷水浴气功入静,恢复脑力,很少生病。1963年,在成都全国病理学会上,他虽年届古稀,但作起学术报告来,精力依然充沛。

谷镜汧教授,既是授业解惑的科学大师,又是奠基树梁的创建者。他像夜空闪过的一颗流星,虽然已经陨落多年,但是每当一想到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记起那闪烁过的光辉。

(本文节录自《上海医科大学七十年》,出版时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