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命名设奖的数学家苏步青

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命名设奖的数学家苏步青

时间:2022-11-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得知获得这一奖项后,苏步青立即决定将100万港币的奖金全部用来设立奖励基金。由上所述,2003年国际数学界以苏步青先生命名设立“苏步青奖”,对他来说真是当之无愧。在具体教学中,苏步青一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一生著述开宗派 百载树人播馥芬——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命名设奖的数学家苏步青

王增藩

2003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理事会年会传出令人振奋的喜讯——国际数学界首次设立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苏步青奖”,旨在奖励数学研究领域中对经济腾飞和人类发展应用等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这是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命名设立的奖项,是中国更是复旦大学的骄傲。

醉心学术论几何

苏步青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数学家,从事微分几何、计算几何的研究和教学70余载,坚持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一生硕果累累。

中国人对现代几何学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微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等方面的成就十分可观,苏步青是代表性人物。1928—1931年,苏步青研究空间曲线、曲面的仿射和射影微分几何理论,连续发表多篇论文。1935年7月25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数学会,决定出版《中国数学学报》和《数学杂志》两种刊物,苏步青担任了具有极高学术性、要用外文发表论文的《中国数学学报》总编辑。

苏步青的研究早期集中在射影微分几何方面。他以《仿射空间曲面论》为题,引进了仿射锥曲面和仿射旋转曲面等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一批重要成果,连续发表10余篇论文,并用构图方法建立了一般射影曲面的基本定理。20世纪30年代后期,他致力于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的研究,推广了黎曼几何学中重要的雅可比方程。1947年他发表了N维空间SN中射影运动的开玲方程,并阐明射影运动群的性质,接着又研究道格拉斯空间中的K展空间微小变换和仿射运动。可以说,苏步青是1949年以前中国人研究几何取得成就最多的科学家,先后共发表论文103篇。

50年代后,苏步青继续以前的研究工作,在K展空间几何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他进一步讨论了广义射影运动,论证了“平面公理”和空间为射影平坦的等价性,研究了K展空间的仿射结构和射影结构,并得到一些性质。从1955年起,苏步青主要致力于射影极小曲面的研究,获得了一系列新的五维直线象空间中的拉普拉斯序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苏步青早期创立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被国际公认为中国数学界之第一;他对“K展空间”几何学和射影曲线的研究,荣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在航空、造船、汽车制造等方面开展的计算几何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1986年三机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1998年10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何梁何利基金会年度颁奖仪式上,苏步青获年度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在得知获得这一奖项后,苏步青立即决定将100万港币的奖金全部用来设立奖励基金。其中,一半充实“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扩大奖励优秀中学教师范围,使该奖从上海、华东走向全国;另一半用来奖励复旦大学数学系的优秀教师和毕业生。

由上所述,2003年国际数学界以苏步青先生命名设立“苏步青奖”,对他来说真是当之无愧。

毕生事业一教鞭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苏步青教授从浙江大学调到复旦大学,先后任数学系教授并兼任教务长,1956年起任副校长,1978年起任校长,1983年以后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历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苏步青是一位具有崇高师德的教育家,注重言传身教地实施素质教育。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苏老形成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思想,包括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学风,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文理相通、相互渗透等。在我国他首先提倡小型科学报告会,用讨论班的形式进行教学,以培养青年严谨的学风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讨论会上,教师可以针对每个报告人的具体情况,提问答疑,进行个别指导。

在具体教学中,苏步青一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讲授《微分几何学》长达16年之久,但每次上课前都要做认真准备,而且每教一次就对教材作一次修改,把自己从事研究的心得、成果充实到教材中去。从1949年出版的《微分几何学》到1979年出版的《微分几何五讲》,都是苏步青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产物。

苏步青认为,我们不能因学生超过自己而感到惭愧,相反地应当把它作为是对国家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教学中,苏步青要求自己勉励学生尽快赶上自己,而不要挡住学生的成才之路;同时自己也要抓紧学习和研究,以督促中青年勇往直前。多年来他就是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培养出一大批数学家和教育家。跟随他时间最长的学生谷超豪、胡和生教授,现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又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如李大潜等,形成了学术界令人称道的“苏步青效应”。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1983年退居二线时苏步青已年逾八旬,自知在高等数学研究中已力不从心,但对中学数学教育尚可发挥余热。深思熟虑之后,他主动提出为中学数学教师举办讲习班,指导他们用高等数学的观点,来看待初等数学,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经上海市教育局、上海市科技协会、上海市数学会的积极筹备,讲习班终于在1984年开办了,来自上海市区和郊县的63名中学教师,聆听了苏老富有启发性的讲演。

开课期间,苏步青要求学员做到“约法三章”: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为学员们树立榜样。他住在郊外宿舍区,每次上课都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自己动手擦黑板,挂示教图,准备投影仪……他的讲稿经过精心准备,还在大学生中试讲过,认真程度可见一斑。从1984年至1987年,苏步青先后举办了3次数学讲座,涉及“等周问题”、“拓扑学初步”和“高等几何”。后来,为了让更多的数学教师得益,所有讲义都送出版社出版发行。

83岁高龄的苏步青教授退居二线以后,不遗余力地为中学数学教师举办讲习班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光明日报》在报道时加了编者按,指出“苏步青教授是大家熟知的数学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祖国培养出几代专门人才,桃李满天下。如今这位老教育家再执教鞭,亲自为中学教师讲课,为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教师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精神风貌,令人高山仰止。”《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光明日报》报道,还发表短评《安得教鞭重在手,弦歌声里尽余微》:“……以其高才博学,培训中学教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真可谓不遗余力。献身教育,要不遗余力;支援教育,也要不遗余力,希望大家都来学习苏步青教授。”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苏步青教授坦率地说:“我苏步青剩下的时间都是人民的,举办讲习班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这只是‘千金买马骨’,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老师为培养更多的中学教师做有益的工作。”

诗词书法仰高风

苏步青不仅是数学界泰斗,而且工于诗词、长于书法,其墨宝常见于报刊杂志。

苏老的诗首先是抒发对祖国、人民和生活的热爱,其次是叙述自己的抱负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古人云,“诗之工在于才,意之达在于识(见解)。才识相互为用,则诗道备矣!”苏步青写诗偏重想象,善用形象思维。有专家评论:“苏诗诗体雅正,由于真体内充,故诗情豪放,意简而句健,言直而意彻。”此处不妨选录二首,以窥其诗中神韵:

老  马(1972年)

黑尾红鬃岁月侵,神州异域几登临。

四蹄想像霜晨月,双耳悠扬云外音。

伏枥未忘千里志,识途犹抱百年心。

穆王逝矣瑶池远,莫对秋风起暮吟。

奈良唐招提寺(1979年)

翠松围护招提寺,人物风流说盛情。

晓苑鹿迎投饵客,晚钟僧拜诵经堂。

德川幕府衣冠古,明治维新岁月长。

我是当年游学者,带将情谊诣扶桑

早在1979年8月,当时担任校长的苏老在百忙之中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他对我校书法家喻蘅先生说:“你的字写得好,今天我试写了一个条幅,请你不客气地批评,看看我有没有培养前途。”喻先生根据苏老的性格气质特点,推荐苏东坡的《赤壁赋》字帖,并送给他文房四宝。其后,苏老书法进步神速,作品丰富。一生中,他留下了近千幅古朴丰茂、挺劲雄厚的书法作品,以及重要的题词,获者无不珍若拱璧。

1981年的某天,中文系学生楼鉴明、哲学系学生潘良桢等倡议,在复旦发起成立书画社。他们得知苏老倡导学生文理兼通,就有意拜访苏老以谋求支持,并在书画前辈喻蘅先生的帮助下,见到了苏老。“书画协会不能等闲视之。字写得不好,不仅仅是字难看的问题,这跟大学的文化氛围很不相称;而且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尖端,也是学生文理相通的一座桥梁。你们找一些学生先成立起来,我一定支持”,苏老十分坚定地表明了对书画协会的态度。

听了苏老的一席话,楼鉴明等人都很感动,受到极大鼓舞,干劲更足。经过一年多的充分筹备,书画协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苏老担任首席顾问。一年后,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学校对书画的需求也骤然增加。学校有关领导觉得,仅限学生参加书画活动,在规模和成色上都欠缺些。于是便提出以校工会为主,把原学生书画协会的组织扩大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校级对外社团——复旦大学书法绘画篆刻研究会。苏老表示“举双手赞成”。在筹备成立大会上,他鼓励与会学生说:“你们这些小孩子,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搞书画不能闭门造车,要就近向老师们学习,也要勇敢地走出去向名家请教,而且在他们面前班门弄斧。”正式成立时,学校请来胡问遂、赵冷月、张成之等一大批名家参加,并聘请他们为顾问,而苏老则被聘为首席顾问。当时来参加会议的校外老先生都很感动,称唯有复旦大学才有这样的实力、这样的气派。可以说,复旦大学学生书画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与苏老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至今,在复旦校园,四处还留有苏老诗词书法的痕迹,浑然构成学校风景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时激励着复旦师生勤奋上进、建功立业。如复旦燕园历史悠久,重修后苏老为其题写园名,“燕园”二字笔力苍劲,弥见功夫。至于曦园卿云亭,苏老则题写一首勉励后学的七律:

超然此地一亭台,缦缦卿云复旦来。

园里漫游成乐趣,柳荫勤读出人才。

无忘任重红专健,莫负岁寒松竹梅。

他日神州迎四化,登临共举庆功杯。

该诗刻在亭边墙上,学校师生、外来游客、摄影爱好者,都喜欢在那里拍照留念。20多年来,它已经渐渐融入复旦校园文化,与之和谐而不可分割了。

2003年3月,苏步青永远离开了复旦,离开了我们,享年101岁。但他就像夏日深秋夜空中飞驶而过的流星,在苍穹中发出一道道闪闪的亮光,永不磨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