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料事如神――谋略先生刘伯温

料事如神――谋略先生刘伯温

时间:2022-03-2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料事如神——谋略先生刘伯温8.料事如神——谋略先生刘伯温元末明初时期,正值天下大乱,各诸侯都想在乱世中留下英名,而最终能够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者,其大多数的功劳还是要归功于旗下众多才智过人的谋士。而朱元璋见到刘伯温之后,很快便被他的才智和谋略深深折服,从此便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而这场战役就发生在刘伯温投靠朱元璋后的两个月,所以也充分显示了刘伯温在军事方面的谋略何其精湛。

料事如神——谋略先生刘伯温

8.料事如神——谋略先生刘伯温

元末明初时期,正值天下大乱,各诸侯都想在乱世中留下英名,而最终能够在乱世中建功立业者,其大多数的功劳还是要归功于旗下众多才智过人的谋士。因为残酷的战场,只靠匹夫之勇是难以取得胜利的,真正较量的实际上还是智慧,有时候谋士的一计良策就能轻易击退敌人的千军万马。

有小诸葛之称的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因为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从而多次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主要战役中出奇谋、划妙策,协助朱元璋靖平宇内各股叛乱势力;并于军政、财务等各方面为新王朝制定了完备的制度,开创了明初的第一个盛世,他个人也成为受后世称赞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而他能够在政治舞台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并赢得后人的诸多美誉,甚至还有人拿他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相提并论,除了他自身的卓绝才智和性格方面的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为人处世都极善谋划。

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温州)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深思,天赋极高。他从小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颇有心得。十七岁时,刘伯温师还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由于天生的禀赋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年轻的刘伯温很快便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元至顺四年,立志报国的刘伯温一举考中进士,从此开始步入仕途。虽然刘伯温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官衔,但他却并没有因为自己位卑职微而敷衍塞责,而是勤于职守、执法严明,所以深得当地百姓的赞誉。然而由于当时的朝廷昏庸腐败,正直守法之士很难得到重用。所以刘伯温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不仅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遭遇了诸多的磨难。几经周折之后,刘伯温最终还是放弃了仕途和理想,赋闲在家。

后来,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各地的反元起义不断,而且各地反元义军互相纷争、互不相让,元王朝的统治也开始出现濒临灭亡的景象。明太祖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自濠州起兵后,不仅利用刘福通在北方抗击元军之际,挥兵向南进发,一路上下滁州、取太平、占金陵,建立了根据地;而且后来又进军安徽,直逼浙江,连下婺州、衢州、处州等地。朱元璋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九夫长变为一方之雄。(www.guayunfan.com)朱元璋不仅英勇骁战,而且非常尊重有识之士。他每到一地总要求访当地的名士,召请他们出来。所以他占据处州以后,得知浙东名士刘伯温因不满元朝统治而隐居青田老家的时候,他便两次向刘伯温发出了邀请。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获胜的希望最大。所以,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出山辅助朱元璋,希望能够在助他打江山的时候建功立业,从而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而朱元璋见到刘伯温之后,很快便被他的才智和谋略深深折服,从此便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成为朱元璋的军师之时,朱元璋在军事政治上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刘伯温详细地分析形势之后,很快便提出了灭元兴邦、统一宇内的“时务十八策”,并一一列叙了各项谋略方策,这让朱元璋大喜过望,直恨相见太晚。自此之后,朱元璋更是以上宾之礼对待刘伯温,并将他安排在身边,谋议机密要事。刘伯温也因朱元璋对自己的礼遇而深为感动,并暗自庆幸自己遇到了明主,从此更是忠心耿耿地一心为他效力。

朱元璋要成就帝业,就必须除去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张士诚和陈友谅。而当时恰值陈友谅攻下了南京外围的重镇太平,在太平立国自称皇帝,气焰十分嚣张。陈友谅不仅杀了朱元璋的养子朱文逊及守将花云,还调集舟师从江州向东直指应天,声称此役有张士诚配合,攻陷应天,指日可待。正在朱元璋为此感到忧虑的时候,刘伯温为他献上一计。刘伯温给朱元璋分析说:“如今,陈友谅虽然将饶、九、荆、襄等将近半个天下的地盘占为己有,但是他曾杀害君主、胁迫部下的事实却无法被抹杀,所以大多数人对他都不服气。而且陈友谅为人有勇无谋,轻易就将百姓推上战场送死,只需几场战役,民力就会损耗殆尽。所以,攻下陈友谅的汉国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张士诚虽然仅有南不过会稽,北不过淮扬的浙西之地,但其为人却极其奸诈、狡猾,一直对元朝阳奉阴违,这种守财奴式的敌人虽也不足为虑,但俗话说:‘逮野兽要先逮凶猛的,擒拿盗贼先拿强壮的。’所以为今之计,当以先讨伐汉国的陈友谅。陈氏一灭,张氏必然自孤,那么存亡便由我了。平定陈、张之后,再北上中原,王业也就指日可待了!”

刘伯温的一番分析,令朱元璋心服口服。朱元璋不仅积极采纳刘伯温的计谋,而且对他的能力深信不疑。公元1361年,朱元璋亲率三军溯长江西讨伐陈友谅,然而一开始攻打安庆的时候并没有一举拿下。刘伯温猜想到陈友谅以重兵驻防安庆,那么其老巢江州此刻必定是空的,当即便建议朱元璋马上放弃攻打安庆而转攻江州。朱元璋依然深信不疑,最终果然一举攻破江州城,陈友谅为了保命只得弃城而逃。不久之后,陈友谅的部臣胡廷瑞以保留部队为条件前来向朱元璋议降,朱元璋再次听从刘伯温的意见,接受了胡廷瑞的条件。其他守将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也纷纷前来投降,于是整个江西便很快成为了朱元璋的版图。

而这场战役就发生在刘伯温投靠朱元璋后的两个月,所以也充分显示了刘伯温在军事方面的谋略何其精湛。后来,朱元璋又按照刘伯温所出的计谋,将张士诚的势力全部消灭之后,才派部队北上攻下元朝首都北京。朱元璋终于在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改国号为“洪武”。而刘伯温在建立大明王朝的在重大战役中,或运筹帷幄,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堪称是功不可没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时,刘伯温却拒绝了丞相的职位,但朱元璋最终还是授命他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为诚意伯。其实并非刘伯温不想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因为这样更有利于他实现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抱负。但他深知自己的正直,一旦站在政治舞台的高峰,日后必定会遭到其他为官者的排挤。

刘伯温为明朝的建立和治理,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休养生息、巩固明王朝统治的政策,为明王朝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立下了不世功勋,对明初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直至他六十一岁告老还乡之际,还不忘以“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来提醒朱元璋莫忘巩固天下的大业。临终前刘伯温还遗嘱次子仲璟,等待胡惟庸败后再上奏朱元璋:“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

不管是曾经的君主制时期的管理,还是如今现代化的管理,最终能够拥有强大政权的管理者,靠的都是诸位谋士在幕后出谋划策。而通常最拥有发展空间的人才,也都是那些谋略在胸的。因为人才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能够准确地分析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简单地说也就是自己在职场中存在哪些方面的机会与威胁,并能够尽早依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具体方案。而大部分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本末倒置,对那些该重视的大事视而不见,对无足轻重的小事反而绞尽脑汁。有些愚笨之人根本就不会昏了头脑,昏了头脑的事只是在真正有头脑的人身上才会发生。有些事情我们要仔细权衡斟酌,在心里把它牢记。遇事则察是聪明人通常的做法,特别深奥或可疑之事尤其要详加斟酌,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任何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制订出一个详细的计划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进行周密的计划,你才能对工作中的细节有所准备,才能在碰到各种各样的细节问题时不慌不乱;只有进行周密的计划,你才能很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去做。如果计划中的细节不能进行到底,那么你的计划就不可能完成。特别是那些在职场生存的人,更需要具备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远见,凡事都做好准备工作,提前作好计划,安排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当今的职场、办公室等竞争的激烈程度,毫不逊色于战乱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人们之间的名利之争依然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小到个人的利益之争,大到集团之间的生死较量,智慧与计谋永远是最重要的。下过象棋的人都知道,赢家是没有一个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所有的赢家都是算计到后面将要走的好几步,工作也是一样,优秀的员工都会对将要发生的两三件事进行安排。如果在职场中拥有管理的权利,并想将管理工作做到位,就要做到长计划、细步骤、精安排,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管理工作。从现在开始起,就制定长远规划,确定一个远大的发展目标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