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祖先神灵绘画

祖先神灵绘画

时间:2022-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萨满文化造型艺术表现中,祖先神绘画是其中重要的表现部分。但从物象造型、色彩的运用及画面构成形式等绘画因素来看,祖先崇拜绘画是比较突出的,构成了萨满绘画艺术的主体,不仅所占的比重大,而且绘画水平也很高,大多神像是为祭祀而绘成的。这类绘画作品在满族萨满绘画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至今在民间仍有传承。图24 祖先神绘画在对山石树木的描绘上,采用的是国画中的山水画笔法。
祖先神灵绘画_我国北方萨满文化造型艺术研究

在萨满文化造型艺术表现中,祖先神绘画是其中重要的表现部分。但从物象造型、色彩的运用及画面构成形式等绘画因素来看,祖先崇拜绘画是比较突出的,构成了萨满绘画艺术的主体,不仅所占的比重大,而且绘画水平也很高,大多神像是为祭祀而绘成的。早期的绘画材料所使用的颜色主要是用植物色、矿物质色绘制在各种兽皮、桦树皮等材料上面的,到近代才绘在布、帛或纸之上。

随着对祖先崇拜观念的加深,此内容形式表现的神像画逐渐增多,并成为神像供奉、祭祀的主体。从反映萨满教思想观念的角度来考虑,这类作品的思想内涵更为丰富。有相当一部分祖先神像,画在主神之外,还绘有日、月、星辰和各种动植物神灵及各类供品。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看,这类作品体现出来的,无论是从构成意识还是技法表现都具有很高的绘画性和艺术价值。

由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习惯、文化背景及信仰观念的不同,反映在祖先的画像的内容、形式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别。如满族的祭祀有其自己的风格特征,在彩绘神像方面,继承着祖先彩绘画像的古俗,图画多以祖先画像为主,并绘有日月、星辰、神鸟等其它神灵,展示着萨满教的祖先崇拜观念。这类神像在民间俗称“家神案子”、“祖爷像”。“祖爷像”平时放在神匣中,在举行家祭时才悬挂,是近世满族祖先崇拜观念的产物和形象的再现。这类绘画作品在满族萨满绘画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而且至今在民间仍有传承。尽管满族各姓的“祖爷像”不尽一致,如有的神像骑马,有的坐在条凳上,有的穿清代官服,有的是一副武将的打扮,但因受满族家祭、程式化特征的影响,其基本构图和风格大同小异,个性特征不鲜明,构图上多数为上绘有日月、天空,下绘有男女性祖先,绘画技巧娴熟,用色对比强烈,色彩明快,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展现出一种朴拙之感。这些在满族野祭中也有所反映,在萨满教多重崇拜观念下的大神案子图画更加明显,蕴含着更加丰富的萨满教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因各姓萨满神系和萨满传承的不同,其大神案子的内容,风格也各具特色。

1.例如在吉林省永吉县杨木乡一满族家中发现了一幅萨满神案图,是绘在粗麻布上和绢帛上的,因年代较久远已有些破旧,尺寸大约在长170厘米、宽130厘米,整幅图上绘有雷神、云神,共有三个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画有三位神,中间为女萨满始祖神,左右各有一位女性神,都是萨满始祖的助神;中间部分画有萨满祖神和其他萨满神形象;第三部分为男萨满祖神,左右有多位男性神,另外还画有虎神、狼神等其它动物神。这幅神案在绘画技法表现上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此图片资料因某种原因没能留下。

图21 祖先神绘画

2.图21是一幅祭祀祖先的神案绘画,画幅不大,大约在宽47厘米,高85厘米左右,现藏于长春师范学院萨满文物陈列馆,此图是用丝绸绘制而成,大约绘于清代中晚期,画面下面是一位祖先神像,上面画有两两相对而视的鹰神,画面将鹰神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形象突出,可见萨满教的先民们对自然神灵是如此的崇拜。从人物与神鸟的造型来看,都是写实性的,人物比例结构准确,神态刻画自然生动,足以说明是一幅绘画性比较高的艺术作品。

3.在伊通满族自治民俗博物馆收藏的瓜尔佳氏家族祖先神画像,尺寸长为70厘米,高是80厘米,是画在布面上的,画面中有四人,左边身着清朝官服男子,手拈长须,头戴花翎,右边一人是红脸美鬓,身着绿袍的关公,中间二人是云髻高盘,四人头后均有佛光,四周是五彩祥云,在这幅祖先绘画中,将四个人正面端坐着,神态自然,布局错落有序,把不同年代的人物安排在同一画面中,可以看出绘画者有着不同寻常的象征表现意识。将作为保护神安排在主要位置,目的是以求保佑人们的兴旺安康。最下面的两位牵着马的马童形体比例最小,画面物象虽然不复杂,但构图显得非常饱满,人物造型准确、生动、自然。另外空白处的祥云缭绕,与菱形状的地面互应和浓重赋予变化的色彩,使画面更加增添神圣感。画面这种巧妙的运用主次、大小的关系的原则,显示了地位的尊卑变化。如图22

4.在伊通县发现的另一幅是关氏家族祖先神画像。大约宽70厘米,高80厘米,也是画在布面上的,是祖先保佑后人兴旺安康的场景。画面上画有三位老人,头戴官帽,身着官服,脚踏长靴,都是正面端坐在虎皮椅子上。头上方绘有祥云和青松,人物前面是一匹马拴在马桩上,从整幅画面来说,此构图形式完整,人物刻画形象自然,绘画技法熟练,采用的是先勾线、染色的方法进行的,线条流畅,有粗细、虚实变化;色彩分染比较均匀,层次分明,中间主要人物色彩明快,突出显示出对祖宗功德的称颂和对祖先的崇拜。如图23

图22 祖先神绘画

5.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一满族家发现一幅描绘家族场景的祖先画像。图中画有男女主人坐于桌后,桌上有供品,男的头戴花翎,身着官服,身后站立两个仆人;女主人头发挽起,身着普通衣服,但身后站着一群侍女垂手而立,供桌前方绘有两匹马车相对而行,整幅画充分体现出家族中两位老主人的尊贵和权势。画面以墨线勾勒,线条流畅,有粗细、节奏变化。局部略施赭石淡色,从中也可以看出满族萨满文化中,不但是对祖先的崇敬,而且对马也是相当的崇尚。如图24

图23 祖先神绘画

6.在伊通石氏家族发现供奉并保存至今的“长白山爷”,是绘在布面上的,尺寸大约宽80厘米,高110厘米,画面画有三个人物形象,其中一人身着黄衣官服,骑着红马,有两个侍人跟随身边。此幅画描绘的是官员出行狩猎的场景。此画不同其他祖先画像,画面将人物融入大自然之中,以自然作为人物衬托的背景,使人物在造型和色彩变化中凸现出来,画中更加注重了人物、动物神态的刻画,从中看出人、马在行走的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所表现出惊恐的神情状态。

图24 祖先神绘画

在对山石树木的描绘上,采用的是国画中的山水画笔法。将皴、擦、点、染用于画面中,人物造型严谨准确,形象生动自然。在人物、鸟的画法上也采用了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画的技法,从中可以看出画面人物和其它物象是经过分染多遍完成的,色彩有浓淡、虚实的变化,着重突出了人物形象。在鹰的描绘上,抓住了鹰的各种神情动态,使之自然生动。充分表达出绘画者的高超水平。如图25

图25 祖先神绘画

7.在伊通民俗博物馆还看到另外形式的祖先崇拜图画。画中所描绘的内容比较复杂,将人物、各种动物、亭台自然景观结合一起。画幅较大,尺寸大约在宽120多厘米,高170厘米,反映石氏家族对祖先的崇拜和对自然动物神灵的信仰。画面构成形式独特,立意新颖别致,与其它祖先崇拜图画有着形式特征的区别。画面展现了整个石氏家族世代的生活场景和对自然神灵的崇拜与信仰,以求各种神灵的保佑。

从画中看出石氏家族区域与自然区域两大部分关系,家族区域与四周区域以院墙相隔,前面设有朱门,院内最上端为两层楼阁,其它向下依次排列。上端楼阁绿色瓦顶、红柱、其它为蓝色瓦顶;上端亭榭中有银须褐发的老祖,端坐于几案后面,下面有两排并列,中间有一座楼阁,每座亭榭都有一人,身着不同色彩的官服,端坐于几案后面,画中每人两侧都有两名仆人,手持长枪而立,且亭榭旁边都有文字,标有头辈、二辈、三辈、四辈、五辈,用满汉两种文字记载,不难看出石氏家族是一个达官显贵、功勋卓著、光宗耀祖的大家族家庭

另外的部分是围墙外面都画有各种动物神灵,在以各种神态将目光投向家族大院及持枪的人形、雷公神、火神等,以示家族对其信仰与崇拜。画面物象虽然较多,但组织安排有序,主次分明,在物象造型方面都是写实性的。人物、动物比例准确,形象生动。充分表现出了各种神灵的特点。在绘画技法上,更多的借鉴了壁画与国画中的表现技法。亭榭表现是以色彩平涂的方式所描绘,色彩浓重、明快,人物、动物、浮云的表现多以先勾线,后经多遍分染来完成的,色彩饱和稳定。在动物的刻画上,又加入了笔墨写意的手法进行刻画的,使得动物形象更加生动自然。山石树木都以国画山水笔墨技法中的皴、擦、点、染技法进行的,表现得比较充分。可以看出绘画者的高超的绘画技巧与表现能力。如图26

图26 祖先神绘画

8.另外在伊通民俗博物馆还看到一幅以单独人物为表现的绘画。画幅不是很大,大约宽在38厘米,高45厘米左右,在这幅画中,画的是男女两位祖先。男的头戴花翎,身着深蓝黑色的长袍,身上有几处同样的图案,足登长靴;女的头戴金钗,两耳坠环,衣着华贵,可以看出是一对地位显贵的老人夫妇。神态刻画平和自然,绘画技法也同于以上其它方法,但人物的刻画,衣服的质感表现得非常的细腻,色彩稳定均匀,不失为一幅珍贵的人物肖像作品。如图27

在萨满教祖先神像绘画表现中,除满族有比较突出的特征外,其它民族在祭祀中也供奉祖先像,赫哲族的祖先神画像有着他自身的特征,图28也是用布绘制而成的,是一幅祖先画像,画中端坐二位祖先,两侧各立一人,形成对称形式,左边为女,右边为男,应是为两代祖先。人物均为普通打扮,看来不是官宦人家,画中有一几案,上面焚香,另有两个器物为酒具,画面下端有头对头的两条四足蛇,这是赫哲族崇尚的神,在许多刺绣、剪纸、绘画中都有描绘。画面呈现的是简约、朴实、没有华贵的装饰。鄂伦春人的祖先神像,画中的祖先多为横向式排列,少则三人,多则七人,人物的衣着为清朝王宫贵族的装束,人物多为男性,可以看出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如图29

图27 祖先神绘画

在表现方法上也同满族的祖先神绘画一样,采用勾线、染色等手法表现的。人物造型准确、生动自然,只是在色彩的运用上,对比强烈,但着色比较薄,显得不够厚重,但是也足以说明绘画者高超的技法。如图30—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