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绘画山水肃南

绘画山水肃南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涛,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原籍广西桂林,明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朱守谦卒后,其子朱赞仪袭封其王位,石涛是朱赞仪十世孙。石涛的父亲朱亨嘉曾以明宗室名义在桂林自称“监国”,不久在明皇室贵族内部斗争中被杀。当时石涛才4岁。石涛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师。石涛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绘画理论的丰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涛一生中创作最多的是山水画,人物画并不多见。
影响深远的画坛宗师石涛_中国名人与广西

石涛(1642—1707年),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全州人,原籍广西桂林,明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朱守谦卒后,其子朱赞仪袭封其王位,石涛是朱赞仪十世孙。石涛的父亲朱亨嘉曾以明宗室名义在桂林自称“监国”,不久在明皇室贵族内部斗争中被杀。当时石涛才4岁。后来,石涛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削发为僧,取法名原济,亦作元济、石涛,别号有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老人、清湘遗人、石道人、零丁老人、小乘客、一枝叟,晚年又号瞎尊者,等等。

石涛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师。他的绘画作品及其理论不仅对“扬州画派”影响巨大,而且使清代中叶大写意花鸟画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石涛的山水画还直接影响到近现代画家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张大千等人,他们都从石涛艺术中汲取营养成分并加以发展,而又各有千秋。石涛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与绘画理论的丰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石涛早年居无定所,曾到过庐山、黄山、江浙一带,在松江拜旅菴和本月为师,从而正式确定了他在禅林中的地位。在安徽宣城居住的15年中,他曾多次观览黄山的奇松、云海、怪石等奇观,为绘画创作提供了素材。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移居南京长干一枝阁,自称“枝下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他到北京暂住3年,与辅国将军博尔都等交往,但在仕途上收获甚微。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2岁的石涛回到扬州定居,直到去世。

石涛画像

石涛的绘画修养非常全面,传世作品题材多样。他还擅于题诗文,几乎每画必题。他的花卉画多作梅、兰、竹、菊、荷花、水仙或蔬果之类。其山水画的成就最大,也最具特色。他学习传统但不拘泥于古人,用笔曲尽飞涩、徐疾、粗细、干湿之妙,中锋、侧锋、逆锋、散锋、顺锋,秃笔、枯笔、湿笔、破笔、圆笔兼用,但主要特点是中锋细笔、侧锋粗笔以及刚性、柔性用笔等。石涛一生中创作最多的是山水画,人物画并不多见。同时,石涛的传世诗、书、画更是探索其艺术渊源、风格、创作思想的宝贵资料。

石涛为了晚年有个定居之所,他在扬州卖画,为他人设计园林垒石。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前后,他用自己的积蓄营建了“大涤草堂”,并且从此有了一个晚年常用的别号“大涤子”。这一时期,是他绘画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创作风貌多变,所画山水,笔法恣纵,淋漓痛快。论其特色,粗犷处浓墨大点,纵横恣肆,下笔如急电疾雷;细微处,钩皴点染,缜密严谨,定无虚下,敢于突破前人的陈法,如用赭代墨皴擦山石,用石绿作米点,用藤黄、胭脂作杂点以描绘灼灼的桃花,这些都是前人从未用过的方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中,山水画有《山水图》册、《采石图》轴、《云山图》轴、《山水图》轴等;花卉画有《兰竹图》册、《蕉菊图》轴、《菊竹石图》轴等,画古今人诗意的有《唐人诗意图》册、《黄研旅诗意图》册、《太白诗意图》轴等;人物画类的有《对牛弹琴图》轴、《对菊图》轴等。这些作品都是石涛平生杰作。他不但是一位绘画大师,而且还是著名的画学理论家,晚年在扬州时撰写了《画语录》一书。其画论思想除见于他作品中的题识跋语之外,主要集中在《画语录》一书中。全书共分18章,石涛结合他的创作实践,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主要观点是针对当时画坛临摹尚古之风,反对泥古不化,不能只知有人,而不知有自己;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以自然为师,创造出自己的新风格;以“一画”作为基础,表现自然的万千变化。《画语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美学思想,是中国山水画论以及中国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著作。

石涛山水画作(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