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皮定均将军的资料_皮定均的故事―皮定均中将历险记

皮定均将军的资料_皮定均的故事―皮定均中将历险记

时间:2022-05-0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皮定均将军的资料_皮定均的故事—皮定均中将历险记皮定均将军简介安徽省金寨县人。于是,皮定均被授予中将,时年四十一岁。2006年,为纪念皮定均将军殉职三十周年,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印制的“虎将皮定均”个性化邮票十六枚在全国公开发行。这一殊荣不是一般将军能获得的,这说明皮定均有着特殊的功勋。皮定均勇武刚烈,大智大勇,敢冒风险,从一个放牛娃到身经百战的将军、大军区司令员,有着说不完的九死一生的历险故事。

皮定均将军的资料_皮定均的故事—皮定均中将历险记

皮定均将军简介

(1914—1976)安徽省金寨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应山县儿童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第一营营长,教导师第二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五、第七军分区司令员,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旅旅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八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军长兼军政治委员,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授衔时,皮定均因为资历等原因,最初定为少将,当名单报送给毛泽东审批时,毛泽东大笔一挥,在他的名下写了六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于是,皮定均被授予中将,时年四十一岁。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皮定均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原突围中有特殊功勋。所以,毛泽东心里一直念念不忘他为党作出的贡献。

2006年,为纪念皮定均将军殉职三十周年,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印制的“虎将皮定均”个性化邮票十六枚在全国公开发行。这一殊荣不是一般将军能获得的,这说明皮定均有着特殊的功勋。

皮定均勇武刚烈,大智大勇,敢冒风险,从一个放牛娃到身经百战的将军、大军区司令员,有着说不完的九死一生的历险故事。

胜仗之后成了“光杆司令”

皮定均在战争年代一有空就喜欢看文学作品,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起草文件电报不用别人代劳,重大战例总结都是亲自执笔。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到他殉职为止,写了数百万字的日记,这在我军领导干部中是不多的。许多人以为皮定均出身于书香门第,一定上过大学或出国留过学。其实,他出生在贫困的家庭,没上过一天学。他七岁时就为地主放牛,十五岁参加红军。他的文化知识来源于部队这个大学校。由于他肯学文化,也喜读兵书,研究兵法,进步很快。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皮定均担任了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这年的5月,日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5月底,第五军分区领导各带一支小部队,与敌人转山头、打游击。这天午后,皮定均带着百十人的队伍,来到涉县、磁县的分水岭老爷山,住进了山上的大庙里。第二天拂晓,侦察员报告说,一队鬼子大摇大摆地向老爷山开来,从举止看,敌人并没有发现他们。皮定均分析后,当机立断,决定利用地形,打他一个伏击。他带领部队下山,趁浓浓夜色设下埋伏,等待敌人到来。

8点钟左右,隐约可见两三百个敌人拖着长长的队伍,进入了他们的伏击圈。敌人虽然人数多,武器精良,但没有战斗准备,枪都扛在肩上,前面由一面膏药旗引路,三三两两,一步三晃地向山上爬。皮定均见时机一到,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顿时,机枪发出猛烈的火苗,手榴弹纷纷飞向敌阵,敌人队伍乱成一团,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转身向山下逃,没逃掉的当了俘虏。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不到半个钟头就解决了战斗。

皮定均十分高兴,叫部队押着俘虏、带上缴获的武器走在前面,他和警卫员刘忠英跟在后面。胜利的喜悦让他放松了警惕,他看到山坡上一串串黄灿灿的杏子挂在树上,十分诱人,对小刘说:“走,我们快去摘几个杏子吃,孙悟空在花果山吃桃子,我们就在老爷山上吃杏子。”

身为指挥员,皮定均打起仗来威严有余,可是玩起来,他就与那些战士没有两样了。平时晚饭后,他总是喜欢找战士们进行摔跤比赛,战士们一点儿也不让他。在一二九师当团长时,刘伯承的马要生小马,爱玩的皮定均常常去马厩里观察母马怎么生小马,结果惹火了母马,狠狠地给了他一蹶子,他的额头被踢破了。刘师长说他,都当团长的人了,怎么还这么爱玩,像个孩子。皮定均有练毛笔字的习惯。一天,他写字的瘾上来了,正写着,警卫员跑来告诉他,鬼子进村了,要他赶快走。他却不急不忙地说,鬼子进村与我练字有什么关系?坚持将大字写完才走。鬼子从村东进,他从村西出,很快赶上了部队。

俩人快步走到树下,皮定均半蹲着身子,让小刘踩在他的肩头,然后直起腰。小刘颤悠悠地站在他那瘦骨嶙峋的肩上,折了两根长满杏子的树枝,俩人一人一枝,一边走,一边吃,不知不觉与队伍拉开了距离。

突然,前面枪声大作!皮定均万万没有料到,被冲垮的敌人在收拢起来以后,悄悄地在他返回的路上设下了埋伏。皮定均没有丝毫的准备,来不及组织反击,部队就被敌人冲垮了。鬼子嗷嗷地怪叫着,端着刺刀向他扑来,眼看就要被刺中了,他一拉警卫员,命令:“快跑!”俩人飞也似的一连跳过几道梯田。这时,插在腰间的手枪掉在田埂上,他捡起手枪,向山上跑。警卫员小刘把皮包都跑丢了。他们没命地跑,终于跑到了一个山头,向下一望,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前面是万丈悬崖,后面是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已到了进退无路的地步!皮定均左右前后观察,发现下面有个石缝,便说:“快,快躲进石缝里!”他俩于是一前一后拉扯着藤条向下滑,钻进了石缝,刚刚用杂草伪装好,敌人就出现在山顶,也就是在他俩头顶。

他俩屏住呼吸,静静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敌人上山后没找到他俩,以为他俩跌下了悬崖,伸着头看了看便吓得缩了回去。不过,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山顶上架起机枪,打了几个点射,叽里咕噜不知说些什么。鬼子从上午10点钟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皮定均二人也就这么窝在石缝里待了五个小时。

敌人走后,他俩从石缝里钻了出来,脸上、手上都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

警卫员望着皮定均,伸了伸舌头说:“司令员,这回可好,你成光杆司令了。”

皮定均和刘忠英下山后,很快就在一个小村庄里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少林寺化险为夷

1944年7月3日,八路军总部任命皮定均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兼豫西地委书记。皮定均到总部接受任务时,邓小平向他交代说,日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数十万大军不战而溃,三十七天丢掉了三十八座县城。但是,敌人只能占领交通干线和城市,不可能控制广大乡村,这就为我们建立抗日根据地提供了重要条件。豫西地处中原,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南可与新四军五师的豫鄂边区联结,东与冀鲁豫根据地接合,北和太行、太岳军区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邓小平还说,同过去发展华北、华中不同,豫西情况更加复杂,我军需要更灵活地去适应具体情况,这是成功的关键。邓小平强调说:“你们要像一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牵制敌人西进南下,为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创造有利条件。”

皮定均接受了任务,稍作准备后,骑马来到林县郭家园,在此成立了支队司令部机关,下辖第三团和第三十五团两个团,共计一千五百人。9月6日,皮定均带着队伍出发了。他们途经薄壁、夺火、柳树口、晋城、阳城、王屋镇,过了黄河,来到了位于豫西的嵩山。五个月前,豫西驻守国民党军四十万,在日军到来时,溜得无影无踪。

1944年9月30日,中秋节的前一天,皮定均率部来到了登封县城西南的一个小村庄。经侦察发现,日军在豫西的七八个县抓了两万多民夫,武装看押,为他们修建飞机场。皮定均考虑到,要想在豫西发动民众抗日,首先要干出一件震动民众的大事,给敌人一个狠狠的打击,给民众一个惊喜,让豫西的民众知道八路军豫西支队来和他们一起打鬼子了。这样一来,发动民众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只要民众发动起来了,部队就能如鱼得水,别说打胜仗,什么惊天动地的事都能干。思考以后,他作出了夜袭飞机场解放两万民夫的大胆决定。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皮定均亲自上战场,率部袭击了机场敌人,打死了全部鬼子,然后向民夫宣布说:“乡亲们,我们是八路军,是来豫西打鬼子的。你们愿意参加八路军的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立即回家过中秋节。”

民夫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后,作出了选择,有留下的,有回家的。

回家的民夫们走了,皮定均站在机场中间,足足停留了两个小时,他是想让回家的民夫跑得越远越好,都能平安地回家。两小时后,他估计鬼子就是想追民夫也追不上了,便下令撤出机场。

夜袭机场,或者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八路军放工”,虽是一个不为战史家所瞩目的小仗,但它的影响,却抵得上打胜一个战役。天亮以后,夜袭机场成了爆炸性新闻,在周围几县的老百姓中传扬开了。有人说八路军是神兵,鬼子见了吓得绕道走。

夜袭机场后,他们越过嵩山,站在五乳峰眺望山下的一座古刹,那便是天下闻名的少林寺。少林寺掩隐在苍翠的树丛中,屋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道道金光。皮定均下了山,安置好部队,对政委徐子荣说:“少林寺很出名,香客络绎不绝,据说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许世友铁砂掌功夫就是在这里练成的,我们进去看看吧。”

徐子荣想了想,回答说:“我们进寺里,一是参观;二是向少林和尚们宣传一下抗日救国的道理;三是同他们商量一下,我们能不能来跟他们学学少林功夫,用来对付日本人。”

为了不惊动寺庙里的和尚们,他们只带了随身警卫。进了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残垣断壁,这是历年军阀混战留下的痕迹。皮定均既愤怒又惋惜。

他们正仔细看李世民的碑文,从后院走来一位和尚,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他走到皮定均二人面前,双手合十,声音柔和地说:“请长官到客厅饮茶!”

皮定均、徐子荣随他走进了上院的客厅。此客厅位于藏经阁的后边,原为方丈的住室,清乾隆十五年(1750)弘历游少林寺时,在此住宿,所以后人称为“龙庭”,现改为客厅,作为接待室。

迎接皮定均、徐子荣的这位和尚自称叫素典,是少林寺的知客和尚,当他给二人献茶时,皮定均无意中发现寺院中人影飘忽,一个个鬼鬼祟祟,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并依稀听有个和尚说,先打头后打尾,不禁一愣,感觉寺内充满了杀机,便说:“大师父,我们是来参观宝刹的,随便看看便可,不必用茶。”

可是,那素典和尚似乎不明白他的话,又是献茶又是递毛巾,脸上保持着一种不变的笑容,看上去十分不真。皮定均留意观察外边的动静,只见厅外的和尚们一个个手握长短武器,来回走动。皮定均意识到自己被监视了。可是,他弄不清楚和尚们的意图,是看中他们手中的手枪了呢,还是在防范他们,怕他们来缴械?不管怎样,皮定均觉得凶多吉少。他想,现在情况不明,还是静观其变吧!

少林寺是个以武功闻名中外的寺庙。一千五百年前,印度达摩禅师来到这里传授心意拳,后发展到一百多种武功,有徒手的,有持枪执棒的,名目繁多,形成了极负盛名的少林派。据传,武松和鲁达曾在此学过艺,现在千佛殿内还残存着他们站桩的痕迹。少林养僧兵历代沿袭。眼下寺内除几十个武功过人的和尚,还备有二十支长枪、两支短枪。

皮定均和徐子荣根本没想到寺中暗藏杀机,为了不惊扰少林,他们尽量少带人,只有贴身警卫。几个警卫此时也感觉到了凶兆,紧握着手中的枪,等待着皮定均的号令。

皮定均一生有如此境遇并非一次,他凭什么能化险为夷?凭的是一身正气!此时此刻,他见和尚们心地不善,便正色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素典仍旧一副不阴不阳的笑容挂在脸上,说:“没啥,没啥,请喝茶啊!”

“我已经告诉你了,我们不是来喝茶的,是来参观宝刹的。你如让我们参观,我们就参观,不让的话,我们立即走人。你们的做法不够正大光明,少林寺根本不像佛门禅地,简直像个强盗窝。我们共产党、八路军不吃这一套,你们这样做吓不倒我们!”

“哪里,哪里,是长官多心了!”

皮定均为了让两厢埋伏的和尚全能听到他的声音,提高了嗓门说:“你们前面的大雄宝殿是谁放火烧的?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一枪不放就逃之夭夭,你们可是亲眼所见。日本人也相信菩萨,和你们一样信仰佛教,可是,日本人对你们怎样?他们公开在少林寺门前强奸妇女,用刺刀捅死中国人,用皮鞋底打你们和尚的耳光,你们为什么不反抗?你们拿了枪是干什么的?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是来抗日的,只要你们愿意抗日,我们就欢迎你们。不错,我们共产党人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不相信菩萨,反对迷信,但是,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真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徐子荣用手指着少林寺下半个院说:“你看看,藏经阁、钟鼓二楼等十二座殿宇,连汉柏、秦槐也不放过,面壁石、经堂设施都受株连,熊熊烈火烧了四十五天都没有熄灭,这是你们少林寺近代史上遭受的特大损失吧?”

皮、徐二人的一席话,说得素典满面通红,羞愧难当。在外面挥刀弄棒的和尚听了这番话,也停止了手里的动作,没等素典和尚发话就悄悄地走了。

寺内的空气渐渐地缓和下来,素典和尚面露愧疚之色,一再向皮、徐二人解释:现在兵荒马乱,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什么人都有,什么样的军队都有。一个月前,就有几十个当兵的闯了进来,声称是八路军的什么支队,不仅抢了我们的财物,还打了我们的人。我们现在是被抢怕了、打怕了,所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请八路军长官谅解。

皮定均见他态度转变了,便反复向他宣传和解释八路军的宗旨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素典和尚听后十分感动,连声说,八路军是文明之师,一定会在豫西打开抗战局面的。他表示,以后八路军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尽管讲。出家人出家没出国,在抗日的大目标下,出家人和全国人民是一家人。

不久,少林寺内成立了共产党小组,后又成立了党支部,成为一个与敌人斗争的活动点和情报站,八路军首长路过这里,都要在此小住几天。

在枪口对枪口的局势下谈判

皮定均从少林寺和尚对八路军态度上的转变中得到启发,感到孙子兵法中“谋攻篇”说得十分正确。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中的高明,不经交战,不费弹药,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最高明的。凡是遇到敌人,他便会想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并且尽力而为之。

豫西地方实力派多,司令多如牛毛,有一定的号召力。皮定均认为,他们是中间力量,推一把,他们就会帮日本人;拉一把,他们就会成为八路军的武装。为扩大抗日武装,他花了不少精力争取地方武装。首先争取了偃师佛光峪的乡长裴子明,将他的武装收编后,成立了偃师独立团。接着,皮定均又争取了土匪头目王殿臣,并收编了伪军头目陈大可部。

陈大可是国民党十四军溃退时留下的一个副营长,在大部队走了之后,陈大可带着一个营投奔了伪乡长秦明修,编成了一个伪军大队,是支撑缑氏镇要点北大寺的主力。皮定均打算争取这个营。

缑氏镇是一个古老的山城,是唐僧玄奘的故里,它东连巩县,西接洛阳,南通登封,北达偃师,处在两条公路的十字交叉点上,与登封、巩县、偃师的佛光峪一径相通。要保住佛光峪这片刚刚开创的根据地,要向四方扩展根据地,就必须夺取这个要点。镇子里屯驻伪军一千人之多。

一天夜里,皮定均率领三十五团、三团和偃师独立团突然包围了缑氏。他给陈大可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是:

陈副营长:

你是堂堂正规军的副营长,竟甘心认贼作父,当了汉奸,效命于区区一个汉奸乡长,真不知你何以见你的父老乡亲?当今之计,阁下的光明大道是放下武器,接受改编,继续抗日。放下武器后,愿留者留,愿走者资助还乡。

豫西支队司令员皮定均

作战股长欧阳挺将此信绑在一支箭上,做了张弓,“嗖”地射进了敌人的营垒。信射进城一小时后,出来一个信使,送来了陈大可的回信。信中写道:

读了长官的信,不禁潸然泪下。我是为了糊饱肚子,不得已才走了这条路的。我是为了一百几十个兄弟的生命啊!

送信的说,陈副营长要派一个书记官出寨谈判。皮定均立即叫人摆上桌椅,备好烟茶,整饬军容,虽然对方的谈判代表只是个小小的书记官,但他还是以大礼相待,门口放了两个哨兵,自己则在桌边正襟危坐,对面的一张椅子空着。

不一会儿,陈大可的代表、那个书记官一拐一拐地来到皮定均的面前,他弯了弯腰,说:“长官,鄙人是书记官,做不了主,是来传话的,陈副营长说,贵军有何高见,请直说。”

img26

毛泽东同志和皮定均(1968年8月在北京)

皮定均用极严肃的口吻对他说:“你回去给你的长官讲,你们被包围了,赶快放下武器。你们原是抗日的队伍,在这里干算什么呢?不要有什么幻想,以为我们打不开你们的寨子。我今天打不开寨子,就抬着棺材见他!我们不希望看到你们粉身碎骨的悲惨局面出现。我们都是中国人,自己人何必要打自己人?”

书记官听了皮定均说的一番话,十分诚恳地说:“长官放心,我回去一定和大队长讲,如果他们不肯过来,我自己跑过来。”

书记官回去不久,又匆匆地跑过来,说他们的副营长要求与皮定均现场对话,双方都从自己的阵地上站出来。

两边阵地相隔不过四十米,枪口对枪口,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如果对方意图不轨,皮定均的性命将受到威胁。但皮定均不顾个人安危,从阵地上站起来,对方也从寨墙上站起来。对方问:“你们能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皮定均说:“绝对保证你们的安全!”为表示诚意,皮定均将手枪放在了脚边。

谁知皮定均的话音刚落,突然不知从何处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响。陈大可迅速蹲了下来,同时质问道:“你们为什么打枪?”

皮定均没有蹲下,沉着镇定地直挺着腰板,喝问:“谁打的枪?谁打的枪?老子要毙了他!”

双方离得很近,近到连对方的眼睛和表情都能看得清,当时大家都只顾听两位长官对话,谁也没有注意到这枪声是从哪里发出来。皮定均问了几声,没有人承认。皮定均见自己这边没人应答,便气愤地说:“不是我们打的,就一定是你们打的。”

双方都说不清这枪是从哪边打的,只好不了了之。事后调查才知道,这一枪是皮定均手下的侦察队副队长打的。皮定均在枪声响后毫不畏惧,他的一身正气使对方的疑虑冰释了。皮定均认为,枪声是不好的预兆,谈话拖久了必定夜长梦多,便严肃地说:“看你并不想当汉奸,所以我才和你聊几句,否则就刀枪相见了。限你们在二十分钟内缴枪!”

“汉奸”二字正中他们的软肋。对方痛快地应答:“好!我们愿意加入八路军。”

听到对方的表态,皮定均的口气缓和下来,他友好地向对方招招手,从暴露的位置上走下来。

接着,为收编之事,双方又进行了详细具体的会谈。陈大可真诚地将自己的部队交给了皮定均,其余伪军也受到了震撼,第二天就有八百个伪军排着长长的队伍,来到豫西支队司令部,向皮定均投诚,愿意改邪归正,加入八路军的队伍。

这又是一例“不战而屈人之兵”,有的军史专家将皮定均收编八百伪军一事,称之为缑氏大捷。

皮定均在收编八百伪军后,写了一篇学习孙子兵法的体会文章。他说,打仗是打人心,作战的要点不是先动武,要致人而不致于人,要掌握主动权,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

突破敌人五道封锁线

皮定均在豫西地区活动不到半年,就收编了十几支地方武装和伪军,引起了日军的恐慌和极大关注。开封、洛阳、郑州以及十几个县城都是日军的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日军不可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皮定均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把一支支伪军队伍拉走,他们集中了七八千日伪军,组成一道道包围圈,想方设法捕捉皮定均,消灭豫西支队。

1945年1月上旬,登封县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给沟沟坎坎、山山岭岭披上了厚厚的银装。寒风凛冽,银装素裹,七个县约八千日伪军,围着箕山,拉开了一张硕大的网,一共有五道封锁线,向皮定均及部队所在村庄进行合击。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皮定均将部队化整为零,他和机关干部及特务连两百余人为诱饵,掩护大部队在一夜之间跳出了合击圈。之后,在包围圈内的皮定均带着两百多人,等待时机,随时准备跳出敌人的包围。皮定均在日记中写道:“敌人的包围战术有规律可循,也是有刺可挑的。当敌人刚把网张开时,你跳出去,他很容易变更部署,对我方不利。只有叫他收,收到把一次‘扫荡’的给养消耗得差不多了,人也快挤成坨坨了,再往外跳,叫他收一个空网,他想构成一张新包围网就不可能了。跳出包围网,既不能早,也不能迟,要恰到时候。”因此,在时机未到时,他率领着支队部和特务连,声东击西,与敌人周旋。

1月9日,他们撤到了白粟后沟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皮定均立即下令:“今天夜里特务连休息,由机关干部放哨。”

警卫分队给首长和机关站岗放哨天经地义,也是一条不变的规定。让机关干部为警卫连放哨,这实在有些出人意料,可是,命令就是命令,必须坚决服从!

特务连一百几十人当天夜里成了阔大爷,不用担心睡得正香时被人揪着耳朵叫去上哨了。炕上挤不下也不要紧,可以在地上铺上谷草打地铺。这个时候,几间低矮的平房简直比得上皇宫。

几十个机关干部排了班,一夜中每人轮一班岗,司令员、政委、参谋长、主任也不例外,他们像特务连的排长那样带班。

冬夜的雪花,白了山岭,白了大地,万千枝丫,万千水晶条。半夜,皮定均起来练了一会儿毛笔字,来查哨了。他来到村头的岗子上,从这里看下去,是登封县起伏的丘陵地。映着雪光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日伪军点燃的篝火。那些篝火清清楚楚地勾出五条弧线,弧线的尽头消逝在两侧的山脊上,最近的那条线似乎就在鼻子底下。

这时,哨位上突然响起了枪声。战士们听到枪响,有的连鞋也来不及穿,爬起来就往外跑。大家都怕机关受损失。不过还好,他们赶到哨位时,枪声停了,是小股敌人的偷袭活动,哨兵发现开了枪,敌人一听到枪声掉头就跑。

皮定均认为,营地暴露了!必须迅速撤离!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又是一个雪天,支队部宿营在乱石扒。乱石扒,顾名思义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但山里人不嫌弃它,照样盖房、掏窑洞。大家刚躺下,哨兵发现一个敌人的探子。敌人在千方百计地侦察皮定均的行踪。敌探逃跑时留下一句话:“你们等着!我会再来的。”

皮定均得知此情,毫不犹豫地下令转移。疲惫不堪的队伍只好又一次上路,在山间小路上转悠。皮定均带着部队兜了个大圈子,站在山上,看敌人到底怎么袭击刚刚他们到过的小村庄。

早晨的炊烟刚刚升起,那个村庄里传来日军狼狗的狂吠声。一大股鬼子把小村庄包围起来,挨家挨户地搜,但他们只找到一只八路军穿过的草鞋。敌人扑了个空,只好撤离了。

1月19日,敌人完成了合围。整个合围共分五层,头一层是日军,后四层是伪军。合围,一般来说,就意味着被围军队的覆灭。但是,皮定均并不把合围看得那么严重。在敌人完成合围的前夕,他反而把在外面活动的三十五团召回,把自己的五指收拢了。不过,兵力对比还是悬殊,三十五团在两个月前进行的战斗中伤亡了两百人,眼下仅有四百人,皮定均的兵力是六百,敌人的兵力是六七千人,那可是1∶10以上的比例啊!

从山上往下看,敌人的阵容一目了然。许多同志都担心,但皮定均下令:“继续后撤。”再往后便是王山山顶了。19日夜,皮定均从离王山山顶三里远的和家村撤至离王山山顶只有一里远的王保庄。山多高水多高,这么高的地方依然有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庄。实在是没处再退了,山顶那边也是逼近的敌人,眼看敌人就要收网了!

20日上午8时左右,到山那边执行侦察任务归来的孙化永回到了王保庄,向皮定均报告侦察的情况。很远,皮定均就听出是孙化永的脚步声,问:“是孙化永回来了吧?”

“是的!”孙化永回答。

皮定均立即召集支队干部,听取了孙化永的报告,然后仔细地研究突围路线。他选择在敌人收网前的一瞬间突围。月光下,部队集合起来,徐子荣进行突围动员:“我们现在处在日伪顽五层封锁包围中,敌人妄想把我们围歼在马峪川,形势非常危急。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我们必须出其不意,迅速突围,转向外线,狠狠打击敌人!”徐子荣特别强调:“我们要突破五层包围圈,而且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行动,稍有不慎,便会全军覆灭!”他要求每个人服从命令,绝对听从皮司令的指挥。

部队向着密若繁星的篝火出发了。皮定均带着孙化永等几个侦察员走在队伍的前面,为他带路的,是一位牛倌。有经验的牛倌带着部队巧妙地贴近山脊走,这样一旦发生情况,大队人马不至于被压在山沟里。而且,贴近山脊走,而不是走在山脊上,可以使队伍的身影不至于透空而暴露。离得最近的一堆篝火,是敌人的一个哨所,距这条路线只有十来步远。突然,敌人的哨兵向他们问话:“你们是干什么的?”

孙化永回答:“买煤的。”

“过来个人!”

皮定均用眼色示意,轻声说:“去,干掉他,换成我们的人站哨!”

身怀绝技的孙化永一声不响地干掉了敌哨兵,换上自己人。大队人马从那个哨位旁边快步通过了。至21日凌晨,六百人的队伍一枪未放,通过了五道防线。

这天黄昏,他们在登封县城东十几里地的曹村住下,准备在这里休息一天。但天有不测风云,消息走漏了,曹村的伪保长向敌人告了密,登封和卢店镇两个据点的敌人向曹村袭来,三十五团占领曹村后山,苦战至黄昏,最后撤离。

不到半个月,即1945年2月3日,皮定均率部又来到曹村。他得知此村的伪保长是个汉奸,有意向他放话,让他去报告日军。然后,利用曹村后山有利地形打伏击,歼灭了来犯的日伪军。日伪军上当后,说伪保长私通八路军,一刀杀了他。

千里突围建奇功

1946年是中国风云变幻的一年。这年的6月,蒋介石秘密策划了一个大阴谋,想一拳击垮共产党。25日那天,他突然对来自美国的马歇尔将军宣布,在四十八小时内,中国要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马歇尔的胃口被他吊得足足的,自然想知道将有什么大事发生。他却神秘地说,暂时保密。究竟是什么大事呢?原来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以十一个军二十六个旅三十万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想彻底消灭中原军区的部队。

在抗日战争后期,由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和王震领导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合并为中原军区,在鄂、豫、皖、湘、赣五省创建了中原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支部队有六万余人,控制着平汉路,阻碍了蒋介石的百万大军北上打内战。蒋介石企图在此选择突破口,挑起全面内战。

然而,马歇尔不知道的秘密,中共中央很快就从我方情报人员口中得到了。中央得知蒋介石的这个大阴谋后,下令中原军区部队迅速分散突围。

突围不是一哄而散,要留下一支部队掩护主力突围。李先念上报中央后,决定由皮定均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承担掩护主力突围的重任。军史上称这支部队为“皮旅”。李先念要求“皮旅”完成三天掩护任务后,自选方向突围。

几天前,围攻中原军区的国民党军各部队筑起了十万个碉堡和密密的铁丝网、堑壕、鹿砦,把六万中原部队紧紧包围在东西长两百里、南北宽五十里的狭小地区。敌人虎视眈眈,等待着号令,准备向我军发起疯狂进攻。

6月24日一早,中原军区主力开始向西移动。皮定均指挥第一旅一部佯装主力,由白雀园向东移动,以迷惑敌人。为了示形主力,皮定均要几个团在二十里宽摆出主力架势与敌大打,吸引敌人的兵力。24日下午和一整夜,25日一个昼夜,敌人误以为解放军主力向东转移,但因为四面均有枪声,一时弄不清解放军主力去向。

第三天,皮定均仍指挥部队以起伏的山包为支撑,一波又一波地向敌人冲击。敌人如潮水般涌来,又被解放军打得如潮水般退下。皮定均不断下令一团和二团出击。那几天阵雨不断,部队冒雨扑向敌人,将敌人压下去。6月26日晚上,李先念交代的三天时间过去了,“皮旅”掩护主力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此时,他们却与敌人呈胶着状态。如何迅速摆脱敌人的纠缠,让敌人弄不清“皮旅”的去向,皮定均为此伤透了脑筋。此时,大雨滂沱,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皮定均发现机会到了,立即下令部队冒雨向西,跟随主力部队后尾,几路纵队急行军。排头兵就是皮定均自己。

“皮旅”西行二十里后,为迷惑敌人,突然向南拐上了公路,急行军八十里,来到了一个名叫刘家冲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只有六户人家,位置在白雀园附近,也就是说,他们跑了那么多的路,又回到了原先的出发点。原来监视他们的敌人早已离开,他们万万想不到,皮定均会跟他们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个位于山坳里的刘家冲山高林密,几里以外看不到它的存在。可是,六户人家如何藏得了七千人马?皮定均观察了地形,发现村庄旁有个不大的树林,便决定将电台和部分机关人员安置在六户人家,其余部队安排在树林里。为了不暴露目标,他规定一律不许烧火,全部吃干粮。

28日凌晨,月亮在云中时隐时现,“皮旅”又开始急行军,他们跑步通过潢麻公路,来到了一个名叫小界岭的地方。皮定均站在高处,从望远镜中看到,不远处有个国民党士兵,好像是个哨兵。他便叫侦察员先去将那个哨兵抓来。十分钟后,麻利的侦察员用麻袋背来了哨兵。皮定均突击审问后,得知国民党军第十三师就在附近的大庙内和村子里。哨兵还说,这是围攻中原共军的第一道封锁线。

皮定均当即指挥部队隐蔽前进,绕开了第十三师,向河南商城跑步前进。7月1日,他们来到了商城县一个名叫瓦西坪的小村庄。皮定均在望远镜中没发现什么情况后,便下令就地休息。他刚坐在石头上,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前面突然枪声大作,侦察员来报告,说右前方的东、西两个小山头上发现敌人,和侦察连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又一个侦察员来报告,说这股敌人是商城保安团和国民党军第十二军的一个团。

皮定均考虑到自己只有一个旅,敌众我寡,既然突围任务已完成,不能留在这是非之地,便下令由一团进攻东、西山头,掩护机关和二、三团通过。这股敌人战斗力较差,一团一个强攻,便打跑了敌人,占领了山头。

7月2日,他们到了金寨县,侦察连迅速控制了吴家店,通过乡长通知四周几个乡,说国军要来运粮,要乡长们亲自把粮食送来。当晚就有两个乡长送来了一百多担粮。部队在此补充了粮食,休息了三天。7月7日,“皮旅”向东行走,快到青风岭时,侦察员报告,说青风岭有敌情,安徽省挺进四纵队在一天前来到这里,主力在后面。皮定均还了解到,两天前安徽省政府接到上面命令,要他们派一个旅的兵力,到霍邱占领青风岭。皮定均觉得这地方保安团性质的部队战斗力不强,便派二团前去阻击,皮定均指挥主力,很轻松地从青风岭侧面通过了。

过了青风岭,皮定均得知,国民党第四十八师和十几个保安团正尾随他们。为摆脱这群敌人,所有人丢掉背包,彻底轻装,经五昼夜急行军,飞越皖中平原。皮定均调动部队东奔西跑,把围追堵截他们的敌人搞得屁滚尿流。在山下堵截他们的四十八师和十几个保安团,全都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可是,“皮旅”的运动量与国民党军的运动量比起来,还是大许多,敌人总有躺下闭眼的时候,而他们没有。一天夜里,“皮旅”侦察兵摸进一个镇子,见到处都是国民党的兵,一个个抱着枪,挨个地躺在街上,睡得像死猪一样,呼噜声一个比一个高。看情形,就是雷公打几个响雷也无法让他们醒过来。侦察员在街头找到一个站岗的士兵,也靠着墙睡着了,侦察员用力踢了他一脚,厉声地问:“你哪像是在站岗?”

那个哨兵被吓醒了,战战兢兢地立正站着,不知对方是什么人。侦察员问他:“你是哪个部队的?”

哨兵如实回答了。侦察员弄清这个镇子上驻着一个团,他们走了一个整天和大半宿,全都累得抬不起腿,眼皮也睁不开了,早于“皮旅”到达后,躺下就睡了。

侦察员将情况向皮定均作了汇报,并说:“这一个团的敌人全睡得像死人一样。”

皮定均听后,带领先头团进了镇子,一枪没放,就把敌人一个团的枪全都缴了。但是,为了赶路,摆脱敌人的追击,枪和俘虏不能带走,皮定均只好忍痛下令:把枪架起来烧了,俘虏全部就地放了。

在镇子上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皮旅”又出发了。他们向北拐到凤阳,找到了地下党县委。皮定均下令在这里吃饭,吃完饭立即出发。

他们在凤阳吃饱喝足,补充了粮食后,又一口气跑出三百多里,来到了江苏的高邮。此时,粟裕正在指挥华中野战军进行苏中战役,他们被编入华中野战军序列十三旅,参加了战斗。其中有一个连参加了邵伯保卫战,“皮旅”还送了十挺机枪给华中野战军十纵。

就这样,“皮旅”在掩护军区主力西进转移后,孤军东征,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突破了敌军的封锁包围和堵截,跨越层峦叠嶂的大别山,辗转二十四个昼夜,奔波两千里,大小战斗二十三次,以“还是一个旅”的建制,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为史家称之为“小长征”。

皮定均率部突出重围,创造了我军军史上的一个奇迹,威震全国,名扬天下,使世人对解放军刮目相看。正在解放区采访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这是一个奇迹!”并迅速向国外报道。她说:“我很高兴把你们的英雄事迹与胜利消息告诉全世界人民!”

“皮旅”中原突围后,加入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苏中战役、两淮保卫战、涟水保卫战以及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诸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为人民立下了殊勋。皮定均治军很严,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军中流传着他的许多治军佳话,因而他在军队中的口碑一直很好,并特别受到中央领导人的器重。据说,在1969年党的“九大”期间,毛主席在讲到他赞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时,问皮定均:“你们中原突围时留下来的同志也不多了吧?”皮定均回答说:“留下来的是不多了,我也是幸存者。”毛主席又说:“如果怕苦怕死,革命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就是要有你们中原突围时那种冲锋陷阵的拼命精神。”

1976年1月的一天晚上,周恩来总理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当他在名单上看到皮定均的名字时,非常高兴地问:“皮定均同志来了吗?在哪里?”皮定均站起来,周总理亲切地问他好:“你就是皮定均同志,你过去领导的那个‘皮旅’打仗真行啊!虽然只是一个旅,中央是把它当做一个方面军使用的哩!”

毛泽东一生送出的最后一个花圈给了皮定均

1976年7月1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及有关省级报纸,突然把皮定均将军的照片框上了黑边。东南天空一颗明亮的将星陨落了。

人们对着那帧遗照,想起叱咤风云的“皮旅”,想起毛泽东主席挥毫特批的六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

7月7日,皮定均将军去参加东山岛三军演习,他坐的飞机经过漳浦上空时遇到了云团,飞机失事,皮定均光荣殉职。

福州军区立即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第三天,总参、总政、总后派人到漳州处理后事。

一声惊雷结束了皮定均勇武刚烈的一生。追悼会上,花圈如海,最显眼处摆的是毛泽东主席送的花圈,这是他一生送出的最后一个花圈。

原总参谋长罗瑞卿得知消息后,曾扼腕叹道:“这样一位成熟的、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是经过半个世纪磨炼出来的,真是栋梁之才,遭此不幸,太可惜了!他的死,真比泰山还重。”

李先念为怀念皮定均,题写了“智勇兼优,光明磊落”八个字。

徐向前元帅则称赞皮定均“多谋善断,英勇虎将”。

张爱萍含泪写了悼念诗《东南折栋梁》,内容如下:

年少扛起枪,为了工农得解放。

越过雪山草地,矢志紧跟党。

一生戎马行,千里突围战沙场。

抗美援朝破纸虎,跨过鸭绿江。

意志多刚强,爱兵爱民永流芳。

光明磊落照肝胆,东南折栋梁。

皮定均牺牲一年后,骨灰送往北京八宝山。2007年,漳浦县政府在将军殉难处灶山举行安放将军塑像仪式。

皮定均的碑文写道:“九死一生,将军闯过枪林弹雨,永留百世英名。”

说他“九死一生”实不为过。皮定均头上有刀痕,约四指长,在后脑的正中,疤的下缘紧挨着生命钟——颈与后脑中间的那条小沟。那是他在红军时期和敌人拼大刀时受的伤,倘若敌人的刀刃再向下劈半指,他就革命到底了。

他左腿髁关节上面,前后对称有两个凹进去的疤,比筷子略粗,那也是红军时期,在一次撤退中,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留下的纪念。

他后背上的伤有几十处之多,大大小小、坑坑洼洼,残留着手术刀剜石子的痕迹,那是被炮弹崩飞的石子,其中几颗正对着心脏,再稍深一点,一颗从来不肯停歇半刻的心就永远停息了。后背上的伤痕折磨了他一生。睡硬床时背就痛,每到一处,都要把床垫得软软的。他身上几十处伤疤,每一处都有一个惊险的故事。

在太行山南麓,他与鬼子拼刺刀,深入虎穴搞侦察,鬼子恨他,派特务暗杀他,他睡眠时枕头底下放一把大刀,硬是把特务给镇住了。千里突围路上,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落在他的脚下,他的警卫员一脚把手榴弹踢开,才躲过一劫。

为了提高和平年代军队的素质,他献上了宝贵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