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直奔庐山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直奔庐山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时间:2022-08-21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直奔庐山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直奔庐山197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庐山召开了九届二中全会,人们通常把这次会议叫做又一次庐山会议。庐山会议召开前,李德生正在安徽搞调查研究。当时他丝毫没有料到,庐山会议上会发生那么严重的事情。到庐山后,李德生没有和军委办事组的成员住在一起,而是被安排在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的住地。8月23日上午,李德生向安徽的九届候补中委郭宏杰、李定山传达了会议议程安排。

直奔庐山_关于李德生的事迹

直奔庐山

1970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庐山召开了九届二中全会,人们通常把这次会议叫做又一次庐山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林彪一伙违背毛泽东的意愿,抛出“天才论”,坚持设国家主席。毛泽东严厉地批驳了林彪一伙提出的“天才论”,再次提出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两种意见的尖锐对立,居然发展成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接班人林彪从此出人意料地成了毛泽东的对立面。

庐山会议召开前,李德生正在安徽搞调查研究。当时他丝毫没有料到,庐山会议上会发生那么严重的事情。

1970年7月下旬,李德生向中央请假回到安徽检查和部署工作,先后到达皖北、皖中,与各级干部一起,共同研究如何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搞好工农业生产的问题。8月15日,李德生到六安的当晚,接到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良恩打来的电话,通知他到庐山参加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并征求他的意见,是回北京后再去,还是直接从安徽上山。李德生当即表示,不回北京了,从安徽直接到庐山去。8月16日至18日,李德生抓住会前的短暂机会,在安庆搞了些调查研究,并主持召开了安徽省党的核心小组会议,对筹备召开第三届省党代会及抓好工农业生产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使得他在安徽的工作暂告一段落。也就是说,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李德生集中考虑的,是如何把安徽省的工农业生产搞得更好些。

8月19日,李德生和在安徽省的两名候补中央委员郭宏杰、李定山,一起从安庆空军机场乘飞机,前往庐山北面十几公里的九江机场。郭宏杰、李定山都是“文革”中的造反派。郭宏杰后来任过安徽省委书记,李定山任过安徽省委常委,“文革”结束后,他们两人均因“文革”中所犯错误而被开除党籍。(www.guayunfan.com)

李德生等人到达九江机场后,即换乘汽车直奔庐山。

庐山之美天下闻名。它位于九江市南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之滨,拥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水,还保存着众多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德生是个不爱游山玩水的人。他虽然是第一次上庐山,但因为这次是来参加中央全会,而庐山又是如此闻名遐迩,他怎能不感到新奇,不给予关注。李德生想到了毛泽东那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照》的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它以生动流畅亲切的话语,勉励人们莫畏艰险,勇攀高峰去领略人间美景。这样一首寓意高远、哲理深邃的好诗,自然为人们所赞颂。再加上那个“李进”又是毛泽东的夫人江青的化名,在“文化大革命”中,经过“四人帮”别有用心的炒作,这首诗愈传愈广,“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名句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李德生坐在车上,纵目四望,陶醉在那“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的意境中。

到庐山后,李德生没有和军委办事组的成员住在一起,而是被安排在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的住地。一个平坦的院落的一侧是一个大一点的楼房,周恩来就住在那里。大楼后面山坡上的树林中分布着几幢小楼,李德生住在最靠下面的那一幢,上面是李先念,再上面是余秋里等。每天国务院业务组的几位成员,都在大楼一端的餐厅里一起用餐。

林彪和军委办事组的成员住在河的另一边,是军队疗养院的房子,离国务院业务组同志的住地还有一段距离。因为李德生不仅是国务院业务组的成员,而且也是军委办事组的成员,所以在正式开会前他专门到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住地,看望了他们。这是一种礼节性的拜访,大家见面以后,只是寒暄了一番,没有涉及会议和工作方面的问题。

8月22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这实际上是党的九届二中全会的预备会。会议商定了会期、议程、分组及中央在京的值班安排等。毛泽东重复了他在党的九大召开时提出的方针: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的、胜利的会,而不要开成分裂的、失败的会。

但是,毛泽东的这个期盼并未实现。林彪与毛泽东在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的分歧空前尖锐起来。

李德生向笔者介绍说,他后来知道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

在预备会上讨论宪法中写不写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时,五位常委,除毛泽东外,其他四位都提出,根据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应实现党的主席和国家主席的一元化,即在形式上有一个国家元首、国家主席。但是,主张在形式上有一个国家主席的四名常委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和侧重点却是各不相同的。

周恩来提出,如果设国家主席,今后接见外国使节等外交礼仪活动可由国家主席授权。

康生说,设国家主席,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希望,我们在起草宪法修改草案时也这么希望,但又不敢违反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处在这一矛盾中,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康生把毛泽东和林彪说的意思都说了。从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林彪得势开始,康生在称颂毛泽东的同时,也都吹捧林彪,直到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时仍未改变。

陈伯达说:如果这次毛主席再担任国家主席,将对全国人民是一个极大的振奋和鼓舞。

陈伯达讲后,林彪随之加以附和。

但是,毛泽东仍然坚持不设国家主席、也不当国家主席。他很不以为然地说:设国家主席,那是个形式,我提议修改宪法就是考虑到不要国家主席。如果你们愿意要国家主席,你们要好了,反正我不做这个主席。

非常明显,在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是持反对态度的。从表面上看来,其他四名常委都与毛泽东的意见不同,但实际上,周恩来只说了个“如果”,并没有强调非设不可;康生虽然同意设,但又说不敢违反毛泽东的意见,仍属商量口气。只有林彪、陈伯达的意见是与毛泽东绝然相反的,是坚决主张设国家主席的。陈伯达在设不设国家主席问题上,完全站在林彪一边。这在此次会议之前已经表现出来。

预备会还研究确定了会议的日程和编组名单。李德生编入华东大组,许世友为大组召集人,大组下面按省分小组,李德生是安徽小组的召集人。安徽小组连李德生在内一共只有3人。8月23日上午,李德生向安徽的九届候补中委郭宏杰、李定山传达了会议议程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