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投石问路,铺陈舆论蓄势待发_武则天的事迹

投石问路,铺陈舆论蓄势待发_武则天的事迹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投石问路,铺陈舆论蓄势待发_武则天的事迹武则天设立这些检举制度,无形中就使一批酷吏兴起,比如历史上出名的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据说,在他手里被陷害致死者多达数千人,而他则大受武则天之赏赐。酷吏当道,加上举报制度被滥用,敢在私底下议论武则天的人自然更少了。这一来,让武则天跟他们斗到底的劲儿又上来了。垂拱四年,武则天有了亲自做皇帝的试探。

投石问路,铺陈舆论蓄势待发_武则天的事迹

武则天设立这些检举制度,无形中就使一批酷吏兴起,比如历史上出名的酷吏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索元礼这个人据说是个胡人,籍贯不详,他因为承旨上书告密,被提升为游击将军。武则天派他在洛州设置机构,审理那些被检举的“谋反者”,就在这审讯当中,索元礼对他们施行各种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牵扯到一大批无辜的受害人。据说,在他手里被陷害致死者多达数千人,而他则大受武则天之赏赐。在他之后的来俊臣、周兴等纷纷仿效,制造极为严重的恐怖气氛。史载“是时来俊臣、周兴踵而奋,天下谓之‘来索’”,可见当时酷吏横行的猖獗程度。

而前面提到的铜匦制造者鱼保家,却成为自己这项发明的第一个牺牲者,这实在是件很讽刺的事情。当年徐敬业起兵反唐时,他帮助徐制造刀剑的事情终于还是被人告发到武则天那里。加上他现在制造的铜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所以自然有人要暗地里收拾他了。

果然,有人往铜匦里投了鱼保家“通贼”的密信,这下,他被送到了索元礼那受审。鱼保家深知这个罪名不轻,总不肯认账。在鱼保家死活不肯招供时,索元礼大喝一声:“取我的铁笼子!”只见一座顶部有一个仅能容纳头颅的小口,旁边还有一块上粗下锐的小木橛,用来“楔”进犯人头部的各个部位的铁笼被抬了过来。这种新奇的刑具是索元礼发明的“狱持”。这种惨无人道的刑具立即把鱼保家吓得招了供,最后他被判处了死刑。

索元礼为酷吏横行开了先河,一时间朝廷上大臣们人人自危,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人出卖了。在武则天时期当红一时的宰相刘祎之,也被自己的部下出卖,最终被赐死。(www.guayunfan.com)

本来,刘祎之是很得武则天信任的,曾任她的北门学士数十年。可是,刘祎之也觉得女人一直把握朝政不大成体统,他也不能接受武则天“牝鸡司晨”这件事,况且他还做过李旦的老师,所以,一直以来还是盼着有一天武则天还政于李旦。有一天他和部下凤阁舍人贾大隐闲聊时,便说起了此事。谁承想,这个平日里和他关系颇为密切的贾大隐却转身把他的话告诉给了武则天。

这时又出来一个人,是曾被武则天提拔为肃州刺史的王本立,他明白刘祎之现在在武则天那里的印象已经不怎么好了,所以想趁机落井下石,以博得太后的奖赏。这时他正好负责处理此案,自然不客气了。

但是李旦是很敬重自己的这位老师的,现在刘祎之有难,他自然要出来向武则天说情。这一来,刘的家人都很高兴,皇帝亲自出来说情,那一定好办了。谁料,刘祎之听到这个消息后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很悲凉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皇帝不来为我说情,或许我还能逃过这一死,可是现在我是必死无疑了。太后独断朝纲,最忌讳的就是还政于皇帝这样的话。皇帝这样做,却是好心做了坏事。”

垂拱三年(687年)五月,果然如他所料,武则天下令,称刘祎之反对帝王权威,逼他在家中自尽。

酷吏当道,加上举报制度被滥用,敢在私底下议论武则天的人自然更少了。

这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在雍州(陕西秦岭以北、铜山以南地区)有人向武则天报告说:“新丰县东南有山踊出”,这就是说,新丰县东南在一夜雷雨后,突然长出个三百尺高的山来!马上有人出来向武则天谄媚道这是吉祥的兆头。

这正合太后的心意,本来武则天就对祥瑞之类的东西很感兴趣,现在正好就想用这个“吉兆”造做女皇的舆论。突然兴起一座山,在武则天眼中这是一个好兆头,于是她下令改新丰县为庆山县。一时间,百官都纷纷表示祝贺。但有个江陵人俞文俊却上书说:突然长出山峰不是吉兆,而是凶兆,是地气不和所致,就如人气不和身上长出疣赘那样。之所以出现凶兆,是因为武则天“以女主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并警告她赶快还政于李旦,否则将大祸临头。

本来,与以往的许多帝王比起来,武则天这一路所行的政策已经算是很好了,自从高宗去世以后,她以太后身份临朝,突破常规做了很多有利于李唐王朝的事情,可是那些顽固不化的大臣在内心仍然没有放下“牝鸡司晨”的传统观念,仍是不服。这一来,让武则天跟他们斗到底的劲儿又上来了。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有了亲自做皇帝的试探。那年一开春,她在神都洛阳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三庙,同时提出为她武氏的先人立庙祭祀。显然,立唐室李氏三庙的目的是欲立武氏的先庙。命令有司议论崇武氏先庙的室数,即为武氏建几代几室宗庙。司礼博士周悰已知武则天的真实用心,因为武则天不会不知道这个常识,明显别有用心。于是有人上书武则天,请她设立武氏七庙,并将李唐太庙减到五室。将皇家太庙减到五室,而武氏建七庙!这分明就是武则天盖过李唐的一个标志嘛!这一奏折实在是帮武则天检测百官的又一份考卷,而武则天也颇为受用,她觉得这正是一个投石问路的机会。她虽然心里很高兴,但是这一次却并不表态,只让大臣们来讨论。

如果按周悰的奏言办了,而文武大臣如果都同意,就意味着武则天将正式取李唐而代之,那称帝的时机就成熟了。

虽然百官心里又惊又气,但还是很少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这时,那个曾经出卖了刘祎之的贾大隐却出人意料地站出来阻止。他说:“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今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闻,直崇临时权仪,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这很明显,就是说你们武家本不配享受七庙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武则天对于贾大隐的出现当然很是惊讶,不过她也没有因此就杀掉贾,因为她觉得这个人以后还是可以为自己所用的,现在他站出来,只不过是想借机在朝堂众臣面前洗刷自己曾经卖友求荣的罪名罢了。于是,武则天对他置之不理。

果然没过多久,贾大隐又上书,建议武则天修建明堂。

这也正是武则天长久以来的想法,她希望借明堂的神化意义,来达到自己称帝的目的。

所谓的明堂,是上古时候帝王会见诸侯、接见长者的地方。汉武帝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想学古时候帝王的样子,做出一番事业,流芳百世。有一次,他带人浩浩荡荡来到东岳泰山。山上有古时明堂的一处遗址,他见了一时雄心大发,便要在这片遗址上造一座新的明堂,以显示自己的威风。但是,文武百官没有一个知道明堂是什么样儿,应该怎么造。一直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这本书里,才记了齐宣王建明堂的事。当时,明堂的建造已很不流行,齐宣王建明堂就遭到许多人反对。

现在武则天要建造明堂,要知道,“明堂者王者之堂”,一旦明堂建好,就是自己登基的时候到了。因为之前没有人知晓该如何去建,于是她召集众人集思广益,让大家纷纷上书献策,谈谈明堂是什么样的。

不多久,真就有人写了《黄帝明堂经》三卷献给武则天,上面绘有巍峨的正殿,四面是清水环绕,空中有响履木铺成的复道通到岸上,非常豪华。如果按这个规格建成的话,恐怕可以和后来的颐和园相媲美了。武则天看了很满意,准备就照这个计划来动工。

可是大臣刘允沦完全不同意这个什么《黄帝明堂经》,他知道,如果按照这样的规模建下去,劳民伤财不说,于哪一面都没什么利处,就写了一篇《明堂赋》,希望武则天不要去相信什么“明堂经”,而且向她强调,明堂经里也不知弄的什么“名堂”,这些其实完全是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武则天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看到这一篇奏章,她也觉得刘允沦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放弃了原来的建造方案。可是,明堂还是要建的,而且舆论也还是要继续造的。

垂拱四年四月,有个叫唐同泰的人向武则天上表进献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说是从洛水中捞上来的。据史书记载,这是武承嗣知道武则天的这一喜好,所以自己找来了一块白石,又把紫石砸成粉末,搅拌上药物,填在白石里,再刻上字,让雍州人唐同泰上表献给武则天的。

当然,这也是制造舆论的一种手段。武则天对这些祥瑞之物一向是笑纳的,这一来,她开始拿着这块瑞石大做文章了。

接下来,她亲自命其名为“宝图”,这是出自《周易·系辞》上的一句话:“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古代黄河里曾发现图符,洛水里曾发现过文书,所以后来演化为“河出图”、“洛出书”是上天授意于人间的真命天子,这个天子临朝,必然会德高功盛、国泰民安的。

接着,武则天又下诏书要亲拜洛水,去接受上天的授图;并去南郊祭祀昊天,表示对上天的感谢。她命令各州的都督、刺史、宗室、外戚在拜洛水受图大典之前的十天,都要赶往神都,准备参加大典。

在这种种活动之后,群臣投其所好,为武则天加了个“圣母神皇”的封号。

圣母神皇,明显的,这个封号实际上已经是皇帝的意思了。

现在武则天所做的一切,都在为做皇帝大造舆论。她要用这一系列行动,来试探一下天下人对她当皇帝的态度,更关键的是,她要让天下人知道,自己做皇帝也是君权神授,如果有人反对自己,就是反对上天,而且,即使你们都来反对我也是没有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