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残酷争夺,诸王叛乱难逃劫数_武则天的事迹

残酷争夺,诸王叛乱难逃劫数_武则天的事迹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残酷争夺,诸王叛乱难逃劫数_武则天的事迹现在距离高宗逝世已经三年过去了,健在的那些皇室成员,除了皇帝本人,还有一些是高祖的子侄、太宗的子侄,分布在各处。所以,监察御史任玄殖为郝象贤解脱,向武则天奏称郝象贤并没有谋反的事实。武则天并没有因此就放过郝象贤,而且还免了任玄殖的官,维持灭族原判。其实,就在唐宗室诸王大规模叛乱前,地方上已经有了反对武则天而起兵进行武装叛乱的迹象。

残酷争夺,诸王叛乱难逃劫数_武则天的事迹

现在距离高宗逝世已经三年过去了,健在的那些皇室成员,除了皇帝本人,还有一些是高祖的子侄、太宗的子侄,分布在各处。就像历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样,当时这些亲王已经在外面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势力,成了朝外之朝。他们占据广阔的田地,有庞大的官属家奴,可以说力量是非同小可的,已经变成了新兴的豪族地主;他们生活既富且贵,高高在上,竞相奢华,鱼肉百姓,奢淫无度。如果武则天一旦取李唐而代之,改朝换代,那损失最大的就将是他们。一旦王朝易手,他们将不再是宗室王,那地位将一落千丈,命运如何,不堪设想。

而另一方面,就像历史上的诸王割据势力一样,如果他们此时起兵叛乱,会给武则天带来很大的麻烦。那些因为诸王割据而造成的王朝变乱和社会动乱,是历朝统治者极感棘手的大问题。

政权的争夺是残酷的,武则天也心知肚明。她以前没有想过要得到皇权称帝的时候,那些反对她的人况且还层出不穷,现在她要正式称帝了,如果再有出来反对自己的人,除了那些顽固不化的大臣,一定还有李唐王室的成员。他们一定会出来要求恢复曾经的无限风光,这些人要比文武百官的反对力量更强大,一旦他们得胜,自己的后果不堪设想。武则天心里已经有数,所以她一定要先发制人。

现在无论是谁,但凡有出来公开反对自己的人,武则天一律毫不留情。因为这正是生死存亡的时刻,要么你死,要么我活,残酷得让人别无选择。

唐同泰献瑞石的时候,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陷入了灾难中,他的家奴状告他谋反。这个郝象贤是郝处俊的孙子,郝处俊是高宗时的中书侍郎,为人很是正直,就在当年高宗打算让武则天摄政时,他就曾出面极力反对,以“杜祸乱”为由警告高宗,最后使武则天未得摄政,非但如此,还从此挑起朝臣反对武则天的政治风浪。因为这件事,在郝处俊死后,官修史书对他极为称颂。(www.guayunfan.com)

现在武则天听说郝处俊的孙子谋反,自然也就相信了一大半,接下来她命周兴审理此案。

要知道,无论什么时期,谋反罪都是一个极大的罪名,加上郝处俊又曾极力反对过武则天,周兴自然知道审理此案不用客气,无论最后把郝象贤审到怎样地步,武则天都不会怪自己。

因此,一套刑法下来,周兴把郝象贤谋反竟然定了个灭族之罪。郝象贤的家人自然觉得不公,于是便到朝堂找监察御史任玄殖鸣冤。因为郝家在朝中权势不小,不只郝象贤本人为太子宫属官,郝氏家族宗亲在朝中做高官的大有人在,比如郝处俊的舅舅许圉师也是朝中高官,“故江淮间有语曰贵如郝许”。所以,监察御史任玄殖为郝象贤解脱,向武则天奏称郝象贤并没有谋反的事实。

武则天并没有因此就放过郝象贤,而且还免了任玄殖的官,维持灭族原判。郝象贤被处决前,大骂武则天,把人们咒骂、诬蔑武则天的那些事全部翻出来痛骂不止。围观者目瞪口呆,随后大声为他喝彩起来。郝象贤趁乱还夺过围观者手中的木棍痛打刑官,一直到负责维护秩序的金吾卫士把他团团围住乱刀砍死。

郝象贤自己临死前是出了一口气,可是他的祖上却因此遭了殃。不管郝象贤家奴告其谋反是否属实,武则天知道他在刑场上对自己辱骂的事之后,知道这个人对自己总之是怀有巨大的不满的,她下令把郝象贤的父母及祖父郝处俊的坟墓挖开,毁棺焚尸。

“贵如郝许”的郝家就此一蹶不振,曾经的风光都没有了。由于郝象贤在刑场上对武则天的痛骂引来不少的群众起哄,酷吏们开始对这样的事情防范起来,所以后来每当要杀人之前,都会先给犯人的嘴巴里塞上木丸,免得他们胡言乱语。

这些反对她的大臣并不是武则天最担心的,在武则天眼里,真正麻烦的是那些唐宗室子孙。

其实,就在唐宗室诸王大规模叛乱前,地方上已经有了反对武则天而起兵进行武装叛乱的迹象。比如,在垂拱三年九月的时候,虢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人杨初成谎称自己为郎将,又谎称自己奉皇帝命令(他指的是庐陵王李显),在虢州城里募集军队,要到房州去把庐陵王接来,让他主掌江山,复辟帝位。结果没过多久,杨初成被逮捕处以死刑。但是,历史上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究竟如何却并没有详细记载,后世也不得而知。

武则天拿“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瑞石大做文章,要亲拜洛水,并要李唐宗室的子孙也一同前往,这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行为。首先,她要通过这块石头来造君权神授的舆论,证明自己要做皇帝是上天授予的权力,别人不该反对,而且即使反对也不会得逞。另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她要看看李唐子孙是否真的会因为自己的这一举动而不满,从而发起叛乱。

果然,李唐的宗室子弟看到江山即将被这样一个女人一步步地窃走,大为惶恐不安,甚至有谣言传开,说武则天召集唐宗室子孙一同前去洛水参加授图典礼,图谋不轨。有人说:“太后正在密谋改朝换代,改朝换代之日,便要把李唐宗室,全部清除!”有人说:“太后在洛水授图之日,就召集宗室,屠戮于洛水畔!”甚至还有人称:“太后在明堂大会群臣时把宗室一网打尽!”

当然,以武则天的做事风格,即便想除灭李唐宗室,也不会出此下策的。这些谣言实在是他们自己编出来,制造舆论反对武则天称帝的。

首先发难的是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他最先联络其他宗室一起起兵讨伐武则天。李元嘉是高祖李渊的儿子,据说他从小就有神童的称号,竟然可以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目数群羊,口诵经史,兼成四十字诗,还可以用脚写出五言绝句,六件事一起完成。这确实有点过于离奇了。不过李元嘉在当时确实有很高的声望,高宗皇帝驾崩后,武则天为了安抚宗室,封给他的是全国最高的官职——太尉。

李元嘉是很聪明的人,他知道武则天这些做法不过是在笼络人心,但自己是李唐宗室,不会看着自己家的江山就这样拱手给人的。于是,他和做通州刺史的儿子黄公李譔写信给越王李贞,称:“内人病浸重,当速療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这表面上是一封家信,实际上他要告诉大家的是武则天现在妄想做皇帝,所以必须得早早下手,以除后患。随后又制造李睿的玺书,派人送到琅琊王李冲处,说:“朕遭幽执,诸王宜各发兵救我。”而李冲也学着他假造皇帝玺书说:“神皇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群王见到这一封玺书之后,果然群情激愤,都表示要为李唐拼死一战,以保社稷。

这一次密谋叛乱的宗室王分别有: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刑州(今河北邢台)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刺史黄公李譔,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江都李绪(李元轨之子),申州(今河南信阳)刺史东莞公李融(虢王李凤之子),范阳王李蔼(李灵夔之子),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刺史瑯琊王李冲(李贞之子)。

可见,这次叛乱的规模还真不小。但是,古时的通信不发达,虽然这些宗室之间以书信往来相约,但毕竟需要时日,所以很难有统一的行动,甚至连一个同时起兵的日期也不容易定下来。所以,就在这个过程中,走漏了风声。就在瑯琊王李冲要派长史萧德宗等招兵买马并分别通知韩、霍、鲁、越诸王和贝州刺史纪王李慎起兵向神都进发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她当机立断,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叛乱。

丘神绩率兵向山东进发还没到达时,李冲已经对此作出了反应,他以为事情已经败露,只有拼死一战了,立即写信给其他各王,要他们迅速进兵京都,而自己则带领刚刚招募来的五千兵马仓促起事,攻打博州治下的武水县。

武水县的县令郭务悌听说李冲反叛,连忙派人到魏州求援。博州莘县县令马云来得知这个消息,忙让郭务悌闭城据守。李冲初战就被阻,很是恼火,他命人用草车塞住南门,想借着风势用火攻城。

可是不料就在李冲点火后,风向突转,反而烧了他自己的兵马。这时李冲手下将领董玄寂对士兵说:“琅琊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李冲听了大怒,杀死董玄寂。而招募的军队不听李冲指挥,一哄而散,可怜李冲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家丁,只好退回博州。他刚到城门,就被守门者杀死。

李冲由起兵至被杀,为时只有七天。丘神绩率兵达博州,官兵素服出迎,丘神绩竟然将他们全部杀害,进城破千余家,令人毛骨悚然。

就在李冲起兵之前,本以为宗室诸王都已经决定发兵了,可是现在李冲真正行动起来时,他们又开始犹豫不决。这个时候,真正配合李冲的,还是李冲的父亲越王李贞。可是李贞最终也寡不敌众,在武则天派来的十万大军面前当即溃败,见大势已去,不得已上吊自杀。左豹韬卫大将军崇裕割下李贞的头颅,送到神都向武则天请功。

这一来,其他各王还没起兵,就听说李贞父子兵败而亡,士气先是泄了一大半。或许真的可以说,往往最高调的开始总是会以一个低调的结局收尾,那么多皇子皇孙起兵讨伐武则天一个女人,似乎大象踏蚂蚁。结果连自己的封区也没打出来,便被自己管辖的官兵打败了,实在是一个笑话。

诸王的叛乱让武则天又恼火又失望,恼火的是这些人还是不服自己这么多年治理国家的方式,失望的是堂堂皇室子孙,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当年徐敬业起兵,武则天尚且还与他周旋了四个月之久,可是眼前这些人,要么自杀,要么被杀,要么投降。武则天心里真是不知道怎样想才好,一时间哭笑不得。

她派监察御史苏珦彻查李唐皇室叛乱的情况。苏珦提审了叛乱者之后,回来对武则天说查不到他们叛乱的证据。于是就有人传谣言,说他与叛乱的人是同谋。

于是武则天就召见苏珦,直接问他是否和叛乱有关系。苏珦竟一个字也不回答。

武则天深知他平时的为人,这是一个才德高雅的儒者,不是审案的材料,就派他去做了河西监军,对他说:“这个案子你先放下吧。”另外派了周兴等人来审理这一案子。

周兴是有名的酷吏,案子到他手里,处理起来就极为简单了。周兴很快就从缴获的密信中找到了诸王通谋叛乱的证据,他把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以及后来加入叛乱的常乐公主等人抓到洛阳,勒令他们全部自杀就结案。李唐皇族无论亲王还是郡王,全都喋血国门,悬首西市。

武则天听说叛乱主犯全自杀了,也不问具体情况,当然她也知道这案子在周兴手下审理,一定不是“自杀”这样简单的,不过她不管,只要把异己除掉就可以了。接下来,武则天又下令把诸王的姓改为“虺”,“虺”就是毒蛇的意思,骆宾王曾在讨伐她的檄文里用毒蛇比喻她,现在就让叛乱者姓“虺”好了。

但是那些并没有参与叛乱的密谋者,武则天也没有放过,她这一次决定要斩草除根,便下令把叛乱者的所有亲族党羽都杀光,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灭族大罪。但是有一个人比较特殊,这便是太宗皇帝的第十子纪王李慎,他颇不负自己的这个名字,生来谨慎,虽然也对武则天很是不满,但是却没有参与密谋叛乱,武则天量其罪轻,免他一死,充军到了巴州。只可怜这个一向慎重的李慎却死在了槛车中,最后也被改姓了“虺”。

李唐宗室这一次叛乱,不但使自己惨遭灭族,还殃及了一方无辜百姓。其中,越王李贞治理下的豫州,是叛乱发动的重要地方,李贞在这里组织军队,攻陷县城等行为,涉及的人太多,情况复杂,武则天对这里狠狠地惩治了一番。据说,仅那里的百姓被判罪的就有六七百家,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新上任的豫州刺史狄仁杰是通晓唐法的,他知道这样做虽符合法度,可是真正的叛乱死党只是少数,这么多人都是被牵连进去的。看到事情发展到如此状态,狄仁杰不得不上书武则天为当地百姓求情。

狄仁杰写了一道密奏,派人交给了武则天,他写道:“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道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乘陛下仁血之旨。”就是说,这些被判极刑、有灭族罪者都是无辜受牵连的,如果臣把他们如何受牵连、造成诖误奏明了,就等于替他们鸣冤。可是如果臣明知他们和案情无关又不说话,全把他们杀了,这实在又违反了陛下仁恤爱民的旨意。

这一番话说得句句在理,而且也给了武则天一个台阶下。

但是武则天也没有因为他的求情就彻底免了对这些人的惩处,她下诏将这些百姓流放到丰州(今天的内蒙古五原南)戍边。或许武则天本也没有要杀这些百姓的意思,因为如果这些人在必杀之列,狄仁伙那句话是改变不了武则天的主意的。

账还没有算完,这次参与唐宗室诸王叛乱的人,凡参加密谋者都难逃劫数,这其中还涉及了不少人。

就在武则天召宗室赴洛阳参加洛水受“宝图”大典的那一段时间里,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派人到东都来打探受典的情况,去的人听到了“来就得死”的传言,于是李融就称自己病了而没有去。越王李贞起兵后,曾派人来约他一起参与起兵。李融仓促间不仅没能响应李贞,还慌慌张张地把李贞派去的使者交给了官府。所以现在在武则天看来,他非但无过,反而有功,于是李融被加了一个右赞善大夫的官衔。可是又没过几天,他和李贞等人互约叛乱的事被人揭发出来,于是也被处死,家产被抄,全家人都被收为官奴。

另外受到牵连的还有济州刺史薛顗、他的弟弟薛绪和驸马都尉薛绍,都曾与琅琊王李冲通谋。他们也一度不喜武则天的专政,所以一听说李冲起兵,也都招募兵马、打造兵器,准备参加叛乱。后来李冲兵败被杀,他们想方设法地隐瞒自己也曾招兵买马的实情。

可是现在负责处理这件案子的偏偏是那个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别人犯罪证据的周兴,同年十一月,这三个人被人告发,薛顗和薛绪当即被处死,因为薛绍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才被免除死刑,打了一百杖被下到监狱里。

太平公主是深爱着她的丈夫的,她那时正怀着他的第四个孩子,她跑去求武则天放了他。可是为了铲除自己的敌人,武则天是听不进任何人的话的,她还是狠下心来,不顾太平公主的哭泣,下令使驸马最终饿死在狱中。

这一结局是非常惨烈的。

另外还有几个皇室成员,霍王李元轨是高祖之子,曾被封官司徒、青州刺史,因为他们地位特殊,尽管也是叛乱的重要参与者,还是免予处死,被废黜王爵流放黔州,不过后来也死在了路上。

李唐宗室叛乱的迅速失败,确实说明了武则天镇压叛乱的手段是既果断又残忍的。她已经决意要称帝,所以必须除掉一切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