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身世前奏,寒门发迹武氏新贵_武则天的事迹

身世前奏,寒门发迹武氏新贵_武则天的事迹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身世前奏,寒门发迹武氏新贵_武则天的事迹隋朝末年,炀帝荒淫无道,民不聊生,矛盾愈积愈深,终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于是,在中原这片沃土上,群雄四起,天下大乱。而李渊方面,因初到一个新的地方,正需要站稳脚跟,结识当地豪强,武士彟的出现恰逢其时,李渊很是有意接纳。当然了,这并不是李渊的心里话。武士彟和李世民的一番话,正中李渊下怀。从这一天起,李氏父子起兵的事正式被提上日程,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开始了。

身世前奏,寒门发迹武氏新贵_武则天的事迹

隋朝末年,炀帝荒淫无道,民不聊生,矛盾愈积愈深,终于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于是,在中原这片沃土上,群雄四起,天下大乱。就在这金戈铁马的混乱中,大唐王朝的故事也缓缓拉开帷幕,在唐王朝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位不平凡的女主角——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现在人们更多地称她为武则天。

说起这位一代女皇,故事还得从她的父亲武士彟讲起。

武士彟,字信,生于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山西文水人。这武家当时并不是什么大富之家,更谈不上书香门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在文水的那个小乡村里,几乎都是平头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求状元及第,不求闻达于诸侯。

然而,在庸众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不甘寂寞者,他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现状,总想着进一步的发展,武士彟就是其中之一。说也奇怪,出于寒门的他自小喜欢读书,且聪颖非凡,但是在读书方面的天分也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并无更深的造诣。可是,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无依无靠又渴望有一番作为,除了白手起家做小生意,无其他路可走。

武士彟选择了卖豆腐。虽然这是小本生意,但凭着灵活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每日里走街串巷乐此不疲,加上豆腐做得又白又嫩,远近闻名,生意倒也兴隆。然而,对于一个颇有抱负的男子汉来说,卖豆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但劳苦,也做不出什么名堂。平时便以陶朱公作为榜样的武士彟在攒了一笔积蓄后,相时而动,准备投入到下一桩更大的生意中。(www.guayunfan.com)

机会来了,炀帝当政时的朝廷大兴土木,一座座豪华宫殿拔地而起,这就造成了木材的紧缺。武士彟看准了时机,和一个同乡合伙开始经营木材生意。他们在走南闯北贩卖木材的同时,还选择了一片山坡栽种数万棵小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些小树苗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长得高大挺拔,正是建造琼楼玉宇的好料。既能吃苦又颇富商人头脑的武士彟,很快便暴赚了一笔,至此,武士彟真的变得富有起来,成了方圆百里闻名的大富商。

但是,他依旧还是顾虑重重,口袋里仅有几个钱对于他来说是不够的,另外一样东西更重要,那便是“权”。可是,“寒人”的地位毕竟难以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自汉魏以来,社会上的门第观念极强,像武士彟这样的寒门子弟即使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一官半职,但由于被士族看不起,也不会得到什么社会地位,更别提与士族往来。怎么样才可以摆脱这种尴尬的地位,跻身上层呢?

机会又来了。我们不得不说,机遇等待的是有准备的人。在乱世中,武士彟果断放弃了经商这一条路,在太原做了一名鹰扬府队正,手下管理着百十个兵卒。这时的李渊正奉隋炀帝之命以山西、河北巡抚使身份带兵去河津一带讨伐农民起义军首领毋端儿。武士彟在这时得以见到他,发现李渊相貌堂堂,气度不凡,极为敬慕,便主动结交,频频相邀至家中盛宴款待,每每还毫不吝啬地以骏马和银两相赠,作为军资。而李渊方面,因初到一个新的地方,正需要站稳脚跟,结识当地豪强,武士彟的出现恰逢其时,李渊很是有意接纳。二人谈论起国家大事时更是觉得投机,相见恨晚,李渊觉得武士彟人才难得,心中留意起来。

渐渐的,两个人互相视为知己,李渊带兵行军到临汾、晋阳一带时,便住在武士彟家。到大业十三年(617年)时,李渊因讨逆有功,被隋炀帝提升为太原留守,这是太原地区最高的官职了。李渊为了报答武士彟以往的盛情,将晋阳行军司铠参军一职给了他,这是刺史属下的文官,正七品。

此时各地的起义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了,身为隋朝官员的李渊肩负着镇压起义的任务——一个几乎不存在胜利希望的任务。

这时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看得出来,隋朝已经像一片风雨中的树叶一般朝不保夕了。李渊心中很是烦闷,不知道这个烂摊子究竟该怎样收场:一方面,隋朝明显是大势已去,没有再保的价值;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投入这起兵的浪潮中,却又顾虑时机是否成熟。

李渊的心思,武士彟全看进了眼里。同时看出来的还有另一个人,即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

这一天,武士彟前往李渊家中拜访,喝了一口茶,看到四下无人,便开门见山对李渊说:“当今朝廷无道,民不聊生,隋朝已然风雨飘摇,四面楚歌,不知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突然听到这样的问话,李渊自是感到十分惊讶,即使说出话来的是自己的好友,因为在那个年代没人敢有这样的言论。

李渊稍作思索,反问道:“不知道你现在有什么看法?”

武士彟有点神秘并不失严肃地凑近了李渊,说:“昨夜我梦到你黄袍加身。”

要知道,这种玩笑可不是随便开的。

李渊又是一惊,可马上又恢复正色道:“你在胡说些什么!”

“这里有一部兵书,如果可以,请你看一看。这是我这些年来读《孙子兵法》的一点心得,已经增删多次,暂定名为《兵法典要》,从我们初次见面时我便觉得他日你必会有一番作为,今日时机已到,所以现在我把这卷兵书送与你,希望可以作为举兵发难时的参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常理。如今当政者荒淫无道,你此时出兵征讨,必得人心。依我看,现在你趁炀帝游江都,短时间不可能回来,尽快发兵攻打长安,一举推翻隋朝可谓易如反掌,事不宜迟。”

这一番话听得李渊心里如热水般沸滚。

“我受浩荡皇恩,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当然了,这并不是李渊的心里话。这时,坐在一旁的李世民趁热打铁说道:“前些日子我在街上,听到这样一首民谣:江南杨花败,河北李花开,黎民争(贞)观快到来。不知道父亲是否也听到过?”

李渊此时哈哈大笑,其实他心中早就主意已定,只是自己不好开口,须待他人铺垫开来。武士彟和李世民的一番话,正中李渊下怀。他命人备上酒菜,三人一同举杯畅饮,指点天下。李渊为武士彟斟上满满一大杯,说:“如果将来有一天真的一举成功,必定大家要富贵同享!”

秦朝末年的时候,陈涉起义前的一句“苟富贵,勿相忘”的呼声,和今天的场景是多么相似,武士彟激动不已,要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未来帝王给自己的一句承诺。

从这一天起,李氏父子起兵的事正式被提上日程,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开始了。

这时的李世民陪同父亲李渊同在太原,他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河东(今天的山西永济西)。后来开启一代盛世的这位“天可汗”,在年轻时便显示出非同一般的组织能力。他在为父亲出谋划策的同时,平日里常与众将领一同商量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诸多大小事宜,这其中,就有武士彟。

天下越来越乱,群雄逐鹿,李渊起兵的时机在无形当中被迅速催熟。

在李渊起兵之前,当时各路的起义军能形成规模的主要有三股势力:一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这三管齐下的力量已经把隋朝折腾得无暇他顾,李渊默默地做着准备,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只待他日厚积薄发。

日子越来越近了。

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宣布起兵反隋。

就在当年的七月,李渊挥师南下,乘其他起义军正与朝廷军队纠缠之机,迅速占领了关中要害,之后又陆续完胜其他各种起义军势力,一路势如破竹,成为当时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军队。

公元618年,李渊登基,国号大唐。接下来,当然是对开国功臣论功封赏。

唐高祖李渊于含章殿大会群臣,下诏书道:“朕自起兵晋阳,遂登皇极,经纶天下,实仗群臣……”封武士彟等十四人为开国元勋,授光禄大夫,并封武士彟为太原郡公。武德二年七月,李渊在关中设立十二军,武士彟担任检校并钺军将军,专管农垦的军队。随后,武士彟又在武德四年被任命为检校右厢卫,家人荣迁京城长安。

谁会想到,一个农家出身的小商人,日后会一步一步地跻身于一国的政治中心,名留史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对于武家来说,涉足政治这时才是一个地基性质的开始,接下来要出场的,才是主角,并且亘古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