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借刀杀人,统一战线淑妃失宠_武则天的事迹

借刀杀人,统一战线淑妃失宠_武则天的事迹

时间:2022-08-19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借刀杀人,统一战线淑妃失宠_武则天的事迹刚回宫的时候,武昭仪对王皇后十分谦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从此,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淑妃,这令皇后深感宽慰。这个消息自然令高宗欣喜不已,做父亲在一个男人的一生当中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立燕王李忠以堵塞萧淑妃将来可能谋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路径,这是王皇后和长孙无忌等人最后达成的共识。

借刀杀人,统一战线淑妃失宠_武则天的事迹

刚回宫的时候,武昭仪对王皇后十分谦恭,很快便取得了王皇后的信任。王皇后在唐高宗面前时常夸赞武昭仪的才能和为人,武昭仪更是时时劝勉皇上多礼遇皇后。从此,唐高宗果然不再专情于萧淑妃,这令皇后深感宽慰。不但如此,皇帝念于皇后的宽容淑德,从此心里感激不已,两个人还真的慢慢又和好如初,恩爱有加。

武昭仪十分懂得人情世故,自从重新入宫以来,她对皇后一直毕恭毕敬,一副柔顺的样子,表现出了大恩难报的态度,对下人更是礼遇有加,在后宫颇有口碑,王皇后也很喜欢这个如此顺从的昭仪。每当高宗回宫后,只要有机会,王皇后一定会在皇帝面前说许多武昭仪的好话,高宗心中自是十分受用。

这位天真的皇帝以为,皇后和昭仪能够如此和睦相处实在是后宫的幸事。

虽然皇后比以往得到了更多的宠爱,可皇帝内心毕竟更青睐武昭仪。两个人很快便好得形影不离。王皇后做梦也没有想到,从她接武才人入宫的那一刻,她的悲惨命运便一步步开始了。

武昭仪看出王皇后心地比较善良,为人处世极少心机,而且平常与身边的侍从很少交谈。她的舅父中书令柳奭出入宫禁时对旁人也并不放在眼里,都是不大善于与旁人交心之人。于是,工于心计的武昭仪便乘机建起自己的人脉,专捡王皇后和柳奭不礼重的侍从和宫人结交,非但态度上对他们亲善友好,还常常把自己得到的赏赐送给他们,笼络人心,希望自己今后可以得到他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几个可以为她出生入死的心腹。(www.guayunfan.com)

就这样,那些得到好处的宫人们都成了武昭仪安插在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身边的耳目。因此,王皇后、萧淑妃和唐高宗的一举一动武昭仪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虽然武昭仪和王皇后表面亲和,但她非常清楚彼此都是怎样的人。她眼里的这个中看不中用的皇后,把自己接回宫中,当然并不是真的打心眼里怜悯自己,而是想要利用她。武昭仪早就看透了宫里这些你争我夺的斗争。她也厌恶这些人,但是,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当武则天进宫时,还是一个十四岁少女,虽然有心机,但毕竟只是孩子,说话做事不知轻重缓急,想要争宠都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下手。现在经过又一个十四年的生活历练,她已经成熟了。相比于太宗,她更了解当今皇帝的喜怒,于是拿捏得也更加到位。非但如此,经过这些磨砺,她对于后宫的人情世故也早已了然于心。当初鞭打狮子骢那么冒失的行动不会再有了。那么,与其被利用,不如顺水推舟,看看谁可以笑到最后。

几家欢乐几家愁。自从高宗把武昭仪接回宫里后,大臣们也在私底下议论纷纷,毕竟这个女子曾经是太宗的妃嫔,如今又跟随高宗,未免说不过去。

人们在窃窃私语地讨论为什么一个才人会使得当今皇上如此的迷恋,难道世上竟真的没有一个女人可以比得过她吗?让人无论如何也想不透。

身为开国元老的长孙无忌因为这件事,曾一度把高宗训得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可是,他一想起武昭仪那楚楚动人的样子,仍然还是放不下。于是横下心来坚持自己的主意,索性死皮赖脸地跟长孙无忌说:“这件事只要皇舅您不耻笑,其他人无所谓的。再说,只要您不去理会这件事,朝廷其他人谁敢管。而且朕在接她回来之前,是皇后主动提出的要求,还有其他重臣赞同来着。”

“其他重臣,你是说谁?”长孙无忌一头雾水地追问。

“就是英国公。”

“他也赞成吗?”

“他说这是朕的私事,别人无权过问。”

这话可着实把长孙无忌噎得够呛,他心想这个英国公真是狡猾,为了自保竟然做起了顺水人情。

可是他仍旧放心不下自己这个禀性淳厚的外甥,只怕他因此而荒废朝政,只得又耐心劝导说了些一定要自重、不能过分宠幸后宫妃嫔之类的话。

高宗终于放下心来,这回应该没有人再跳出来作梗了吧。但愿一切就这样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

可是,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的不遂人愿。

武昭仪的头脑也没有闲着,她在盘算着怎样可以把地位保持得更牢固,那些对她构成威胁的人,一定要一个一个地除掉。否则,自己不去惹别人,别人的麻烦也会找上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

她打算从萧淑妃入手。皇后不是一直不喜欢萧淑妃吗,那么自己对她下手,或许会更容易些吧,毕竟背靠大树好乘凉。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她觉得这个萧淑妃恃宠而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并且她也确实十分漂亮,有可以骄傲的资本,皇帝的心还并没有全放在自己这里。所以,就从她开始吧。

她知道王皇后比自己更厌恶萧淑妃,自己能重新回到宫里,还要归功于她们之间的矛盾呢,所以还可以送一个顺水人情给皇后。

只是,还要等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

高宗愈发地喜欢起这个比他年长四岁的女人,一个有着别样光辉、可以让他安心以对的女人。不但后宫的大事小情会听她的讲述,甚至连朝廷奏章都会直接交给她来过目。太宗对于武昭仪的依恋一天一天加深。

高宗对自己心理上的依赖武昭仪此时已经看得一清二楚。

一天,她有点含蓄地告诉李治,自己怀孕了。这个消息自然令高宗欣喜不已,做父亲在一个男人的一生当中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而作为一个皇帝,当他所喜欢的人将要为自己传宗接代的时候,自是更加兴奋。

这时的高宗已经有了四个儿子,但是这个尚未出世的孩子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四个孩子,子以母贵,不能不说这是帝王家的一个规律。

眼见武昭仪日渐被高宗捧于掌上,如今又将为皇帝生下孩子,王皇后心里开始不安了起来。当初她把武昭仪接进宫里来,无非是想杀杀萧淑妃的锐气。如今,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她心急如焚,于是找来了舅父柳奭一起商议。

柳奭也觉得,萧淑妃的儿子被立为雍王,已经让王皇后心中愤愤然,现在,武昭仪又很有可能为高宗生下皇子,对皇后地位构成的威胁就太大了,不得不想一个万全之策来化解这一危机。

王皇后心有不甘,与她密切关联的那些大臣自然也不愿看到王皇后受冷落,于是纷纷献计献策。

长孙无忌等大臣经过密议,决定请立皇长子燕王李忠为太子。之所以一干人想到立李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李忠的生母刘氏只是后宫里一个极其普通的宫女,她不会对王皇后的地位构成威胁;而且这个刘氏生性懦弱,向来对人百依百顺,日后也不会对王皇后有什么不敬,相反,而是对其感恩戴德。立燕王李忠以堵塞萧淑妃将来可能谋立自己儿子为太子的路径,这是王皇后和长孙无忌等人最后达成的共识。

这看上去确实是很漂亮的一步棋。皇帝的舅父、朝中首席大臣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左仆射于志宁、侍中韩瑗等朝廷重臣们联合上奏后,对高宗的立嗣计划构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皇后无子,无嫡则立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立燕王李忠为太子的奏请,高宗只得回复考虑一下。

这一天,李治忧愁地回到武昭仪那里,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决断。

武昭仪对他的心思已经了如指掌,这样一个懦弱的皇帝,在这样的事上还要全凭别人给拿主意,确实过于无用了。

但是,武昭仪心中很明白,这毕竟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招数,现在的问题根本不在这儿。即便立了太子也是可以再废的,高宗便是这样稀里糊涂地做了太子。

她笑了笑,说,燕王从小便聪明可爱,况且还是皇长子,立李忠为太子于古于今都合情合理,既可以稳住朝廷大臣,又可面对黎民百姓,何乐而不为呢?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高宗觉得武昭仪的话虽然和众大臣们是一个意思,但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却大不一样。他终于下定决心,立李忠为太子。

其实立燕王为太子的这一举措,对武昭仪毫发无损,因为毕竟孩子还没有出生,是男是女无人能够预知,以后如何尚不知晓。现在立燕王李忠为太子,直接打击到的便是萧淑妃了。母以子贵,既然已经立了李忠,那么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自然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一个王罢了,那萧淑妃自然没有翻到自己上面的机会。

萧淑妃也确实在这接二连三的事情上大受打击。她本是一个姓格直白泼辣的女人,曾经有皇帝的万般恩宠,又有一个颇得皇帝喜爱的儿子,自然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里。现在来了一个武昭仪,李忠又被立为太子,而且这太子的生母竟然还是宫里一个毫不起眼的宫女,自然让萧淑妃大为恼火。从此要么有机会便抱怨诉苦,要么便哭哭闹闹。

高宗本是一个心肠极软的人,在立李忠为太子的事情上一直就犹豫不决,对萧淑妃母子本还心有愧意,暗自责备过自己,可是面对她如今这般死缠烂打,心慢慢地还真有些刚硬起来。太过分了,毕竟朕是一国皇帝,想立谁便立谁,怎么会一味地只听你一个人的话。

萧淑妃在沉不住气这一点上吃了大亏,她自己的这一系列反应无非是为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火上浇油。相比之下,武昭仪可就城府颇深了。

有了这样的对比,高宗自然对武昭仪越发倾心,对萧淑妃的冷落也便在情理之中。武昭仪是一个做事讲究方法和步骤的人,她已经为自己清晰地划定了一步步目标,什么是她应该先实现的,什么是她应该保全的,她都了然于心。她很有心计,她也很聪明,像个男人一样谋划着她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