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民心所向,南汉南唐次第降_关于赵匡胤的事迹

民心所向,南汉南唐次第降_关于赵匡胤的事迹

时间:2022-08-1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民心所向,南汉南唐次第降_关于赵匡胤的事迹分布在南方的较大的割据政权中,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荆湖等。这使南汉版图北抵湖南,超过西汉时的南越国。官逼民反,南汉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使人民纷纷起来反抗。一直到两年之后,在南汉、南唐的围攻之下,张遇贤起义军才在943年以失败告终。这次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南汉的统治,动摇了南汉的统治基础,南汉国已处在危机四起、土崩瓦解的状态。

民心所向,南汉南唐次第降_关于赵匡胤的事迹

分布在南方的较大的割据政权中,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荆湖等。在连续收服了荆湖、后蜀后,大宋在南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震慑力。南唐、吴越等政权表示臣属宋朝,只有南汉管辖下的岭南地区坚持不肯臣服宋朝。而南汉统治者实施暴政,政治腐败,人民饱受摧残。南汉境内的人民也渴望实现全国统一,兴王府城内的居民故意把每家必备的防火桶说成是“宋一统”。由此可见,宋朝统一天下是民心所向。灭掉南汉腐败政权,还百姓一个太平、公平的天下,也是替天行道。开宝元年(968年)九月,宋太祖见到被俘的南汉宦官余延业。听余延业介绍南汉几代国主奢侈残酷的情形后,宋太祖当即表示:“吾当救此一方之民。”

南汉小朝廷的统治,到底是否如此不得人心呢?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南汉政权的历史

南汉是十国中最偏僻的小国,据有今天的广东全境、广西和湖南的一部分。唐朝末年,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大量北方难民和士人为躲避战祸,逃亡到当时相对安定的岭南(今两广以及湖南、江西、福建部分地区)。南汉的创始人叫刘隐。唐朝末年,他的父亲刘谦在封州(今广东封开)做刺史,并负责桂州(今广西桂林)、梧州(今广西梧州)一带的防御。刘谦在封州招兵买马,扩充实力,逐渐在封州稳住了脚步。父亲死后,刘隐就做了封州刺史。

896年年底,刘隐走上扩张之路,先后拿下端州(今广东肇庆)、广州,为后来南汉政权在岭南立足打下坚实基础。900年年底,刘隐晋升为岭南节度副使。朱温建立政权后,封刘隐为大彭郡王。通过对内部的修整,刘氏用了近三十年的角逐,挤垮和消灭了一些地方势力,为建立南汉国奠定了政治和物质基础,慢慢地成为岭南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911年三月,刘隐病死,他的弟弟刘岩袭位。911年十二月开始,刘岩出兵北上,夺取了韶州(今广东韶关)、容州(今广西容县)、邕州(今广西南宁)、高州(今广东高要)。至此,刘岩基本上控制了岭南地区。梁贞明三年(917年)七月,刘岩废除与后梁原有的“臣属”关系称帝,建都番禺(今广东广州),建立南汉。

刘岩死后,传位给儿子刘玢。刘玢继位不久,弟弟刘晟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哥哥刘玢,篡夺了南汉主之位。刘晟利用立国初期积聚起来的实力,又从楚国夺取了十八州。这使南汉版图北抵湖南,超过西汉时的南越国。刘晟死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是南汉末帝刘鋹。(www.guayunfan.com)

刘氏政权的历史,让太祖感叹:“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尤其是只懂得奢侈享乐的后代,哪能替祖上守住天下呢!”

赵普禀道:“皇上英明。刘氏政权到刘鋹这里,已经存在了四十多年。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立国初期,其君主依靠当地大地主阶级和‘士人’的支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措施,巩固了政权并扩大了疆土。通过一系列对外扩张,(南)汉占据岭南六十余州。人口数百万,带甲之士数十万,成为称雄南部中国地区的地方政权。”

太祖点头:“若如此,以我大宋而今的实力很难迅速攻取岭南。”

赵普说道:“皇上高见,不过,得人心者得天下,刘氏政权统治者不得人心。建立者尚能勤于政事,扩大疆域,安置一方之民,谁知道后人却一代不如一代啊!”

现实的例子,让太祖觉得寒心。听说刘岩曾建一座豪华的昭阳殿,其奢侈程度令人惊叹:黄金饰顶,白银铺地,木料都用银装饰,殿下设水渠,渠内布满珍珠,又琢水晶琥珀为日月,放在东西两条玉柱上。到了刘鋹这一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建造的乾和殿有十二条铁铸柱,建造的万政殿装饰一条柱子就用去白银三千两,又用白银和云母相间隔包装殿壁。

奢侈且不说,如果安心政事,治理国家,国富民强,皇帝可以享受。但是,这个刘鋹哪里还理朝政。太祖心想:我堂堂天朝皇帝,身边有一个花蕊夫人,群臣都担心我误国,你一个小小的政权,居然美女无数。听说刘鋹在后宫还养了一批美貌的波斯女人,天天与其游戏宫中,荒淫无度。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刘鋹宠幸太监。他有一个怪规定:凡群臣有才能的,或者读书的士子中了进士、状元,皆要先阉割了,然后进用。即便是和尚、道士,刘鋹想与其谈禅论道,也要先阉割了再说。昏君误国,便有奸臣当道。刘鋹养的奸臣,都是太监。内侍太监李托,是刘鋹最宠信的。太监龚澄枢和才人卢琼仙也颇受宠,他们把持着南汉内外军政大权。宦官陈延寿是一个十足的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他劝说刘鋹铲除各位王爷,免得这些人争夺南汉皇帝之位,刘鋹采纳了。刘氏宗室的王爷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一些故臣旧将看到刘鋹如此残暴,都带着妻儿老小逃跑了,没有跑的也被刘鋹杀得差不多了。

太祖叹息道:“皇帝如此残暴,也不知道那里的人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赵普说:“皇上爱民,是社稷之福也。岭南的百姓就没有中原百姓这么幸运了。统治者奢侈暴戾,百姓自然苦不堪言。为了应付统治集团的庞大开支,刘氏皇帝及其亲信们大大加重了对税户的榨取。老百姓辛苦一年的粮食、布帛,都被统治者横征暴敛夺去。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酷刑,如灌鼻、割舌、肢解、刳剔、炮炙、烹蒸、锤锯及汤镬、铁床诸法,还有抵象、斗虎和水狱(水中尽放毒蛇,活活把犯人咬死)。”

“可怜岭南的百姓啊!”太祖想起儿时自己所经历的种种,不禁为遭受苦难的百姓感到痛心。

官逼民反,南汉统治集团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使人民纷纷起来反抗。941年七月,博罗县小吏张遇贤聚众起义,以僧景全为谋主,自号“中天八国王”,建元永乐,任命百官。一直到两年之后,在南汉、南唐的围攻之下,张遇贤起义军才在943年以失败告终。这次起义严重地打击了南汉的统治,动摇了南汉的统治基础,南汉国已处在危机四起、土崩瓦解的状态。

太祖在这边叹惜南汉百姓的时候,刘鋹却还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以为南汉才是最大、最强的,自己国家的百姓是最幸福的。在赵宋建国后,刘鋹没有像其他割据政权那样表示臣服,还是照样关起门来做皇帝。招讨使邵廷琄对此看得很清楚,劝刘鋹:“天下崩乱百余年,我朝先祖才能在岭南称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赵匡胤素有雄略,统一是迟早的事情。如果陛下不想振兴祖业,与赵宋对抗,就应该学习李璟,向宋朝称臣。”

邵廷琄是南汉朝廷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宋太祖也久闻其名,如果这样的武将为大宋效力,必定前途无量。他最后却在宦官龚澄枢、陈延寿等的陷害下,被刘鋹赐死。

刘鋹在后宫享受,还不忘对外扩张。他野心勃勃,在荆南局势动荡之时,想趁机攻击潭州,却被宋太祖派去的潘美抢先。在大宋对北方政权用兵的同时,刘鋹趁机在大宋的边境屡次骚扰。乾德元年(963年)三到八月间,刘鋹多次派兵入侵宋朝在湖南的地盘桂阳和江华,被宋将潘美等一一打退。乾德二年(964年)九月,丁德裕、潘美、尹崇珂等率兵夺取南汉控制下的郴州,杀死南汉将领陆光图和暨彦赟。多次骚扰宋朝,却不见效果,刘鋹对此耿耿于怀,决心与大宋敌对到底。太祖之所以没有痛击南汉,是因为按照统一计划,刘鋹还不到亡国的时候。

太祖暂时放他一马,他却得寸进尺。开宝三年(970年),刘鋹派兵进攻道州(今湖南道县)。道州刺史王继勋上书朝廷,说南汉主刘鋹残暴不仁,经常派兵骚扰边境,边民深受其害,请朝廷出兵讨伐南汉。宋太祖早就有这想法,一则刘鋹残暴不仁,二则宋太祖哪里能容得了这样妄自尊大的人。不过,他还不想立即劳师动众,希望南汉能够低头称臣。于是,宋太祖派人给南唐主李煜送去一封信,命令南唐主劝说南汉向朝廷称臣。宋太祖还说:“他若以事大之礼事我,我何苦要伐他。如果兴兵与我争,则必取之。”

南唐李煜接到宋太祖的来信,就与众臣商议。众臣都认为:现在宋国日益强大,我们最好与宋国保持友好关系;况且,一旦宋灭南汉,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南唐,唇亡齿寒,我们一定要说服刘鋹。于是,南唐君臣修了这样一封书。书中提到:“愿修祖宗之谋,以寻中国之好。荡无益之忿,息不急之争……足下诚听其言,如交友谏诤之言,视其心,如亲戚急难之心。然后三复其言,三思其心,则忠乎不忠,斯可见矣,从乎不从,斯可决矣。”语言诚恳,分析利弊,力劝归附宋朝。

刘鋹接到信之后,并没有被李煜的诚心感动,反而冷笑一声:我凭什么怕宋太祖!他扣留了南唐使者,并派人送信给李煜,把李煜臭骂一顿,说南唐要做赵宋的儿臣,你自己去做,何必要扯上我南汉呢?李煜无法,只好上表给宋太祖,并将刘鋹的来书附上。

宋太祖看罢南汉主的书信,气得暴跳如雷。他对赵普道:“南汉主残暴不仁,朕想代之久矣。如今,他既写了如此狂悻的书信给南唐,朕出师便有名了。”

刘鋹的自大是宋太祖出兵伐南汉的直接导火线,但即使没有刘鋹这封书信,宋太祖也同样会出兵南汉。刘鋹不仁,太祖才决定发兵拯救岭南百姓——虽然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太祖统天下致太平的理想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

开宝三年(970年)九月,太祖着手开始攻取南汉。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太祖与群臣商议具体的进军计划。

道州通判张去华提出取道桂州,攻取南汉的建议:“桂州是五岭的要道,现在刘鋹保境固守,把桂州当做坚固屏障。如果我们大军先攻克桂州,然后直取番禺,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

太祖听了道:“张爱卿所言有理。其他爱卿可有异议?”

潘美禀道:“从桂州突破固然有道理,不过末将曾跨越南岭,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刘鋹曾命西北面招讨使吴怀恩治战舰于桂州。由于吴怀恩驭下严酷,对那些不遵守规矩的士兵,动不动就实施酷刑,引起士兵不满,被部下所杀。桂州作为南汉重要的战舰修造基地,不可能没有重兵把守。攻取桂州,必定不容易。我们不如以贺州为突破点,然后西向横扫昭州(今广西平乐)、桂州(今广西桂林)。”

太祖听罢,思考一会儿,便做出决定:“潭州防御史潘美、朗州团练使尹崇珂听令,朕命你们为正副统兵大元帅,即日领兵启程,向岭南进军。”潘美和尹崇珂是富有作战经验的。退朝之后,太祖向他们了解了岭南的地理状况和其守驻情况,让他们采取“集中兵力、重拳出击”的战略方针。

随即,潘美率领五万精兵从潭州出发,越过山峦起伏的五岭,攻克富州(今广西昭平),一路晓行夜宿向贺州进发。到了离贺州城还有70里地的时候,潘美突然发下将令,全军每日行程只20里。潘美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宋军经过了长途跋涉,而南汉朝廷听闻宋军发兵,必定已经在贺州城布下重兵,打算死守。如果贸然进攻,恐怕会中埋伏。就这样,宋军缓行,在九月十五日聚集在贺州城下。

贺州是从湖南进入南汉的第一道关卡,南汉朝廷自然知晓其重要性。在宋军来之前,他们就已经将城墙修建得高大坚固。城内防守士兵的人数就不下一万。另外,南汉原本打算攻占湖南,就从广州城内派出一部分军队,这时也驻扎在贺州城内。看来,贺州也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潘美巡视了贺州城,见城墙高大坚固,知道不能强攻。他命大军围困贺州城,只围不攻。他料想刘鋹绝对会派援军,与其强行攻城,造成损失,还不如在城外埋伏,先行消灭敌方的援军,等守城敌方将士士气低迷,再乘胜攻取。

不过,在南汉朝廷内,由于刘鋹听信宦官专政,把一些功臣宿将,杀的杀、关的关,人才凋零。能够抵抗宋军进攻的,也没有几个将领。所以,听说宋军精兵已经到达贺州城下,刘鋹这才感觉到紧张。他便派龚澄枢前往支援贺州官兵。龚澄枢掌握南汉的兵权,责无旁贷,只得遵命去贺州。

龚澄枢领大军来到贺州,宣读抚慰诏书。守城士兵生活艰苦,希望朝廷能拿出钱粮等来抚慰,没想到只是一纸空文,心中大为不满。很多士兵偷偷逃出城。龚澄枢是一个太监,没经历过打仗场面,自己的士兵士气又低,十分害怕,便连夜出城,乘船逃回广州去了。

刘鋹见龚澄枢逃回,只因宠爱他,也不追究。他又召集群臣,商议由何人出兵为宜。群臣一同举荐潘崇彻领兵救援贺州。潘崇彻是朝中老将,曾随先皇征战沙场。刘鋹即位后,宦官专权。宦官们为了保自己享得荣华富贵,嫉恨朝中有能力的武将。朝中凡是在军队中有威望的将领多已受他们的陷害,被刘鋹杀害。潘崇彻也是宦官们嫉恨的对象。开宝元年(968年)三月,南汉西北面招讨使潘崇彻也“以飞语见疑”。刘鋹派郭崇岳到潘崇彻的部队暗中进行观察,并授权郭崇岳:“崇彻果有异志,即就诛之。”潘崇彻虽幸免一死,却被夺走军权,在家闲居。这次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刘鋹只得启用潘崇彻。潘崇彻不以为然,接到诏书后,以有目疾不能作战为由,推辞不去。刘鋹无奈,只得派梧州(今广西梧州)都统伍彦柔出兵抗宋。

伍彦柔兵至贺州城外,天色已晚,便在舟中宿了一夜。第二天,他登岸,却听说贺州之围已解,宋军连夜后退20里,他得意:“宋军有名无实,不战而逃,一定会是我手下败将。”他哪里知道,这是潘美设的计。潘美知道伍彦柔援兵即刻就到,便下令全体士兵向后退20里,列成阵势,就等着伍彦柔的援军。

伍彦柔太得意了,真的以为宋军闻风而逃,准备趁机追讨。他坐在轿子上,指挥汉军向宋军的阵地冲去。却不料突然背后喊声震天,鼓声如雷。他转身一看,宋军大队人马冲了过来。伍彦柔猝不及防,慌忙迎战。南汉军遭到突袭,阵脚大乱,在逃跑中被宋军斩杀无数。

伍彦柔见大事不妙,方要逃走,已被宋军追上,一刀杀死。南汉的数万大兵便都溃散,各自逃生去了。潘美遂令割下伍彦柔首级,悬于竿上,向城内示威。守城士卒惊恐。潘美立即下令攻城。但是,刺史陈守忠依然死死守城,攻城十分困难。

宋军随军转运使王明向潘美建议道:“此城虽固,但城坦不高,不如由末将所统步士兵及辎重,负土镇壕,堆土成丘,便可攻破此城。如拖延日久,敌援兵到来,攻打便不易了。”潘美只得同意。王明立即率领士兵用推车运土。很快,宋军就在贺州城前堆起一座土丘,直达城头。刺史陈守忠眼见宋军就要攻破贺州,便不再做无谓的抵抗,开门出降。

贺州陷落,使南汉北部防线被拦腰截断。潘美进驻贺州之后,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他督促水军准备战舰,扬言说要顺势攻取广州。其实,他是想牵制南汉的主力军,暗地里准备向西进攻。

刘鋹听说贺州陷落,伍彦柔被砍了首级,宋军要大举进攻广州,他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他又低头向潘崇彻乞求,并给潘崇彻加官晋爵。潘崇彻这才答应领兵三万,屯于贺江口作为广州屏障。潘崇彻因刘鋹听信谗言而遭贬,闲居在家,闷闷不乐。这次重新出山,与其说是临危受命,不如说是刘鋹临时抱佛脚。潘崇彻心存芥蒂,守在贺江口也心不在焉。

见刘鋹中计,潘美赶紧向西进军。南汉西线守军没想到宋军从西杀来,被打得猝不及防。宋军势如破竹,昭州(今广西平乐)、桂州守将闻风丧胆。昭州刺史田行稠弃城逃跑,桂州刺史李承进也是如此。潘美没料到,军事重镇桂州竟然这么容易就到手了。连连胜利,让宋军的士气更高。潘美又挥兵东进,攻下连州(今广东连州)。

看到宋军在西线大举进攻,刘鋹松了一口气,竟然说:“昭、桂、贺、连四州,本属湖南地盘,宋军收回之后,应当满足,不会南下了。”死到临头,刘鋹还说出这种傻话。当然,潘美不可能不动刘鋹的地盘,他率领大军直逼韶州(今广东韶关)。

潘美一帆风顺,是他的足智多谋所致,也是太祖所授谋略之功劳。宋太祖的贪心,遇到刘鋹的自以为是、狂妄尊大、无能懦弱,岂能有不满足之理?加上潘美的英勇和智慧,宋军将士高涨的士气,宋军向岭南开的这条路,能遇到多少障碍呢?

其实,韶州就是潘美率领的宋军所遇到的障碍。韶州是岭南重镇,又是广州的门户。如果韶州一失,广州北面门户便要大开,无险可守,广州也就危急了。南汉君臣此时都惊慌失措,部分官员主张投降。但其皇帝刘鋹依然准备继续抵抗。尽管贺州惨败,损兵折将,但南汉的杀手锏还没有亮出来,那就是最精锐的重甲象阵。

什么是重甲象阵呢?南汉立国后,周边国家虎视眈眈。为了自保,南汉统治者煞费苦心地扩充军队。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组建以战象为主要作战工具的象阵。为建军,南汉当局不惜重金,从安南、大理等国购进大量战象,同时雇佣当地少数民族教授南汉军队如何驾驭战象以及使用战象的战术战法。到灭亡前夕,南汉共拥有战象近千头。重甲战象周身披挂着专制的铠甲。这种铠甲内衬是厚牛皮,外挂是多层鱼鳞状或块装铁或钢制甲叶。战象的胸部和腹部还有厚度达二毫米的钢制板状胸、腹甲。象腿上也被带活动护膝的钢制甲胄保护起来。象头装有钢制护面,甚至连象鼻子上也包裹有锁子甲,象牙上也被套上长达一米五的锐利钢制矛尖。真可谓是全副武装。不仅如此,他们还在战象的背部装上塔楼。塔楼是厚木板制作的,外面包裹有铁甲,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驭手,上面一层是四到六名弓箭手或弩手,最上面是瞭望员。以战象为核心,四周安排持大刀、长矛、盾牌,背负弓箭或强弩的步兵。如此一来,构成一个以战象为核心的完整的作战单位。

刘鋹之所以还死死抵抗,就是因为这批精良的重甲战象。他坚信宋军无法与象阵相抗衡。因为在作战时,象阵开路,还有远程弓弩的掩护,后面有骑兵和步兵紧紧跟随。想当年,象阵在南汉与周边邻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可是南汉的“护国法宝”,刘鋹岂能不对它们寄予厚望。

为了保卫韶州,刘鋹使出了这个杀手锏。他任命都统李承渥为主将,调动全部近千头重甲战象。此外,他还集结了主力大军十余万人。李承渥领兵十余万,浩浩荡荡开赴韶州,来到韶州城附近的莲华峰山下。象阵位列大军前方。南汉军队有了象阵,显得威风凛凛。

宋军将士们见此,有点惊慌。不过,主帅潘美却冷冷一笑:刘鋹你有重甲象阵,我们英明的皇帝,从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宋太祖在计划攻取岭南之前,早就研究了南汉的全部相关资料,对南汉军队尤其是对南汉重甲象阵的情况早已了如指掌。

宋太祖久经沙场,他对南汉的作战手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南汉在岭南盘踞四十多年,不可能没有压阵的重磅武器。重甲象阵是他们最骄傲的一个优势。如何把这个优势转化为劣势,太祖对潘美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在宋太祖的指导下,为了应付重甲象阵,潘美指挥将士们配备了装置,就是重型三弓床弩炮和单兵强弩。重甲象阵与重型三弓床弩炮对战,这是宋灭南汉最精彩的一战。

床弩是一种大型远程弩炮,外形类似一架放大的弩弓。将一张或几张大弓安装在床架上,绞动其后的绞轴,张弓装箭,用大弓的合力来弹射长箭。床弩的发明可追溯到西汉,至南北朝时已普遍装备。到了宋代,床弩得到很大发展。床弩从两弩至四弩,从小型至巨型,种类繁多,两床和三床弓还能在弦上绑一个装有数十支普通箭的铁兜子,增强了杀伤人马的功能。潘美所配备的三弓床弩炮,是典型的复合弓,爆发力极强,而且一门弩炮联装三张强弓,大大提高了射程。为了应付大规模野战,提高机动性和速度,宋军在重型三弓床弩炮的底部安装了四个轮子,行军时用牲畜牵引。于是,发展出了重型车弩炮。

有了重型三弓床弩炮和单兵强弩,对付南汉的重甲战象,潘美信心十足。太祖告诉过他:“大象虽然威猛,却是个庞然大物,行动一定不会灵活。只要用弓弩挡住象群,不让象群踏进宋军阵营中,象阵也是形同虚设。”潘美所要做的就是指挥士兵们用弓弩射伤大象,扰乱象阵,在混乱中对敌军发动强攻。

南汉主将李承渥按以往战术,将步兵和弓弩手安排在两翼,最精锐的重甲象阵集中部署在前沿,有限的骑兵作为机动部队部署在象阵后方。战象吼声如雷,气势磅礴。李承渥冷静地看着宋军部署:阵前有近千部重型车弩炮,稍后是强弩手和弓箭手,两翼则是骑兵和步兵。

战斗打响,李承渥下令重甲象阵发起冲击。一些宋军将士看着这些庞然大物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过来,不由得产生恐惧心理。主将潘美立即命令近千部重型车弩炮,以齐射的方式向南汉象阵发起猛烈轰击。顷刻之间,箭如飞蝗,射向大象阵。床弩的杀伤力果然不同凡响!南汉象阵中的弓弩手听到的是弩炮的弓弦在射击时发出如雷鸣般的轰鸣声,以及射在象身上的震耳欲聋的撞击声。不仅如此,宋军还发来了近两米长带着火的重型箭镞。这种重型箭镞的力度极强,如狂风一样劈头盖脸砸过来,又像“火雨”一样席卷而来。象阵受到严重冲击,数百头战象当场倒下。其他的战象吼声阵阵,纷纷后退。象背上的士兵纷纷坠地,活活被大象踩死。而跟在后面的步兵和骑兵,也被后退的大象冲散,有的躲闪不及,丧命在大象的脚下。

潘美立即命弓弩手向南汉军阵射击,同时全军以骑兵为先导,趁势发起冲锋。在宋军的强大冲击下,最精锐的重甲象阵中,绝大部分战象被击杀,余下的则在战后被俘。南汉主力十余万人全军覆没,李承渥落荒而逃。宋军乘胜攻占韶州,擒获南汉韶州刺史辛延渥和监察御史邹文远。

这场决定南汉存亡的战斗,本应打得很艰苦,正由于宋太祖事先的准备和应对,并让潘美采取有针对性的战术,这才迅速克敌制胜。韶州之战是北宋统一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摧毁了南汉的精锐部队,为后续的统一战争铺平了道路。弩炮战胜象阵,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战争史中,重型远程武器对抗重甲象阵的经典战例。

在九州归一的趋势下,北宋的统一战争得到人民的强力支持。一切顺应历史潮流,合乎民意的战争,都将获得胜利。战胜了重甲象阵,宋军将士们信心倍增,个个摩拳擦掌,有一举攻破南汉政权巢穴的决心。

听说重甲象阵战败,刘鋹大吃一惊,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随即,他又听到了潘美进军广州的消息,一时间没有了主意。但他还不想认输,要抓住一切机会与赵宋皇帝战斗到底。朝中已无可派之将,刘鋹又起用植廷晓为大将,郭崇岳为招讨使,统率六万军队驻于马迳(今广东广州市北),抵御宋军。

郭崇岳是宫女梁鸾真的养子,本无将才,被干妈梁鸾真举荐给刘鋹,并不懂得领兵打仗。刘鋹已经找不到出战的将领,既然有人举荐郭崇岳,已经万分庆幸,哪里会调查郭崇岳的实际能力。郭崇岳所率领的军队,多为来自韶州和英州的没有丝毫斗志的残兵败将。到了马迳,郭崇岳一直坚壁自守不肯应战,日夜乞求神灵保佑。大将植廷晓是南汉朝廷唯一一个懂得打仗的将领,曾因为看不惯刘鋹的荒淫残暴,辞官在家。韶州城破,刘鋹不敢摆皇帝架子,便乞求植廷晓率军保卫国土。

当时正是深冬季节,南方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寒冷,但军队也不习惯于冬季作战。正好潘美也认为宋军连续作战,恐引起将士疲劳,便稍事休息,来年再继续攻打广州。

开宝四年(971年)正月,宋军攻克英州(今广东英德)、雄州(今广东南雄)二州,南汉士兵纷纷倒戈,加入宋军。宋军到达泷头(今广东英德南)时,刘鋹派使臣求和。宋军已经势如破竹,攻取番禺指日可待,潘美怎么会答应求和,就扣押了使臣做人质。泷头这个地方地形复杂,南汉使臣为宋军带路。宋军顺利地来到了马迳。

宋军步步紧逼,刘鋹知道胜利无望。他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手是派使臣求和;第二手就是万不得已时出逃。他搜集宫中所有的金银财宝,连同他的宠姬一起装进十艘船,打算逃到海外继续逍遥快活。没想到,宦官乐范早就留意到刘鋹这一手,与其把这些东西留给刘鋹享受,还不如自己拿走呢!他联合宫中千余名禁军,抢在刘鋹之前上船逃命去了。待到刘鋹来到码头,码头空荡荡,一只船也没有。刘鋹见跑又跑不了,打又打不赢,顿足长叹,大叫道:“天亡我也!”怎么办?为了保命,还是投降吧。刘鋹只好派了右仆射萧漼和中书令人卓惟休,带了降表,到潘美大营求降,愿削去帝号,向宋称臣。

潘美正带兵来到马迳,见南汉六万大军驻扎在此,却一直坚守营寨。其实,南汉这边,植廷晓眼见即将亡国,心急如焚。宋军势力强大,如果这次不能抵挡住,番禺就会失守,大汉也亡国了。他想出战,但郭祟岳不答应。潘美可等不及,将士们休息够了,正是出兵的好时机。潘美就派出巡哨的骑兵多次前来挑战。这时候,他接到刘鋹的降表,因不能擅自做主,就派人把萧漼送到开封,并答应暂停进攻。

刘鋹求和迟迟没有回应,就打算作最后的挣扎,派遣他弟弟刘保兴率倾国之兵来到马迳。援兵已到,植廷晓对郭崇岳说:“北军乘着席卷之势,其来势是不可阻挡的。我军虽然比北军众多,但都是战败之余,士气较弱,必须严厉督促士兵冲锋,趁北兵不备,对其打击,则我军必胜。能胜一仗,士气鼓舞,以兵力众多优势,必可破敌了。如果固守不动,无法鼓舞士气。一旦北军来攻,我军必然败矣。”郭崇岳同意进攻计划。二月初四这天,植廷晓指挥三军为前锋据水而阵,郭崇岳领兵在后督战。

潘美本已决定暂停进攻,哪知汉兵自己送上门来,便挥师出营。道州刺史王继勋迎战植廷晓,几个回合下来,斩对方于马下。本来就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南汉兵卒见主将丧命,纷纷抱头鼠窜。郭崇岳为了保命,赶紧与剩余汉军一起逃回寨中。

潘美见汉军败逃,想一举歼灭。郭崇岳依江岸设置一道木栅,作为坚守之具。潘美指挥将士们,每人持两支火把,乘夜深一起到木栅下放火。汉军逃回寨中,刚刚喘口气,却看到外面火光冲天,顿时大乱。而宋军这时已趁乱杀进寨中,来势汹汹,杀汉军无数。汉军逃的逃、死的死,十万军队瞬间瓦解。郭崇岳被乱军杀死,刘保兴带了几个随从,逃得性命,回广州去了。

太监龚澄枢、李托见广州城不保,便商量道;“宋兵远道而来,一定是为了我国的珍宝。如今,我们不妨将城内珍宝统统烧毁。他们只能得到一座空城,一定不能久驻,必然自动退走了。”他们就纵火焚烧府库宫殿。广州城到处都是火光。南汉几十年来剥削的民脂民膏,全部化为乌有。

次日早晨,宋军长驱直入,进驻广州。此时的广州城几乎为空城,无兵把守。刘鋹率领百官,出城投降。潘美等将领暂以兴王府衙门为中军帅府,命士兵维持秩序,扑灭余火,出榜安民。同时,斩杀百余名太监。广州百姓莫不拍手称快。

广州城破,刘鋹投降。南汉自刘隐据广州,到刘鋹亡国,历经5个皇帝,67年的割据政权终于灭亡。赵宋版图又增加南汉所辖60州140县。宋太祖大喜,让潘美、尹崇珂留守广州,安抚原南汉各州县,另派得力人员,解送刘鋹等到京。

四月,刘鋹等人被押解到京。宋太祖在可怜刘鋹的同时,有一种厌恶的感觉:皇帝做到刘鋹这个地步,实在无趣。而且在潘美带大军进入番禺之时,刘鋹底下几个太监还火烧宫殿,宋太祖心中有气。于是,他下诏,对刘鋹举行献俘礼。

何为“献俘礼”呢?当初,宋灭后蜀时,对孟昶实行的是受降礼。古代受降之礼属于吉、嘉、宾、军、凶五礼当中的军礼。战国时期,楚国攻破都城郑国,郑伯赤露上身,手牵一羊来到楚军阵前。楚国君王下令后退30里,准许郑伯投降。魏晋时期,降国之君还把自己捆绑起来,跟在一口棺材车后,请求对方君主接受自己受降。宋太祖最初拿下湖北和湖南时,也没顾及受降之礼。直到灭后蜀,宋太祖以大国自居,让降王必须到京,举行受降礼,接受处分。而这次的“献俘礼”,刘鋹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了,直接被当做“俘虏”献上来。

宋太祖登上明德门,门前排列仪仗和兵卫,门内专门设了个“献俘位”,众多将校列队于旁。刘鋹等脖子上都有白绢子,由武士带领着来到献俘位,之后又来到太庙的西南门,等待礼官将本次大捷告慰供奉在太庙里的列祖列宗。告礼完毕,他们又被押解到太社,仪式和程序与太庙告祭相同,之后,原路返回到明德门。宋太祖身穿常服就座。刑部尚书趋到楼上,向皇帝跪奏俘虏全部押到,请求圣旨发落。

宋太祖沉住气没说话,刘鋹等人没听到皇帝发话,吓得一动不敢动。突然,太祖发话,厉声问道:“大胆刘鋹,为何敢与天朝负隅顽抗?既然无抵抗之能力,又为何敢将府库焚烧一空?”

刘鋹见宋太祖如此威严,颤声着说:“罪臣该死,不过这都是龚澄枢、李托等太监指使。”

听闻此话,太祖心中叹气:刘鋹竟然为自己洗脱罪责!不过,这些太监确实可恶。于是,宋太祖便命士卒为刘鋹松绑,然后作出加封之圣旨:封刘鋹为恩赦侯、右千牛卫大将军,赐给府第在京居住;将龚澄枢、李托等人押赴刑场,砍头示众;刘保兴及其他原南汉百官,也都免罪,由吏部进行甄别,授予官职。圣旨宣读完毕,刘鋹跪谢不杀之恩,穿上宋太祖所赐的衣服鞋帽,率领从官家属列队跪在明德楼下高呼万岁。

虽然对刘鋹深感厌烦,但宋太祖并没有为难他。刘鋹在宋太祖赐给的住宅里,依然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作为亡国之君,他很怕宋太祖杀他。在一次水师演习上,宋太祖赐给刘鋹一杯酒。刘鋹以为是毒酒,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地下痛哭流涕,说愿做个平民百姓,终身沐浴皇恩。宋太祖见状大笑,上前喝了这杯酒,又命人给刘鋹再斟一杯。刘鋹顿感羞愧,从此安心享受亡国之君的生活。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寇。宋太祖降服南汉刘鋹,看到昔日不可一世的刘鋹在亡国之后如此谦卑,很有成就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鋹的亡国,给宋太祖一个血淋淋的经验:皇帝只有以民生为本,才能获得长治久安;刘鋹虽然没有落得惨死的下场,却也是身败名裂。

看着赵宋版图又扩大了,他似乎看到岭南百姓脸上露出笑容。他突然感激刘鋹,是刘鋹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权力和能力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每一个人都在不断成长,皇帝也不例外。在扩大领土,征服割据政权的过程中,作为皇帝的赵匡胤一直在成长;作为个体的赵匡胤,也在成长——那就是他对生命的思索。

南唐曾经是宋太祖建立大宋的一块敲门砖。宋太祖跟随周世宗柴荣征淮,在取得清流关大捷、六合大捷之后,步步高升、声名更响,而且逐渐扩大了自己在禁军中的实力。因为征伐南唐,宋太祖才显现出卓越的将帅之才,才奠定了兵权的基础。他感谢南唐,感谢这一次次成长锻炼的机会。但是,宋太祖是一代帝王,有着极大的野心。在南方政权中,除了南唐,其他政权都已在赵宋版图之中,而且在灭南汉时,已经从北、西、南三面对南唐形成战略包围。

周世宗未竟的统一大业中,已为南下统一作过一些铺垫。956年,周世宗征讨南唐的淮南,夺得滁州,袭击扬州。南唐主李璟屡败,派使者带金器千两、银器万两,并且愿意将淮南寿、濠、泗、楚、光、海六州给周,并向周称臣。相持到958年,南唐又献出江北四州。周得到南唐淮南和长江之间的土地共14个州60个县。双方实行以长江划界。

南唐所在的淮南地区,土地肥沃,人丁兴旺,是一块大肥肉,宋太祖怎么可能不动心呢?建隆元年(960年)十一月,宋太祖在平定李重进叛乱之后,就有了灭南唐的想法。当时,南唐主是李璟。李璟在称臣后周之后,已经取消帝号,只称“王”了。他见宋太祖灭掉李重进,估计下一个目标是他,心中害怕,便派遣重臣严续、冯延鲁等人分数批到扬州犒劳宋军,并派遣自己的儿子从镒代表他到扬州朝拜宋天子。

当初李重进造反时,担心自己力量薄弱,难以与宋太祖抗衡,便写信给李璟,求得相助。但是,李璟惧怕宋太祖的威名,将李重进写给他的信呈给了宋太祖。为此,宋太祖鸡蛋里挑骨头,故意责问南唐使臣冯延鲁:“你们国主为什么与叛臣李重进私通呢?”

冯延鲁心中明白宋太祖的意思,杀人毕竟还得找个借口,但他不卑不亢地说:“李重进派密使送信来,就住在我家。我们国主看了信之后,让密使回去劝李重进,‘大丈夫因为失意才起逆反之心,自古以来都有这种情况,但应该讲求天时地利。当初,中朝皇帝(宋太祖)刚刚受禅,人心未定。李筠等起兵造反,那时候您也应该跟着反。可是您没有。而今大宋朝人心已定,您却想以数千乌合之众抵抗天下精兵,即使韩信、白起复生,也无成功之理。因此,即使我们唐国有兵有粮,也不敢资助您。’陛下您知道的,当时我们国主并未出兵。正因为我们国主不出援兵,李重进才这么快就兵败。”

冯延鲁有分寸的辩解,让宋太祖吃了软钉子。他又耍起了少年时蛮横的性子:“就算是这样吧。不过,我朝将领都劝我乘胜渡江,你以为如何?”

冯延鲁早就做好了回答这句话的准备。他大声说:“李重进自谓天下雄杰,陛下您神威一至,一战即灭。南唐是一个小国,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天威神军敌对。但是,本国侍卫数万,皆先主(李昇)亲兵,誓同生死。陛下如不惜数万将士性命与之血战,可能会成功。此外,大江天堑,风涛不测。假如大宋天兵进不能克城,退又缺军资,想必事情不是特别好办。”此话包含谦恭之意,又毫无惧怕。

宋太祖暗暗佩服冯延鲁的辩才,便大笑道:“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你还来游说我!”冯延鲁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大宋国家新建,内部叛乱刚平息。再说南唐也有过辉煌的时期,曾南并闽、西取楚,实力不容小觑,只是经过周世宗柴荣历时数年的南征,才被削弱,但实力相对还是较强。此时攻打南唐不一定取胜,宋太祖便暂时收起了乘胜渡江灭南唐之心。

自从灭了后蜀、南汉等南方政权,宋太祖就有十足的信心拿下南唐。尤其是四川一带久无战乱,天府之国,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会很快成为宋的经济和军事基地。把南唐也纳入宋朝版图之内,这是宋太祖必须做的事情。不过,南唐一直都表现非常好,对大宋也从来不表示敌对。宋太祖懂他们的心思:南唐虽然国力还可以,但他们没有对抗宋朝的胆量,也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在强敌面前采取的是委曲求全、得过且过的策略。

宋太祖建立宋朝时,李璟就曾派使者带上大批金银礼品,到开封对宋太祖表示祝贺。平定李筠和李重进叛乱之后,李璟还是送来大批金银财宝。961年,李璟把都城从金陵(今江苏南京)迁到南都(今江西南昌)。不久,李璟因病去世,李煜即位。李煜仍然向开封进贡大批金银和绢匹。

李煜登基之初,根据惯例要举行典礼,封王晋爵大赦天下。礼仪官根据礼书,在宫门前竖起七丈的高杆,上面站立着四只四尺多高雄赳赳气昂昂黄金饰顶的木鸡,鸡嘴里衔着七尺绛幡,下面是华美的彩盘,用绛绳系着。这就是所谓的“金鸡消息”,是大赦和招安必不可少的道具。这种仪式只有天子登基时才举行。宋太祖听说之后很不高兴,认为李煜用天子专属的仪式是不把真正的天子放在眼里。南唐进奏使陆昭符赶忙解释:我们南唐本来就是中原属国,国主嗣位,使用的不是“金鸡消息”,只是个“怪鸟消息”而已。宋太祖只好息怒作罢。

之后的几年,李煜仍然给宋太祖进贡各种礼物。宋开宝四年(971年),南汉被灭时,李煜为讨好宋廷,上书要求去掉国号,要宋廷对他直呼其名。这种表面的和平,宋太祖在统一其他政权时,也乐意维持。宋太祖曾派使者去南唐参加李璟葬礼,还带了礼品表示慰问。后来,太祖还为李煜的生日赐送礼物,并释放以前战争中俘虏的部分体弱的南唐人,赠给南唐马匹、骆驼、牛羊等。

李煜其人,原名李从嘉,是李璟第六个儿子。李煜有五个哥哥,却死了四个,就留下老大李弘冀。李弘冀就是太子,李煜为安定郡王。李煜只是一个纯粹的文人,很少关心国家大事,也不奢望做什么皇帝。他最愿意做的还是一个名士,自号为“莲峰居士”,一派名士风度,没曾想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皇太子。但是,命中注定他必须坐上皇位,因为太子李弘冀死了。

情况是这样的。李璟不喜欢李弘冀,常冷眼相加。李弘冀是皇位的继承人,但他一直担心弟弟李煜与他争抢,颇为敌视李煜,经常把李璟对他的大骂迁怒到李煜身上。因为其一,李煜长相,丰额骈齿,有一目是重瞳,按照相面人的说法,很有富贵相;其二,李煜才华横溢,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如此优秀的弟弟,李弘冀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李煜为此经常给李弘冀写保证书,保证自己绝不会与他争抢。有了李煜的保证,李弘冀暂时放心。但可惜的是,他却在周显德六年(959年)七月暴病死去,皇位继承人理所当然落到李煜头上。

宋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李璟迁都南都。走之前,立李煜为皇太子,让他守住金陵。不久,李璟在南都病死,李煜无奈之下在金陵继位。李璟在位时,对周边政权还有所觊觎。他之所以对柴荣奴颜婢膝,就是怕柴荣哪一天踏平南唐国土,削去帝号,因此进贡金银绢匹,希望柴荣能放他一马。李煜虽然没有李璟的政治手腕,但他实在不愿参与战争,便也跟着李璟学习,向宋太祖卑躬屈膝。

作为政治家,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文人,李煜是成功的。他是一个成功的词人。词发自晚唐,兴于五代,但五代多是艳词。由于李煜极为特殊的人生经历,他对词的理解也和之前“伶工”词不同。王国维这样评价他:“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在中国词史上,李煜被尊为一代词宗。

史称李煜“善属文,工书画”。李璟也是五代时期有名的一个词人。在李璟和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对词的造诣越来越高。他有一个宠臣冯延巳,也是父亲李璟宠爱的大臣。冯延巳多才多艺,善文章,工书法,诙谐幽默。李煜很喜欢与冯延巳切磋技艺,两人经常在一起吟风弄月。李煜的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代表作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代表作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映亡国之情的词。代表作如《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李煜的词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纯粹是天然而成,将感情和艺术手法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他写出了那首千古传唱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传颂至今,但就是这首词使得宋太宗赵光义对其产生误会,用毒酒赐死了李煜。

李煜不仅善填词,而且善音律,因为喜好音乐,与皇后周娥皇及其妹妹演绎了一段深厚的爱情故事。周娥皇是司徒周宗的女儿,通书史,且能歌善舞,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周娥皇“名垂”音乐史并不只是善弹琵琶,还修改整理了作为大唐帝国文化强盛标志的《霓裳羽衣》谱。到了李煜这时,《霓裳羽衣》谱已经失传近两百年了。李煜得到残谱,娥皇整理好后,李煜便让娥皇教宫女们学习这支经典舞蹈。娥皇身材曼妙,轻盈如燕,李煜则在旁边弹琵琶伴奏。周娥皇另外还创作了两支曲子,一为《邀醉舞破》,一为《恨来迟破》。李煜和她常常会随歌而舞。周娥皇的多才多艺,正是李煜迷恋她的原因之一。周娥皇死后,李煜又爱上了她的妹妹,就是小周后。小周后长得风姿绰约,风情万种,擅长音律,更擅长弈棋。李煜经常与小周后布局厮杀,以此消遣时光。一天,李煜与小周后正在对弈,且杀得难解难分。为了不受任何干扰,李煜下令卫士守住宫门,对前来奏事的大臣一律不予接待。一位大臣向李煜奏报国家收支的状况已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另一位大臣奏报宋朝正在调兵遣将,随时来犯,提醒李煜应早做准备,但都被卫士挡在宫外。

李煜在书法上也自成一家。他“师从”唐朝书法大家柳公权,其书作足以“以李乱柳”,后来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李煜性格文弱,可书法却气势不凡,风骨嶙峋,人称“倔强丈夫”。他的书法名作《春草赋》、《八师经》、《智藏道师真赞》等二十多件在北宋灭亡之前都是书法极品。他还懂美术,创作了《自在观音相》、《写生鹌鹑图》等九幅画中珍品。后来,在靖康之难中,他的书法和绘画都失传了。

如果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李煜会给后人留下更多优秀的作品来。但他是一个皇帝,必须面对国家大事。其实,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比如减轻赋税,放宽刑罚。但他非常悲观,看到了大宋国的强大,心中胆怯,不懂得如何奋发图强,而是躲在后宫里填词。在后宫消磨时光,哪里能看到百姓的疾苦,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他经常花天酒地,填词、作画、弹琵琶,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

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没有宋太祖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当宋绕过他的南唐攻打南汉时,南汉修了一封国书给他。南都留守林仁肇说:“陛下,机会来了。宋灭了后蜀,现在又攻打南汉,往返要几千里地,兵马劳顿。现在,他们的淮南地段,每个州的守军不超过一千人。我领兵几万人北上,定能收复旧地。”

李煜没有这个胆量。林仁肇明白李煜的心思,就为李煜找了一个开脱的理由:“您不必多虑。当我起兵时,您可以对外宣称我带兵叛变了。这样事情要是办成了,是您和国家得利;如果失败了,您杀我全族,以此向宋表明您没有二心。”

李煜想了一下,反而提起笔,给南汉的刘鋹写了封信,劝这位邻居向宋投降,千万不要抵抗。林仁肇长叹一声,顿足而去。

其实,南唐还有很多朝柱,林仁肇是一个,还有一个卢绛,是南唐的枢密院承旨兼沿江巡检。他曾劝李煜:“我们与吴越是世仇,从先帝(李昪)开始就势不两立。一旦宋打过来,它一定会变成帮凶。不如我们先动手灭了它,既除后患,又能增强实力。”李煜认为,吴越是北方强国大宋的附属国,不能打。卢绛继续请求道:“我现在可以散布谣言,说我们的宣州(今安徽宣城)、歙州(今安徽歙县)叛乱,您宣布征讨,但力量不足,去向吴越求援。吴越肯定出兵,然后您突然发兵把他们的退路截断,我再领兵偷袭杭州,必能一战灭吴越!”如此详细的计划,李煜却心不在焉。

放眼南唐文武百官,尸位素餐的“文学家”居多。他们在一起只能吟风弄月,填词奏曲,享受生活。他们哪里会去关心老百姓过什么样的生活,哪里会去关注国家面临的重重危机。有一个清醒的大臣,叫潘佑。当初,宋太祖攻打南汉时,李煜写给刘鋹的劝降书初稿就是知制诰潘佑写的,李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润色。潘佑当时可谓是南唐数得上的笔杆子,人品刚正不阿,词采富丽堂皇。李煜对他也是颇为器重的,爱称其为“潘卿”。李煜登基后,与文人摆弄文字,不理朝政,国势渐微。潘佑对此痛心疾首,连续七次上疏,痛斥朝中大臣不理政务,个个尸位素餐空享俸禄,接着笔锋一转,指责李煜对这种局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说他不能知人善任,导致无能之辈占据要职。

李煜对这一强烈的指责不以为然。潘佑见此失望至极,以告老还乡相威胁,李煜顺水推舟解除了他所有的职务,让潘佑留在京城编修国史。情急之中,潘佑第八次上书:“过去,夏桀殷纣自取灭亡,为史所笑。现在,陛下还不如他们。臣不愿和朝中那些畜牲共事,更不愿意侍奉陛下这个亡国昏君!”

李煜珍惜潘佑的才华,对他的指责一忍再忍,没想到他居然用亡国之君来比喻李煜。正好中书舍人向来与潘佑不和,又在李煜面前煽火。李煜便派人去拿潘佑。潘佑早知道自己是这种结局,痛哭一场,自缢身亡。

潘佑有个好朋友叫李平。此人为人正直,颇有政治作为。潘佑在上书李煜时,提到朝廷上下就李平一人不在“畜牲”之列。朝中殷崇义、张洎等“文人”臣子们趁机也攻击李平。李煜便把李平关进监狱。在潘佑死后,李平万念俱灰,也自缢身亡。

忠勇之臣死在自己手中,李煜当时感觉是他们自取灭亡。直到最后被大宋俘虏,旧臣徐铉奉命去探望他,他才黯然失神,带着悔意低声说:“后悔当初,不该杀了潘佑和李平……”

南唐国内君昏臣聩,李煜听信谗言,滥杀忠臣;臣子多为“文学家”,只懂舞文弄墨,为了权势陷害忠良。在汴梁的宋太祖,对这一切洞若观火。一个昏庸的君主,一群不识政事的臣子,南唐气数已尽。可叹的是,李煜不对敌国严加防范,反而一面躲在淮南愁思悲歌,一面向大宋进贡财物、卑躬屈膝。

宋太祖之所以迟迟没有对南唐发兵,一方面是北方的政事未定,另一方面是他素闻南唐大将林仁肇骁勇善战,未敢轻进。

林仁肇,福州人,五代时南唐名将。他体魄雄健,骁勇善射,精通兵法,浑身刺有虎纹,人称“林虎子”。当初,南唐主李璟遣人到福建招募勇士,扩充兵力。林仁肇应征入伍。他作战勇敢,奋不顾身,身为将军后仍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士兵的衷心拥戴,从而屡立战功。他很快就从冲锋陷阵的士卒,逐级升迁为南唐镇海军节度使,镇守武昌。南唐朝野上下,视仁肇为“江南存亡之所系”的一员大将。

早在后周与南唐的战争中,林仁肇就已经初露锋芒。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一月,周世宗柴荣率军南下淮南,企图消灭南唐。周世宗围攻南唐寿州时,寿州守将向南唐主李璟告急。李璟派出两支军队前往增援:一路为主力部队,有五万之众,由皇弟李景达率领,实权掌握在监军陈觉手中;另一路为偏师,这支小部队由林仁肇带领。陈觉乃贪生怕死之辈,没有任何军事才能,还没开打,就吓得哆嗦,便故意寻找借口,畏缩不前,使寿州形势更为严峻。林仁肇见形势危急,自己兵力有限,如果直奔寿州救援,如同飞蛾扑火,只能智取。他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下蔡(今安徽凤台)正阳桥为攻击点。这是后周军队给养必经之路,守军不多,攻破此桥,就能使围攻寿州的后周军断了粮草,阵脚必乱。寿州之险,自然可解。当林仁肇率军出现在正阳桥时,后周驸马、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知晓其用意,连忙派弓箭手阻止。林仁肇单枪匹马,杀入周军阵中,横冲直撞,勇猛异常。他率四个敢死之士逆着风,举着火把去焚烧正阳桥,企图阻止周军进攻。周军向他们射乱箭,而林仁肇力拨乱箭,临危不惧。张永德本是一名猛将,见此不由得对林仁肇敬畏三分。他吃惊地说:“南唐有这样的人物,不可轻敌。”赶紧下令退兵。自此,林仁肇的大名传到后周军。

林仁肇不仅有卓越的军事才能,骁勇善战,更对南唐忠心耿耿。他念念不忘后周夺走的江北十四州,每时每刻都在思索复国之计。宋太祖攻打南汉时,林仁肇觉得机会来了。他上书要求带兵收复淮南,贪生怕死的李煜却无动于衷。

林仁肇的忠诚和英勇之命,早被宋太祖所知晓。要攻取南唐,必须先除掉林仁肇。宋太祖也知道李煜其他无能的臣子与林仁肇之间的矛盾,便想出了一招反间计。

972年,宋太祖派人买通林仁肇的一个亲信,从林府中偷出一幅林仁肇的肖像画,很快带回大宋。宋太祖在朝廷修建离宫别馆,装修内部,派人把林仁肇的画挂在一处豪宅内。

一切布置就绪。恰于此时,南唐后主李煜遣其弟李从善上表请降,想到朝中探探虚实。宋太祖有意将其留住,授职为泰宁节度使。李煜以为宋太祖扣押了李从善,心中郁闷良久。但李从善在开封如同其他节度使一样,有豪宅可住,有山珍海味可食。而且对于李煜从南唐派来的使臣私底下同李从善见面,宋太祖也从不盘查询问。

有一天,宋太祖派了一个亲信廷臣去见李从善,让他带李从善在京城好好游玩。廷臣把李从善带到一个新建的豪宅里。李从善刚走到大厅,就大吃一惊:厅中所挂画像疑似南唐林仁肇将军。廷臣见他惊讶,便故意问道:可曾认识画中人?李从善老实地回答:疑似江南林仁肇将军。廷臣不答话。李从善就问他,这画像究竟是不是林仁肇。廷臣吞吞吐吐,不敢言语。李从善只好作罢。

晚上,廷臣设宴招待李从善。李从善在酒酣耳热之际,又问及这事。廷臣故意装作喝醉的样子,小声地对李从善说:“皇上因怜林将军之才,诏谕归降,林将军已应允,先寄画像为信物。皇上准备任命他为节度使,这就是他到京后赐给他为住宅。”说完,廷臣面露惊惧之色:“此话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李从善应允,心中又惊又愤。他向来觉得林仁肇忠心耿耿,但此时人证、物证俱在,他不由得不怀疑。

于是,李从善通过南唐使臣将此事告之李煜,让李煜调查一下是否属实。李煜哪里会去调查,在一次设宴招待林仁肇时,让人事先在酒里下了毒药。林仁肇回到家中,毒性发作,七窍流血而死。可叹一代忠臣良将死于昏君之手,而自己的肖像画竟成了自己的“罪证”。勇士未战死在血与火的沙场上,却屈死于他出生入死尽职效忠的昏庸皇帝之手,知情者无不扼腕痛惜。江南枢密使陈乔听到此事,不由顿足长叹道:“国家现在危急到这种程度,却枉杀忠臣,自毁长城,江南祖业恐怕难保了。”

我们设想,如果林仁肇不被李煜毒死,南唐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又设想,如果林仁肇归顺宋朝,凭他的骁勇,日后或有更大的作为。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何况对于林仁肇这样的忠勇之士,“忠臣不事二主”,可惜无法死得其所。

宋太祖这一招借刀杀人之计,让李煜再次做了一次昏君。李煜毒死了林仁肇,还在一边庆幸:还好李从善发现得早,不然这林仁肇果真与宋朝私通,大唐就真的完了。他庆幸自己的英明,宋太祖则在汴梁冷笑:这忠奸不分的昏君,不亡他更待何时,只是可惜了忠勇双全的林仁肇。

没有了林仁肇这个名将,南唐危在旦夕。不过,宋太祖不希望大举进兵,不想看到百姓在战乱中遭殃,也不想无辜的将士在战场上送死。为了兵不血刃灭南唐,他想作好万全的准备。除了反间计,宋太祖又使出了一招“间谍”计。他派遣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江陵。昏聩的李煜竟然把他所辖江南十九州兵防、地形等资料,悉数给了卢多逊。拿到这些资料,宋太祖感叹:南唐亡矣!

做大事,必定要有做大事的手腕。宋太祖善于观察对手,并且寻找对手的强大和薄弱之处。他迟迟不动南唐,是因为林仁肇的威名——此乃南唐之强大处。但是,李煜昏聩,不辨忠奸,对林仁肇的忠心不仅视而不见,还心中不满——此乃南唐之薄弱处。经过思索,太祖制定出这招借刀杀人之计,让李煜自己砍了自己最得力的手臂。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宋太祖明白这个道理,但李煜不明白。林仁肇这个有勇有谋的忠实良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自己的主子李煜手中。这虽然是宋太祖制造的阴谋,但通过这个计策除掉林仁肇,无疑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宋太祖这个人的性格就是: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次出征前,宋太祖都是先派人详尽调查该地的情况,包括山川地理、军队配备、人情风俗和领导情况。这样就能胸有成竹,从而制定详细计划一举攻破。

开宝七年(974年)九月,一切都准备好了,缺少的只是开战的一个借口。这是宋太祖征讨前的一个例行程序。不过这次他不想等待机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要主动制造机会。于是,他打算派遣使者入唐,召李煜入朝。

其实,之前宋太祖派过使者“邀请”李煜进京,是想使用“请君入瓮”之计。当时,派遣的是合门使梁迥。但是,梁迥并没有完成这个使命。他到金陵后,表达了邀请李煜访问东京的意愿。李煜询问群臣的意见。

陈乔哭着劝阻:“陛下,臣与陛下俱受先帝顾命,宋太祖之用心路人皆知。臣认为,如果北上开封,必定被扣留,那大唐的江山社稷怎么办?”

右内史舍人张泊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入开封朝见。昔者楚怀王入虎狼之秦,久留不归,客死他乡。入京就如同进入虎狼之穴,郑王至今不使还。陛下若亲自入朝,再也无复回可能。”

李煜瞬间清醒了,也担心这是一个陷阱。于是,他上了一份奏章,推托自己身体不好,不宜远行,婉转地推掉了宋太祖的传召。李煜又接受陈乔和张泊的建议,采取坚守防御战略,把兵力部署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各要点,重点则屯驻于湖口(今属江西)、金陵(今江苏南京)和润州(今江苏镇江)。李煜还遣使致书吴越王钱俶,劝说钱俶共同抗宋:“今日如果唐被灭,明日哪里还有吴越?”但是,吴越王畏惧宋太祖的天威,拒绝联合。

为了寻找征讨的借口,宋太祖再次派李穆出使江南。这一次不是请,而是命令,即命令李煜来朝。宋太祖没打算成功召他入京,这只是出兵借口的前奏。

李穆来到金陵,见了李煜,力劝他应召进京。李煜依然以病为由,托词不去。李穆又劝说。李煜被逼急了,带着哭腔说:“寡人一直恭恭敬敬地侍奉天朝,只想守住宗祀而已,上差为何要苦苦相逼呢?如果真的要寡人死,寡人就死在上差面前。”说罢,竟然真的想撞墙,幸亏被群臣劝止。

李穆见状,只好正色道:“君王已下诏让你进京,去不去你有权自作主张。不过,你如不去,万岁必兴兵来问罪。朝廷兵甲精锐,物力雄厚,区区江南恐怕绝无抗拒能力。所以,你必须认识考虑这事,否则将来兵临城下,后悔就晚了。”

李煜此时发誓道:“如果宋军来攻,我将穿上战甲,亲自督促将士,背城一战保存社稷。如果万一失守,就将珍宝聚集起来焚烧毁掉,就算死了,也不做他国之鬼!”

李穆回去复命,宋太祖听了李煜的誓词,大笑道:“他只说说罢了,徒有其言,必无其志。如果他有那么大本事,陈叔宝和孙皓又怎么会成俘虏?”宋太祖认为,李穆警告李煜说的“你如不去,万岁必派兵来问罪”一段十分得体,等于先向江南打了招呼,这样宋军征讨江南便出师有名了。

宋太祖着手部署攻取江南事宜。首先,他选好主帅,任命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潘美为都监。其次是战略部署安排。根据卢多逊带回的情报,宋太祖分析了敌我军事力量的部署,作出了大致的判断,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战计划:曹彬、潘美率水步军主力十万,由江陵(今属湖北)沿江向东进攻;命吴越王钱俶统军数万由杭州北进,配合宋军攻取金陵,派宋将丁德裕率禁军步骑千人为先锋,并监督呈越军进攻南唐;命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王明牵制湖口(今属江西)东西地区之南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同时,宋太祖意外地得到江南人樊若水相助,得到长江地形图和他所设计的浮桥。他当即任命樊若水为右参赞大夫,赶赴江陵的曹彬大营参战;再派人到荆、湖,根据樊若水的设计,赶造黄、黑龙船数千艘,以备征南之用。

开宝九年(974年)十月,宋太祖以李煜“倔强不朝”为由,发兵江南。这次选将帅,宋太祖很谨慎,担心出现西蜀叛乱那样的情况,故选用了仁爱厚德的曹彬。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水军自荆南出发,带着樊若水设计打造的黄龙船、黑龙船和用来架扎浮桥的楠竹、绳索,沿长江北岸顺流而下。潘美率领陆军,沿江岸背道而行。

这个时候的李煜,居然还在做和平梦,让他另一个弟弟江国公李从镒、水部郎中龚慎修,带着贡帛20万匹、白金20万两再次入开封,向宋太祖朝贡。坐在金銮殿上的太祖突然想发笑:李煜也太天真了,这个时候来求和,我大宋的箭已经发了出去,岂有收回之理?而此时已经出兵的曹彬等,一到南唐地段,就打胜仗。

当曹彬率水师来到南唐与原荆湖交界的池州(今安徽贵池)地段时,驻扎在那里的南唐军还以为是宋军在巡逻。往常宋军也经常在这一地带巡逻,南唐军用好吃好喝的招待一阵,他们就走了。所以,南唐军毫不在意,任其行驶。南唐池州守将戈彦也发现了宋军。为了表示友好,他主动打开城门,捧着大批酒肉出去欢迎并犒军。曹彬窃笑,带领宋军一拥而上,直奔城门。戈彦这才明白过来,出兵反抗已经来不及了。慌忙之中,他弃城逃走。曹彬不费一兵一卒,顺利地占领了池州。

二十日,曹彬又率水师突然靠岸攻占南唐的峡口寨(今安徽贵池西),杀守军800人,之后迅速进兵铜陵(今安徽铜陵),再进兵芜湖(今安徽芜湖),进一步攻克当涂(今安徽当涂),一路获战船百余艘,俘守军800人,已经逼近南唐在长江上的第一要塞采石矶(今安徽采石)。

采石矶自古就是长江重要的古津渡口,是南北交通要道,一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势险要,是长江翠螺山临水的尽头悬崖,突兀江心,绝壁凌空,扼据大江咽喉,水流激荡。历代北方豪强如想硬攻过江,这里是必经的生死场。战国时期,著名的吴楚“长岸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李煜得知宋军水师一路势如破竹,心中惧怕。但又听说曹彬率领的这支水师装备简陋,只有民船、竹排还有绳索,便觉得他有和曹彬决战的资本,因为在采石矶驻防的水步军在数量上远超曹彬。宋军进入采石矶,等于进入死胡同,前面是采石矶,后面是湖口,两端都是军制完整的要塞,它已经进退维谷,前后无路。采石矶当时的守将是南唐马步军副都部署杨收、兵马都监孙震,兵力有两万;而湖口守将名叫朱令赟,是南唐的神卫军都虞侯,兵力是十万。与不擅长水上作战的宋军相比,唐军非常占优势,李煜瞬间又有了信心。

宋军对采石矶发动攻击,当天就夺取了采石矶,俘虏南唐军一千多人,里面就有杨收、孙震两位大将军,此外还有三百多匹战马。不过,曹彬没有继续直攻,反而撤回长江北岸搭建浮桥。

这个时候,捷报传至汴京。宋太祖命将石牌口的浮桥东移,以便使集中在和州(今安徽和县)的潘美的步骑兵得以渡江,尽快与曹彬会合。

李煜哪里能看得到宋太祖这招妙棋。他听说宋军在长江上架设浮桥时,对张泊说:“大军自浮桥过长江,有没有可能?”张泊看的书多,回道:“自古书上都没有说过可以用浮桥过长江,此必不成。”李煜也很放心地说:“我也认为这是儿戏。”

对南唐,太祖可谓是用心良苦,作好了万全准备,这才发兵。他又善于总结经验,通过征讨荆湖、后蜀等,制订了一个快速而又系统的征讨计划。以前出兵是等待时机,而今为了加快统一速度而制造时机。虽然继续等待大宋朝也同样会统一南唐,但统一计划就会被搁置。太祖继续坚持“师出有名”,但这个“名”也要想办法制造。太祖又善于利用人才,将自己的劣势转化成优势。他采用南唐人樊若水的计策,在长江上架设浮桥。先剥掉李煜的盔甲——大将林仁肇,再用浮桥弥补宋军水上作战不利的短处,沿长江南下,逼近金陵,让李煜难有喘息之机。

在长江上架浮桥,自古以来没有这个先例。但是,曹彬率领宋军用了三天时间,成功地建起了一座“长江大桥”。

南唐人永远记得这样的情景:滔滔长江水上面,横架一座翩翩浮桥,如梦如幻。突然在浮桥上出现一队昂首挺胸的骑兵,威风十足,从容渡过长江。这正是潘美所率领的骑兵。他见浮桥搭建完毕,便领兵浩浩荡荡踏过长江,与曹彬的水军会合。

南唐大将慌忙相告:宋军用浮桥渡过长江了。张泊也傻眼了,没想到赵匡胤的人竟然创造出长江上搭建浮桥的先例。李煜闷声问张泊:“长江上可以搭建浮桥,可以渡江,这是为何?”

张泊赶紧跪拜:“微臣没有料到……”

李煜似乎没有听到张泊的自省,自言自语道:“赵匡胤是动真格的了,我们进贡求和没有希望了,他无论如何是不会撤兵的。”他正色下诏:放弃“开宝”年号,使用干支纪年。不再使用大宋的年号,这就意味着李煜不再对大宋称臣,要与大宋彻底决裂。这种决裂让李煜突然轻松起来。他不用再对赵匡胤卑躬屈膝了。于是,他开始部署:“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郑彦华,天德都虞侯杜真,寡人命你们分率水步军各一万迎战宋军。”部署完毕,李煜自以为万无一失,放心回到后宫享受。这时,江南的军国大事,李煜完全交给枢密副使陈乔和清辉殿学士张泊等人。

郑彦华率领水军从金陵出发,溯江而上,打算以强大的战舰群,冲断宋军架在江面上的浮桥。船队还没有到达采石矶,便同迎面而来的宋军水师相遇。一场恶战在江面展开。一个顺风顺水而下,一个逆风逆流而上,南唐水师的境况可想而知。气势上占弱势,军队素质又差,还没打多久,南唐军就乱了阵脚,调转船头逃跑,跑得慢的就成了俘虏。

杜真率领的步军赶到之时,南唐水军已溃败而逃。他遇到的是潘美率领的步兵。潘美率领的步兵士气正旺,几个回合下来,就将杜真的步军杀得七零八落,向南溃退。宋军在这次战争中俘获了三百多匹战马,而可笑的是潘美发现这些战马肚子上全都盖着宋朝的官印,原来是当年宋太祖赐给李煜的马。

一瞬间战线全面铺开,宋军水陆并进,开向金陵城。开宝八年(975年)正月初三,宋军主力部队逼近金陵西南郊,连连攻克新林寨、白鹭洲、新林港,进驻秦淮河。秦淮河在金陵城南,从水道可直达城中。

曹彬派出的一支偏师,迂回到南方。二月,从背后攻击金陵外围的溧水(今属江苏)。溧水的守将叫李雄,他有八个儿子。决战之前,他和儿子们说:“死也要死在保卫祖国上,我用这句话和你们共勉!”宋军的先锋将是田钦祚,此人鲁莽冲动,看到南唐军队就冲上去砍人。而李雄空有一腔抱负,战斗力却极差,与八个儿子一起被宋军杀死。

曹彬派出的另一支偏师,攻克了宣州。东南的进展也很配合,吴越国主钱俶亲自上阵,带兵围死了常州,然后又攻克镇江,真正对金陵形成夹击之势。

这时候的南唐当政者都认为,宋军远道而来,我们不如和他们死耗着,耗到他们供应跟不上主动退兵。他们从城内守军中分出近十万之众,前依秦淮河,背靠金陵城,据水列阵,以待宋师。李煜此时并不知金陵被围之状,张泊常常当着李煜的面摆一些卦,每次说的都一样:“卦象没有变化,金陵城固若金汤,不容易攻取。宋军旦夕之间就会退兵,倘若不是这样,我将先行赴死。”有了臣子们这样的军令状,李煜不由得不放心,仍然在宫里念佛,求佛祖保佑国家平安。

让李煜如此放心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金陵的守将是皇甫继勋。此人乃皇甫晖的儿子。后周时期,皇甫晖奋力抵抗周军,丧命在宋太祖刀下。为了表彰皇甫晖的忠烈,李煜重重赏赐了他的儿子皇甫继勋,并且委以重任,把兵权交给了他,让他来守城。其实,皇甫继勋胆小如鼠,当年他跟着父亲参加滁州大战,因为胆小懦弱怯于厮杀,气得他爹回身打他,多亏躲得快,才没有被击中。他又多年没上过战场,哪里有战斗的勇气。

为了不失去李煜对他的信任,他召集赛龙舟的选手组成“凌波军”;让有钱人雇用市井亡命之徒组成“自在军”;召集种田的农户,穿着白纸做成的战甲,以锄头镰刀为兵器,号称“白甲军”;将全城的老弱病残召集起来,组成“排门军”。不过,在组织军队的时候,他心里直打哆嗦,暗暗期盼李煜弃城投降,省得自己战死。他的口头禅就是:“北军强劲,谁能敌之!”每当听说前方宋军节节进逼,他就忍不住面露喜色,如释重负地说:“我说过我们打不过宋军,被我说中了吧。”为了不让皇帝分心,他还扣押了所有的战报,静静地等待着投降。有一些偏将军眼看局势恶劣,想出钱招募一些敢死队,趁夜杀出去,动摇宋军的合围态势。可皇甫继勋知道之后,立即把这些人都抓了起来,不论主从,一律鞭子伺候,抽完了之后再关起来。

这样的事情持续了三个月。到了开宝八年(975年)二月,宋军已对金陵形成了包围之势。李煜突然想到城墙上去看看风景,这才大吃一惊:远处战舰密布,旌旗林立,上面绣的全是大宋的标志,或者是“曹”、“潘”二字。敌军兵临城下,城中的皇帝竟然毫不知情。如此不可思议的事,也只会发生在李煜身上了。

李煜怒不可遏,立即斩杀了隐瞒军情、按兵不动的皇甫继勋。之后,他想了又想,竟然又作了一个天真的决定:派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徐铉进京求和,以保住李氏祖业——金陵。徐铉明知这次出使可能会赔上自己的性命,但国亡家何在,便抱定必死之心,用尽全力要为李煜扭转乾坤。但他巧舌如簧又能怎样,宋太祖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耶”,让徐铉哑口无言。宋太祖底气十足,说出了作为皇帝应有的野心——即使南唐没有什么过错,天无二日,国也不能二主。只有卧榻之侧寂静清爽,皇帝才能安眠。听到这种话,徐铉暗暗惊叹宋太祖的霸气和豪气,想起自己国主的软弱无能,他不禁黯然。

求和不成,李煜美好愿望被打破,索性来了鱼死网破,便命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率湖口十万军东下赴援。朱令赟领命,赶紧统领南唐久未临阵厮杀的十多万兵马,奔赴采石矶与宋军对垒。

曹彬派王明率军去阻拦朱令赟。朱令赟见宋军制造的浮桥又长又宽,扎得非常牢固,不禁被宋军这种阵势所惊吓。他徘徊在江面上不敢前进,突然想起三国“火烧赤壁”之战,立马有了主意。他一边为自己的计策暗自高兴,一边秘密地派出一支水军,带了燃料,悄悄接近宋军,准备出其不意地纵火焚烧宋军的那些大浮桥。

可惜的是,王明早就料到他要来这一招,便在采石矶浮桥前几公里布置了大量桩木,远远看去就像是水里浮着很多人。南唐军接近大浮桥时,一看这种阵势,吓得半途而退。朱令赟虽然亲自查看过,但因弄不清宋军的虚实,害怕宋军布下埋伏,终究不敢贸然行事,便向皖口(今安徽安庆西南)撤退。谁知道刚到皖口,就遇到宋军的阻击。

朱令赟是南唐数一数二的水军名将,他当机立断,不再用常规的水军战术。当时,他在偏西南,宋军偏东北,突然吹起了强劲的南风。朱令赟命令把大量的桐油倒进江里,然后纵火点燃,顿时一片火海向北漂去,想把宋军吞没。但天不助他,风向突然转北,南唐军放的火顺着风势烧到自己这一边。火借风势,越烧越大,南唐士兵们纷纷跳进河里,光溺死的就有一千多人。十万大军,就这样不战自溃,朱令赟被俘。

朱令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金陵,南唐上下震惊。金陵最后一支援军被宋军成功阻击,金陵变成一座彻底的孤城。这个时候,远在汴京的宋太祖审视金陵地图,看到金陵城外宋军的北寨,料想到南唐一定会夜袭北寨,便派人通知曹彬马上在那里挖深沟,不要粗心大意。北寨是潘美的防区,接到命令后,他马上执行。果然,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南唐来了5000人偷袭,但全部被歼灭。第二天,曹彬发现十几个战死的南唐兵身上都有将帅级的符印。这就是974年十一月中旬以后南唐都城金陵的防御现状,兵都没了,将军们亲自来做敢死队。曹彬不由得对这些将帅产生敬佩之情。

宋军一些将领想攻城,但曹彬想起临走时宋太祖所说的“使自归顺,不须急击”,便下令停止攻城。他派使者去找李煜谈和:“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反抗无用,应该珍惜金陵还活着的百姓。如果你能投降,那是最好的选择,以免破城之日,百姓受到战火之乱。”但李煜此时非常悲痛,不愿意投降。

没有了和谈的可能,攻城势在必行。为了执行宋太祖不许滥杀无辜的指示,曹彬在攻城之前装病,以强逼手下将领遵守军纪,攻城之后不得烧杀掳掠。

开宝七年(97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主帅曹彬下令攻城。宋军十几万人马潮水似地涌向金陵城的四个城门,千百架云梯搭上金陵城头。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喊声震天,刀枪闪耀,旌旗蔽空。南唐守军抵挡不住宋军的锐气,逃的逃、降的降,金陵城阙顷刻之间即被攻破。

陈乔认为末日来临,必死无疑。他悲痛地对李煜说:“今日国亡,老臣愿献上自己的头颅,以谢国人。”

李后主凄然安慰他:“这是劫数啊,卿寻死亦无补于事呀!”

陈乔失声痛哭地说:“即使宋军不杀老臣,老臣又有何面目苟安于人世!”他回到家中,自缢身亡。

大学士徐铉感到自己有辱使命,十分愧疚,看到南唐大势已去,便隐姓埋名,遁迹山林。

张泊知道陈乔自缢身亡,哭着对李煜说:“臣与陈乔一同掌管政务,现在国已亡,应同死。但留陛下独自面对大宋,臣不忍心。”

在君臣抱头痛哭时,曹彬已经来到宫门外。李煜只好脱下龙袍,换上白衣素帽,偕同宰相汤悦等臣僚,步出宫门,向宋军主将曹彬投递降书。曹彬一边严令军纪,善待金陵百姓;一边接受李煜的降书,以礼相待。

降王必须还得进京面圣,向宋太祖谢罪。在曹彬的安排下,李煜收拾好宫中的财物,遣散宫廷所有的宦官、内侍、宫娥、乐工等人,然后率领一班南唐旧臣、皇室宗亲等来到太庙,摆上香案及祭品,郑重其事地祭拜列祖列宗,以戴罪之身,向祖宗恸哭诀别。李煜面对祖宗牌位,悲痛难当。他守了十几年的金陵转眼间即成为大宋的国土,他错在哪里了?

对李煜这样的文人来说,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好的,免去了干戈之苦,不再被政事所扰,可以安心做一个纯粹的文人。但是,李煜怎么能安心?在被押送到汴京的路上,他做了一首《破阵子》。

带着亡国之君的惆怅,以及江南的19州3军108县655055户的百姓户籍,李煜来到宋太祖面前。他的苟安,在宋太祖的野心面前,显得更渺小。宋太祖非常诚恳地接待了李煜。这个文人皇帝,善良、懦弱的江南国主,宋太祖在愤恨其昏庸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怜悯。在这个动乱的年代,唯武者尊。天子跟朝臣一样,能者上庸者下,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不合格的天子只能退位。

宋太祖没有让李煜跟刘鋹一样举行献俘礼,只是让他换了一套纯白色的衣服,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宋太祖叩了几个头。宋太祖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李煜的家属、南唐旧臣也得到了加封。

将南唐收纳到赵宋版图时,宋太祖已经50岁了。从制定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到现在已经14年了,宋太祖的心有一点点累了。虽然很多次战争,他都在开封遥控指挥,没有亲临现场,但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困倦。一个野心家,不一定吞并所有的土地,他才安心。如果说从做军官参加数次大战,到做皇帝初期征服几个政权,胜利之后是一种成就感,那么,征服南唐之后,宋太祖已经把征服和统一当做一种使命。

谁都会厌战,何况身在前线,时刻与死亡打交道的士兵们,宋太祖也是。而今的南方政权,只剩下吴越和泉漳了。他们只是弹丸小国,如果要举兵讨伐,那简直就是探囊取物、易如反掌。但宋太祖不再想动用武力,不想劳民伤财,转而采用恩威并重、更加灵活的手段来解决这两个政权。

吴越国由钱俶的祖父钱镠创建于907年,其疆域包括今浙江全境、太湖的东北部、东部和南部,首都设在杭州。

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今临安)人。据说,他出生时“红光满室”。其父认为是怪物想扔掉,唯其祖母坚持不允,才得以留养了下来。所以,钱镠得一小名“婆留”。他从小顽皮,善射与槊,长大后以贩私盐为业。他21岁投奔董昌部下为将,在875年征讨浙西狼山(今江苏南通南)镇遏使王郢的过程中表现突出,后又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等战争中屡立战功,深受董昌器重。当董昌被表为杭州刺史,钱镠也因此被任为都指挥使。

895年二月,董昌叛唐称帝,建立大越罗平国。六月,钱镠奉诏出师征讨董昌,大获全胜。唐王朝封他为镇海和镇东节度使,统辖江浙一带,据有两浙十三州,即今浙江及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地区。

朱温建立后梁后,在907年封钱镠为吴越王。908年,钱镠改元天宝,执行自己的纪元。不久,即自称“吴越国王”。923年,后梁末帝朱填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二月二十二日,钱镠正式建立了吴越国。

钱镠没有什么野心,不向外攻伐,以“保土有民”为主,爱护百姓,提倡养蚕种麻,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钱镠曾征用民工大力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所以,在五代的乱世里,江浙一带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世外桃源”。

钱镠统治的吴越当时处在腹背受敌的形势下,尤其是紧邻的吴国(后来的南唐)对两浙十三州一直虎视眈眈。钱镠深知道自己是个弱小国,为了牵制江淮的吴国,从梁代起,他就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他始终尊重唐王朝,拥护国家的统一,还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子子孙孙善事中国,勿以易姓废事大之礼”。临终时,他又嘱咐子孙“要度德量力而识时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即在中国出现统一的形势时应迅速放弃割据。

吴越从钱鏐传到钱弘俶,已经是第三代了。他们没有了第一代闯天下时的忧患意识,时间一长,开始学会了奢侈享受,还对老百姓征收各种苛捐杂税。但是,吴越是以商立国,对内地和海外的贸易是财政重头,对老百姓的压榨稍微轻一点,政局比较稳定。宋太祖建立大宋时,封钱弘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只是一个虚衔,并没有真的统领天下兵马。

为了避讳宋太祖的父亲赵弘殷,钱弘俶改名钱俶。他遵守祖父的遗训,依然侍奉宋朝,丝毫不敢怠慢,经常派儿子钱惟浚去汴梁进贡。从宋朝建立到吴越国“纳土”归宋(960—978年)的19年里,吴越国朝贡宋朝竟达三十多次。

钱俶一方面向宋朝称臣纳贡,另一方面又积极配合宋朝统一中国。在北宋发动攻灭南唐的战争后,李煜曾致书钱俶:“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吴越国丞相沈虎子也有南唐是“国之屏蔽”之说。但钱俶认清当时的形势,将李煜来书送交宋朝。宋太祖劝说钱俶:“江南倔强不朝,我将讨之。元帅当练兵甲助我,无惑人‘唇亡齿寒’之言。”钱俶并不是不明白唇亡齿寒,南唐被灭之后,宋朝必定要将吴越也纳入赵宋版图。但他依然听从宋太祖的命令,派出大批精锐夹击南唐。

宋太祖对吴越的表现非常满意。虽然吴越仍然是一个割据政权,但吴越王没有野心,常年来一直臣服中原,且年年纳贡。吴越统治者为了满足其奢侈欲望,也压榨百姓,但其所辖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百姓也相对安居乐业。宋太祖不打算对其用兵。

于是,在南唐灭亡后,吴越王钱俶派使臣到开封朝贺。宋太祖笑对来使说:“这次讨伐江南,你家元帅攻克常州,立有大功。朕很想念他,你回去后,请他到开封来一趟。见面之后,立即让他回去。”为了表示不相欺的诚意,宋太祖还拍着胸膛,信誓旦旦地对使臣说:“苍天在上,朕绝不食言。”作为政治家,宋太祖曾对敌对国家许过承诺,最后还是将人家都城攻破,国土收纳。但这次许诺,宋太祖是发自内心的,“决不食言”。

钱俶接到宋太祖的旨意,非常为难,他不知道宋太祖会如何处置他。南汉、南唐的下场他都看到了,入京恐怕难以回来。但是,即使不入京,如李煜一样抗拒,最后还是落个城破国亡的结局。更甚的是,一片兴旺的吴越国会遭到战争的洗劫。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血的教训就在眼前,钱俶当然不敢以身试险。大臣们听说此事,纷纷劝国主不要入京。他们普遍认为,赵宋皇帝在开封设下的是“鸿门宴”,国主此去凶多吉少。经过深思熟虑,钱俶决定入京。临行之前,他把国事都向大臣们作了交代,然后带上妻子孙氏、儿子惟浚,赶赴开封,拜谒赵宋皇帝。

宋太祖得知钱俶在杭州踏上了北上的航船,心中大喜。无论如何,钱俶能来,说明他信任自己。对于这份信任,宋太祖有点感动。他赶紧督促工部,加快为吴越客人专门兴建的别墅的工程进度,保证在客人到来之前建成,使客人一到就能入住。

为了表示钱俶的重要,宋太祖特地派儿子赵德昭为代表,到京城东门郊外的十里凉亭迎接吴越王钱俶。钱俶见此,受宠若惊。到了宫里,宋太祖表示了关爱,设宴招待他,还赐坐、赐宴。为了进一步体现钱俶的重要,宋太祖让钱俶与御弟晋王赵光义叙兄弟之礼。钱俶可不敢托大,坚决不接受,宋太祖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拉拢钱俶,宋太祖可谓费尽心思。他让钱俶住在新建的豪宅里,吃穿用度全部都是上乘。为了显示体贴,他亲自去钱俶的住宅探望。第二天,他举办盛大宴会,让文武百官都参加,为钱俶接风洗尘。此时的钱俶,心中的冰块逐渐融化。大宋皇帝给他这样的待遇,他实在没有想到。在之后的日子里,他过着日日歌舞游乐、夜夜丝竹宴饮的生活。

数月后,宋太祖想钱俶肯定想念故国了。钱俶没有讲出来,因为他不敢,但宋太祖不愿扣留钱俶,想放钱俶回去。他征询大臣们的意见。赵光义等纷纷要求杀了钱俶或把他扣住。

宋太祖却说:“攻取吴越,易如反掌。但钱俶懂得审时度势,朕想用诚心来感化他,不必动刀动枪。钱俶为人贤能,在吴越的威望很高。吴越国虽小,但民风剽悍。扣留他们的国王,估计会引起大乱,增加一统天下的阻力。”不仅如此,宋太祖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封吴越王钱俶的妻子孙氏为吴越国王妃,准许吴越王钱俶佩剑上殿。

正在钱俶思念故国时,宋太祖颁发了这道受封圣旨。如此厚封,钱俶一家受宠若惊。佩剑上殿,连晋王赵光义也没有享受这种殊荣——为了保证君王的安全,古往今来,面见君王的人,是不准佩带武器的。大宋皇帝对自己如此信赖,钱俶简直承受不起,他几乎感动得掉泪。这就是宋太祖要的结果。

之后,宋太祖恩准钱俶带着妻儿老小回国。临走时,他赐给钱俶一个神秘礼物,并且嘱托他路上再看。什么神秘礼物?就是宋朝文武群臣们要求扣留或杀掉钱俶的章疏。宋太祖这一招叫做敲山震虎。用诚心感化他,还要用威力震慑他,恩威并济。钱俶在路上打开这份礼物时,大吃一惊,随即对宋太祖既感激又恐惧,已经完全在心理上归顺了宋朝。回到杭州之后,他再不在西北殿坐卧,永远在偏东方,因为“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违颜咫尺,敢宁居乎”,并且勤于朝贡。每次入贡前,都先陈列在自己的皇宫的廷院中,焚香礼拜之后,才派遣出行。

赵光义登基后,不像哥哥宋太祖为人宽厚,欲攻打吴越,便让钱俶进京朝见。钱俶知道大宋朝赐予他的殊荣已经随着宋太祖的去世而消失,他在面对赵光义时主动上奏,交出吴越国两浙路,吴越13州55万户口。赵光义顺水推舟,接受了钱俶的好意,封钱俶为淮海国王。因为钱俶的“识时务”,宋朝对他的子孙厚待有加,保住了他家族的性命。宋朝没有对吴越动一兵一卒,保全了吴越近百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差不多100年,而且也是大大小小前前后后十几个政权中政局最稳定、结局最完美的一个。

除了吴越,南方政权还有一个泉漳。其统治者陈洪进也是个聪明人,不等宋太祖动手,自己就上表对大宋称臣。于是,宋太祖也就顺水推舟,封他为节度使,让其年年进贡,岁岁纳币,也算在形式上划进了大宋的版图。

自此,南方基本平定了。宋朝控制的州由118个增加到260个,人口由967000多户增加到2566000多户,增加了近两倍。这固然是统一大势所趋,但与宋太祖的雄才大略也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