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创立_汤一介自述

创立_汤一介自述

时间:2022-08-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创立_汤一介自述当时正好北京市有一个叫作高教哲学研究会的,林娅可能是这个会的秘书长。这些学者的思想并不一致,比如有偏于保守的,如梁漱溟先生他们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这一派,在中年里面也有较偏重保守的,比方庞朴;但是也有比较开放的学者,如乐黛云他们,许多西方的观念由他们介绍进来,像后现代主义等;还有一些是反传统的学者,比方说包遵信。院长、副院长定下来,得成立一个院务委员会。

创立_汤一介自述

当时(1984年)正好北京市有一个叫作高教哲学研究会的,林娅可能是这个会的秘书长。她就把中国文化书院挂在下面,我们则开始筹备。一直到1984年12月下旬,我记得是12月25日,我们在城里东厂胡同那边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召开了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会议,向大家报告了一下在教育部和北大谈话的情况,大家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先办起来。当时我们的校址、经费全都没有,就让发起人每人出了一百块钱做基金。在那个会上,任继愈先生提出来,没有校舍没有经费都不要紧,我们有人嘛,在“文革”中不是办过草棚大学吗,那我们就办草棚大学,不必去等那些东西了。

在书院筹备过程中,一开始我的想法就是办一个兼容并包的学术机构,而不是单一的一个学派。我们有老一代学者,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周一良、季羡林等这些老的学者;同时也有像我和庞朴、李泽厚等这样一些五十来岁的学者;还有更年轻的,像包遵信这样的一些学者。这些学者的思想并不一致,比如有偏于保守的,如梁漱溟先生他们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这一派,在中年里面也有较偏重保守的,比方庞朴;但是也有比较开放的学者,如乐黛云他们,许多西方的观念由他们介绍进来,像后现代主义等;还有一些是反传统的学者,比方说包遵信。所以它并不是思想一致的学术团体。因为我觉得各种思想都有,可能更好。所以人都是我找的,有些学者是跨学科的,跨文化团体的。当然我们这些导师也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到现在好像也就一百人左右吧,开始也就四五十人,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变化。

院长、副院长定下来,得成立一个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由梁漱溟先生做主席,副主席好像是季先生,我有点记不清了;同时,院务委员会下面有一个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人比较少,六个发起人都是常务委员会里的,我好像是召集人;那么同时就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开始好像是季先生做主席,后来梁先生去世之后,季先生就变为院务委员会主席,庞朴先生就成为学术委员会主席,机构成立起来了,部门也成立起来了,人也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