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办学与《儒藏》_汤一介自述

办学与《儒藏》_汤一介自述

时间:2022-08-1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办学与《儒藏》_汤一介自述1993年9、10月份文化书院登记了,但是没有太多的活动,主要是编书。到了2002年,我就提出搞《儒藏》,2003年教育部立项。我想有两个方面要做,一个就是基础方面,要把《儒藏》编好,因为儒学在中国文化中间,在历史上它是个主流文化,影响社会最大,佛教、道教都不是主流文化。

办学与《儒藏》_汤一介自述

1993年9、10月份文化书院登记了,但是没有太多的活动,主要是编书。所以在书院成立二十年时我做了一个发言。我说,头十年我们是搞文化热,把文化启蒙推上去;第二个十年就是编书;第三个十年我就是想办学。我想办像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那样的私立大学,这是我的梦想,但我们没有资金来源、没有各种支持条件。到了2002年,我就提出搞《儒藏》,2003年教育部立项。其实在1990年我就提出来这个想法,有个企业家提出要支持我们文化书院做事。我当时有两个设想,一个就是印四库全书,重新做标点,做成电子版(那时还没有做成电子版,现在已经有了);另外一个就是干脆编《儒藏》,但没有办成,一直拖到2002年,我向北京大学提出这个意见来,2003年,人民大学也提出这个意见来,所以教育部就把它作为重大项目来竞标,最后北大中标了。

为什么要办儒学研究院?我想有两个方面要做,一个就是基础方面,要把《儒藏》编好,因为儒学在中国文化中间,在历史上它是个主流文化,影响社会最大,佛教、道教都不是主流文化。编《儒藏》就是把过去的儒家典籍文献做一次整体梳理;此外,我还想要做三个比较大的研究项目,这就是儒学研究院的十年规划:第一,做一个中国的经学史,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因为五经或者六经,它是中国文化源头,而历代的大学者,都在不断地诠释五经,那么假如我们通过做儒学(经学)史,能够做得好的话,就可以发展出来一套中国的诠释学。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是西方诠释学,没有自己独立的诠释学体系,而这个诠释学现在用处非常广泛,不仅是一种哲学,而且用在文学上、宗教上、伦理学上,甚至是心理学上。中国有非常长的诠释经典的历史,我们把它总结好了,能不能就搞出一个中国的诠释学呢?西方诠释学形成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到了19世纪末它才真正成型。所以,中国经学史就是为中国之诠释学做一个很好的基础;第二个大课题,就是儒释道三家关系史,在历史上从中国的情况看,儒释道是三个不大相同的学术体系,但到唐朝以后这三个学术体系逐渐在靠拢,这三家都提出了三教归一的问题来。在中国,没有因为宗教的原因而发生战争。假如我们从这中间总结出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可以和平共处,那就可以出一套多元文化共处的理论,就可以和文明冲突论对立起来了。多元文化可以共处,中国是一个例子,放大到世界范围也可以共处;第三个题目就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彻底中国化,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我们中国已经影响一百多年了,它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就跟佛教中国化一样,佛教到唐朝出现了几个佛教宗派,天台、华严、禅宗,它就成了中国式的佛教,跟印度佛教很不相同,而且对朝鲜、日本不是印度佛教而是中国佛教发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文化发展有一个异地发展的问题。印度佛教到8、9世纪在印度已经没法发展了,消失了,可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它原来是西方的东西,在西方到现在也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一百多年。就是要把它变成中国的东西,让它在异地发展,在中国发展成不同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就像中国佛教不同于印度佛教一样,那才成了中国的东西。所以马克思主义应该全方位地中国化才可以。

我想做的这三个大题目,都向学校写了报告,十年规划。我不想一年两年做完,都是十年,可以组织三个课题组。这些题目做完了之后,我们慢慢就可以看出来,中国的文化大体上往什么方向来考虑。这些问题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出来的,但要想到它,而且把它组织好,就比较好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