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膨胀的权欲_关于康熙的事迹

膨胀的权欲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2-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膨胀的权欲_关于康熙的事迹即位之后,年幼的康熙帝玄烨,着实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其中,苏克萨哈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他的得势,完全来自于多尔衮去世后的反戈一击。多尔衮摄政时,他所率领的正白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八旗之首,地位甚至凌驾于两黄旗之上。他强烈的权力欲望,开始随着辅政愈见增长。他心中不平的感觉,开始随着权力欲望的增长而增长。

膨胀的权欲_关于康熙的事迹

即位之后,年幼的康熙帝玄烨,着实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他从皇三子一跃而成为天子,身份变了,一国之君,当然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还没有亲政,但至少母亲佟妃成了皇太后,他抽空可以去陪陪母亲。即位之初,是他有生以来,陪伴母亲最多的日子。

至于军国大事,他不会操心,也不用操心,一切都由太皇太后和四位辅政大臣处理。他只需要看看辅政大臣们是怎样做的,然后在他们集议会批之后,盖上皇帝的玉玺就可以了。他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

而孝庄太皇太后,也总会找些时间,勉励他要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有一次,孝庄问他有什么欲望,他回答说:“唯愿天下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孝庄听后心中赞叹,但还是写下条幅告诫他:“古称为君难,苍生至众,天子以一生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国得众之道,使四海咸登康阜,绵历数于无疆,唯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君主很难,因为君主必须明白自己对百姓的责任。只有把百姓放在首位,才能受到人民拥护,长期统治下去。同时,君主还要思考得民心之道,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智慧的长者,懂得如何在孩子小的时候,在他心里播下积极的种子。所以,康熙自小就立志高远,立下了要做一位贤君和明君的志向。

康熙二年(1663),康熙的生母佟氏抑郁成疾,在病榻上撒手人寰。这一年,康熙才十岁。这个时候,他甚至还没有走出两年前父亲去世伤痛的阴影,但母亲却又紧接着离开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极大,母亲去世后,他昼夜守灵,不肯离开。《清圣祖实录》记载,他“擗踊哀号,水浆不御,哭无停声”,可见心中伤痛到了极点。(www.guayunfan.com)丧母的打击使他消沉了一阵子,但从此之后,他也慢慢蜕去了孩童的幼稚,开始走向了成熟。有些时候,痛苦的磨难,确实能让人成长起来。他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权力。

四大臣辅佐政务,说白了,其实就是代替幼帝行使皇帝的权力。这就好比一个孩童继承了家族遗留下来的一大笔家产,但是这么庞大的家产,小孩子怎么能支配?一不小心,可能会遇到贼,或者被不良人士觊觎,那可就不得了了。于是,家里几名忠心的仆人就先把这笔家产放在自己身旁,代为保管。这样家产暂时安全了,不会再有人来打它的主意。但是,这却埋下了另一个隐患———把这笔家产放在身边久了,一些人就会禁不住产生据为己有的想法。每个人都会有私心,更何况这笔“家产”,是最能让人眼红心热的权力。

康熙帝亲政之前,凡是由四大辅臣已定或未定的国家要事,都以“辅臣称旨”的名义,或是谕令诸位王公大臣会议与各部院和地方督抚,定议奏上,或是命令他们直接执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辅臣称旨”的威慑力,已经等同于皇帝的圣旨。“辅臣称旨”和“圣旨”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在国家大事上,前者必须由四位辅臣集体讨论决定后,共同向皇帝上奏,个人是不能朝见皇帝的;而后者,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不过即便如此,在康熙皇帝年幼未能亲政的情形下,四位辅政大臣手中的权力,也足以覆盖朝野了。

如果这四人出于私心,在某件事情上意见达成一致,那岂不是朝野大乱?虽然在形式上,四位辅政大臣的班行有先后之别,都又以共同辅政、集团制约的方式,保留权力的平衡,可是,他们一旦能够达成一致,那将会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幸好,这四个人根本无法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前面介绍过四位辅政大臣的简历,他们虽然都同多尔衮衮有过矛盾,但矛盾的形式却不尽相同。其中,苏克萨哈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他的得势,完全来自于多尔衮去世后的反戈一击。他因为首告多尔谋篡帝位,因而受到顺治帝的重用。多尔衮摄政时,他所率领的正白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八旗之首,地位甚至凌驾于两黄旗之上。因为如此,所以正白旗和两黄旗之间一直都有嫌隙。现在多尔衮死了,但正白旗与两黄旗之间的矛盾却并未消失。这也就是说,苏克萨哈与索尼、遏必隆、鳌拜之间,也一直存在着矛盾。而且,索尼、遏必隆和鳌拜三人,都曾受过多尔衮的压迫,或被削爵,或被抄家,或被贬斥。这三个都是在顺治帝亲政之后,才重新被重用起来。很自然地,他们三个人走到了一起,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同正白旗出身的苏克萨哈对立起来。四大辅臣之间,开始慢慢形成两个对立的小团体。

有对立,就有斗争。于是,在辅政的过程中,这四个人之间,慢慢开始有了硝烟的味道。

索尼是四大辅臣之首,虽然他年轻时骁勇无比,但却终究败给了自然规律。过高的年事,使他不复当年之勇,渐渐丧失了锐气。遏必隆性子较为软弱,在处理政事上,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往往不能坚持己见。于是,在以索尼为首的小团体中,鳌拜就凸现了出来。

论资历,四大辅臣之中,要属鳌拜居末。除了鳌拜是四朝元老之外,其余三个人皆是五朝元老。所以在四大辅臣的排序上,鳌拜只能屈居末位。但是,这只是以资历而论,鳌拜的勇猛和智慧其实并不在索尼等三人之下。当年他正是凭借着勇猛和智慧,而获得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显赫的战功,高高在上的权位,使他“意气凌轹”,不可一世,朝中大臣“多惮之”。他强烈的权力欲望,开始随着辅政愈见增长。最重要的是,他的辅政班次排在了最后,这对一个拥有强烈权力欲望的人来说,根本就是长在心里的一颗毒瘤。他心中不平的感觉,开始随着权力欲望的增长而增长。因为此,在黄旗三位辅政大臣的小团体中,排在最后的鳌拜,反而渐渐居于最前。

辅政班次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才器开敏,能力超凡。他善于广泛结交,只要是有能力有才干的汉官,他都乐意结交,并尽可能地将其收为门下。这种做法,无疑为他赢得了强大的后备力量。虽然他以一人之力对抗另外三大辅臣,但却并不显吃力。

由于鳌拜渐渐居于黄旗三位辅政之首,所以他与苏克萨哈之间的矛盾开始直接而尖锐起来。虽然他与苏克萨哈有姻娅之谊,但议论政事,两人往往抵牾,矛盾渐渐升级成为了仇怨。

本来,在辅政大臣之间出现矛盾,是必然的事。顺治帝当年选择四个人同时辅政,正是想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相互监督,相互掣肘。不过在这个时候,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之外。他从来没有想到,尝到权力滋味儿的鳌拜,权力的欲望会膨胀得如此迅速。这个时候在鳌拜的眼中,苏克萨哈已经不是一个和自己意见相左的战友,而是对手了。他很清楚,在四大辅臣之中,唯有苏克萨哈是横在政途上,阻挡自己爬上更高权位的绊脚石。至于自己到底想爬多高,能爬多高,他还没有想好。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要想一些办法,扳倒苏克萨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