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翁林芳:居家博物园的守护人_鄞地乡土文化

翁林芳:居家博物园的守护人_鄞地乡土文化

时间:2022-03-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翁林芳:居家博物园的守护人_鄞地乡土文化翁林芳:居家博物园的守护人翁林芳,1958年生于鄞州区高桥镇民乐村,一个地道的农民,种过地,卖过点心,没多少文化。翁林芳现为鄞州区博物馆协会成员,宁波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在居家博物园已建成的16幢古建筑中,最醒目、最精美的就是“大同堂”,堪称镇馆之宝。耗资超过1500万,几乎耗尽翁林芳心血的博物园终于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翁林芳:居家博物园的守护人_鄞地乡土文化

翁林芳:居家博物园的守护人

翁林芳,1958年生于鄞州区高桥镇民乐村,一个地道的农民,种过地,卖过点心,没多少文化。因为爱好,跨进了古玩行业,成了古董商。20世纪90年代,收藏石刻、陶瓷器、古家具、玉器等已具规模,其后开始收藏明清古民居,历经三十余年,从浙西、皖南等地收购古民居十余座,古家具三万余件,运回家乡易地移建。再经五年的苦心经营,建成鄞州区居家博物园,向社会免费开放。翁林芳现为鄞州区博物馆协会成员,宁波市收藏家协会理事。

自学拆建古宅

用100辆卡车从全国“搬”来10多幢古民居。为此,翁林芳自学拆迁古宅、编制拆解序号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并把跟随他的30多名建筑工匠培养成了拆迁古宅的行家里手。翁林芳说:“我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感觉,像横店那样的仿古建筑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在居家博物园已建成的16幢古建筑中,最醒目、最精美的就是“大同堂”,堪称镇馆之宝。大同堂是旧时一盐商家中的花厅,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本体系明晚期建筑。十余年前,翁林芳花了一百多万元,从金华一古村落里购得。拆解古宅花了一个多星期,500多个重要构建全部拍照、编号,确保大同堂移地重建的原汁原味。三开间的厅堂,高大、宽敞,檐柱构件装饰繁复、精美,“无处不雕,不用一颗钉子”,虽饱经岁月风霜的无情侵蚀,仍保存完整,风采不减当年。

为建博物园卖掉儿子婚房

翁林芳在家乡的一片被废弃的采石场上,要实现私人营建居家博物园的梦想时,有过一个如意算盘:他的古旧家具厂,每年能出口净赚300万元,他的存积货物也能卖900万元,这应该是足以支撑这座博物园的建设了。

谁知开工才一年多,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顿时让他深陷窘境。一边是博物园建设不能停,一边是日益枯竭的财源,翁林芳在那些日子里经常失眠到天明。为了心中的梦想,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真是一个苦中作乐的过程”。他背负着700余万元的巨额债务,艰难前行,去追逐心中梦想。几年间,苍老了许多。

“最困难的时候,我口袋里只有20元钱。”翁向来访的记者坦言。在博物园施工最紧张的2009年下半年,为了筹措急需的资金,他被迫将位于甬城西湖花园的一套140多平方米的住宅——是为儿子准备的婚房,也卖掉了。

“我们的祖先有多了不起”

24亩土地上,16幢明清古建筑错落有致,3万余件古董诉说着陈年往事,勾起老百姓的记忆。亭台、回廊、绿荫、堂轩楼阁、小桥流水,掩映于高大的青砖围墙内,新落成的居家博物园,有一种隐逸的气韵。令人回味,静思,体悟,神往。

自古以来,家一直被赋予多重含义。家是房屋,是家庭,是家族,也是每一个漂泊灵魂渴望的栖息地。家道昌盛,家藏户有,家成业就。无不说明家与人的密切关系,无论你走多远,只要有家,就不会孤单。现在,居家博物园就是一处可以唤醒沉睡记忆的地方,它引领你穿越时空,触摸所有跟家有关的载体,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

2011年春,居家博物园建成迎客,粉墙黛瓦的一幢幢古民居建筑,与绿色的园林景观,各类建筑小品,组成了颇似江南园林、苏州园林那样的一种自然人文景观。耗资超过1500万,几乎耗尽翁林芳心血的博物园终于由梦想变成了现实!

虽然背负着巨额债务,翁依然决定:博物园将永久地免费开放。“我就是想让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的祖先有多了不起,他们造的房子有多精美,他们留下的东西多么值得后人深思。”

翁林芳其人只是一个农民,在改革开放年代,靠着聪明才智,靠着艰苦奋斗,成了老板。只是在他的思想深处,他深爱着祖先遗留给我们的那些老房子、老家什,这些蕴藏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存,一旦消逝,就永不再来!老房子、老家什是无法再生的,没落了,将会成为历史文化的缺憾。就这样,他肩负起了历史的使命,凭着一个老实农民憨厚、执着的性格,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在创建居家博物园的艰难历程中,一路走到今天。他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他将默默地、久久地守护着这家浙江省内独有的居家博物园。

(王重光撰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