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金昱昱:心灵之幸福_鄞地乡土文化

金昱昱:心灵之幸福_鄞地乡土文化

时间:2022-03-25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金昱昱:心灵之幸福_鄞地乡土文化金昱昱:心灵之幸福金昱昱,1934年出生于鄞县咸祥镇里蔡村山岩岭,1941年成了烈士遗孤,1951年初中毕业走上小学教学工作岗位,执教42年后退休。金昱昱认为,文化不是自生自灭的野火,而必须是代代相传的薪火。金昱昱欣喜之情,难以言喻。“施恩不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金昱昱认为关心他人,爱心不图回报,才是高尚的。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金昱昱:心灵之幸福_鄞地乡土文化

金昱昱:心灵之幸福

金昱昱,1934年出生于鄞县咸祥镇里蔡村山岩岭,1941年成了烈士遗孤,1951年初中毕业走上小学教学工作岗位,执教42年后退休。

退休后加入退教协会,担任咸祥分会理事6年,咸祥小组组长6年,镇小学校外辅导员8年,关工组成员3年,得过先进小组长、优秀宣讲员、老有所为奖等荣誉。

金昱昱认为,文化不是自生自灭的野火,而必须是代代相传的薪火。金钱再多,也买不来文化。因此,他热爱文保工作,关心地方掌故,坚持一个传统文化守望者良知和情怀,对已经发生过的史事,做到既不随意增删,也不任意文饰,实事求是还其原来面貌。

一、展出沙耆画作遇上反右(www.guayunfan.com)1956年鄞县文化馆召开全县美术工作者座谈会,会后金昱昱与大嵩地区美术爱好者商量,举办一次区内美术展览会。经多方努力,终于征集到300余幅工农商学兵的作品,于次年5月借校分部(女祠堂)几间教室展出。

参展作品中有本区塘溪沙家沙耆油画5幅,据收藏者朱光星称,他的两幅是沙耆的老母亲从沙耆的箱子里偷出,系其得意之作,当属珍品了。另有22幅水墨写意画,全画在佛经折页反面,寥寥数笔,或狮或虎,栩栩如生,让人大饱眼福。(水墨画是通过沙耆族人沙良冕老师向画家本人借出,后根据约定由沙老师奉还)。

咸祥举办画展不久,碰到区委沙书记,他称赞这个画展办得不错,趁此机会,金昱昱向他建议,沙耆是个爱国的大画家,与画和平鸽的世界大画家毕加索齐名,他们的作品都是国宝,区委可否出面予以征集收藏。沙书记发愣了,稍后他认真地告诉金昱昱,沙耆是资产阶级画家,作品再好,也不能宣扬,何况现在还在反右呢,希望金慎言慎行,好自为之。

1957年12月,学校提前放假,全县举办中小学教师反右学习组班,金昱昱因为画展展出资产阶级画家的作品,造成了所谓恶劣影响,当然要批判了。后来虽然没有划为右派,但也下放农村劳动锻炼三个月,以调出区校作罢。

文革”后,金昱昱碰到朱光星,询问他沙耆的两幅画作还好吗?他摇了摇头,痛心地说,一年梅雨天,床上屋漏,没办法把油画当作油布使用了,谁知淫雨苦兼旬,待雨过天晴,油画发黑霉坏了。真让人感慨万分。

二、中国革命博物馆之珍藏

金昱昱的父亲金绍勣烈士(1907—1941),大革命时期浙东地区农民运动领导人。1926年春,受中共宁波地委选派,赴广州农讲所学习,接受毛泽东和周恩来、彭湃等人面聆授课,认真学习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他在学习期间的听课笔记,内容详尽,字迹工整,经过数十年的风雨沧桑,千难万险地保存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上交中央档案馆,并成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的革命文物。

金昱昱回忆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无限深情地说:“那是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年代。父亲牺牲时,大姐才12岁。翌年,两个小弟在贫病中相继夭折,母亲卧病在床,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大姐身上,父亲生前的革命遗物、重要的党内文件,也全靠懂事的大姐来保管。”

抗战胜利后,大姐、二姐迫于生活去上海打工,但是大姐心里总是惦记着父亲的珍贵遗物——秘藏在老家地板下屋角的铁皮箱里的革命遗物,她悄悄告诉金昱昱:“等爸爸的人马一到就转交。”不幸的是,黎明之前,大姐搭乘的“江亚轮”失事遇难,她用生命保护下来的革命历史文物却安然无恙。1949年5月宁波解放,这批无比珍贵的革命文物,终于重见天日。

三、退休后的人生目标

1994年退休至今,快二十个年头了。金昱昱认为世界太大,生命太短,愈到晚年,所剩时间越不多了,为此,他时时警醒自己,要用最后的锐气,多想想别人,多做些好事,这也是留给孩子们的最好遗产

金昱昱认为:珍惜余生,多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善事,是智者的选择。1997年,咸祥镇芦浦暴动纪念碑竣工,金昱昱发现碑铭与史实不符,行文造句有些不妥,遂向主管部门反映,得到重视与改正,这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良好形象得到维护。

经常帮助来咸祥采访的记者、作家,几乎成为金昱昱晚年生活的一大亮点。1995年3月,《明州快报》记者王重光来咸祥,调查采访1942年盟军飞机迫降咸祥,当地民众营救美国飞行员的史实。为了实现采访的深度和广度,他通过镇广播站发动当年知情者提供线索,又陪同记者踏勘坠机现场,沿着当年盟军飞行员获救的路线,徒步黄牛岭,走访咸一村、海南村、王口江村、横口村、芦浦村,探访数十位老人。《咸祥人民营救盟军飞行员》的长篇通讯报道,经新华社播发,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金昱昱也因之深感欣慰。

球东村的朱积杲老人,喊冤数十载,申诉无门。金昱昱得知后去看望他,为其走村访巷,寻找知情人,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后来在金昱昱的帮助下,有关部门终于受理冤案,在老人离世瞑目之前,终于感受到了党的阳光和政府的温暖。

金昱昱业余爱好书法和篆刻,作品多次在县(区)评比活动中获奖。退休后,热情辅导中小学生学习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按照当前市场经济行情,这类课外辅导,本可为金昱昱家带来不菲的收入。但金昱昱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免费开班,无偿辅导学生,而且免费提供纸张、笔墨、刻刀和印石。暑假里,早上5点开门迎候学生,耐心教导,循循善诱。在金昱昱的辛勤培育下,学生中有的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奖、铜奖。金昱昱欣喜之情,难以言喻。

“施恩不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金昱昱认为关心他人,爱心不图回报,才是高尚的。帮助别人,尊重对方,就更加高尚。

爱,让生命不朽。爱自己,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责任

爱别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义务。

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四、马友友故里寻根,73岁的金昱昱成为上山祭祖的向导

咸祥镇咸二村的马氏故居,十余年来一直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文化人的目光。风靡全球的音乐大师马友友,生命之根就在这里。马友友是今日美国最当红的两位华裔之一(另一位是舞台设计美术大师李明觉,两人皆属文化界的“宁波帮”),这实在是中国人的骄傲,是宁波故乡的无上荣光!

2005年,73岁的金昱昱,作为宁波市欢迎马友友乡长返乡献艺筹委会的成员,最终成为陪同马友友故里寻根、上山祭祖的向导,感到无比幸运,无比荣耀。

他是一名业余文保员,一名传统文化的志愿者,自觉深入地调查征集马氏的历史文化资料,积极推动马友友返乡演出,实现生命的寻根之旅。他不顾年迈体弱,从宁波城里到咸祥故里,穿梭往返,不幸在途中跌倒,造成股骨折,凭的是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和浓得化不开的乡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