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祖上是“国际倒爷”_王憨山的事迹

祖上是“国际倒爷”_王憨山的事迹

时间:2022-07-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祖上是“国际倒爷”_王憨山的事迹童年的音符,不只是牛背上吹出的牧笛。王憨山在保丰保丰王氏,原来是个不错的旺族。其中有一次,走马街四支龙灯队比赛,王憨山作为王姓族人的种子选手充当龙头大哥。说起王憨山的文脉,确有传承。清代,这中里乡下出了一个探花叫王龙文,算是本土“应试教育的最佳模范人物”了。王肇基便将王探花一脉的文学理念传给了王憨山。

祖上是“国际倒爷”_王憨山的事迹

童年的音符,不只是牛背上吹出的牧笛。

王憨山出生的地方叫走马街,传说正德皇帝下江南时,看见这地方有一绝色女子,就有意下马停留,马就跑了。

传说而已。鲁迅说过,任何人第一声啼哭都不是一首好诗。

1924年农历十一月初三,这一天相当平静。在湖南湘乡乡下一个叫走马街保丰村的地方,既没有传说中的红光冲上天空,也没有什么星星落入孕妇怀抱。(www.guayunfan.com)一位毛姓孕妇非常痛苦地呻吟着,不时发出撕裂般地叫喊。

终于,一个胖小子呱呱落地。他个头异于常人,一称,有十二斤重,难怪毛氏叫得撕心裂肺。如果说王憨山的画作“大、重、拙”,这就是第一个“大”的开始——出生就比别人块头大。

他父亲王肇基特别高兴,虽说儿子出生没有什么特别的迹象,但块头大,也被乡下人敷衍成某种迹象。俗话说十大九不输。冥冥之中,他升起一股复兴王氏家族雄风的希望,给儿子起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王嘘云。

呵气成雨,吞云使电,龙也。这名字也寄托着王姓族人一片美好的希望。

王憨山在保丰

保丰王氏,原来是个不错的旺族。

从王肇基这代逆溯一百多年,祖上一直做茶叶生意。所销的茶叶,从湘中重镇永丰出发,下涟水,入湘江,越洞庭,到武汉,再在武汉设店,往北出嘉峪关,生意做到了俄罗斯。如此说来,他的祖上也算个国际倒爷。

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不能独立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之外。

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以大英帝国为首挑起的侵略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大清帝国的自信,原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更是受到口岸开放后洋货的冲击,资源和市场又进行了一次洗牌和重组,王家祖上在生意上有几次失误,于是,他祖上的茶叶生意也受到更多的挤压,从此一落千丈,此后慢慢衰落,最后从武汉退守乡下保丰,成为一个土地主。

尽管王氏后人坚信,好日子会光复,但日子一直不见好转,几代人也努力过、挣扎过,但再也没有翻身,在湘中乡下,他们家只能算个半耕半读的乡村知识分子之家,有几亩薄田,不至饿死,族人多少认几个字,这种情况,大致是湘中地区当时部分晴耕雨读人家的普遍写照。

这湘中地方出了一个人物,他就是中国近代史无法绕过的、生荣死誉让人争论不息的曾国藩。

曾国藩的成功,无疑极大地激励了远近乡邻的功名心,晴耕雨读成了湘中人一种进为大夫退守田园的人生追求。很多家族都在做梦:送子弟读书!像曾大人一样,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吃得菜根,百事可为。

王氏家族在生意失败之后,就不再从商,开始卖掉部分田土,设立族学,家族复兴之梦,便寄托在一代代男丁上。

少年王嘘云可供人们猎奇的故事不多,只有一点,与后来这个文人定位大相径庭:王嘘云力大无比。他父亲教私塾,班上有一富家子弟,总是骑马来读书,脾气架子大得很,连任课老师王肇基也不怕,但他怕王嘘云,王嘘云少不更事,又总是用拳头说话,不怕打伤别人。他经常闯祸,让父亲不得不替他“擦屁股”。

王嘘云长得比别人快,块头比别人大。三岁多,父亲就开始教他写字。教了几遍,让他写,结果他模仿出来的字谁也不认识。王肇基只好解嘲地说:我家要出人物了,你看,能写甲骨文了。

王嘘云画画,也算是祖传。他父亲当过画伞师。所谓画伞师,就是在油纸伞上画些花鸟虫草。王憨山在回忆自己童年的生活时,说自己从小就喜欢乱涂乱抹,院子里的鸡鸭花草,都成了他的题材。他还在父亲的要求下,临摹过《芥子园画谱》。

等到稍大,乡里人都觉得王嘘云这体格,最好去当兵。

理由如下:

乡里人喜欢比力,用一条扁担,两人各执一端,看谁的手劲大。这算是乡间的一种娱乐,也是一种体育活动。结果不知拧断多少条扁担,王嘘云总是冠军。逢年过节,乡下喜欢舞龙灯。十七八岁的王嘘云一上场,把龙头舞得天上地下矫健雄迈,许多乡下姑娘就在一边使劲鼓掌。

其中有一次,走马街四支龙灯队比赛,王憨山作为王姓族人的种子选手充当龙头大哥。与另外一支彭姓族人的龙灯相遇,当下在祠堂坪比起高下来。王憨山身高体壮,使出绝招,一只手持灯柄,对手舞得上气不接下气,他轻松自如,一队选手败下阵去,替补队员接着上,替补队员败北而下,原来那班人又替顶而上。咱们力气不如你,搞疲劳战术拖垮你!

但王憨山越舞越勇,一点不吃力,弄得人家愿赌服输。这时,站在旁边的一位长者说:这嘘云相公今后当个营长没问题。

说得不差一分一毫,王憨山投过军,如果他一直在部队里呆下去,团长师长应该没问题。但他主动放弃了那份工作,以后在县文化馆工作,馆长也就是个股级干部,离营长差了好几级。但是,有趣的是:王憨山从县文化馆退休,由于资历老,大学毕业,恰恰享受的是正营级工资待遇。

不过,那时候的王嘘云没有想过当兵,虽说他力气过人,但有两桩爱好:一是读书,二是画画。这也是私塾先生王肇基培养起来的兴趣。

说起王憨山的文脉,确有传承。清代,这中里乡下出了一个探花叫王龙文,算是本土“应试教育的最佳模范人物”了。清代以来,算他的学历最高,曾国藩也只是赐同进士出身。但王龙文这人直爽,因一次上书不合慈禧的意,被贬回乡,从此在家授馆。

王龙文是龙田人。

王肇基便将王探花一脉的文学理念传给了王憨山。每天要求王嘘云必须点读,其少年时期读得最多的是王龙文的《龙文砚影》。而今细读憨山题识,探花词迹隐约可辨。当然,他也受过齐白石的影响,但真正的文学基底,是来源于本土文脉,例如曾国藩、王龙文这些乡贤先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