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王传圣回忆(杨靖宇的警卫员)

王传圣回忆(杨靖宇的警卫员)

时间:2022-03-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王传圣回忆1934年6月,杨靖宇率约四百人的队伍,从桦甸那尔轰起身,经濛江、柳河抵达新宾、桓仁、宽甸等地。入冬,独立师扩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政治部主任宋铁岩。杨靖宇为和上级党取得联系,决定进行西征。敌人误以为是杨靖宇将军带队,就集中力量猛烈地追击。经过激烈的战斗,三师受到严重损失,只好撤回。

王传圣回忆(杨靖宇的警卫员)

1934年6月,杨靖宇率约四百人的队伍,从桦甸那尔轰起身,经濛江、柳河抵达新宾、桓仁宽甸等地。这时队伍的标志是每人左臂上有红袖标,带“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字样。红军的名称来源就由红袖标而得。入冬,独立师扩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政治部主任宋铁岩。一军下设两个师,一师师长李红光,副师长韩浩,政治委员程斌;二师长曹国安。1934年冬季,一师副师长韩浩带领一百五十多人西征到桓仁县。1935年春李红光师长牺牲后,任命韩浩为师长。韩浩因当时有病,只带一个手枪排在桓仁县海清伙洛、洼子沟一带养病,7月份,与敌人在洼子沟东岗上战斗,韩浩牺牲。8月,一师政委程斌,师政治部主任胡国臣带领少年营到通化县黑瞎子沟找到一军军部,程斌被任命为一师师长。韩浩到桓仁时,军需部长韩震也来了。当时,桓仁有个开明士绅李向山以抗日为目的参加了抗联。在他的影响下,还有不少人也参加了抗联,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参加抗联的。

1935年春,杨靖宇率领军部骑兵队伍三百多人从新宾打过东昌台伪警察署后到了桓仁的海清伙洛,又继续往西走,从老秃顶子侧后转至歪脖望(铧尖子对过儿),在此与敌人进行了战斗。南面是鬼子,东面是廖旅的部队(多亏是廖旅,不然我们的马桩子就被敌人打掉了)。战斗正激烈时,经过喊话,我们一个徐连长(后任教导团长)和廖旅的一个连长到一起进行了谈判,廖旅的连长被争取过来,说:“咱中国人谁也不打谁了。”当小鬼子在汽车路上跟过来以后,那个连长说:“你们看,我们是真有抗战心还是假有?”他们果真掉转枪口对准鬼子开枪了。这一仗,我们取得了胜利。接着,部队路过大蚊子沟。因为这里的日本关东军堵截得厉害,过不去,队伍又返回铧尖子、海清伙洛。从这时开始把马扔了,由骑兵变成了步兵。

1935年8月,程斌带领一部分队伍回到桓仁,并继续向西推进。队伍到本溪、宽甸做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工作。特别是在桓仁仙人洞、海清伙洛和本溪的外三堡一带进行宣传、教育、组织群众工作。

1935年冬,杨靖宇率第一教导团(原来的骑兵教导团改编的)来到桓仁,我在八里甸子臭里头见到杨靖宇。以后,军部教导团和一师又攻打了碱厂。我记得进碱厂时凡是响器(刺刀、茶缸)都包起来,狗咬就给它干粮吃。静悄悄地进去,给敌人打击很大。这以后,又过岗山到了四平街,从通化大泉源上来二十多个鬼子也被我们消灭了。这年冬,军部回河里过的春节。

1936年春,打完奉天骑兵教导团后,有三架敌人飞机天天跟随我们轰炸,有大批敌人追击我军。军部和一师六团由辑安沙包甸子、台阶等来到桓仁的摇钱树、刀尖岭、横道川、马圈子,过了江到宽甸滴水砬子,转过来又到桓仁西部的大小恩堡、大花鞋等地方。从大花鞋到了木盂子街,正是白天,敌人来了四五十人。部队又奔往高俭地,在草盆沟附近打了一仗。接着,军部在宽甸县四平街(高丽盘道岭)与一师会合。这时,邵本良部队又紧跟上来,被我们在梨树甸子将其司令部和一个加强营全部歼灭。军部又和一师一起到汤池沟温泉,大伙还洗了澡。敌人前追后堵,我们把一师留在本溪,军部又路过桓仁、新宾、柳河,最后回河里了。(www.guayunfan.com)1936年6月,南满一军在金川县河里小会家沟召开一次军队和党的代表会议,魏政委传达了上级党的指示。依照上级指示,把第一、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副总司令王德泰。从此以后,部队的名称就叫“东北抗日联军”了。

这年冬,军部在桓仁的老秃顶子过的年。杨靖宇为和上级党取得联系,决定进行西征。因为在敌人的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林匪带了几十人进到热河”,断定是林彪率红军到了热河,为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他毅然决定采取西征的行动。1936年6月,一师的司令部、警卫连、三团和少年营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和师长程斌、师参谋长李敏焕带队开始西征。一师四、六团从两翼出击,牵制敌人,六团为左翼到岫岩、庄河、大孤山一带活动,四团在本溪方面行动。西征部队准备集中力量过辽河。宋铁岩肺病加重,半路上由少年营一个排抬送回本溪县老和尚帽子休养。由于敌人在一师西进的路上有重兵把守,集中三个师团的兵力同我们战斗,另外当地群众对我们不了解,在高粱地里用套钩子对付我们,战斗很激烈,只好撤回。敌人又跟踪追击,今田部队一直追到摩天岭。我们一方面休息,一方面埋伏好准备作战。待今田所率部到了摩天岭吃午饭时,给他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进行了有名的摩天岭大战。此仗今田部队全都被我们消灭了。当敌人增援部队赶到时,我们已经撤了出来。我们得到几十支枪,还有很多子弹。这次战斗中,李敏焕不幸牺牲了。以后,铁坚(宋铁岩)主任在老和尚帽子牺牲了。

一师西征回来以后,在同年冬下头场雪时,军部又组织三师在桓仁外三堡开会,杨靖宇亲自做了动员报告,并给三师半个月时间编制好骑兵队,进行第二次西征。领导这次西征的是三师王仁斋师长、周建华政委和杨俊衡参谋长。敌人误以为是杨靖宇将军带队,就集中力量猛烈地追击。西征部队原想借辽河上冻之便打过去,没想到辽河没有结冻,事先并没有组织船只,加上天降大雨,敌人又有重兵把守。经过激烈的战斗,三师受到严重损失,只好撤回。

1937年,军部在辑安的摇钱树岭待了一春,这时一师、三师没过来。到树叶关门的时候,在桓仁前后夹道子驻的时间不长,吃八里甸子、错草沟(牛毛坞)、四平街的粮食。以后军部又奔新宾、清原,和三师接头,知道三师也被打垮了。军部原计划要打沈阳到梅河口的火车,目标暴露没有实现。军部从此又回到桓仁前后夹道子驻防一夏一秋。1937年冬,军部在大石湖(本溪县境内)和一师会合,在这里打垮了一个日本守备队。敌人四面包围上来,从边沟方向上来一股鬼子,他们用旗语联络,被我们打死四个晃旗的。这仗军部这边就打死二三十敌人,一师方面不详。第二天,军部又与义勇军高维国部在老边沟打死二十多个鬼子,其中有一个小官。这以后,又返回前后夹道子,因为这个地方地势好,交通不方便,也好封锁消息。

1937年冬,军部驻在滴水砬子,准备去辑安,就打了雅河口的保甲团。把缴获日本讨伐队的粮食带上作给养,由滴水砬子迂回至横道川、刀尖岭。1938年春,军部在刀尖岭与敌人进行了四五次战斗。当冰雪融化时,部队开始在辑安集中了。二军军部、教导团、二团,一军军部、教导团和三师、二师的部队以及后方部队蔡指导员、陈政委、田指导员、马指导员、李指导员所带领的各个中队也去了。一军三师是从清原路过桓仁去的。马、李指导员是1938年秋去的。

1938年在辑安县老爷岭东五道沟沟里召开了第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把辑安、桓仁等地所属部队正式编成了第一路军,下设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第一方面军(二师为主,老七团,各游击连有:蔡指导员、于指导员、马指导员、权指导员)指挥曹亚范;第二方面军指挥金日成;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参谋长朴得范;警卫旅旅长方振声。第一方面军活动在通化、临江、辑安、柳河一带;第二方面军活动在长白、临江、安图、海龙附近;第三方面军活动在桦甸、敦化等地区。

自1936年以来,敌人实行了“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同年春天和邵本良作战时,曾获得敌人两个作战计划:一是要集中兵力彻底消灭抗联;另一个是对我抗联游击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妄图利用冬天气候寒冷、大雪封山的时机会来对付我军,跟踪追击,彻底消灭我军。因此,靖宇同志就指令所有抗联部队盖密营,准备粮食。在桓仁境内老秃顶子、前后夹道子,在本溪境内外三堡等地都盖了密营。这些地方也是我们的游击根据地。我们1936年和1937年春就驻在密营里,一般不和敌人正面交战,当有利的时候进行突然出击,破坏敌人的围墙、碉堡、公路、桥梁、电杆、电线等。

杨靖宇打击敌人有三大“绝招”,即半路伏击、远道袭击、化装袭击。还有“四不打”:地形不利不打、不击中敌人要害不能缴获武器不打、付出很大代价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不打。运用这样的战术打击敌人,我们取得了多次胜利。

武器绝大部分是靠战斗中缴获敌人的来武装我们;弹药大部分从敌人手中得来,有时自己也买一些,或自己修造一些;服装是把白布染了自己做,另外就是缴获敌人的衣服;粮食是依靠农村,来自农村,部队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同时也缴获地主、资本家一些好粮来改善部队生活。

抗联的对敌政策。对日本鬼子狠狠打击,如在一次战斗中,24个日本兵被打死23个,只跑掉一个。对伪满洲兵是进行宣传教育,瓦解他们哗变,教育他们“枪口对外”,只要举手交枪就不打死。如邵本良的一个连长被缴五次枪,并说:“我不当兵,谁给你们送枪?”在战斗中对他们喊话,启发他们不要忘记是中国人,不要帮助鬼子屠杀自己的同胞,应该枪口对外,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对待俘虏兵,经教育后放回去。由于采取了这种政策,有些满洲兵和抗联作战时就很少开枪,甚至有的在战斗中调转枪口打日本鬼子。对顽固派则坚决给予打击,伪满的警察、宪兵被我们打死得最多,因为这些家伙对人民的统治残酷,顽固抵抗,死不交枪。伪军邵本良部是个最顽固的部队,共有六七百人。在1936年4月,抗联同他们激战一天,大部分被我们打死,生俘一百多名,一条小河都被血水染红了。

在敌人实行“三光”政策时期,抗联战士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枪不响吃不到饭”。当时由于日寇采取了“归屯并户”的政策,“只要吃饭就得攻克一个部落”。很多的战士饿得走不动道,有的人身体都肿了。

在本溪地区作战地点问题。在本溪的碱厂、草河掌(大青沟)、将军石,桓仁的铧尖子、八里甸子、高俭地、木盂子、暖河子、老秃顶子、前后夹道子等地与日伪进行过战斗。

抗联在桓仁老秃顶子周围建立游击根据地,老秃顶子地势好,山高林密,便于活动,同时是三角地带,敌人统治不严,群众基础也好。当日寇入侵桓仁时,当地群众曾组织过自卫军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后来虽被日本守备队“平息”,但反满抗日情绪是很深的。

1938年以后,一师师长程斌带队投降日寇,暴露了我们的活动方式及战略战术;程斌充当日寇的走狗,带鬼子“讨伐队”围剿抗联;两次西征均未实现,说明当时的方式方法可能有问题。因此,1938年夏秋,抗联就陆续地离开本溪地区,放弃了这个根据地。

一师撤离本溪地区后,于10月底甄宝昌(原为九连独立排长)带十几人在辑安找到军部,其余的部队当时未与军部接上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