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助蒙古马上夺天下,行汉法治国多智谋

助蒙古马上夺天下,行汉法治国多智谋

时间:2022-03-1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助蒙古马上夺天下,行汉法治国多智谋——耶律楚材传当人们如数家珍般列举中国古代谋士的时候,就会发现,所列举的大都是汉人。成吉思汗在得知金迁都的消息后,十分恼怒,认为金订和议只是缓兵之计,并不真心与蒙古和好,迁都即是明证。他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1219年,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西征,矛头直指中亚和今俄罗斯南部。

助蒙古马上夺天下,行汉法治国多智谋

——耶律楚材传

当人们如数家珍般列举中国古代谋士的时候,就会发现,所列举的大都是汉人。其实,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少杰出的谋略家。其中,耶律楚材就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他是契丹族人,历辅成吉思汗、窝阔台两大汗,在拖雷监国时亦受重用,为蒙元统治者出谋划策,促使蒙古逐步汉化,建立起多种封建制度,为元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博览群书,初登仕途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与北宋长期对立的辽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耶律楚材是辽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其父名耶律履,因学识和德行出众而臣事金世宗,官至姜尚书右丞,极受信任。

在耶律楚材3岁时,其父即死于任上。其母杨氏知书达理,自幼教读书识字。耶律楚材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故年龄稍长即博览群书。他不仅读儒家经典,而且对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医学无不研究,对佛学和道家学说也颇精通。他才思敏捷,下笔为文思如泉涌,一挥而就。因此,亲朋好友都知道他是个奇才,日后必有大的作为。(www.guayunfan.com)按照金朝的礼制,宰相的儿子可以照例补试为中央机关的属官。耶律楚材自恃才高,不愿以恩荫入仕,便请求参加进士科考试。但金章宗不许,命他仍循旧例。金章宗知道耶律楚材的才能出众,每有疑难事就征求他的意见。当时,和耶律楚材同时应试的共17人,耶律楚材的成绩最优。于是,他便先在禁中做一个普通属官,不久即升为开州(今河南濮阳)同知。

耶律楚材生长于战乱年代。当时,金统治着北部中国,南宋偏安江南。金和南宋长期对峙,关系时好时坏。这时,北边蒙古大草原上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铁木真逐渐统一了蒙古各部,自称大汗,即历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亦即元太祖。随着成吉思汗力量的增强,便想摆脱金的控制,因而金与蒙古的关系也紧张起来。到金章宗末年,成吉思汗对金已拒不奉命。金章宗自然十分生气,并一度想害死成吉思汗,但未得逞。成吉思汗得知后,便毅然断绝了与金的从属关系。不久金章宗死去,金宣宗继位。面对成吉思汗咄咄逼人之势,金宣宗便将公主送给蒙古,企图以和亲换取喘息之机。但是,金宣宗对成吉思汗仍不放心,害怕成吉思汗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率军南下,会京师不保,于是,金宣宗在和成吉思汗达成和议后,立即将京师由燕京(今北京)迁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此时,金宣宗提升耶律楚材为员外郎,在燕京留守

成吉思汗在得知金迁都的消息后,十分恼怒,认为金订和议只是缓兵之计,并不真心与蒙古和好,迁都即是明证。于是,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伐金,很快攻下燕京,耶律楚材被蒙军俘获。成吉思汗久闻耶律楚材是个贤才,不仅没有杀他,而且亲自召见。耶律楚材身材高大,声若洪钟,长长的胡须在胸前飘动,气色非凡。成吉思汗暗自称奇。鉴于契丹人建立的辽被金所灭,而耶律楚材是契丹族人,所以成吉思汗就对耶律楚材说:“辽、金为世仇,朕将为你报仇雪恨。”耶律楚材不仅不感恩,反而说道:“臣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臣事金朝。既然是金的臣,又怎么敢将金主视为仇人呢?”成吉思汗对耶律楚材的这种回答不仅不生气,反而觉得此人很重君臣情分,是个恪守信义的人,便要他在自己身边为官。耶律楚材认为自己乃一降臣,不宜担此重任,便辞归故里。此后数年间,耶律楚材隐居不仕,潜心读书,并对佛学深有研究。

成吉思汗攻占燕京后,几年间便平定了燕地。于是,成吉思汗便又征召耶律楚材入仕。耶律楚材看到,成吉思汗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成大事,对自己又推诚任用,便答应为蒙古效力。成吉思汗往往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他为“吾圆撤合里”,意思是“长髯人”。由此可以看出其亲密无间。

在那历史的转折关头,耶律楚材能够认清大势,不为愚忠所囿,不去做金的殉葬者,毅然为推诚任用自己的成吉思汗出谋划策,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谋略家的胆识。

二、辅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是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他为得到耶律楚材而感到十分高兴。在耶律楚材的帮助下,他进一步完善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制度,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令世人称道的是,在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的过程中,耶律楚材发挥了一个杰出谋士的作用。

1219年,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西征,矛头直指中亚和今俄罗斯南部。成吉思汗于六月的一天誓师,虽值盛夏,却突然下起雨雪来,居然积“雪三尺”。古人都有迷信心理,成吉思汗看到这种情况大感疑惑,似乎预感到这次出师大不吉利,因而便想停止这次西征。耶律楚材看出了成吉思汗的心思,便镇静地对他说:“水神于盛夏降雪,这是克敌制胜的征兆。”经耶律楚材这么一说,成吉思汗马上转忧为喜,信心大增,立命按时出师。实际上,下雨或下雪都是自然现象,说不上什么吉兆或凶兆。当君主被这些自然现象所迷惑的时候,谋士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君主树立信心,不为这些自然现象所惑。同一种自然现象,既可以演绎为吉兆,也可以说成是凶兆,这全看人怎么样去理解、去解释。例如这次夏天降雪,成吉思汗本认为是凶兆。但耶律楚材却解释为吉兆,由于耶律楚材满腹经纶,通阴阳之术,成吉思汗对他的解释深信不疑,因而信心大增。果然,成吉思汗这次西征连战皆捷,很快攻灭了花剌子模(阿姆河下游一带),在喀勒喀河打败了斡罗思(俄罗斯)和钦察联军,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今俄罗斯南部。成吉思汗将这些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成吉思汗为这次出征的胜利很高兴,从此对耶律楚材更加信任。此后成吉思汗每当要进行军事征讨时,都要事先征求耶律楚材的意见。

有一个叫常八斤的西夏人,善于造弓,甚受成吉思汗的器重。他看到耶律楚材极受信任,心里颇为不快,经常在人前说:“现在正是用武的时候,耶律楚材是个文士,有什么用呢!”面对此种论调,耶律楚材说:“治一张弓姜尚且需要用弓匠,治天下怎么能不用治天下匠呢!”成吉思汗听到以后十分高兴,认为说得很有道理,因而对耶律楚材更加信任。成吉思汗曾指着耶律楚材对窝阔台(即后来的元太宗)说:“这个大贤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你以后凡遇军政大事,都要悉心征求他的意见。”因此,后来当窝阔台继位后仍对耶律楚材格外信任。

1226年,成吉思汗发大兵征讨西夏,耶律楚材随行参决军务。蒙军攻下灵武后,各将领都争相抢夺金银财宝和丝绸珍宝等物,只有耶律楚材搜罗各种文书,又收集了许多大黄药材。不久,蒙古不少官兵感瘟疫病倒,有些人因此死去。这时,耶律楚材便用大黄为官兵治病,救活了许多官兵,并很快扑灭了这场瘟疫。

成吉思汗控制的版图越来越大,但未来得及立法定制。各地的长官生杀任情,夺人财货,役人妻女,随意将大片农田划为牧场。在燕京留守的长官石抹咸得人尤其贪暴,以至“杀人盈市”,尸体堆积得像小山丘一样。耶律楚材得知这些事后十分难过,泪流满面,一连几天吃不下饭去。于是,他毅然入奏,请成吉思汗颁发诏书,各地长官未奉诏命不得擅自征发,处死犯人必须上报,待批准后方能执行,违者处死。成吉思汗准其奏,各地滥杀滥征之风大为收敛。在耶律楚材的辅佐下,成吉思汗初步建立起了蒙古帝国,一些法制也渐渐确立起来。

三、拥立窝阔台,力行汉法

1227年,即攻灭西夏的第二年,成吉思汗染疾死去。按照蒙古旧习,诸子自立门户,幼子继承父业,以蒙古本部为封地。正因如此,成吉思汗年长的三个儿子都分封在外,四子拖雷在本部留守。由于新大汗姜尚未推举出来,暂时就由拖雷监国,史称元睿宗。当时,燕京的社会治安极坏,有不少大强盗,经常天刚黑便赶着车到富家,公开索取财物。这些富家如不如数付给,就要被残暴地杀掉,然后将其家产洗劫一空。拖雷闻知后,命耶律楚材和一个大宦官一起去治理。耶律楚材经详细访查,将这些大盗的名字报告了拖雷。鉴于这些人罪恶极大,拖雷命严加惩治。耶律楚材将这些人全逮系狱中。经讯问,这些人大都是一些官员留在燕京的亲属和一些权势之家的子弟,实际上就是社会上的恶势力,仗势为非作歹。一个犯人的家属向那个宦官行贿,这个宦官便建议对这个犯人缓一缓。耶律楚材一听就知道,这个宦官肯定是受了贿赂。耶律楚材便严肃地晓以利害,此人罪大恶极,如不惩治,被指有包庇之罪,后果严重。这个宦官害怕了,也就不再敢为这个犯人说情,而完全按照耶律楚材的意见处治。于是,这些大小罪犯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惩罚。其中,罪恶较大的16人于同一天被处死。自此以后,燕京的社会秩序就稳定了下来,经过这一件事,拖雷更增加了对耶律楚材的了解,认为他不仅才能出众,而且对蒙古汗国有一颗难得的忠心。因此,凡遇军国大事,拖雷都诚心诚意听取耶律楚材的意见。

1229年秋天,拖雷和诸宗亲集议,推举大汗的继承人。一连几天,此事一直未决,但支持窝阔台的呼声较高。此事关系到新兴蒙古汗国的命运,宗室围绕此事的斗争也很激烈。由于拖雷身为监国,所以他的态度就显得特别重要。耶律楚材私下对拖雷说:“事关宗社大计,应该尽早定下来。”拖雷说:“大家的意见姜尚不一致,以后再议是不是行呢?”耶律楚材诚恳地说:“事不宜拖,再拖恐怕会生变故,那时就要晚了。”于是,托雷便力主由窝阔台继承汗位,并择日登极。此议得到其他宗亲人等的赞同。但是,以前蒙古族没有朝拜礼仪。耶律楚材为了提高君权,便按照汉法制定了一整套朝拜的仪制。按照这种仪制,凡是臣下都应该向窝阔台行君臣之礼。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二子,长于窝阔台,不愿按此礼行事。耶律楚材便诚恳地对察合台说:“王虽是兄长,但位在臣列,按礼当拜。王带头朝拜,其他的人就没人敢不朝拜。”察合台深以为是。在窝阔台即位那天,察合台带头行臣下之礼,拖雷等人也都跟着行礼,仪式隆重热烈。仪式结束后,察合台拍着耶律楚材的背说:“你真是社稷之臣啊!”

蒙古民族长期以游牧为生,粗犷成习,尤其贵族更是散漫不羁。因此,在窝阔台即位那天,有不少贵族未按时到场行礼。窝阔台为了树立权威,本想将这些人处死。耶律楚材劝道:“陛下刚即位,宜对这些人暂示宽宥,以示恩典。这样可以免生内乱。更何况这些人以前不熟悉此礼,情有可原。”窝阔台听从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对这些人申谕一通,从轻论处。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恩威并施,蒙元朝廷的礼制便逐渐建立起来。

窝阔台即位时,正是蒙古对南部用兵节节胜利之际。窝阔台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大举攻金,陆续占领了陕西南部、河南北部和淮西一带。蒙古占领了中原大片区域,但如何治理却没有严明的法纪。将蒙古本部的一些法律用于中原,既不合于实际情况,又不完备,广大老百姓无所适从,动不动就触犯禁网。因此,中原人民一时犯法的人很多。蒙古法令严厉,又没有赦令,老百姓一旦犯禁,不论轻重都要受严惩。于是,耶律楚材便从容地对窝阔台汗说,许多老百姓犯法很轻,应予宽肴。不少蒙古贵族指责他迂腐,但他仍不为所动,一再坚请。窝阔台汗认为他说的有理,于是降诏,凡是他即位以前的事都不再究治。这样,就使许多人得到宥免,有利于稳定中原的社会秩序。

耶律楚材清楚地意识到,蒙古民族原来的那些办法不适合中原地区,必须用汉法治理汉民。于是,耶律楚材便又上奏18件事,请窝阔台汗颁行全国。其中主要的几条是:各州县应设行政长官以管理政事,设万户官掌管军事,使军民分治,且军、政官员可以互相牵制,以遏制官员专横跋扈;应体恤中原百姓的苦难,未奉上命不得擅自征敛,敢擅自向百姓征敛者治以重罪;贪占官物或以官物经商谋利者,皆予严惩;无论汉人还是蒙古、回鹘等少数民族,凡从事农耕者都要照章纳税,抗税者处以死刑;掌管官物的人如自盗官物则处死;凡处死犯人,都必须先上报,后行刑……在耶律楚材所奏18事中,窝阔台汗批准了17件,只有一件未准,即私下请托贡献一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行贿受贿。耶律楚材认为败坏官风,为害匪浅,应严加禁绝。但窝阔台汗认为,此风由来已久,更何况都是自愿馈送,应听其自便。耶律楚材当廷力争:“败坏政事的原因正在于此。”鉴于耶律楚材拒不奉诏,窝阔台汗甚至带着恳求的口气说:“凡卿所奏请诸事,朕没有不答应过,难道你就不能答应我这一件事吗?”耶律楚材实在无奈,只好听从。此事非常典型地表明,禁绝官场行贿是多么困难。

在耶律楚材所奏准的17件事中,基本上都是在中原地区实行已久的“汉法”,只是稍加变通,使之适合于当时蒙古人统治的情况。在中原地区人民看来,这只不过都是些普通的常识。但对于当时刚进入中原地区的蒙古统治者来说,能实行这些办法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四、官至中书令,倡行文教

1231年(窝阔台汗三年),按照唐朝以来实行的三省制,窝阔台汗开始设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这个职位实际上就是丞相,即百官之长。中书令下所设的左、右丞相,实际上就是中书令的副手。耶律楚材身为一个契丹族人,能在蒙古汗国中担任如此高职,足可看出他是何等地受到信任。从此以后,窝阔台汗不仅发布政令要与耶律楚材商议,而且大部分政令也要交他去执行。

成吉思汗在位时,因战事频繁,未制订出约束各级官员的法规。进入中原地区后,这些官员巧取豪夺,个人聚敛了大量财富,而官府却无所积蓄。耶律楚材任中书令后,陆续制定了一些限制官员贪墨的规章制度,并对几个罪大恶极的蒙古贵族进行了惩治。耶律楚材的做法妨碍了蒙古贵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对使用汉人为官极为反感。蒙古贵族咸得卜往日即与耶律楚材不和,这时对这位中书令就更为不满。他对窝阔台汗说:“耶律楚材所提拔的官员大都是他的往日亲旧,此人必有二心,宜趁早将其杀掉。”窝阔台汗在这点上还算英明,未轻信咸得卜所言,而是认真了解了一番,知其所言为诬告。于是,窝阔台汗便将咸得卜训斥一通,并要耶律楚材大胆用事。不久,咸得卜的属官告发咸得卜许多不法之事,窝阔台汗命耶律楚材去处理。耶律楚材经过一番了解,向窝阔台汗回奏说:“咸得卜待人傲慢,容易遭人诽谤。更何况所告发的都是无碍大局的事,所以不必予以惩治。今南方未定,待日后对他稍加裁抑不晚。”窝阔台汗原以为,以前咸得卜曾诬告耶律楚材,这次耶律楚材一定会对咸得卜严加治罪,没想到耶律楚材对咸得卜如此宽容,且完全出于公心。窝阔台汗对身边的一些大臣说:“耶律楚材不计私仇,真是一个宽厚长者。你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啊!”

蒙古贵族可思不花向窝阔台汗奏请,征发原辽、金统治下的百姓去开采金银矿,有些则罚往西域种田或种葡萄。窝阔台汗准其所请,下令征发西京、宣德两地万余户以充此役。[1]这在当时是牵动全国的大事。耶律楚材极力劝谏道:“先帝(成吉思汗)有遗诏,谓这地方的老百姓质朴,与蒙古本部的百姓没什么区别,缓急可用,不可轻动。现在金国姜尚盘踞河南,请不要在这时以此事扰民。”窝阔台汗认为耶律楚材说的有理,便打消了这个主意。

蒙古人长期游牧为生,进入中原后,感到各地的大片农田都可以成为好牧场。于是,有的蒙古贵族就对窝阔台汗说:“汉人对国家没什么用处,可以将他们都杀掉,将他们的土地充作牧场。”这是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广大汉族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关系到蒙古汗国能否在中原地区建立起稳定的统治。为此,耶律楚材极力劝谏道:“陛下正准备南下伐金,大量的军需应有稳定的供应之地,如能均定中原的赋税,再加上商税、盐税、铁冶等税,每年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帛八万匹,粮食四十余万石,足可供给。怎么能说汉人对国家没用呢?”窝阔台汗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命他全面负责以推行此事。于是,经奏准,耶律楚材设立了十路征收课税使,其长官都选用当地有声姜望的宽厚士人。当年秋后,各地将征得粮食的册籍和金银绢帛陈列于宫廷,请窝阔台汗和蒙古贵族来看。窝阔台汗见到后非常高兴,笑着对耶律楚材说:“你不离我身边,却能使国用充裕,实在难以想象,南国的大臣中还有像你这样的贤才吗?”耶律楚材巧妙地回答道:“南国的大臣都比我有才能。由于我才能不高,所以才留在了燕京。”窝阔台汗感到耶律楚材不仅才能出众,而且有谦虚的美德,心里很高兴,立即亲自赐酒宴犒赏耶律楚材。这件事的主要意义还不在于此,而是在于使窝阔台汗清楚地认识到,汉人并非无用,从而打消了大规模屠杀汉人的主意。如果说到耶律楚材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的话,这点可说是最大的贡献。

1232年春天,窝阔台汗大举伐金,并下诏,凡来降的老百姓一律免死。有的蒙古贵族说:“这些人事急则来降,事缓则又逃回,只能为敌所用,不可宽宥,而应全部杀掉。”耶律楚材极力反对,终于促使窝阔台汗颁发了降则免死的诏令。耶律楚材还赶制了免死旗数百面,以给降民,令他们回原籍耕种。于是,许多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得以活命。按照蒙古人旧例,凡攻打一个城池,这个城池倘不投降,只要稍有抵抗即为拒命。那么,蒙军在攻破城池后就要大规模屠城,即将城中男女老幼全部杀死。当汴梁(今河南开封)即将被攻下的时候,大将速不台向窝阔台汗建议:“金人在汴梁已抗拒很久了,蒙军将士死伤许多,将城攻破后,应该屠城。”汴梁是中原古都,倘被屠城,其损失将十分惨重,影响也必定十分恶劣。耶律楚材闻知此事后,马上赶赴前线,向窝阔台汗奏道:“将士南征北战数十年,死伤了不知多少人,所要的就是土地和人口。如果夺到了土地,却没有人,夺来的土地又有什么用呢?”窝阔台汗还是犹豫不决。耶律楚材看出,他们未打消屠城的念头。于是,耶律楚材又进一步劝谏道:“中原地区那些最奇巧的工匠,家产丰厚的人家,都聚集在这里。如果把这些人都杀了,进了城也将一无所得。”窝阔台汗深以为是,随即下令,要杀的只有金主完颜氏一家,其余官民都不予追究。当时,为躲避战乱而避居汴梁的人口达147万余人。自此以后,蒙古军队在南征时便放弃了屠城的做法。

由于金的顽强抵抗,蒙军虽夺占了金的大片土地,但一直未能将金彻底灭亡。这时,耶律楚材向窝阔台汗建议,可联合南宋,对金两面夹击,金亡就指日可待了。于是,窝阔台汗便遗使赴南宋,共商灭金之事。当时,南宋朝廷已十分腐败,在南方苟且偷安。有的大臣看出了蒙军的用心,他们灭金后接着就会进攻南宋。例如大臣赵范雎的头脑就比较清醒,并举宋金“海上之盟”为例来陈说利害。当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为了夹击辽,北宋和金订盟,待灭辽后即将燕蓟一带交还北宋。但是,灭辽后金却撕毁盟约,不仅不归还燕蓟之地,反而挥师南下,灭掉了北宋。这种历史教训可谓殷鉴不远,南宋君臣应该认识到其中利害。但是,当蒙古使臣答应灭金后将黄河以南尽交南宋以后,许多人的头脑发昏起来,觉得正可借机报金国背盟之仇。当金得知蒙与南宋要联合伐金时,金也派出使臣去南宋陈说利害:蒙古先后攻灭了四十多个小国,接着灭亡了西夏,西夏亡后又伐金,金亡后必然要进攻南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但南宋小朝廷却见不及此,竟答应了蒙古使臣的要求,对金出兵夹击。在南北夹击下,金的处境更加危机,以致统治集团内部也发生了分裂。金的将领崔立在汴梁发动兵变,使蒙军很快进入汴梁,继而又攻占洛阳、蔡州(今河南汝南)等地。金朝最后一个皇帝完颜承麟被乱兵所杀,金朝遂宣告灭亡。

在蒙军攻占河南一带时,俘获的人口很多,但是,当蒙军北撤时,有十之七八的人乘机逃跑。窝阔台汗为此十分生气,遂下令,凡是逃民,以及隐匿逃民的人家,一经发现,则全部处死,其乡社的百姓也要被连坐。此令一出,没人敢为逃民留宿,更不敢供给食物,所以有许多逃民就饿死在路上,景况凄惨。面对此情此景,耶律楚材十分伤心,便从容地向窝阔台汗劝谏道:“河南一带已被平定,老百姓都是陛下赤子,他们即使逃走,又能走到哪里去呢?何必因几个被俘的囚犯而连累千百万人呢?”窝阔台汗顿有所悟,立即废除此令。

金虽然灭亡了,但陕西和河南交界一带仍有二十多个州县未降。窝阔台汗准备发大兵征讨。耶律楚材建议道:“往年,许多老百姓害怕被蒙军杀害,所以大都逃到那里,并死命顽抗。若许以投降后不杀,这些州县就会不攻自下。”窝阔台汗照此办理,这些州县果然很快都投降了。这正如《孙子兵法》上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说,这是上策的上策。在这方面,耶律楚材的贡献应说是很大的。

灭金后,大臣们商议如何在中原地区实行“编户齐民”,即编定户籍,据以征发赋役。蒙古族大臣忽都虎等人主张,应以丁为户。耶律楚材坚执不可:“如丁逃走,那么这一家的赋税就落空了,应以户来编定户籍。”争论再三,窝阔台汗最后决定,以户立籍。当时,不少将相大臣将俘获的丁口据为己有,由他们奴役。这些人的身份如奴隶。耶律楚材奏准窝阔台汗后,进行“括户”,于是这些人又大都恢复了平民的身份。这不仅使这些人的身份得到提高,而且使国家增加了大量的户籍。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蒙军于1234年灭掉金。果不出所料,蒙军不仅未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尽给南宋,反而于第二年即对南宋大举用兵。在廷议征西域和南宋时,有的蒙古贵族主张,用汉人去征伐西域,而用已被征服的西域人去征伐南宋。不知道这些蒙古贵族如此主张是出于什么心理,也许是为了利用不同民族间的敌对情绪,便于驾驭,但从战略上看,此法不可行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耶律楚材便向窝阔台汗劝谏道:“中原和西域相距辽远,如用此法,未至敌境就已人困马乏。再加上水土不服,易生疫疾,还是应就近用兵。”窝阔台汗便放弃了这种打算,从而减少了大量无谓的消耗。

鉴于蒙古汗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如何治理好这偌大的帝国就成了头等大事。蒙古民族在进入中原后,仍保持着许多落后的习性。他们自恃弓劲马肥,所向无敌,在“马上”夺得了天下,但不知如何有效地治理好天下。尤其是对于文明程度较高的中原地区,再靠塞外漠北的那种通常的办法显然是不行的。对此,耶律楚材的头脑是比较清醒的。蒙古民族大都信奉佛教,但用佛教治国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耶律楚材提出:“以佛治心,以儒治国。”这的确是很高明的策略。

对于蒙古贵族单纯崇姜尚武力的偏狭心理,耶律楚材早就进行过批驳,他把儒者比喻为“治天下匠”即属一例,这种“匠”要比只会造弓造箭的工匠髙明千百倍。在窝阔台即位以后,耶律楚材参照中原制度,制定了较完备的朝廷礼仪。他还为窝阔台汗推荐了一些中原名儒,要他们一起治理国家。只要有机会,耶律楚材就讲一些“马上”可夺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灭金以后,耶律楚材再次认真地向窝阔台汗奏道:“制造器物必须用好工匠,治理好国家必须用儒臣。儒臣的功业没有数十年是不能成功的。”窝阔台汗知道其中的道理,就命他负责挑选一些儒士为官。于是,耶律楚材就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命天下儒士前来应考,即使被俘为奴的儒士亦可应试,如其主人不许此人应试,则将主人处死。经过这一次全国性的考试,得士人4030人,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人是原为奴者。这些人被派往全国各地,充任各级大小官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员队伍的构成,提高了整个官员队伍的文明程度,对稳定中原地区的统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蒙军攻陷汴京后,耶律楚材急忙遣人入城寻找孔子后人,得到孔子的第51世孙孔元措。经奏准窝阔台汗,由孔元措袭封“衍圣公”。同时,又为山东曲阜孔氏修筑了富丽堂皇的孔庙,拨出大片林地,建林苑。耶律楚材又征召了一些中原名儒,在宫中为王公贵族及其子弟讲授儒家经典。耶律楚材身体力行,亲率大臣及其子弟学习儒家经义。同时,耶律楚材又在燕京设立了编修所和经籍所,从事文教活动,从而推动蒙古汗国的文教事业发展起来。对于蒙元的统治来说,这些措施十分有效。它不仅使统治措施更适合中原的情况,有利于笼络民心,尤其是有利于改变汉族士人的敌对心理,而且为蒙古王公及其子弟的汉化提供了条件。

后来,太原转运使吕振和副使刘子振都因贪赃被逮治。这两个人都是中原儒士。窝阔台汗为此责备耶律楚材:“你说孔子的教化可行,儒士是好人,怎么还有这种贪墨之徒呢?”耶律楚材回答得很巧妙:“君主教导臣下,父祖教导子孙,都不想使他们陷于不义。三纲五常是儒家名教,历代治国者莫不遵行,这就像天上有日月一样。怎么能因一两个人的过失就使万世之道在我朝被废止呢?”窝阔台汗认为耶律楚材所言极是,便打消了尽行罢免儒士的主意。

经耶律楚材长期不懈的努力,儒学终于成为统治者的主导思想。耶律楚材又征召了不少名儒进入统治集团,像著名的大儒姚枢、杨惟中等人都受到重用。同时,耶律楚材又征召了一些佛家、道家和医卜人才,从而使蒙古武功极盛的同时,“文治”也渐渐昌明起来。这对于蒙古民族的进步和全国的统一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五、立纲陈纪,巧进忠言

一年春天,蒙古诸王齐集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共商战略大计。窝阔台汗当众举起酒杯,亲自赐酒给耶律楚材,并颇为动情地说:“朕之所以推诚用卿,一是遵先帝(成吉思汗)之命,二是卿忠心为国。如果没有卿的忠心辅佐,蒙古汗国决不会有中原地区。朕之所以能诸事放心,终日高枕无忧,都是卿忠心辅佐的结果啊!”当时,西域诸国及高丽、南宋的使臣都在场,窝阔台汗指着耶律楚材对他们说:“你们国家也有这样杰出的人物吗?”诸使臣都拜谢道:“没有。这真是位神人!”窝阔台汗高兴地说:“你们说的别的一些话可能有假,但这话不假。我猜想你们国家也没有这等人物。”由此可以看出,耶律楚材的智谋对窝阔台汗治国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窝阔台汗对他是何等的器重和信任。正因如此,蒙古汗国的纲纪制度大都是按照耶律楚材的建议来制定的。

有一个叫于元的官员建议,应发行“交钞”,犹如现在的纸币,耶律楚材以金时的教训陈述道:“金章宗时曾发行交钞,和铜钱一起流通。官府大量滥印,以至一万贯钞才能买一个烧饼,弄得民怨沸腾,国用匮乏。我朝当以金为鉴,如印造交钞的话,也不要超过一万锭。”此议得到窝阔台汗的允准,所以当时虽印行了纸钞,但并未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

随着中原地区陆续纳入蒙古汗国的版图,疆域越来越大,窝阔台汗按照一些亲王的奏请,打算将各州县分封给亲王和功臣。耶律楚材劝谏道:“裂土分封,日后容易产生嫌隙,甚至引发动乱。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宜引以为戒。分封不如多赏赐给他们金银财帛。”窝阔台汗为难地说道:“我已经答应分封了,怎么办呢?”耶律楚材说:“可以像朝廷往各地派地方官一样,向他们征收贡赋。每年年终从中拿出一部分给亲王,以充生活之资,并令其不得额外科敛。这就可以避免分封产生的祸害了。”窝阔台汗准其奏,并命他制定赋税标准。耶律楚材制定的赋税标准是:每2户纳丝1斤,充作国用;每5户纳丝1斤,以作为亲王功臣的汤沐之资。地税:中等田每亩交粮2.5升,上等田3升,下等田2升,水田5升。商税:三十而税一;盐,1两银买盐40斤。这是国家常赋,地方上不得任意增减。有的大臣认为税额太轻。耶律楚材说:“制定赋税从轻,历代都有官员贪墨的流弊,以后一定会有贪墨之人盘剥百姓。从这一点看来,这个税额已算很重了。”在这里,耶律楚材根据经验,知道日后定会有贪墨官员暗中加码,故留有余地。这显然是为老百姓着想。史实证明,耶律楚材的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稳定蒙古汗国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时,官府集中了大批的能工巧匠,为官府制造各种器物。长期以来,十之八九的器材都被私人侵吞。耶律楚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便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而使这种现象大为收敛。

有一次,宠臣脱欢奏,请选一批天下美女以充实后宫。窝阔台汗甚表同意,立即颁诏实行。耶律楚材深知这是扰民之举,因而将此诏书匿不下发。窝阔台汗为此十分恼怒,大声斥责。耶律楚材说:“往日已选美女28人,已足够使令。今再往各地挑选美女,定将扰民,臣正要回奏此事呢。”窝阔台汗沉思良久,便命此事作罢。

有的蒙古贵族向窝阔台汗建议,应向中原的老百姓征收母马。其用意很明显,因为蒙古民族是马上民族,深知马的宝贵。将中原地区的母马征来,交蒙古人饲养,可迅速增加蒙军战马的数量。另外,通过此法使中原老百姓没有马匹,就难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这的确是一箭双雕之计。但这些贵族没有想到,这种做法是何等扰民,会给中原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多么大的混乱。因此,耶律楚材极力反对道:“中原是种田养蚕之地,不是出马匹的地方。如果实行这种办法,一定会成为老百姓的大祸害。”窝阔台汗允准了耶律楚材的请求。

当时,在蒙古统治区内高利贷盛行,不仅普通百姓借债以应急,甚至一些下层官员也向商人借贷。利上加利,利息往往高于本钱数倍。人们称之为“羊羔儿利”。许多人因还不起债,致使其妻女被役使为奴。这成为一大社会祸害。耶律楚材遂奏准窝阔台汗,颁令全国,无论利息怎么样增加,都不准超过本钱,永为定制。老百姓以前因借贷无力偿还者,由官府代为偿还。因还不起高利贷而使妻女为奴者,由官府代赎为平民。此法颁行后,深受全国老百姓的欢迎。

另外,耶律楚材身为中书令,将各地度量衡整齐划一;建立钞法,制定各地官员符印规格;修驿站,定传递规则;定赋税制度,限制物价,使各种制度在窝阔台汗时大体完备,老百姓的负担也相对减轻。这样,就在制度上为新帝国的建立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有两个道士互争雄长,各拉一帮党羽,互相攻击。其中一个道士诬称另一个道士为逃军,并勾结朝内的一个大宦官和通事官杨惟中,擅自将另一个道士杀掉。另一方的道士告到朝廷,耶律楚材便将杨惟中逮系狱中。那个大宦官便向窝阔台汗指控耶律楚材,说他越权违制。窝阔台汗一时怒起,立命将耶律楚材逮治。没过几天,窝阔台汗又深感后愧,命将耶律楚材释放,官复原职。耶律楚材却不肯解绑,并严正地对窝阔台汗说:“臣身为中书令,位极人臣,国家各种政务都归臣处置。陛下当初命逮治臣的时候,是因有罪所至,应将臣的罪过明示百官,表明罪在不赦。今天又释放臣,是因我无罪所至,怎么能如此轻易反复,就像耍小孩一样呢!”耶律楚材如此强硬,众大臣都吓得面如土色,担心会惹怒大汗,再对他严加惩治。但窝阔台汗不仅未发怒,反而和颜悦色地说:“朕虽然是大汗,难道就不会有错处吗?”并以好言劝慰。耶律楚材趁机奏上“时务十策”,即“信赏罚,正名分,给俸禄,官功臣,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定土贡,制漕运”。这些奏议都切合时务,窝阔台汗皆予准行。

大商人刘忽笃马等向窝阔台汗提出,愿每年向国家交银140万两,以包买天下商税。耶律楚材极言不可,谓这些人都是贪利之徒,欺上瞒下。一旦实行此法,这些人必定加倍征收,危害甚大。窝阔台汗听从了耶律楚材的建议。耶律楚材在私下对友人说:“为政之道,在于尽可能清静。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当有人遭后人谴责时,就会知道我的话为不谬。”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耶律楚材为政似乎有保守倾向。但就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看,蒙古以一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许多举措都带有原始和落后的色彩。各种制度初立,不要动不动就更改,这对稳定蒙古汗国的统治是有好处的。实践也证明,耶律楚材的许多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窝阔台汗平时嗜酒如命,经常和近臣一起酣饮,时而大醉。每次喝醉,他都要卧床睡上大半天,不理政事。这种饮酒方式不仅有害身体,而且妨碍政事。为此,耶律楚材屡次劝谏,但窝阔台汗的这种恶习依然不改。有时窝阔台汗口头上答应要改,但一喝起酒来就把自己说过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耶律楚材感到,如不让他真切地认识到嗜酒的危害,他是不会改掉这种恶习的。于是,耶律楚材便找了一个铁槽,将酒注入铁槽中。若干天以后,铁槽四周便被腐蚀得斑驳陆离。耶律楚材命人将这个铁槽抬到窝阔台汗面前,指着铁槽对窝阔台汗说:“酒能腐蚀器物,对铁的腐蚀姜尚如此厉害,更何况人的五脏六腑呢!”窝阔台汗看着这个铁槽,耶律楚材的劝谏又那么恳切,顿有所悟,真正认清了嗜酒的危害。窝阔台汗对近臣说:“你们虽然也都有爱君忧国之心,但哪里能与长髯人相比呢!”于是,他特为此事赏给耶律楚材许多银两绢帛,并敕谕近臣,以后每天进酒不要超过三盅。自此以后,窝阔台汗基本上改变了嗜酒的恶习。

耶律楚材和窝阔台汗长期相处,君臣相得,亲密无间。耶律楚材劝窝阔台汗不要嗜酒,而他本人也偶有醉酒的时候。有一次,耶律楚材和几个亲王一起宴饮,竟至大醉,以至醉卧车中。窝阔台汗得知后,直奔其营,登上车,用力摇晃烂醉如泥的耶律楚材。这时的耶律楚材沉睡未醒,感觉出有人用力摇晃他,正要发火,猛一睁眼,见是大汗站在自己身边,顿时酒醒几分,赶忙站起来向大汗谢罪。窝阔台汗谐谑地说:“有了好酒却自己独醉,怎么就不能和朕同饮同乐呢!”笑了笑就离去了。耶律楚材来不及整好衣冠,马上赶往窝阔台汗的行宫,表示要和大汗同饮同乐,以赎前罪。窝阔台汗见此情景亦很高兴,立命下人备酒,君臣二人边饮边聊,极欢而罢。由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是何等亲密无间。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所以耶律楚材敢于直言,敢于当廷谏诤。

但是,窝阔台汗也有固执己见、拒谏不从的时候。关于商税的征收即是一例。当耶律楚材制定征税办法时,行三十税一,税额较轻,且反对由某几个大商人包税。从这个办法执行数年来的情况看,效果良好,征收上来的税额年年有所增加。到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时,年入税银达110万两。当时,回鹘人田镇海是右丞相,他怂恿安天合向窝阔台汗上奏,谓税额太少,建议由回鹘商人奥都拉合蛮包税,税银每年可增至220万两。这的确是个很有诱惑性的建议,只要改变一下办法,税额可增加一倍,岂不妙哉!窝阔台汗颇为之动心,表示同意,而耶律楚材当廷慷慨陈词,极力反对,谓税额虽增加了,却苦了天下百姓。他与安天合等人当廷力争,以至声色俱厉,眼泪都流了出来,双方甚至攘臂吼叫。窝阔台汗见此情景,便大声说道:“难道你们要打架吗?”随后,窝阔台汗不顾耶律楚材的激烈反对,同意了安天合的建议,并姜望着耶律楚材说:“你要为天下老百姓哭吗?我倒要试行一下这个办法!”耶律楚材见无力回天,便仰天长叹道:“天下老百姓的穷困,就要从此开始了!”在这件事情上,耶律楚材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他敢争敢谏,表现了他处处为蒙古汗国着想的忠心。对此,窝阔台汗是能体会到的。

在古代,许多大谋士苦于朝廷积弊难以革除,往往借天象和其他灾异来借题发挥,以达到革除积弊的目的。耶律楚材亦深明此道。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春天,窝阔台汗得了一场大病,医生为他摸脉时,几乎已感觉不出脉搏的跳动。乃马真皇后和满朝大臣都十分惊慌,不知该怎么办。乃马真皇后便问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回答说:“现在用人多有不当,卖官鬻爵的事很多,监狱中的犯人多属无辜。古人往往因一句善良的话,就使灾异退避三舍。为给大汗禳灾,请大赦天下囚徒。”乃马真皇后命马上下令实行。耶律楚材急忙制止说:“非大汗亲自允准不可。”于是乃马真皇后和耶律楚材一起来到窝阔台汗跟前,待他神志稍清醒时入奏,请他颁赦囚之令。这时,窝阔台汗已不能说话,只点了点头,表示允准。于是,耶律楚材马上拟了诏令,颁行全国。第二天,窝阔台汗的病情居然大为好转。几天后,他便能下床理事。此后,窝阔台汗又活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这件事,耶律楚材不仅平反了大量冤狱,而且还赢得了窝阔台汗的更大信任。

六、最后岁月

耶律楚材久居枢要,长期受到信任和重用,不仅俸禄高,而且不时得到的赏赐也很多。由于他身居高位,所以亲戚朋友请他帮忙的也很多,希姜望通过他混个一官半职。耶律楚材的头脑很清醒,他从来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亲友谋官,而是将自己的资产送给他们一些,使他们尽可能不愁生计。当时裙带之风很盛,一些人对他这样做颇不理解。例如一个叫刘敏的官员就曾私下和他说起此事,认为他这样做不利于家族的兴盛。耶律楚材却说:“给他们一些钱财就可以尽到睦亲之义,不必让他们出来做官。若让他们出来做官,违了法要受惩罚,我又不能徇私情,那岂不是害了他们!”刘敏深以为是,感到耶律楚材的思虑更为深远。

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冬天,因不听耶律楚材的劝阻,窝阔台汗坚持要外出游猎,结果死于外地行宫。按照遗嘱,应由其孙失烈门继承汗位,乃马真皇后不愿这样做,就问耶律楚材该怎么办。耶律楚材回答得很策略:“关于大汗位继承之事不是外臣所应过问之事。如大汗有遗嘱,姜望能按遗嘱去办。”但乃马真皇后将遗嘱秘不示人,自己竟临朝称制起来。耶律楚材无奈,只得委曲求全。

原来包税的回鹘大商人奥都拉合蛮善于奉承,这时深得乃马真皇后的倚重。这个大商人一时权倾内外,许多人趋炎附势,朝政日非。耶律楚材虽对一些弊端有所匡救,但终究扭转不了这种朝政日非的局面。不久,和林附近的一处兵营发生哗变,这些将士声称,要清除朝中奸邪,迫使乃马真皇后退位。因事起仓促,乃马真皇后十分惊慌,一边命心腹组织镇压,一边收拾细软,准备将都城西迁,以躲避战乱。耶律楚材极力劝阻道:“朝廷是天下根本,一迁都就使根本动摇了,从而必定会发生更大规模的动乱,那局面可就真的不可收拾了。”耶律楚材又利用自己的阴阳之术,称自己已看过天象,不会有大的祸害。乃马真皇后这才安定下来,打消了迁都的念头。果不出耶律楚材所料,这场叛乱没过几天就被镇压了下去,从而使这个新兴的帝国避免了一场更大的动乱。

由于大商人奥都拉合蛮深受乃马真皇后信任,致使乃马真皇后竟给他许多盖有御印的白纸,由他随意填写。耶律楚材深知事关重大,拒不从命,并当廷抗争说:“天下是先帝打下来的天下,朝廷久有宪章可循。今却要打乱这种宪章,臣断不敢奉诏。”乃马真皇后见耶律楚材的态度如此坚决,且说的有理,只好收回成命。

不久,乃马真皇后又降旨说:“今后只要奥都拉合蛮有所奏请,值班令史倘不为之书,就砍断他的手!”面对这种荒唐的令旨,满朝大臣都面面相觑,不敢直言劝阻。这时,只有耶律楚材挺身而出,据理力争道:“国家典章,先帝都委托给了老臣,不干令史的事。不论哪个大臣奏事,只要合理,自然就该奉行。如所奏事不可行,自应阻止。为国家大计,臣死且不避,何况砍手呢!”乃马真皇后深为不悦,仍坚持原旨。耶律楚材深知,这是紊乱朝廷典章的大事,断不可行,故情绪颇为激动。他当廷大声争辩道:“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尽循朝廷典章行事,无负于国,皇后难道因此而杀老臣吗?”乃马真皇后心里虽很不高兴,但因耶律楚材是先朝老臣,对他颇为敬畏,所以没有因此而治他的罪。正是在耶律楚材的竭力主持下,使许多危害朝廷大政的事被阻止,使乃马真皇后统治期间未酿成大的动乱。

1244年夏天,耶律楚材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死于任上,享年55岁。乃马真皇后虽对耶律楚材经常违抗自己的旨意很生气,但治理国家又离不开他。现在这位老臣死了,她心里感到很悲伤,故赠赐耶律楚材家人许多金银,以料理丧事。后来,有人向乃马真皇后进谗言,说耶律楚材当国日久,天下财富约有一半入了他的私宅。乃马真皇后半信半疑,就派近臣到他家里去查看。结果,在耶律楚材家里只看到十几架笙琴,另有一些古今书画,手稿数箱,其他没什么余资。于是,乃马真皇后便打消了抄没他家产的打算。耶律楚材平时不以金银为意,不治家产,这实际上为他的后人避免了一场灾祸。在中国古代,不少人趁自己身居高位之机,不惜触犯刑律,千方百计地搜刮财富,力图使自己的子子孙孙永远享用,结果却事与愿违,有的自己即身陷囹圄,有的则祸发身后,殃及子孙。相比之下,耶律楚材要比这些人高明许多倍。

越到后来,人们越怀念这位一身清廉的能臣。尤其是元中期以后,朝政日趋腐败,大小官员贪墨成风,政以贿成,人们就更加怀念耶律楚材。元文宗至顺元年(1331),按照一些大臣的奏请,追赠耶律楚材为“经国议制寅亮佐运功臣、太师、上柱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在古代,这些封号是极为荣宠的。他的儿子名耶律铸,在元世祖时官至中书左丞相,长期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倚重。其孙十一人,终元为姜望族,子孙中不乏封侯封王者。当时的人在谈到这种现象时,无不追溯到耶律楚材,追溯到他树立的好的家风。

(晁英起)

本文主要资料来源:《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卷一,《元太祖本纪》;卷二,《元太宗本纪》;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刘秉忠出家生活清贫

【注释】

[1]中国历代所称西京时有变化。此处指辽所称西京,即今山西大同。宣德指今河北宣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