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文章 阿拉伯最早的国家

阿拉伯最早的国家

时间:2022-02-19 励志文章 版权反馈
【摘要】:阿拉伯最早的国家从前文我们了解到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是沙漠覆盖,但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半岛的所有地区都变成了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洪荒之地。据考证,麦因国属于城市联盟性质的城邦国家。从统治者称号的变化过程,可看到古代阿拉伯社会神权和王权的内在联系和神权所有者导至王权所有者的必然过程。

阿拉伯最早的国家

从前文我们了解到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是沙漠覆盖,但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半岛的所有地区都变成了荒无人烟、与世隔绝的洪荒之地。实际上,当时阿拉伯半岛有水源的绿洲,仍散居着许多部落民;尤其是在雨量和地下水源较充沛的南部——濒临亚丁湾的也门;西北部——俯临红海的希贾兹和东部——濒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的巴林、阿曼等地区都有阿拉伯人的部落在那里生活繁衍,而且有些地区还建立了早期的古代阿拉伯王国,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阿拉伯古代文化。与此同时,迁徙北部的阿拉伯部落,也在肥沃的新月地带建立了好几个阿拉伯人的王国并创造了富有半岛北部文化特色——多种文化融合的阿拉伯古代文化。在半岛南部和北部阿拉伯人所建的区域性的城邦国家中,南部的麦因国、哈达拉毛国、盖特班国、赛伯伊国和希米叶尔国和北部的奈伯特国、希赖国、泰德穆尔国和迦萨尼国等在阿拉伯人历史上曾产生了较大影响,被认为是统一的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建立前最重要的阿拉伯国家。

麦因国(公元前8~前3世纪)

麦因国古称“米奈”(Minae),是目前史学家所知道的最早的一个阿拉伯王国。它存续于约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麦因国地处也门的奈季兰和哈达拉毛之间的焦夫地区。焦夫海拔1100米,三面环山,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雨量和水源都较充沛,非常适合农业耕作,是阿拉伯人理想的定居点。

麦因国的首都在噶尔诺城,当地阿拉伯人则把它叫作“麦因城”,在当时是一个比较繁荣的文明城市。噶尔诺地处焦夫南部,该城坐落在一座向四面倾斜的土丘上,比焦夫的海拔水平约高15米,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250米,并筑有城墙,高约15米,东西城墙各开一个进出口。在部分城墙墙面筑有垛口,既可作监察哨也可布设弓箭手。

据考证,麦因国属于城市联盟性质的城邦国家。在这些城邦中,只有获得“王”的称号者才有资格担任邦主。但我们在当时的有些铭文中却发现,不仅仅邦主一人可获得“王”的称号,有时邦主的儿子或兄弟中也有一人或两人获得“王”的称号。对于这个问题的矛盾点,由于现在人们所掌握的资料有限,还不够详实,目前史学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究竟获得“王”称号者是否具有同等权力还是各司一职均难以肯定,但由于在发现的麦因王表中,除邦主外同时获得“王”称号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有部分历史学家认为,可能只有在城邦处于特殊的非常情况下才会出现数人同时称王的现象。

麦因城邦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政府和城市长官。城市长官具有“克比尔”(意为至大)的称号,他作为“王”的代表行使对城市的统治权。邦政府由邦主领导,邦主再通过由城市长官、高级僧侣甚至部落首领组成的类似协商会议的机构行使对城邦的统治权。

麦因国的每个城市都建有神庙。有时一个城市里同时建有几所神庙,但每所神庙只供奉一个神像。神庙设有专职人员管理并负责举行祭祀等宗教仪式。麦因国供奉的神像为数众多,其中有三个神祗最受敬仰,它们是金星神(阿思泰尔)、月亮神(旺德)和太阳神(纳克尔哈)。

哈德拉毛王国

哈德拉毛国幅员辽阔,其领地包括今也门濒临亚丁湾的南部、东南部和今阿曼苏丹国的一部分土地。“哈德拉毛”在南阿拉伯非常著名,这个地名自古代起一直沿用至今而未因历史的变迁发生变更,这在阿拉伯古代地名沿革史中是非常少见的一例。

史学家们对哈德拉毛和麦因铭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哈德拉毛在一段时期中曾附属于麦因国,这样麦因国王曾有一段时期又身兼哈德拉毛的国王,如公元前5世纪末,麦因国王绥德盖·艾拉同时具有麦因和哈德拉毛两个“王”的称号。

人们对哈德拉毛的首都夏卜沃遗址考古发现,那里有神庙、宫殿等建筑物和水坝、引水渠等水利设施。哈德拉毛的城市中与麦因的城市一样,建有许多神庙,而他们供奉的主神是月亮神——“昔尼”。

盖特班王国

盖特班王国建国于公元前7世纪前后,衰亡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盖特班王国位于南阿拉伯的西部,亚丁的西北方向,直至红海的曼德海峡。

盖特班的首都古称“塔姆奈阿”,今称“克哈勒尼”。1949~1950年,美国考古队在塔姆奈阿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察发掘。在这座古都遗址他们发现了大量铭文、神像、器皿等实物和城门、神庙、宫苑等遗址。通过盖特班铭文与其他南阿拉伯铭文的比较研究,发现盖特班语言与麦因等其他古国的语言十分相似,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头的少数几个添加字母不同。从铭文中还发现盖特班统治者的称号在不同阶段也不尽相同,最初阶段称为“穆盖尔卜”,意为近神者;后来才称为“梅里克”,意为“王者”。从统治者称号的变化过程,可看到古代阿拉伯社会神权王权的内在联系和神权所有者导至王权所有者的必然过程。

19世纪以来,盖特班铭文在也门西南部被大量发现和释读,成为研究古代阿拉伯文化的第一手珍贵材料。其中盖特班铭文中关于土木工程的记载引起了文化界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例如有一则关于筑路工程的文书记述了下列内容:在这崎岖不平的山区需开辟一条道路,以阿姆神的名义奠基开工。需要平整土地、开山凿洞、修筑隧道,由奥萨·本·伊思尔阿负责设计施工。他绘制了图样,用石板铺设了路面,用粗石砌筑了隧道。他所进行的全部工程全都受命于他的主人——穆盖尔卜伊特阿·艾布。这个文书所记述的内容,无疑是王国的一项重要的土木工程;这项工程的艰巨性和在设计施工中所必须具备的土力学、测量、材料、工艺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就连现代人也为之惊叹。更令考古学者们注意的是,上述工程负责人奥萨·本·伊思尔阿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王国的土木工程文书中,由此可见,他是古代南阿拉伯的一个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工程师。

除工程铭文外,盖特班铭文中记载的有关立法的文书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从盖特班制订和公布刑法的过程,可以看出,古代南阿拉伯具有悠久的立法传统和较完备的立法程序。譬如盖特班的立法程序中有如下规定:只有国王有权颁布法律和发布执行法律的命令;由王公贵族、将相大臣、城市长官、部落首领等组成的全国议会负责起草法律条文,议会通过后呈报国王批准并签署发布。更为完备的是,在公布法律时,除有国王名字外,往往同时还公布参加议会的成员名单。这样做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显示法律条款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以便所颁布的法律更有效地在全国各阶层贯彻实施。

盖特班王国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被赛伯伊人所灭,首都塔姆奈阿被大火所毁,全城被烧成灰烬,20世纪50年代末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大面积的灰烬层就是最好的证明。

赛伯伊王国(公元前750~前115年)

赛伯伊人的最初的定居点并不在也门,他们是在古称示巴王国(约公元前12世纪)时才从阿拉伯半岛的中、北部沙漠地区迁移至南阿拉伯的。相对于麦因人他们在南阿拉伯活动的时间约晚3个世纪。赛伯伊王国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750到公元前115年。赛伯伊王国建立后,按统治者的称号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公元前约750~约前450年)称作“穆盖尔卜”即“近神者”时期;后期(自公元前约450~约前115年)才有“梅里克”即“王者”的称号时期。这个由神权演变为王权的过程,与盖特班王国的历史进程如出一辙。赛伯伊人建立王国后实力大增,多次出兵讨伐南阿拉伯的其他国家,先后侵占了麦因、哈德拉毛和盖特班等国的大片领土,成为南阿拉伯的霸主。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几乎统辖了阿拉伯半岛南部自波斯湾至红海的广大地区。赛伯伊前后两个时期的首都所在地各不相同,前期在锡尔瓦赫(在今萨那和马里卜之间),后期在马里卜。

赛伯伊人很擅长经商,他们传统的经商路线,是沿红海由南向北到达古代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和两河流域。除经商外,赛伯伊人也精于农业。在赛伯伊人的居住区建有十分完善的农业水利灌溉系统。赛伯伊人通过农业和经商活动使物质文化生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有些方面,就是同当时西亚、北非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犹太王国等比较也毫不逊色。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繁荣后,赛伯伊王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受到挫折。公元前3世纪后,罗马人致力于发展红海贸易,这正是赛伯伊人的“地盘”,为了取得阿拉伯半岛南北贸易的制控权,罗马人千方百计扼制赛伯伊人沿红海东岸的陆上交通,他们在半岛北部设置了重重障碍,把赛伯伊人逼得无法从商,从而慢慢地萧条下来。由于商业经济的重创,给其他各行各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波及了水利工程设施的整修,从而使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公元6世纪,马里卜水坝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崩塌,致使大批赛伯伊人不得不往北迁移。自此,赛伯伊王国全面走向衰败,而新兴的希米叶尔国则替代了赛伯伊国的地位成为南阿拉伯的霸主。

希米叶尔国(约公元前115~公元525年)

自赛伯伊王国衰败后,阿拉伯半岛南北货运逐渐转向红海,这就直接导致了红海海运业的兴起,红海海运的兴起又使阿拉伯半岛南部红海沿岸的城市经济获得了较之于其他内地城市更有利的发展机会。阿拉伯半岛西南部濒临红海的希米叶尔人的势力就是在这种天时、地利的机遇下日益壮大,到最后发展到建立了版图辽阔西自红海东至赛伯伊的统一王国。在这640年的王朝统治中,目前考古学者已发现了28位希米叶尔国王存在的实证。希米叶尔国的首都莱达即采法尔,距西南的穆哈港约160公里。由于希米叶尔国的版图包括赛伯伊地区,所以希米叶尔统治者素有“赛伯伊——莱达国王”的称号。

据学术界考证,希米叶尔人实际是赛伯伊人和麦因人的一个分支,因此他们几乎全面继承了麦因——赛伯伊文化和他们所擅长经营的商业和农业传统。希米叶尔人所通用的希米叶尔语也与麦因——赛伯伊语大致相同。为此,有的学者把希米叶尔国看作是赛伯伊国历史的延续而把它称作“希米叶尔时代”。

希米叶尔国建国后期,基督教在也门地区传播开来。信奉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人联合也门基督徒,于340年起兵入侵也门,并占领了部分地区。异族的入侵遭到也门人,尤其是希米叶尔人的顽强抵抗,终于在38年后赶走了入侵的埃塞俄比亚人。

当希米叶尔国最后一位国王祖·努阿斯(公元515~525年在位)继位后,基督教的势力已不容小觑,祖·努阿斯国王决意根除也门的基督教在希米叶尔国灭的影响。他强迫基督徒放弃信仰重新归信原来的部落宗教,否则一律处以火刑。祖·努阿斯对基督徒的迫害,激起了拜占廷人的极大不满。拜占廷人于是以解救也门基督徒为名,鼓惑埃塞俄比亚人再次进兵也门。埃塞俄比亚军队在拜占廷帝国的支持下,战胜了希米叶尔军队并对希米叶尔国进行毁灭性破坏,烧杀掳掠无所不为,至此,希米叶尔国灭亡。据传,希米叶尔国王祖·努阿斯在大兵压境、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不愿束手待毙而投海自尽。

希米叶尔国亡国后,千千万万的也门人因不堪忍受埃塞俄比亚人的高压血腥的统治,而暗中求救于波斯的萨珊王朝。575年,波斯人趁机侵入也门打败了埃塞俄比亚人,但命运多舛的也门却转手又沦为波斯帝国的属地。

奈伯特国(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106年)

奈伯特人原为古代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部落。主要活动在今阿拉伯半岛西北部,毗邻叙利亚的约旦境内。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他们即游牧于约旦东部的沙漠边缘地区,又向西侵入了约旦西南部死海与亚喀巴湾之间的埃多姆(旧译以东)地区,并占领了西亚重镇皮特拉,后定为王都。皮特拉有非常多的岩石峭壁,奈伯特人占领该地后,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在关隘险口、岩石嶙峋的山坡上修筑了许多险峻的岩石城堡。建成后的皮特拉城堡居高临下,形势险要,构成西亚古代城市建筑的一大奇观。

皮特拉处于东至伊拉克、波斯湾,西至埃及、地中海沿岸的加沙,南至阿拉伯半岛的也门,北至大马士革等古代商业重镇的交通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并在奈伯特人的苦心经营下很快发展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经济十分繁荣。

皮特拉的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与奈伯特人善于从事长途贩运的商业传统有直接关系。濒临地中海的加沙是阿拉伯半岛经营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奈伯特商人利用加沙港紧邻奈伯特人的势力范围这个有利的地理条件,垄断了加沙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他们收购加沙进口的外国商品,贩运至皮特拉卖给来自阿拉伯半岛也门、希贾兹等地的阿拉伯商人,然后再买进阿拉伯商人带至皮特拉的阿拉伯半岛出产的香料、乳制品等土特产,再贩销至加沙,如此循环。他们在加沙和皮特拉两地来回倒卖,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奈伯特人所统辖的埃多姆地区盛产铜和铁,所以奈伯特人对铜、铁器皿的制作和加工非常精通,然后将成品通过加沙运销包括希腊在内的地中海各国。皮特拉在沟通东西方贸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一直持续至公元2世纪,罗马人占领皮特拉后因商路的改变,这种优势才逐渐丧失。历史上兴旺、绚丽的皮特拉虽然没有能再次复兴,但皮特拉遗址却一直是约旦王国境内享誉全球的名胜古迹,直至今日,耸立在山坡岩崖上的奈伯特古城堡依然飒爽挺拔,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因长期生活在沙漠边缘地区,奈伯特人对变幻多端的沙漠特性十分熟悉。他们凭借荒漠旷野的掩护,经常出没于沙漠和绿洲之间并袭击周围邻邦,劫掠钱财。奈伯特人对在沙漠地区如何寻找地下水源、如何贮存雨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出于防御的需要,他们又具有隐蔽地下水井和蓄水池的高超技巧。他们所做的暗记,只有他们自己的本族人才懂得,至于外族人即使到达水井和蓄水池的所在地也因无法识别它们的出水口而望“水”莫及。奈伯特人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使生活在沙漠之外的邻邦因不谙沙漠特性和缺乏军旅所必需的水资源而不敢贸然深入奈伯特人的势力范围。因此,奈伯特人虽然长期处在亚述、米底、波斯等西亚强国的包围之中,但在近6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却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立而没有被诸强所吞并。

据铭文记载,奈伯特王国在其最后一位国王马尔柯三世(101~106年)统治期间,国势衰颓,公元106年最终被罗马国王图拉真(98~117年)所灭,后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归属叙利亚总督科尔内留斯管辖。自此,曾强极一时的奈伯特国不复存在。亡国后的奈伯特人因不堪忍受罗马的迫害,纷纷弃家远离,或移居新地,或投靠其他部落。年复一年,奈伯特王国在古代活跃于西亚的一段辉煌历史也渐渐被世人所遗忘了。19世纪以来,由于奈伯特铭文在西亚的大量出土,才吸引了各国学者对研究奈伯特王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典章等方面研究的广泛兴趣。

希拉国(公元3世纪~633年)

“希拉”坐落在今伊拉克境内库法以南约3英里处的纳杰夫湖畔。阿拉伯语音译“希拉”(alHirah),来自于阿拉术语的“Harta”,它含有“营地”、“棚屋”等意义。这很可能是从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迁徙至此的莱赫米人按阿拉伯部落的传统生活方式搭建帐篷在此落户形成棚户区的原由。莱赫米人究竟何时到达希拉,目前并无定论,多数意见认为,大致在公元3世纪左右。希拉后来发展成为莱赫米人的一个城市,建国后定为希拉国的首府。

由于希拉坐落纳杰夫湖畔又毗邻幼发拉底河,那里气候湿润,空气清新,终年树木繁盛,花草似锦,在古代被认为是阿拉伯半岛首屈一指的休闲胜地。在阿拉伯民间流传的“留宿希拉一夜,胜似服药一年”、“寓居希拉祛除百病”等民间谚语,虽有夸张之嫌,但也是对希拉自然条件的生动描绘。特别是希拉被定为希拉国的首府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很快成为西亚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因此在古代阿拉伯文学作品中,希拉经常被提及,如在蒙昧时期和伊斯兰教初期的诗歌中,许多著名诗人都提到了它的名字。

莱赫米人在建立希拉国后依附了波斯帝国,是因为希拉的地理位置紧挨波斯以及波斯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政治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当时的波斯帝国处于强大的萨珊王朝时期,当时它所面对的惟一强手就是在其西面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廷。阿拉伯莱赫米人在希拉的出现和逐步走向繁荣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萨珊王朝为了巩固政权,稳固取得不久的统一局面和有效地抵御拜占廷的军事入侵,同时考虑到西部国防特别是帝都泰西封安全的需要,认为利用希拉,为我所用,是一个适时的方针;而希拉国也希望能得到强国的庇护。因此波斯人对希拉国采取了收买、笼络、扶植的政策。波斯承诺对希拉的保护并准其不纳贡税,而希拉则以在日后的波斯对拜占廷的对抗中效忠波斯作为交换条件。希拉甘愿向波斯称臣,而且名副其实地成为守卫波斯西部边陲与拜占廷抗击的前哨阵地。因此,波斯与希拉的关系非同寻常。据史载,希拉国王努尔曼一世(约400~418年)修建了豪华的赫瓦尔奈格和萨迪尔宫殿。赫瓦尔奈格宫坐落在幼发拉底河河畔的枣椰林深处,巨大的宫苑中小河流水潺潺,奇草异木芬芳,景色十分秀丽。波斯国王叶兹德吉尔德一世(399~420年)仰慕希拉的自然环境,就把王子送到了希拉。努尔曼不敢怠慢就把赫瓦尔奈格宫辟作波斯王子的寓所。努尔曼一世因修建了著名的赫瓦尔奈格宫而得了“赫瓦尔奈格苑主”的称号。至于萨迪尔宫则是努尔曼用作招待外国使节的迎宾馆。

希拉王国从公元3世纪至公元633年穆斯林将领哈立特·本瓦立特占领希拉城的大约400年的岁月中,期间有较确凿记载的希拉国王王表至少有20位。它的第一位国王名叫阿慕尔·本·阿迪;它的末代国王名叫孟迪尔·本·努尔曼·本,由于穆斯林军队的占领,末代皇帝只坐了8个月的宝座。

纵观希拉王国的文化,总体上受希腊、罗马文化影响较深。它虽在政治上依附于波斯帝国,但文化上也同样受到了波斯文化的浸透,又由于波斯在亚历山大大帝东侵灭国后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期,所以在7世纪前的整个西亚地区,希腊、罗马文化始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

泰德穆尔(?~273年)

泰德穆尔是一座叙利亚古城,它位于叙利亚中部叙利亚大沙漠,距西南方向的大马士革约230公里。目前自伊拉克基尔库克至黎巴嫩的黎波里的输油管道和其他穿越叙利亚的公路都途经泰德穆尔遗址。泰德穆尔四周为石灰岩丘陵,地下水源充足,是叙利亚沙漠中罕见的绿洲城市。泰德穆尔之所以能闻名于西亚诸城,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公元前19世纪的西亚泥板文献中就记载了有关泰德穆尔的历史资料。

处于地中海和波斯湾之间的泰德穆尔,自古就是世界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在东面,它通过伊拉克至波斯湾与伊朗、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发生联系;在西面,它通过大马士革至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埃及等港口与地中海国家包括罗马帝国等西方国家发生联系;在南面,它又与阿拉伯半岛的香料、乳制品等传统商品市场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奈伯特国首都皮特拉衰颓的同时,泰德穆尔抓住时机,使通过它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终于发展成为“丝绸之路”的要冲和西亚国际贸易的重镇。

公元前1世纪,阿拉伯部落民出现于泰德穆尔城后,被称为“泰德穆尔人”。他们仍然沿续着阿拉伯人的传统以从事商业为主,同时兼营农业。大约经过近一百年的经营,泰德穆尔已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人民生活富裕的城市,一跃而成为西亚著名的商业中心,许多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和犹太人都慕名迁居至此。泰德穆尔人以泰德穆尔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终于成为控制该地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人。为了确保商品在长途运输中的安全,免遭沿途部落和盗匪的抢劫,泰德穆尔建立了军队并在商道的关隘险口设置了武装据点。由于泰德穆尔人训练的军队骁勇善战,并特别擅长于在沙漠中的战斗,所以出入泰德穆尔人控制地区的过境商品,因慑于他们的武装力量,周围的部落一般不敢轻易染指。经过长期的商业活动,泰德穆尔积累了大批财富,相应地,武装力量也逐年不断增强。在叙利亚境内,以东西商道为直径的广大地区事实上被泰德穆尔人所控制,具有区域性城市国家性质的泰德穆尔王国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巩固和发展起来的。

273年,罗马人入侵泰德穆尔,泰德穆尔由此陷落。罗马军队入城后大肆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历史上的泰德穆尔虽然被焚毁了,但是泰德穆尔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在阿拉伯文化史上仍占有光辉的一页;女王宰奴比亚虽然以罗马帝国的阶下囚而了却一生,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所留下的精明、果断、英武的光辉形象在经历了千余年仍栩栩如生并世代传为佳话。摧毁后的泰德穆尔所留下的文化遗存尽管已成凤毛麟角,但凡到叙利亚的旅游者都会不辞旅途之劳顿,风尘仆仆地进入叙利亚大沙漠,以一睹这大漠深处的奇葩。

在泰德穆尔遗址,主要有一条长约1100多米的通往贝尔(即太阳神)神庙的大道。神庙前建有巨大的拱门和柱廊,廊柱多达400根,每根高约16米,目前还有100多根立柱保存完好。除贝尔神庙外,城中还留有凯旋门、会馆、剧场等遗迹。泰德穆尔的墓葬形制多样,坟冢的修建分塔式、穴式、神庙式等类型,在墓室内壁一般还绘制了死者的画像。泰德穆尔的壁画艺术也达到了较高水平,在西亚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迦萨尼国(公元5世纪~636年)

公元273年罗马皇帝奥勒利安灭泰德穆尔国。至此,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北部具有较强独立性的阿拉伯区域性小王国的历史基本宣告终结。存留下的几个较有名的阿拉伯小王国,如我们已述说过的希拉国和现在要讲述的迦萨尼国,大多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前者是有名的波斯帝国的附庸国,后者则成了东罗马帝国的附庸国。由于迦萨尼国地处叙利亚罗马帝国东部边陲,因此它实际成了罗马人抵御防范波斯人入侵的前沿阵地。而迦萨尼和希拉两国也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直到穆斯林占领时期。

“迦萨尼”实际是一条河流的名字。阿拉伯半岛也门的艾史特部族,约在5世纪前后分多批向北迁徙。其中有一个名叫杰夫奈的部落,他们向北迁徙至今约旦境内的白尔高地区,寄居于先于他们来自也门的古达阿部族的苏莱哈人的辖区。由于杰夫奈部落在迦萨尼河旁构筑营地,周围地区的部落民就随口称呼他们为“迦萨尼人”,久而久之,这个称谓被广泛使用,而他们的本名反而逐渐被人遗忘了。

借住在苏莱哈人辖区的迦萨尼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备受苏莱哈人的剥削压迫,如每个人每年必须向苏莱哈人交纳一至三个第纳尔的人丁税。约在5世纪中,迦萨尼人的势力逐渐壮大。迦萨尼人因不满苏莱哈人的统治,发生了抗税和杀害税吏的事件,www.guayunfan.com并由此引发了迦萨尼人和苏莱哈人之间的争战。结果,迦萨尼人取得了胜利,他们从苏莱哈人手里夺取了统治权。此后,迦萨尼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远达西奈半岛、约旦和叙利亚东南部等地区。

关于迦萨尼人的建国年代,史学界致今还没有定论。目前较多的看法则定在公元5世纪中叶,即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叙利亚等西亚地区兴起的时代。关于迦萨尼的第一位国王,在各种传述中也说法各异。根据黎巴嫩著名历史学家哈姆宰·本·艾哈迈德(?~1520年)考订的迦萨尼王表,其第一位国王是杰夫奈,且在位期长达45年。另外,出生于迦萨尼时代、在伊斯兰教初期被喻为“先知诗人”的哈萨尼·本·沙比特,曾在诗歌中炫耀自己含有迦萨尼王族的血统,他也同样把杰夫奈认作迦萨尼的开国君主。而迦萨尼国历史上有确凿记载的一位国王,是哈里斯·本·杰卜莱(529~569年在位)。

史料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563年11月哈里斯曾出访拜占廷首都君士坦丁堡,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据传述,哈里斯与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商讨了他身后的继承问题。569年哈里斯病逝,由其子门迪尔继位(569~581年)。门迪尔继位后仍继续贯彻敌视希拉的方针,对它发动了多次战争。580年,迦萨尼人攻入了希拉城,大肆掳掠,并放火焚毁了城中的许多建筑物,使希拉国遭受了惨重损失。

580年门迪尔国王出访君士坦丁堡,同样受到了拜占廷皇帝的盛情接待,并馈赠给他许多稀世珍宝,其中包括一顶价值连城的王冠。但好景不长,门迪尔随即失宠于拜占廷。同年,拜占廷出兵叙利亚进攻波斯。当拜占廷大军抵达幼发拉底河时,发现大桥被毁,大军根本无法前进,只得被迫后撤。拜占廷皇帝即怀疑门迪尔暗中勾结波斯,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把他抓了起来并放逐至西西里岛长期幽禁。门迪尔被放逐后由他的儿子努尔曼继位(581~583年在位),努尔曼之后迦萨尼逐渐走向衰微。613年波斯帝国西侵,在攻占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的军事行动中也殃及迦萨尼国而使之受到了重创。迦萨尼国的末代国王杰卜莱·本·艾伊罕(约公元635~641年在位)曾协同拜占廷反对穆斯林的进军。636年穆斯林与拜占廷之间爆发的耶尔穆克战役,杰卜莱也出兵支持拜占廷反对穆斯林,结果穆斯林赢得了胜利,占领了叙利亚全境,迦萨尼国消亡。杰卜莱在穆斯林占领时期,出于军事压力被迫归信了伊斯兰教,但不久即寻找机会逃往君士坦丁堡,后病逝于该城。

迦萨尼国通用阿拉伯语,书面语言则以阿拉伯术语为主。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属叙利亚的一性派。文学、艺术、建筑等文化领域也深受希腊、罗马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