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经济迸活力

农业经济迸活力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经济迸活力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穿越12个县(市),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自古以来便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农业因此成为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宁夏引黄灌区得黄河之力,富甲一方,有“塞北江南”美称;而南部山区却因持续干旱,以贫穷而闻名全国。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悄然崛起,农村经济良性运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经济迸活力_话说宁夏

农业经济迸活力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穿越12个县(市),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因此自古以来便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农业因此成为宁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宁夏引黄灌区得黄河之力,富甲一方,有“塞北江南”美称;而南部山区却因持续干旱,以贫穷而闻名全国。这种发展的不平衡直接造成宁夏农业、农村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2006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全国平均水平是3587元,相差30%,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2000元。

宁夏南部山区9个县(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和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极差,而这一切都成为制约宁夏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难道这就是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这些农民的宿命?难道这将成为宁夏农业的宿命?

答案是否定的。

跨入崭新的21世纪,如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面对时代的呼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中作出解答。

2002年3月23日,刚到宁夏仅3天的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就到固原市调研。此后,自治区党委、政府两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中部干旱带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按照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对我区进行区域划分的重大方略。

农业发展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日益清晰。

———引黄灌区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两高一优”现代农业,努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带

———中部干旱带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千方百计保吃粮、保饮水、保农民增收。

———南部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接续产业,重点培育壮大草畜、马铃薯劳务输出中草药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扶贫开发。

其精髓一言以蔽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002年6月,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发展优势产业。2003年,自治区制定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2006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原则,实行“以奖代补”,重点扶持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优势产业。整合政府扶持资金1.8亿元,调动了社会资金11.8亿元投向特色产业。

img90

宁夏现有耕地1650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无霜期145天,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有效积温3200℃,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宁夏枸杞、乳制品、清真牛羊肉、马铃薯、大米、面粉、毛皮制品、酿酒葡萄、瓜果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有着悠久、独特的清真饮食文化,“清真”饮食品牌很容易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穆斯林的认同,这为宁夏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出超常规、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中宁县为主体、以清水河流域和贺兰山东麓为两翼的44.5万亩“一体两翼”枸杞产业带,以银川—吴忠为核心区的27万头奶牛产业带,南部山区及中部干旱带300万亩马铃薯产业带,环香山70万亩压砂西甜瓜产业带,银川、中卫、吴忠22.9万亩设施农业、银北10万亩脱水蔬菜产业带,沿黄河28万亩淡水鱼产业带,贺兰山东麓17.4万亩葡萄产业带,盐—灵—同—海300万只滩羊产业带,等等一发而不可收,渐成气候。与此同时,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夏进”牛奶、“宁夏红”枸杞果酒、“西夏王”葡萄酒、“塞北雪”面粉等品牌享誉区内外,部分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业生产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跃。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带悄然崛起,农村经济良性运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思想解放和拼搏奋进,为宁夏农牧业书写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页。

200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152.2亿元,较2001年的85.3亿元增长78.4%,年均增长12.2%。粮食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总产310.9万吨,创历史新高;与2001年相比,在播种面积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总产却增长13.1%。肉、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26.6万吨、64.7万吨和6.7万吨,比2001年增加5.6万吨、37.1万吨和2.7万吨。

2007年,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和专家反复论证,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发展百万亩设施农业,将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作为宁夏设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一发展蓝图是跳出传统农业的“小圈子”,突破干旱和水资源制约,实现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其构思是:经过5年建设,到2011年全区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18.94万亩,其中引黄灌区68.94万亩,中部干旱带23万亩,南部山区27万亩。在规划实施的前两年坚持设施随着“水”走,主要在水源有保障、群众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扬黄灌区和库井灌区发展,旱作区以实施旱作节水技术为重点,夯实基础,抓好试点。在规划实施的后3年坚持“水”随着设施走,做到扬黄扩灌延伸、集雨场窖建设与设施农业同步发展,推进设施农业向干旱区纵深发展。

如此浩大的工程,实施中要涉及农牧、财政、科技、扶贫等众多部门,建设的工程量大、周期长。发展设施农业,是一项带动农民增收的民心工程

对此,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多次强调,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和载体,在全区尤其是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的重大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王正伟认为,设施农业做大了才有市场,越有规模农产品销路越好,规模越小越不行。宁夏要发展100万亩设施农业,应该把市场开拓工作当作一件大事去抓。不能让农民在街头上、路边上,提篮叫卖,那肯定没有市场。另外,他提出发展设施农业还要坚持标准化生产。

据自治区农牧厅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1.7万亩,比去年新增14.9万亩。2007年一年的增量超过前3年增量的总和。发展类型由以设施蔬菜为主,向设施瓜果、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等多领域扩展,实现了全年生产,均衡供应。

“十一五”是宁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落后乡村向新型农村转变的重要时期。宁夏将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抓市场流通,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培植地方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推进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十一五”期间,宁夏将继续把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再上新台阶。宁夏农业,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迸发活力,充满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