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地方志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地方志的发展史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当时仅有一些图籍资料,且述地而不记人,内容、体例单一,权作地方志的雏形。地记出现于两汉,魏晋南北朝盛极一时,是当时地方志书的主要形式。可见,地方志已由《汉书·地理志》影响下的地理类性质,发展到地理、社会、人文内容俱备的方志原型。这一时期,地方志虽以图经形式出现,但其社会作用日益受到官方的重视。
方志雏形_方志与宁夏

二、方志雏形

方志是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和沃壤中孕育形成的,同任何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

(一)图记。秦朝以前,地方志仅仅出现了萌芽。因为当时仅有一些图籍资料,且述地而不记人,内容、体例单一,权作地方志的雏形。

(二)地记。地记出现于两汉,魏晋南北朝盛极一时,是当时地方志书的主要形式。《史记》的“本记”“年表”“书”“世家”和“列传”对后世方志的体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汉书·地理志》的影响似乎更大,使后世方志虽然增加了社会人文的内容,但仍以述地为主,尚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相对比较简略,体例尚不完备。

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地方经济和地主豪强势力的发展,封建统治者和门阀士族为了自我标榜,维护士族利益,巩固门第制度,地方志又发展成为地方性人物传记与地理志结合的产物。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彰显自己的家乡,曾下令编写了《南阳风俗传》,其他各地随之效仿,“郡国之书,由是而作”,从此开创了各地修志的先河。地记这种志、传结合的形式,影响了全国性的地理著作内容,西晋时的全国性地理志——挚虞的《畿服经》,其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可见,地方志已由《汉书·地理志》影响下的地理类性质,发展到地理、社会、人文内容俱备的方志原型。这一时期,私人修志蔚然成风。东汉袁康的《越绝书》,是浙江一地最早的方志,也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方志,被称为“开方志之先例”,通常也被看做是地方志的先祖。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地方志。这都是私家修志的杰作。

(三)图经。隋唐时期,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分裂割据的局面,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而推动了地方志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地方志虽以图经形式出现,但其社会作用日益受到官方的重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规定,全国各州郡每3年(一度改为5年)编修一次图经,上报尚书省。如有州县增废、山河改移,则随时上报,边远州县也不例外。如在敦煌发现的《沙州图经》,编于开元年间,是我国最早编写的地方图经。各地图经内容包括建置、沿革、山河走向、物产、风俗与民情、名胜、地名等,其体例与内容已初步具备方志的格局。特别是成书于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因图佚失,被后人改为《元和郡县志》,这部地理巨著,对后世的方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地方志事业在唐朝受到了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志书,但其志书在内容与体例上仍详于地理而略于人文,仍未跳出地理书的范围,在质的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