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宋代三方志定型在地方志发展史上

宋代三方志定型在地方志发展史上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宋代在整个方志发展史上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宋代方志编修已遍及全国各地,“郡县必有志”是其真实的写照。宋代是方志发展的成熟期,方志不仅其名称逐渐趋于统一而称志,而且其内容和体例也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我们今天常说的“志体”。
方志定型_方志与宁夏

三、方志定型

在地方志发展史上,宋代是方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动乱之后的统一的北宋政权,把编纂地方志当做巩固和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宋代沿袭了唐代三年一造图经的制度,还于大观元年(1107年)在朝廷设立了九域图志局,并命令全国各地州郡编纂图经,上呈志局。这是我国官府设专门机构修志的开始。地方设局或设馆修志也成为制度,此法为后世所效仿。

宋代在整个方志发展史上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修志普遍,名称趋一。宋代方志编修已遍及全国各地,“郡县必有志”是其真实的写照。黄岩孙在宝祐五年(1257年)所写的《仙溪志·跋》中称:“今僻陋之邦,偏小之邑,亦必有记录焉。”即便是宋朝被迫南迁临安后,仍三修其临时国都的志书《临安志》。

宋代方志较以前的图经相比,偏重于文字记载,图的作用日益缩小,图经的名字逐渐被志所代替,以“志”命名已成为主导。

(二)数量增多,名志辈出。宋代的修志规模超过了前代,据目前已知的书名统计,总共有600多种,大大超过了以前历代方志的总和,流传至今的约有30种。

宋代方志不仅数量多,编修广泛,而且质量较高,涌现出许多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名志。如《太平寰宇记》,全书200卷(缺70卷),突破前志体例,增加人物、艺文二目,使方志由地理范畴迈向了史学领域,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此。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书而大变”。《吴郡志》是南宋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志书,全书50卷,分为沿革、分野、户口、税租、土贡、坊市、封爵、县记、考证、杂咏、杂志等39门。这种横列门类的记事体裁多为后人效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此志为“地志之善本”。《咸淳毗陵志》共30卷,全志先分纲再设目,这种以纲辖目的纲目体例,层次清晰,成为宋代方志中纲目体的代表。《景定建康志》是宋代纪传体志书的代表,全书50卷,分为录、图、表、志、传、拾遗6类,每类下又分细目,被称为“体例最佳”的志书。

(三)体例定型,影响深远。宋代是方志发展的成熟期,方志不仅其名称逐渐趋于统一而称志,而且其内容和体例也不断充实和完善,形成我们今天常说的“志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志书还增加了大事记、附录。由此方志的特定体例——记、志、传、图、表、录6种体裁,在宋志中基本被固定下来,为后世所遵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