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至民国时期

清代至民国时期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同治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惠回堡盘查哨南山回民猎勇攻占嘉峪关,二月二十五日,肃州回民在马文禄等带领下起事暴动。安肃道改为边关道,辖七县,肃州改为酒泉县,嘉峪关属酒泉县管辖。民国三年,又改边关道为安肃道,治酒泉。嘉峪关仍属酒泉县管辖。
清代至民国时期_嘉峪关志

第二节 清代至民国时期

img17

注:按明代兵制,卫置指挥使统领,下辖五千户所,率兵5600人。千户所置千户统领,下辖十百户所,率兵1120人。百户所置百户统领,下辖二总旗,率兵112人。总旗下辖五小旗,率兵50人,小旗率兵10人。的成败。于是在嘉峪关内外大兴水利,垦荒屯田。以陕甘总督刘於义与侍郎蒋泂主持嘉峪以东各地屯田,以查郎阿与副都御使孔毓璞负责嘉峪关以西各地屯田。屯田的成功,带来了河西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嘉峪关内外的发展稳定,对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外贸商业活动都起着推动作用。肃州城一度经贸繁荣,市集商贾活跃,各地商旅咸集于此,真正成了中西交通之咽喉、南北集会之要冲、羌戎通驿之路径。嘉峪关不仅是军事要地,也是中西中外贸易孔道,同时是后来的税关,是西北最早的海关(后移肃州)之一。光绪《肃州新志·街市·村堡》云:清代后期回变前,“嘉峪关街市,自东至西街一条,不甚长。商贾俱住在东关,关厢大于关内三倍。正街一条,长一里。凡仕宦商旅出口入关必宿于此。铺户栈房、茶寮、酒肆,旅店牙行,约千余户,军民数千家。”“嘉峪关堡,在城正西七十里,临边踞阜,望可百余里。南至卯来泉五十里,北至野麻湾五十里,向设重防。兵民商贾二千余家。”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二月二十三日,惠回堡盘查哨南山回民猎勇攻占嘉峪关,二月二十五日,肃州回民在马文禄等带领下起事暴动。变乱延续到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八月,八年多的战乱使肃州、嘉峪关遭受严重破坏和损失,建筑文物毁灭殆尽,经济商贸陷于停滞。

img18

嘉峪关城楼(1914年拍摄)

img19

嘉峪关(1910年3月拍摄)

img20

嘉峪关城墙内的废墟(1910年3月拍摄)

img21

嘉峪关(1910年3月拍摄)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肃州、安西直隶州,以安肃道统辖所属各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裁撤清制州、分州、分县、厅,一律改为县。安肃道改为边关道,辖七县,肃州改为酒泉县,嘉峪关属酒泉县管辖。民国三年,又改边关道为安肃道,治酒泉。民国四年改肃镇总兵为镇守使。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裁安肃道,置安肃区。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改安肃区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酒泉、金塔、鼎新、玉门、安西、敦煌、高台七县。嘉峪关仍属酒泉县管辖。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抗战爆发,至公元1941年,东北、华北、华南大片国土被日寇占领,不少人流亡西北,酒泉人口日增,嘉峪关设立税卡,“会极门”外设有百货局办事处。关城驻有军阀军队,关城和长城遭严重破坏,关城城楼、仓库、房舍、庙宇等被拆毁。此时,关下居民仅60多户,约500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