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求最全最大,但求最具特色

不求最全最大,但求最具特色

时间:2022-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求最全最大,但求最具特色[1]在大学出版社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规模不算最大,然而却个性鲜明。鲜明的出版理念:树立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该社社长张天蔚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出版社规模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适应变化莫测的图书市场。

不求最全最大,但求最具特色[1]

在大学出版社中,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规模不算最大,然而却个性鲜明。该社较早提出了走“中而精、中而特”的发展道路,围绕教育做文章,逐渐形成了以大学教材和专著作为主体,以科技图书和工具书为两翼的图书出版格局,在大学出版社中迅速脱颖而出。

鲜明的出版理念:树立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社社长张天蔚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出版社规模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属于自己的优势领域,并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适应变化莫测的图书市场

基于这样的出版理念,该社适时提出了打造图书精品,塑造出版特色,构筑“梅花桩式”的出版格局的思路。它的含义有二:一是在出版特色上,不求面太宽,但求挖掘得深一些,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在选题结构上,避免单一,从而提高了出版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首先,出版社借助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丰富的出版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综合的学科优势,积极筹划和推动高质量的教材、教参和教学工具书的出版,逐渐形成了名校与名牌教材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编辑们主动与相关院系保持密切联系,真诚地和专家教授交朋友,努力熟悉学科建设的进展情况,了解教师编著的构想;出版社先后承担了60余所高校的300余种教材的出版任务,成为教育部指定的华东地区高校工科教材出版基地,为兄弟院校更新教材内容、鼓励教材竞争、推动教学改革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与此同时,出版社突出抓好国家级和省级部级重点图书的出版,继列入“A.E”的1种和“九五”的3种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之后,该社的《从量子力学到量子光学》、“现代汽车高新技术丛书”、“微米纳米科技丛书”和“科学人文丛书”等7种(套)图书又列入了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精品图书的出版,带动了全社图书整体质量的提高和出书结构的调整,逐渐在工程技术类、外语类、文化教育类、制冷与空调类、计算机类、汽车工程类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如汉英词典系列、英汉技术大辞典系列、《新德汉词典》等小语种工具书系列、英语词汇手册系列,可以说做一本成功一本,不仅在版权贸易上有可观的收入,还吸引了一大批知名学者。

对于出版社来讲,图书版权贸易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最近几年,该社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1999年联合引进出版《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等4种书,2000年联合引进出版《大脑型组织》、《企业再思考》等7种书,2001年合作出版《跨文化组织》、《全球企业设计》等15种书,2002年陆续出版了《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资源规划》等13种书,“中欧工商管理译丛”目前已成为工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卓越领导、创新管理等领域著作中的精品,成为该社效益较好的品牌图书。

独特的经营机制:实施哑铃战略

着眼于创建一个与交大地位相吻合的一流的大学出版社,必须从内部机制入手寻找新的突破。为此,张天蔚提出了颇有创意的“哑铃战略”,即“哑铃型的组织机构”,构筑出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两个主打实体,挑起两头的“扁担”是一套能服从市场需要的生产及服务机制,它包括书稿加工、设计制作、校对、图书印制管理等环节。

编辑室优化组合,职责分明

近年来,出版社先后两次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将原有的组稿、选题较为宽泛的4个编辑室优化组合为理工科、外语、信息技术、文科等5个编辑室,每个编辑室就是一个项目组,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图书选题。各编辑室把主要任务放在策划上,主要负责图书项目的策划,对内对外统筹处理和经营分管的图书项目,策划范围包括选题、作者、出版时机、宣传方案、营销技术等方面。而这些编辑室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科室,图书选题策划得好,这个模块就得到加强;个别选题市场变化了,出版资源改变了,就可能萎缩,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推动专职编辑从文字加工型向选题策划型人才转变的同时,出版社加强了人员从技术型向技术管理型的转化,许多技术性工作,如文字编辑、设计制作、排版、校对等,逐步外移,依靠社会化服务来解决。

出版社的发展之源在于选题开发和编辑策划。如今,交大社的编辑自主策划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巩固了已有的品牌,还不断开发新的选题,使交大社每年都有二批有生命力的选题问世,对提高图书质量、优化出书结构发挥了巨大作用。

市场营销力度加大

哑铃战略的另一头便是,面向市场,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出版社明确提出发行部门肩负着两大责任,既要积极研究把书销出去的营销策略,又要注意市场动态分析,为选题策划、销售、开发提供反馈信息,为社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改变思路使得出版社的图书发行工作进一步市场化,建立起了适合自身图书特色的营销网络,策划与营销也逐渐实现了“两头与市场对接”的局面。去年,发行部门整合营销力量,除加强对特色图书的营销力量外,还加大了对重点教材和图书的投入,约请专家教授审读重点图书的书稿,撰写图书评论和介绍,增强新闻媒体和专业期刊对重点图书的宣传力度,不仅扩大了自身的辐射能力,提高了出版物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逐渐扭转了编辑和发行“两张皮”的现象。

完善的管理体制:全员聘任,全程监控

张社长认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是:95%的资源,5%的管理,而5%的管理正是整合95%资源的关键点。

用人制度科学而又充满竞争活力

该社建立起了科学而又充满竞争活力的用人制度。2000年出版社颁发了《全员岗位聘任实施细则》,在社内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度,通过定编、定岗、完善岗位职责,采用两级聘任,双向选择的办法,及必要的人员流动措施,转变了职工的就业观念,强化了竞争上岗的理念。经过多年的实践,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已经成为全社人员的共识。

立足于出版社事业的长远发展,出版社加大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力度,注意为年轻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积极引进办社骨干,选留优秀毕业生,制定相应政策,在待遇方面向较高学历的人才倾斜,同时对其工作考核实行分步到位,确定相应的“保护期”。鼓励社内现在岗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取得学位后,补贴学费,并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相应的服务期。经常组织社内业务学习或工作经验交流,邀请资深编辑或有关专家做专题讲座。

在分配制度上,该社鼓励全社人员积极组织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书稿,进一步完善项目负责制,对单独各项的横向任务实行独立核算、逐年结算、效益挂钩、创收提成的办法,直接将出版社的经营收益与职工奖金的基数进行挂钩,激发了职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全流程监控措施严密有效

提高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加强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的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不遗余力地强化全员参加的全流程监控的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出版社开设“社长老总论坛”,先后邀请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上海辞书出版社老社长、上海科技出版社社长介绍先进的办社理念和质量管理经验,形成了保证图书质量的强大的舆论氛围;其次,强化事前监控,重视抓好编前的书稿撰写质量,印发《撰约须知》作为写稿和审稿的规范,杜绝不符合编校质量要求的书稿进入印制阶段。

【注释】

[1]本文原载2003年5月30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作者金鑫,原文标题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不求最全最大,但求最具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