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严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把大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尽快形成合力,从组织、领导角度主动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体系的构建。建立人数众多、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而又热心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明确工作任务,认可工作量。

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严 骁

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把大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积极推进研究型学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是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的区别之一。吸收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构建新的教育平台,全面推进基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教与学,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大学生课内外相结合的创新活动体系,是当前学生工作、教学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层次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水平,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把相当部分大学生从网络世界拉回到学习之上,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在更高层次上,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能使大学生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造、构建合理独特的知识结构,为激活创新智慧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营造高层次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集参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其中的文体类活动丰富多彩,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起到积极作用。但校园文化是多元的,缺乏科技创新这重要一元,校园文化就显得有些单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得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调研、实验试验,形成有一定科技含量或创新意识的作品,这对校园、对个人都是益事,也使得校园文化更加富有层次与和谐。

4.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校教学概念的突破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科技创新活动,最低层面为增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同时,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也要付出辛勤劳动,装满一桶水才能给学生满满一杯水。较高层面,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势必冲击传统的“教师讲授”、“课堂学习”的教学概念,而把一切有目的地促进学生知识增长、能力增进、素质增高的活动都视为“教学”,一切依据专业目标计划来增强学生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都视为“课堂”。

二、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学校增设“电子设计”和“数学建模”等实践教学内容

学校将此内容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更好地训练学生实际设计和动手能力,更通过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的平台,取得卓越的成绩,使课堂内外教学成果得以显现。但随着学校的发展,原有列入培养计划的科技创新活动内容就显得不那么宽阔,我校大量管理、经济人文等社会科学类学生亟待拥有自己可以参加的实践教学内容。

2.科技创新活动以全校范围内开展的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竞赛为主导

我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通过校内这些竞赛选拔优胜个人和团队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但我们也发现,以竞赛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活动普及面不够宽广,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反差。能达到预期目标获得奖项的毕竟只是少数,因而,即便是具有热情的师生在此面前也冷却了三分。

3.学生对科学的崇尚与现实参与之间的反差较大

我校的大学生一方面崇尚科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却不够,在行动上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随波逐流”,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4.现行的大学生评价体系不能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

现行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与奖学金及各类荣誉评定办法没有把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课外科技活动的考核指标标准也较难制订、评价体系不易操作,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评价体系的构建。

5.教师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指导力度不够

在从事课外科技活动时,大学生的想法往往比较粗浅或过分理想化,还有相当多的大学生有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却没有成熟的想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或引导。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不高。这也是目前制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的重要因素。

6.缺乏制度保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有待构建

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虽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师生的认可和参与,经费也逐步得到落实,但是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参差不齐,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差异明显。这虽然有师生个人的原因,但从外部环境上看,学校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的保障与尚未构建完善的持续性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是主要原因。

三、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各部门真正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当前,为了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相关机制。(1)组织协调机制。学校可以成立由主管教学、学生工作的领导牵头,学生处、教务处、科技处、团委的负责人组成工作机构,在一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负责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协调、指导教师的落实、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及其相应的激励政策、科技成果的评审、宣传发动以及日常协调和管理。尽快形成合力,从组织、领导角度主动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体系的构建。(2)教师指导机制。建立人数众多、结构合理、经验丰富而又热心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明确工作任务,认可工作量。(3)设施保障机制。设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开放实验室,使大学生有固定的场所可以开展活动。(4)评价奖励机制。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机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评价与奖励机制,特别要与奖学金、荣誉称号、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政策挂钩。(5)扶持机制。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金,以项目申报的方式支持和鼓励有潜力的学生,并对其项目进行重点资助,对广大参与学生予以一般资助,并支持和鼓励科普性质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2.设立大学生科研学分和评估体系

科研学分在英美等国的著名大学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但在国内却很少实施。只有少数重点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Program,简称SRTP)。[1]这些学校通过实施SRTP,以此为载体,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的管理模式。学校可以以此为基础,在调研取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设立类似SRTP的普及性的、常规性的科研训练计划,同时在课内学分中引入科研学分,与已经存在的“电子设计”和“数学建模”一并整合,从而构建起第一道普及面较广、具有一定刚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机制。当然在这中间我们必须把握的一条理念是:提供给学生科研训练的机会,使学生深入科研与创新的过程,了解科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与方法,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而不在于希望大学生能够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创造、希望大学生能发表论文、希望大学生能获得多少荣誉。

3.以各类竞赛为着力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构建以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为龙头的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为主体,以学校科技文化节、研究生科技文化节等群众性科普活动为基础的创新体系。理顺现有的活动体制,搭建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框架,形成合力,推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学校可以以创新学分为基点,打通前文提到的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将毕业设计、学位论文、学科竞赛、课程论文(读书报告)等与其接轨,将“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赛事作为科研训练计划的优秀成果进行总结、评比,从而构建起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第二个层次,即以竞赛为直接目标的有针对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灵活多变的全方位的活动体系。

4.制定假期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

利用寒暑假时间相对集中的优势,设立为期3~6周的与在我校已经形成良好氛围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暑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通过科研计划,提升社会实践本身的科技含量,使大学生的科技成果(主要是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有利于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与锻炼有机结合。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

参 考 文 献

[1] 叶民,魏志渊等. SRTP:浙江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成功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

[2] 杨文,封云等.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模式构建与实践.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4)

[3] 任小龙,李波等.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4] 郑美玲.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年探索,2005(5)

[5] 戚明钧. 复合型应用性IT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高教探索,2005(1)

[6] 魏志渊,毛一平.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讨. 高等理科教育,2004,54(2)

[7] 沈永良,王欣等. 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模式研究.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7):7~8

【注释】

[1]目前国内开展此项活动的高校并不多,其实施方法也大体相同。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分别于1996年、1998年开始实施,每年一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研训练。其大概实施方法为:学校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校、院两级指导工作组,负责项目的规划、审核、检查、验收、评价等相关标准和规范。教务处对项目实施制定有关政策、条例、管理目标、工作程序等。SRTP的实施对象主要为一至三年级的本科生和在校教师,SRTP实行双向选择。SRTP的项目来源:学生立项(学生自己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研究、调查);教师立项(教师的科研项目);企业立项(企业设立的专题科研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