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意义

研究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意义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研究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意义一、学习心理的研究(一)学习心理的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心理”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认知心理、学习态度三方面的内容。心理年龄特点是学习心理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以上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心理调控能力以及健康的学习心理,消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中学生也有学习心理上的迷信。

第一节 研究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的意义

一、学习心理的研究

(一)学习心理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心理”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情感、认知心理、学习态度三方面的内容。当我们参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时,我们会发现,信息的丰富性、环境的交互性、评价的及时性、学习模式的新型性(人——机——人)等都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

任何学习过程,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注意、情感、意志、情绪等;另一类是有关认识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引自: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学习的效果如何,与这些心理过程的发展水平有关,而在学习过程中,也促进它们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师生双方活动都必须依据心理活动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学习心理规律,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由学习动力、学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自我评定力等部分组成(引自:曾欣然,《教育心理发展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遵循“动机激发——感知觉察——理解思考——记忆保持——迁移运用——学习自我评价”等心理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学习活动心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注意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的激发,遵循事物认识的客观规律,培养学习的记忆、思维、分析、综合、概括及应用的能力,那么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也才会做到善学、乐学、会学,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学习心理具体内容

学习心理包括:良好的学习心理、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认知心理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

心理年龄特点是学习心理重要的指标之一。所谓心理年龄特点是指在某一年龄阶段,学生所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心理特点,不包括这一阶段出现的个别特点。心理年龄不等于学生的实际年龄。因为年龄本身并不能决定心理的发展。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是由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以及个体的实践活动来决定。

1.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1)精力旺盛,好像有使不完的劲,情绪和志趣都不稳定,遇有好成绩沾沾自喜,碰到挫折灰心丧气。对科技、文艺、运动等都想尝尝滋味,但缺少恒心,自控能力较差。

(2)渴望独立,有强烈自尊心,厌烦婆婆妈妈式的关怀。有成人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成人行为,但又时时流露幼稚的儿童心理。

(3)想象能力迅速提高,与小学相比,抽象思维已占优势,但还需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才能做出符合逻辑思维的结论。

(4)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很大,有主见,不轻信别人的建议,会分析问题。但是又常会出现片面、主观、偏激和简单化的缺点,解决问题多毛毛糙糙。

(5)由于体力增大,生活经验和知识的不断扩充,能承受突然增多的学科门类和难度教大的理论知识。

2.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1)智力已趋近和相当于成人水平。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有根据语言、文字或图象示意重新塑造,或者创新形象的能力。

(2)兴趣广泛,会按照自己志向选择某项活动或偏爱某门学科,对此孜孜不倦,勤奋好学。欠缺的是,往往期望过高,奇迹未能出现。富于幻想,憧憬美好的未来,为此发奋图强,积极向上,也能为此自甘堕落,铤而走险。

(3)眼界比少年开阔,开始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内大事,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能与旁人争论不休,坚持己见,不轻易被人折服。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

针对以上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心理调控能力以及健康的学习心理,消除他们的学习心理障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不仅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心理因素,诸如情感、动机、意志、品质的影响。心理因素构成了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培养,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动机转化为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中学阶段是第二个生长高峰时期。除了身高、体重、性发育的巨大变化之外,精神系统的结构已与成人无大差别,脑量也接近成人,这时精力充沛,吃的下,睡得着,体力容易恢复,很少感觉疾病。这些优越的生理条件为青少年发奋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因此,中学生阶段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3.培养健康的学习心理

所谓学习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和统一,它是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学习中取得的。

几种常见的异常的学习心理:

(1)狭隘和对立

狭隘一般表现在:常为一些细小的事生小心眼儿,或多心病,如教师在评分时有一分半分之差,有的学生就会斤斤计较,争个不休,指责教师偏袒某人,或者故意刁难。由此耿耿于怀,认为自己学习无论多好,老师也不会为自己打高分的,且自己也无法在班上出人头地了,而放弃了学习。

对立是指你要东,他却偏西。例如,教师说画面浅色好,他偏要画上深色,尽管全班同学都用浅色画面。硬要对着干的学生,虽然明知自己错了,但他偏要顶牛。

(2)怯懦

怯懦一般表现为:严重的缺乏自信心,非常害怕在大庭广众,甚至熟人的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讲课时,叫一个平时很大胆的学生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答案就在课本中,照课本念就行了。但是,这个学生这时全身紧张,手足无措,在老师的引导下,他才结结巴巴的回答,并读错了几个字。这种学习心理上的怯懦,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非常的大,当学生在学习上碰到问题时,不大胆的去问老师和找同学一起商量解决。久之,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

(3)思维紊乱和迷信

思维紊乱是指思维方法和内容都与健康人大相径庭。其方法样样都是以一个人为中心,但是并不考虑利害,更想不到客观上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如老师和同学都说学习要先易后难,他认为见难就上,倒过来才好;一件事可以直截了当解决的,他却要兜圈子干,做了许多无用功反而沾沾自喜。这种学习心理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做了许多无用功,使之学习效率低,而且导致思维不连贯、迟钝。

有的中学生也有学习心理上的迷信。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左右一切和决定自己的命运,相信算命和看手相、生肖相克,做什么事都要选择吉利的日子。如:考试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在教室中坐什么方位,才利于自己学习;哪个老师跟他有缘,就听哪个老师的课,哪个老师跟他没缘,呵呵,对不起。这种异常的学习心理会使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青少年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不求上进,一生碌碌无为。

4.学习心理的派生——学习动机

动机与学习是密切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学习,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所谓学习动机,就是指驱使人们进行某种学习活动,以及达到一定目标的一种动因或力量,它与个人的需要,兴趣等其他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的动机有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心理学家对动机的分类也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而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这种分类是绝大数心理学家所公认的。就学习动机而言,外部动机的动力或源泉来自学习活动以外,最典型的是奖惩,其次有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以及学习效果的反映,学习竞赛等等。外部动机的特点是其作用一般是短暂的;内部动机的动力或源泉则来自学习活动本身,如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与外部动机相比较,其作用比较持久,并具有主动性。学习动机的维持,主要是靠内部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划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的工作就是要采用各种外部诱因,来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中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着的一些误区:

(1)学习被动

表现在:其一,为了应付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要求,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检查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学习兴趣,不想学习、讨厌学习,学习没有意思。

其二,觉得读书太苦,不值得,在体脑倒挂,暴发户高消费的影响下,学习态度不好,学习不刻苦,逃避学习。

(2)学习没有崇高目标

表现在:其一,不学习没有好的出路,所以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有好的出路;读书、出国或赚更多的钱,会有更好的享受。

其二,学习为面子,考上重点中学,考上了大学就高人一等,感到脸上光彩,父母也荣耀;学习为自己,学好数理化外,走遍天下都不怕,把知识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

5.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根据以上的问题,我们怎样引发学生的动机呢?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就是因为,没有一种方法能做到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使某一种方法在某种情境,某部分学生中颇有效果,却可能在另一种情境,另一部分学生中毫无作用。所以对我们教师来说,能够做到的就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动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利用好奇心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感到迷惑;二是利用悬念使学生急于想知道“接下去会发生什么?”“这样下去的结果会如何?”等等。比如:现在的孩子从众心理较强,喜欢追星,有些出于好奇心,人云亦云,盲目追随大流,一些时尚的,新潮的服装或发型等,都想尝试,尝试过后,知道结果是好是坏,自己能分辨是非善恶,如何正确选择。这样,教师就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的天然感染力及制造悬念的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引导全班投入了创造性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可能促使他们的兴趣保持下去。

利用学生对社会认可、自尊与成功的渴望。

我们每个人都想让别人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希望受到朋友们的尊重。我们都渴望着成功,需要成功,以建立起自尊心。因此,好的教师会给自己的学生以大量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此时,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师也能在他身上发现可以表扬的东西。而一个人的成功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就是最大的快乐,此时,仅仅是成功的感觉就足以成为动力。所以,教师应当努力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或多或少的成功。但要注意区分事情的难易,结合学生的能力差异,使分配给学生的工作与他的能力相称。

(2)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有价值的

使学生感到他的学习具有价值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本人要对教材的重要性真正确信不疑。因为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被教材的精神所感染。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课具有“当前价值”和“内在价值”。因为,如果一个学生一旦确信,自己所学习的东西是生活所需的,那么他是愿意学习的,而当他真的想学什么东西时,一般会立刻就想学,而如果他觉得这些课程的内容可以在长大以后再了解的话,那么他就会转向在他看来现在更为迫切的问题上去。例如:教师可以就学生日常关心的事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比如,可以把学校和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引进教学活动中;可以指出现在所学的东西能如何运用于其他学科和其他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试着把所讲的课与学生已有的态度和兴趣结合起来。

(3)注意营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氛围

学习动机的引发,一般而言,应该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当避免使用令人不快的教学方法,避免可能引起憎恶与对抗心理的其他任何做法,必须创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应当少用惩罚,使用惩罚容易造成一种阴郁不快的压抑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只能是三心二意地学习,在这种情绪下,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是不可能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绝对不能侮辱学生,因为那只会引起对立,应当使课堂成为快快乐乐的地方,充满笑声、幽默,充满合作、愉快的气氛,因为人们的心情愉快,才愿意学习,也才能学得更好。

(三)学习心理研究的意义

在实施新课程,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师必须要认真研究学生,要把学生视为有个性、有活力的能够自我建构的生命体。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考虑学生,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潜在的发展可能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但要分析学生群体的情况,更要注意部分学生的实际,也要考虑个别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

学习心理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掌握心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的本质和学习的规律都体现为心理变化过程及其变化的规律。学习心理的研究必须把重心放在对心理变化规律的把握上,只有将心理变化的规律掌握了,才能够把握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习质量。

二、学习方法的研究

(一)何谓学习方法

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程序、道路和途径,严格地说,方法应该是“按照某种途径”这个术语,是指某种步骤的详细说明,这种步骤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的。这些步骤的性质及其说明的详细程序取决于所寻求的目的以及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的多样性。这样说来,方法是多样的,科学方法因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

1.何谓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而选择和遵循的步骤和程序,是学习活动必经的途径和道路。归根结底,学习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身能力的方法。学习方法受到学习规律的制约。学习规律决定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

2.学习方法的心理基础

学习方法有许多种,但是从心理学出发,可以按照学习的心理机制与心理特点,从以下几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方法分析其心理基础。

(1)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方法。事实性知识主要指各门学科中的具体现象、事实等。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记忆和理解,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接受外界信息时所参与的感觉器官不同,对信息的保持率也有差异。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加深大脑的印象,可以在大脑中留下更多的回忆线索,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因此,对事实性知识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包括视、听、触、嗅、味)协同活动,做到对事实的全面感知,这样可以加深对事实性知识的印象,增进理解和记忆。

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事实性知识时,不能停留在听明白的层次上,还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并将观察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可以通过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深刻,增进学生的记忆。

抓住事实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性知识并非是一些孤立知识点的简单堆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一是事实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事实性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三是事实性知识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联系。

注意归纳,使事实性知识网络化。学生常常感到事实性知识零乱、难记,往往是没有掌握事实性知识的结构或内在联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如果是孤立的,在运用时就会发生种种障碍,也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能够形成系统,能够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网,才能运用自如,也就不会在综合性的问题面前表现出太多的困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才会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平时分散、孤立学到的事实性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事实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分散、孤立的知识成为彼此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

(2)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方法。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性类型。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理论都属于这类知识。概念性知识的特点是抽象概括性和组织性。如儿童第一次见到某只猫,知道这只猫右耳朵,嘴巴旁边长有胡须,有四条腿,会喵喵的叫。这些特征对所有的猫来说是共同具有的,儿童此时的认识就超越了单个猫的特征而有了一定的概括性,也可以说,儿童形成了有关猫的概念性知识。又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心率较慢”描述不是我们认识的单个人的情况,但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率通常较常人慢的特点。这种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也属于概念性知识。猫的概念还与宠物、老鼠、动物等概念密切联系,按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就属于概念性知识。

(3)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程序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有联系也有区别。运用程序性知识可以获得概念性知识,而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则是程序性知识运用的前提条件,但程序性知识要回答如何做的问题,而概念性知识则要回答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

3.学习方法研究的意义

学习方法是对学习规律的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必然体现人们对学习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科学的学习观为理论前提的。学习观不科学,对学习过程的规律认识浅,运用起来自然不会深刻。偏离学习规律的学习必然是事倍功半,收到相反的结果,在学习方法上表现为无计划、程序混乱。

人既要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含义就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就是高效地进行学习。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安排学习活动的最佳程序,选择最佳途径,即学会选择、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研究学习方法的意义

1.有助于在校的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我们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拥有精锐的工具、具备适当的手段。在学习活动中同样如此。对于学生而言,适宜的学习方法就是“利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顺利、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课程增多了、内容更难了,这对于学习速度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停留在苦学、勤学的水平上,将很难应对学业。因此,中学生必须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方法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2.有助于毕生的学习

在当今的知识社会里,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事情,一个已经迈入社会的成年人,同样面临着学习的问题。因为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如果不随时学习、充电,很快就会对新技术、新知识一无所知,从而被淘汰出局。

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为容易。”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但学习方法则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3.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勤于思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通过理解知识而掌握知识,而不要死记硬背。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机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学习更牢固、不容易遗忘,并且容易发生迁移,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反,机械学习容易遗忘,往往只能应付眼前的考试,考试结束之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置疑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获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增长。因此,要善于思考,鼓励自己提出质疑,而不要做“思想的懒汉”、“接受知识的机器”,只知道囫囵吞枣,而不知道进行咀嚼、消化。

  ——勇于发问

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有时,父母或者老师会对你的问题感到不耐烦,那是他们的不对,你并没有错。千万别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放弃自己的正确行为。所以,你一定要继续保持发问的勇气!

有时你可能对于提问有很多顾虑。比如,担心别人说自己笨,担心问这个问题很傻,担心问多了老师会不耐烦……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都不是羞耻的事情,更何况是向老师请教呢?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否则,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修补起来会更困难。

  ——善于练习

学习是离不开练习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强调的就是练习的重要性。如果以为能听懂老师讲的知识就足够,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经过练习的知识是不会牢固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进行强化训练,以增加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执笔人 李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