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与环境

心理与环境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把环境对人心理的作用绝对化。家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方面。家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重大的家庭变故,如亲人死亡、破产、失业、失学等,会对人的心境发生影响,甚至有的人会产生个性改变或严重的心理创伤。
心理与环境_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 心理与环境

心理学所讲的环境,是指主体之外的、可以对主体发生影响、与主体建立关系的各种事物,如自然、家庭社会等。在心理学史上,有的学派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被称作“环境决定论”,其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在起作用,先天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后天因素主要是指环境。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把环境对人心理的作用绝对化。

肯定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巨大作用,说明了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这种反映是辩证的、能动的反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反映。正是由于心理是辩证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才有各不相同、又有规律的人的心理活动。

一、心理与自然环境

(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一般是指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生态、资源等。自然条件对人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个性方面。

一个地区如果自然条件较差或者人稠地少,谋生不易,相对条件较好的地区而言,人们要为生存和发展付出更多的努力,往往就造就了这个地区许多人的不畏辛劳、努力进取的个性。例如浙江温州地区,山多地少,人口稠密,为了生活和发展,许多人不畏艰辛,离开家乡,甚至漂洋过海,到各地谋生创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许多温州人的精明肯干、讲求实效、不畏辛劳、努力进取的个性。

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牧区,气候寒冷、地广人稀,牧民经常要独自放牧、生产和生活,要独立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自然条件下生活的牧民,往往具有热情、刚强、粗犷、豪放的个性。

(二)气候

气候对人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心境方面。

在我国多数地区,四季气候有明显的差别。我国地域辽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很大。一月的黑龙江省是冰天雪地的寒冬,而一月的海南省却仍然是温暖如春。对人而言,最感到舒适的气温是20~25℃、相对湿度是45%~55%。一般说来,我国多数地区只有春季和秋季的一段时间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才能达到或接近于这个范围,所以春季和秋季往往是人们感到最舒适的季节。

人们常用“春光明媚”来形容春天,用“秋高气爽”来形容秋天,在这两个描写季节的词汇中,人们已经隐含了对春天和秋天愉悦的心情。人们用“寒风刺骨”来形容冬天,用“酷暑难耐”来形容夏天,表达了对严寒和炎热无奈的态度。

当人们处在寒冬和酷暑之中,如果没有地方可以躲避,身体的不舒服会影响到心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时,容易变得急躁。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到了六七月间的梅雨季节,阴雨绵绵,闷热潮湿,不少人就会容易烦躁,感到心情压抑。

在人工环境里,通过空调装置,使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既可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可以改善人的心境。

(三)景观

人的情绪很容易受景观的影响和激发。

人们来到风光独特的地方,很容易受到环境的感染,产生出相应的情绪。诗人李白来到秀丽的庐山,才能吟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著名诗句;来到汹涌的黄河边上,触景生情,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

一般说来,人们在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地方,会产生愉快、平静的情绪,容易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人们在大海之滨、高山之颠的地方,会产生舒展、崇高的情绪,容易排解生活中的忧郁。人们在高楼密布、车水马龙的地方,会产生紧张、兴奋的情绪,容易激发对生活的追求

景观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它们都可以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室内装璜布置也是人工景观的一种,适宜的室内装璜布置有利于人们产生适宜的情绪状态。比如,心理咨询室应当布置得简洁、平和,不宜过分复杂和过分温馨,这样有利于来访者平静情绪、集中精力接受心理咨询。

二、心理与社会环境

(一)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人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就是家庭,教育心理学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许多动物,会把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物体认作自己的母亲。比如,小鸡、小鸭、小狗等动物,都有建立亲子关系、认识周围世界的关键期。

img25

图1-20 洛伦兹(Lorenz)与他的“鸭宝宝”

小鸭出生后第13~16小时是认识自己母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只要是能动的物体在它们眼前出现,就会被当作自己的母亲。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小鸭就很难建立起对母亲的认识。这一情况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洛伦兹发现的。他用自己当实验品,客串了几只鸭子的“母亲”,即使在游泳时,小鸭们也不愿离开自己的“洛伦兹妈妈”。科学家们认为,可能人类的许多行为和能力也存在类似的“关键期”。

家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生观和生活态度方面。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处世之道、行为方式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正直、勤奋,家庭和睦,孩子往往也会积极上进、有良好的个性;反之,则会对孩子心理和个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家庭环境对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重大的家庭变故,如亲人死亡、破产、失业、失学等,会对人的心境发生影响,甚至有的人会产生个性改变或严重的心理创伤。

(二)人际环境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是人的集合,人际环境是人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

对每个人来说,他的人际环境分为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和不同交往频率。从范围来说,可以分为亲人、朋友、同学、同事、战友、客户、邻居等等。从层次来说,可以分为亲密、密切、熟悉、一般关系、不合、敌对等等。从交往频率来说,可以分为密切交往、经常交往、偶尔来往、从不来往等等。

一般说来,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他的人际环境范围逐渐扩大,但是受环境和精力的限制,他经常交往的范围却只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经常交往才能发展起亲密、密切和熟悉的关系。交往层次与交往频率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交往频率越高,越容易发展起密切的关系。

人际环境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的作用。亲爱、友善、和谐的人际环境,会使人形成愉快的心境。猜忌、争斗、敌视的人际环境,会使人形成烦恼和紧张的心境。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没有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人往往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良好的个性总是伴随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个性成熟的人,都同他人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他人,容忍他人的缺陷和不足,能够对他人表示同情,具有给他人以温暖、关怀和爱的能力。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往往都可以很好地接纳他人,同他人的关系也比一般人深刻,对他人有更强烈的友谊和更多的爱,他们同他人的交往和人际关系都很好,他们有许多有利于与他人积极交往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个性特点,而且他们往往都来自人际关系良好的幸福家庭。(27)

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因人际关系引发心理问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这既可能是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当事人自身个性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归之为人际环境方面的问题。

(三)学习和工作环境

除幼儿和老人外,对大多数人来说,或者从事学习,或者从事工作。学习和工作环境对人的心理也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硬环境,一个是软环境

所谓硬环境,是指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的硬件设施条件、规模、行业中的位置、待遇、福利等等,即那些看得到的、可以用数据清楚表述出来的东西。良好的硬环境,可以对人的心理发生积极的作用。一个人在现代化的、设施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或在行业排名领先、收入丰厚的公司工作,会产生自豪的感觉、快乐的心情,对生活也容易有积极的态度。现在,有许多企业和学校很重视硬环境的建设,因为这不仅代表一个单位的实力,而且会对学习、生活、工作在这个环境中的人传递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在本单位学习或工作,同时也可以向外界展示本单位的良好形象。

所谓软环境,是指所在学校或工作单位的组织文化和组织气氛。一个人生活在积极进取、严谨负责、团结协作的环境中,或者生活在得过且过、混乱推诿、勾心斗角的环境中,都会逐渐熏陶出带有组织印记的个性和做事风格。现在,许多学校和企业都十分重视组织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积极和谐的组织气氛,其目的就是要潜移默化地改变组织成员的心理结构,引导组织成员向着组织目标前进。

学习和工作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个性和行为方式上。特别是软环境,它对人的个性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人讲“环境塑造人”,这个环境主要就是软环境。

(四)生活事件

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如上学、恋爱结婚就业、生育等等,这些事件对人的心理都要产生影响。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甚至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

生活事件有正性和负性之分。

正性的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有良好的、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心仪的学校、与心爱的恋人结婚、职位提升、获得奖励、好友久别重逢等等。人们常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也是这个意思。

负性的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有打击和消极的作用。比如,考试不及格、患病、失恋、失业、亲人去世等等。一些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甚至可以使人精神长期消沉。

面对生活事件,无论是正性的还是负性的,人们难免要产生心理紧张,甚至应激。对生活事件,美国心理学家霍姆斯(Holmes)与拉赫(Rahe)曾经做过长期的研究,编制了一个量化一个人在最近时期所经受的应激的量表(表1-4)。在该表中,正性与负性生活事件混合排列,列出了生活事件与相应的心理应激的强度即生活事件单位(LCU)。答卷者要圈出过去6个月中发生的所有生活事件,并把与之相关的生活事件单位(LCU)相加。如果总分>300可确定有重大生活危机,总分在200~299范围可确定有中度生活危机,总分在150~199范围只有轻度生活危机,总分低于150则是正常的。研究发现,在过去6个月中有重大生活危机者,比起较低生活应激水平者,其生理疾病发生率高。(28)

表1-4 生活事件等级与相应的生活事件单位(LCU)(29)

img26

三、心理与文化环境

应该说,文化环境也是一种社会环境,但是,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是一种主要是对人的认识结构发生影响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是深刻和持久的。

(一)民族与历史

截至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共有2000多个民族,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分别处于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历史英雄人物。各民族通过自己的历史教育、英雄人物教育和传统习惯,在本民族的群众中形成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这两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例如,直爽豁达、对人热诚等性格特点,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但在有些民族中却表现得异常普遍和突出,如居住在我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几乎人人都具有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粗犷勇猛、顽强等性格特点。如此普遍的强烈的性格表现,不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

历史总是与民族和国家相联系的,历史教育往往也是民族精神教育。例如,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相比,一般说来,有着更强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这是由于,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往往比多数民族经历了更多的生存危机,历史和现实的忧患,使少数民族更加重视自己民族的主体性、民族精神和自尊。

民族心理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特定民族的心理特征通过本民族成员的社会化过程世代相传,并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与改变。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遇到少数民族或外国的咨询对象时,应当注意咨询对象特殊的民族心理,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细心做好咨询工作。

(二)风俗与习惯

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和习惯。风俗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表现,是影响广泛和深入的人的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心理结构)。比如,中国人过春节,讲究全家团圆,只要可能,即使路途遥远,也要回家过年。正是中国人的这种风俗和心理,造成了每年春节交通运输的紧张繁忙,火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

风俗是世代继承流传下来的群体行为方式,具有民族性、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形成风俗和改变风俗都需要较长的时期。一旦形成,就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习惯是个人养成的个体行为方式,具有个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和要求,使人形成一定的习惯或改变一定的习惯。而且,在环境改变了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习惯可以消退。

风俗和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长期风俗和习惯的熏陶,会潜移默化地在人的心理留下影响,用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形成了一定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支配人的行为。例如,在我国江南地区,室内一般没有取暖设施,到了冬季,人们习惯在室内多穿衣服以抵御寒冷,同时打开窗户流通空气。受习惯的支配,一些江南学生来到北京上学,到了冬季,虽然室内有暖气,但是他们仍然习惯地在室内穿棉衣和打开窗户。也是受习惯的支配,现在江南地区的许多大楼冬季采取中央空调供暖,但是不少本地人不习惯,他们宁可关闭空调,在室内穿棉衣和打开窗户。

注意到风俗和习惯的区别,对于心理咨询是重要的。对于某些心理问题,如果涉及到风俗,不要有让咨询对象改变风俗的想法,而要用其他方式去解决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因为风俗是咨询师无法改变的。如果涉及的是习惯,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行为矫正、认知疗法来改变咨询对象的习惯,通过改变习惯来解决心理问题。

(三)时尚与从众

时尚与从众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妇女和青少年影响较大。时尚是某一时期社会上追求新潮和品味的人群崇尚的某种行为和生活方式。所以,时尚总是同从众相联系的。

时尚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时尚总是在变化的,时尚是短暂的,时尚是一个接一个的,旧的时尚落伍了,新的时尚又兴起,时尚是一个旧浪不断推前浪的连续过程,追求时尚也就是追赶流行的潮流。

时尚具有标志一个人的爱好、品味、身份、经济实力的作用。讲究时尚、追求时尚,可以显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实力,因此追求时尚成为一些人显示身份、满足心理虚荣的一种活动。

追求时尚在城市要比农村显著,在大城市要比小城市显著,这是因为,时尚具有身份认同的心理作用。一个人讲究时尚、跟得上时尚,就能够与同样讲究时尚的人群归入一类,获得认同,成为圈子内的人,成为某类群体的一分子。如果某人认为这个时尚是有品味的,他会为跟上时尚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自豪。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明明经济实力不够,但是也要节衣缩食,省下钱来购买能够显示品味的物品。例如,报纸上曾经介绍过,某女青年宁可天天吃青菜和泡面,也要省下钱来买个LV牌手提袋挎在胳膊上。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做,图的就是心理上的满足和自豪。

追求时尚、追赶流行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从众行为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引起从众行为的压力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想象的。很多情况下,个体想象中的群体倾向也会对个体行为造成压力,使其选择与想象中的大多数倾向相一致的行为。二是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选择而从众,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其表现为“人云亦云”的盲目跟从。三是尽管从众有时并非个体本意,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即表现为自愿性。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一些很重要的原因影响着从众心理的产生乃至引发从众行为。从众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习他人的智能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和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众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它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个性,束缚了思维,扼杀了创造力。(30)

(四)传播与媒体

在当今世界,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速,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重大事件,几分钟之内就可传遍全球。大众信息传媒的空前发达,对当代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现代信息传播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也给人们带来信息增多的压力。面对一件普通的事情,过多的信息会给人带来选择的心理压力。内容相反的信息,给人带来决策的困难。内容错误的信息,误导人做出错误的决定使人悔恨。例如,2003年美国在入侵伊拉克之前,大肆宣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与基地恐怖组织有关系,利用美国人们对“9.11”事件的恐惧和激愤,获得了多数美国人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支持。然而2年后,事实证明,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与基地恐怖组织有关系纯属子虚乌有,美国发动战争的理由受到了质疑,美国人民在巨大的战争损失面前,心理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出现了许多因战争引起的心理问题。

电视是当代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体,大量的电视节目,在给人们带来信息和娱乐的同时,也制造了“媒体经济”,即利用人们对某类电视节目的关注和电视传播速度的迅速和范围的广泛,媒体利用各种方式攫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例如,2005年湖南卫星电视利用“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制造了巨大的声势,制造了一批明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超级女声”的火爆,与湖南卫星电视的操作是分不开的,全国海选、现场选手对决、手机短信投票吸引了大量的眼球,这些过程用电视实时播放,引起了人们的好奇,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超级女声”一时走红中国。“超级女声”的走红,也引起了一些社会心理问题。一些狂热的追星族,为了用手机短信投票捧红自己喜爱的歌手,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手机,甚至抢过手机发短信投支持票。为了追随自己喜爱的歌手,不惜放弃学业和工作,到赛场呐喊助威。这些追星族之所以这么狂热,是借助打造明星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来投射自己幻想成功的心理。

网络是当代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体,网络以迅速性、交互性、隐密性、开放性赢得青少年的喜爱。借助网络,人们可以聊天、通信、发布信息、玩游戏、观看电影、听歌曲等等。网络的兴起,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使许多人迷恋上了网络,甚至网络成瘾。一些青少年上网成瘾,深陷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荒废学业,成为一种社会问题,需要专门机构和人员帮助他们戒除网瘾。上网成瘾也叫网络依赖,上网成瘾的人把自己封闭在网络世界里,用上网来逃离现实世界,是一种心理问题。目前,已经有许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上网成瘾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