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道治理段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河道治理段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水质监测数据及相关河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段河道的DO、CODCr、氨氮等都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为劣V类地表水。
河道治理段水体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_环境工程专项设计案例分析

1.水质现状

2010年4月14日和5月12日采样得出的水质监测数据如表5-1所示。

表5-1 河道治理段两次水质监测数据(2010年)

说明:4月14日因取样当日下小雨,雨水对河道治理段的水质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N、P浓度相对较低;5月12日因天气连续晴热,水体黑臭,N、P浓度较高。

由水质监测数据及相关河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治理段河道的DO、CODCr、氨氮等都超过地表水V类标准,为劣V类地表水。

2.底质特性分析

河道底质结构为部分泥质、部分塘渣,由浮泥层、污泥层和淤泥质土三层组成,总厚度约为30~40cm不等,主要污染物为死亡藻类、树叶、垃圾等沉积物。

3.生物相现状初步调查情况

治理段河道内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优势种为旋回侠盗虫;无自然生长的水生高等植物。

4.污染源及污染原因分析

(1)内源污染影响:该河道治理段因水域长期受上游和两岸居民区生产、生活污水及死亡植物茎叶、藻类沉积影响,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在河床底部淤积,其通过与上覆水体的反复交换,不断向上释放高浓度污染,成为对水域污染贡献率较大的内源性污染源。

(2)面污染源进入:初期雨水(该河道治理段的雨水汇集区域面积较大,上游及沿河地面污染如居民生产、生活污水,汽车尾气沉降污染物等随雨水地表径流进入河道)。

(3)点污染源进入:汇流区域部分生活污水(老小区雨水和污水管网由于各种原因一般都连通)、泵站补水(补水河水质差时)、市政管网溢流口溢流污水、居民小区餐饮、汽修污水进入河道。

(4)废弃物的进入:两岸居民区内垃圾入河道,以至沉积物和部分漂浮物腐烂污染水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