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的分析

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的分析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论述的方便,也是由于不可能对与主持人角色库中的每一个角色相对应的角色期待都一一展开论述,这里只能将这一系列的角色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内在联系来划分为若干个角色丛,并重点从受众对这些角色丛的角色期待加以论述。由于主持人所具有的朋友、电子家庭成员等角色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角色,我们可以将这些角色集纳成一个角色丛,并称之为社会角色。

三、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

如果说前面对于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主要是从主持人的角度来论述主持人对其角色的自我认知与定位的话,那么这里提及的主持人角色,则是从受众的角度,主要透视受众对主持人角色的认知和定位以及由此对主持人角色产生的心理期待。

为了形象地说明主持人角色的复合型特点以及集中在主持人角色身上的角色库概念,这里不妨以一个简单的图示加以说明(见下图)。在这个图示中,可以看出,如果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区分的话,作为社会角色和职业角色的主持人又可以分出信息传播者、媒介工作者、记者、公众人物等若干个角色。为了论述的方便,也是由于不可能对与主持人角色库中的每一个角色相对应的角色期待都一一展开论述,这里只能将这一系列的角色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内在联系来划分为若干个角色丛,并重点从受众对这些角色丛的角色期待加以论述。由于主持人所具有的朋友、电子家庭成员等角色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角色,我们可以将这些角色集纳成一个角色丛,并称之为社会角色。对于主持人最为独特的公众人物角色,则将其单列出来,称之为公众人物(如下图),这样,就可以通过分析受众对这三个角色丛的角色期待而逐渐逼近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的完整认识,也可发现主持人角色在个人角色、媒介角色和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和统一。

img6

1. 职业角色期待

按照社会学的解释,职业角色“是人们在一定的工作单位和工作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13) 。所谓职业,在现代社会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这里所说的角色或特定的社会位置,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在某项技能或领域方面具有非一般的职业水准和职业精神。因此,一提起职业角色,受众一般也会据此产生两方面的期待,一方面期待角色扮演者能在其工作中找准角色位置,遵守角色规范,发挥角色功能;另一方面则是期待角色扮演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以主持人为例,因其职业主要是信息传播,受众对主持人最首要的期待就是主持人能够遵守信息传播职业的职业规范和原则,并能发挥出信息传播者应有的功能。如果用1991年1月1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1997年1月第二次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来说,就是:“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等。”这些原则和规范如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受众首先希望主持人能够在信息的占有量上胜过自己,“主持人要比自己知道得多”;希望主持人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及时地传递信息;希望主持人传递的信息客观真实……。总之,受众希望主持人尽可能地满足前面所提及的各层次的信息需要。

既然主持人是职业的信息传播者,受众就会对主持人产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水平的期待,如受众可能期待主持人是某个方面的“专家”,具有比普通受众要多的专业知识(如体育、财经类知识等),对某些问题能够发表较为专业和权威的意见;掌握了一定主持节目的技巧和职业素质(如采访、提问),甚至某些职业心理素质(如不紧张、不打嗑巴)等,总之是希望主持人在传播中要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平。当然,由于不同类型的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同,受众对主持人职业角色的期待也并非千篇一律。但不管是针对传播者、演员,还是教师、朋友这些角色,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都不外乎功能和水平两个方面,只不过会因具体情况而在期待的目标和期望值上有所不同。

2. 社会角色期待

从广义上讲,无论是职业角色还是非职业角色其实都属于社会角色,因为不管职业角色还是非职业角色在社会上都会占据一定的位置,而所谓职业角色只不过是社会角色中渗透了较为浓厚的文化色彩而已。这里所说的社会角色则是指与职业角色相对的狭义的社会角色,不是因为职业缘故或在职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角色,而是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基本上与职业无关的社会角色,如朋友、家庭成员以及教师、情人等。对于这类在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社会角色。如果说受众对职业角色的期待偏重的是其职业性的(如专业)话,受众对社会角色的期待所偏重的就是其社会性,或曰社会交往性、情感性。毕竟,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除了职业上的交往之外,人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情感交往和精神交往。具体到受众对主持人的社会角色的心理期待而言,受众往往期望与主持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亲切的、友好的和充满人情味,因而受众往往会对主持人产生许多情感方面的期待,如期望主持人是一个真诚的、充满热情的人,能够与之在平等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轻松、亲切交流的人。如果说受众对主持人职业角色期待对应的是其信息要求层次中的“事”与“理”,那么受众对主持人社会角色期待对应的则是其信息需求层次中的“情”和“趣”,这其实也符合大众传播媒体主要以家庭或休闲状态为主要接收场景的特点。

3. 公众人物角色期待

一般来说,一个人是不是公众人物,从社会的角度考察,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公众利益,二是公众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社会公众人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的公众性,如果一个人长期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不被公众关注的话,其也就逐渐不再成为公众人物。正因公众性是公众人物的显著特点,故人们对这一特定社会角色的心理期待也主要围绕公众性而展开。具体到从事主持传播的主持人来说,受众心理期待的公众性则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公开。道理非常简单,既然是公众人物,就必须牺牲一部分个人的生活空间和个人隐私,就必须公开自己的一些后台情况,这正是本书在主持人印象管理部分所提到的自我暴露。而公开的另外一层含义,即主持人要适当地公开在公众面前露面,在某种程度上这又是前面所说的社会渗透。

第二,公益。一般来说,受众总是期望社会公众人物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至少是不期望公众人物作出某些与社会公益相悖的事情。

第三,公信。即公众信任,与公信相应的是公信力,即公众的信任程度。作为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也是受众对主持人心理期待的一个方面。总之,“一旦成为主持人,他就成了公众人物,也成了媒体代言人,在节目当中的言谈举止就不可能像平常的胡聊神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应该调整控制自己,按照节目的要求及宣传意图去说话,收缩自己的一部分真我”(14)

在受众对主持人公众人物角色期待方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公众人物从其主观愿望上可以分为主动型公众人物和被动型公众人物。主动型公众人物,即有些公众人物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或其他目的主动地去接触媒介以增加自己的公众性,如一些参加竞选的政治家以及有些演艺界明星即属此类。被动型公众人物则是有些公众人物自身并无成为公众人物的意愿,只是因为特殊的地位和机缘而成了公众瞩目的焦点,如一些英雄人物多属此类。而主持人则属于这两类公众人物的中间体或是结合体,一方面主持人能够成为公众人物完全是因为其所从事的职业的特殊性而造成的,主持人是被动地成为公众人物的;另一方面,为了取得一定的知名度或取得社会公众的了解除和信任,进而提升主持传播的效果,主持人有时又有必要主动在公众面前亮相,使自己成为所谓的社会公众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受众对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的心理期待也是既希望其有公众性的一面,又不能太具有公众性。因为主持人的公众性如果太多的话,受众就会因为主持人失去了与他们之间的某种相似性和亲近感,而不愿接受来自主持人的传播;反之,主持人的公众性如果太少的话,又不能满足一般受众对于主持的某种崇拜心理,也会使主持人头顶上的光环有所减弱,亦不利于传播效果的取得。

以上是从主持人角色丛的角度来考察了受众对于其互动对象,从这些分析中,能发现其与主持人自身角色认知和定位存在某种相似性或重合性,这说明目前主持人在自身角色定位及角色的把握,至少在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上还算准确。需要指出的是,笔者所列出的这些角色期待只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主持人及主持传播而言,在实践中,由于主持人节目类型以及主持人的不同个性,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也存在各种差异,如对新闻主持人的角色期待显然不能等同于少儿类节目主持人和体育类节目主持人。另外,受众对主持人的角色期待也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正所谓“观众的期望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不断提高的。旧的期望不断得到满足,新的期望不断产生。”(15) 因此,主持人在对待受众的角色期待上,除了“能够准确地感到你的受众群对你的期望”外,还“要不断发展自我,以变应变,不断满足受众新的要求和期望”。与此同时,主持人也不能唯“受众的角色期待是瞻”,而是 “应该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众的期望给予一定引导从而使之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发展”,绝“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一味媚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