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隐性知识的获得机制,人们在获取隐性知识时通常使用的过程

隐性知识的获得机制,人们在获取隐性知识时通常使用的过程

时间:2022-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这个模型,可以阐明隐性知识的认知表征及隐性知识应该如何确定并进行测量。个体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可以通过情景记忆或程序性记忆中的表征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接受的知识通过其在程序性记忆或语义记忆中的编码来影响行为。

第四节 隐性知识的获得机制

斯腾伯格认为,人们在获取隐性知识的时候,通常使用三个过程,即选择性编码(selective encoding)、选择性组合(selective combination)和选择性比较(selective comparison):

(1)选择性编码。个体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呈现给个体的重要问题常常有大量信息,但只有一部分信息与问题解决有关。当新信息在自然情境中出现时,其中既包含对解决当前问题起关键作用的信息,也包括大量无关信息。因此,必须将关键信息从呈现的大量信息中辨别出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医生在进行医疗问诊时,专家级的医生会抓住那些与诊断有关的信息,并对那些与病情有关的信息高度重视,而新手级的医生往往不知道应该选哪些信息。

(2)选择性组合。个体需要将最初分离出来的信息组合成一体,组合后的信息可能与其他部分相似,也可能完全不同。在确定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个体还需要将看似无关联的信息统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表征。如医生应该能推测如何将各种不同症状结合起来诊断病人的症状,从而确定他是属于哪种医学病症。

(3)选择性比较。个体将新获得的信息与过去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意识到新信息和旧信息在某些方面相似,并利用旧信息更好地理解新信息。这一比较过程可以使个体对当前问题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比如,医生会将当前病人的一些症状与他过去见过的病人的症状相联系并且进行比较,而且在这个时候,选择正确的先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从事许多任务的时候都必须同时有这些过程的参与,而获得的知识也能反映这些过程,但是个体并不一定能明确地表述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斯腾伯格根据信息在记忆中的编码、储存及提取的心理加工过程提出了隐性知识的认知模型。隐性知识的认知模型是以图尔文对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区分为基础而提出来的。

情景记忆是关于细节的个体经历过事件的记忆,也就是说这些记忆取决于个体的经验。情景记忆的内容通常是关于例子、特定的时间、地点或事件的描述的。语义记忆是一般的、非个人知识的记忆,包含对语言、符号及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等有组织的知识。程序性记忆是指在给定的情景中关于指导个体行为的“条件—行动”的记忆。

图2-1展示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这三种记忆的存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中箭头根据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img1

图2-1 隐性知识认知模型的记忆结构与知识获取路径

(R J Sternberg et al,2000)

该图的上方代表刺激的环境(记忆系统的输入资源),该图的下方代表学习行为的结果(记忆系统的输入)。利用这个模型,可以阐明隐性知识的认知表征及隐性知识应该如何确定并进行测量。隐性知识的认知模型主要说明了从记忆中编码、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

在人的记忆系统中有三种主要的路径。路径A代表把个人经历过的事件存储在情景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关于具体事件的记忆可能转变成一般的知识结构和一般性的知识,存储在程序性记忆和语义记忆中(如图2-1中的路径A1和路径A2)。

路径B代表关于世界的一般性知识可以直接获得,而且这种知识的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传统的正规教育而获得。如一个民间研究者以前没有任何关于军事纪律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他在处理士兵的问题上可能没有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他却可以通过阅读军队纪律条文等相关读物来获取关于军队纪律行为的知识。根据以上模型,这类知识或多或少可以直接进入语义系统。

路径C代表直接获得或者通过个人经验获得的知识存储在程序性记忆中,这是关于如何执行特定任务的知识;路径C1代表把个人的经验存储在程序性记忆中;路径C2代表从外部接收到的知识存储在程序性记忆中;路径C3代表程序性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成一般性的知识存储在语义记忆中。这个模型展示了隐性知识的特征。隐性知识可以通过个人经验即路径A和路径C来获得,通过这两条路径获得的隐性知识直接引导着人们去行动,而且有利于人们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通过路径B和路径C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他人的经验或者对一般性知识的交流。这种类型的知识则可以被明确表述。

程序性记忆中的知识也可能来源于情景记忆(路径A1),也就是说,各种经验的记忆可能被编码成一系列关于对不同情境如何反应的复杂程序规则。程序性记忆中的信息也可能进一步被编码进入一般知识(路径C3)。

这个模型揭示了知识获得对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可以通过情景记忆或程序性记忆中的表征对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情景记忆中最初编码的基于经验的知识也可能通过转换来直接影响行为。接受的知识通过其在程序性记忆或语义记忆中的编码来影响行为。

【注释】

[1]M Polanyi.The Study of Man.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1957:12.

[2]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101-108.

[3]傅维利,刘磊.解析实践智力[J].心理科学,2006(3):724.

[4]R J Sternberg,et al.Practical Intelligence in Everyday Lif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5]I Nonak,N Konno.The Concept of“Ba”: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Cre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44-45.

[6]R J Burlton.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Unexplored Issues and Suggested Studie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1992,10(2):72-79.

[7]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28.

[8]王德禄等.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9]赵士英.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辩证关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20-23.

[10]董小英.知识管理:老树开新花还是新瓶装旧酒[J].图书情报工作,2001(5).

[11]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46.

[12]闻曙明.隐性知识显性化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47.

[13]J R Anderson.The Architecture of Cogniti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14]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26.

[1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

[16]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101.

[17]J Clement.Use of Physical Intuition and Imagistic Simulation in Expert Problem Solving[M],See Trrosh D.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an Educational Approach,Norwood and New Jersey,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4:227-242.

[18]A S Reber.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Verbal Behavior,1967(81):115-119.

[19]P Lewicki,M Czyzewska,H Hoffman.Unconscious Acquisition of Complex Procedural Knowledge.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1987(13):523-530.

[20]A S Reber,S M Kassin,G W Lewis S,Cantor.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odes in the Learning of a Complex Rule Structur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1980(6):492-502.

[21]M J Nissen,P Bullemer.Attentional Requirements of Learning:Evidence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s[J].Cognitive Psychology,1987,19(1):1-32.

[22]D E Broadbent.Levels,Hierarchies,and the Locus of Contro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77(29):181-201.

[23]A S Reber.Implicit Learning and Tacit Knowledg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9,118(3):219-235.

[24]D E Dulany,R Carlson,G A Dewey.A Case of Syntactical Learning and Judgement:How Concrete and How Abstrac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984(113):541-555.

[25]郭秀艳.内隐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9.

[26]A S Reber,S M Kassin,G W Lewis,S Cantor.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and Explicit Modes in the Learning of a Complex Rule Structur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1980(6):492-502.

[27]R C Mathews,R R Buss,W B Stanley,et al.Role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Processes in Learning From Examples:A Synergistic Effect[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Cognition,1989,18(6):1083-1100.

[28]De Groot.Thought and Choice in Chess[M].The Hague:Mouton,1965.

[29]Adrianus Dingeman de Groot,Fernand Gobet,R W Jongman.Perception and Memory in Chess:Heu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eye[M].Assen,the Netherlands:Van Gorcum,1996.

[30]H L Dreyfus.Intuitive Deliberative and Calculative Models of Expert Performance.In Zsambok,C E Lawrence,C Z Klein.Naturalistic Decision Making[M].Mahwah,NJ:Erlbaum Associates,1997:17-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