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龙江的大马哈鱼

黑龙江的大马哈鱼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元朝时期,元朝政府为使内地与遥远的黑龙江下游出海口沟通联系,从松花江下游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和满泾设置了许多“狗站”,从此,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狗站被赫哲族人民充分利用。
生态资源_中国赫哲族

第四节 生态资源

赫哲族有史以来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这里依山傍水,山环水绕,江河密布,湖泊荡漾,沼泽铺绿,呈现出一派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逶迤盘绕在富锦、依兰、佳木斯、宝清、抚远、同江、饶河、虎林、勃力、密山等县市的完达山,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一直为赫哲族人民充分利用,昔日的渔猎为生,舟橇之利,今日的无际粮田,衣食之源,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昔日的猎狗与狗拉雪橇

img2

古时的狗拉雪橇(拖日乞)  摄影:孙玉民

赫哲族有史以来,狗便伴随着赫哲人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这漫长的生产生活中,赫哲族人与其相依相处的猎狗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它成为赫哲族人捕猎生活中的得力助手和形影不离的伙伴,在赫哲族历来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元朝时期,元朝政府为使内地与遥远的黑龙江下游出海口沟通联系,从松花江下游到黑龙江的奴尔干和满泾设置了许多“狗站”,从此,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狗站被赫哲族人民充分利用。冬季,利用狗拉雪橇(拖日乞)进行运输,拉着丰收的冻鱼在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黑龙江和松花江上飞驰。上山狩猎时,赫哲族人的猎狗随时随地伴着猎人的左右,一旦感知前方有猎物时,猎狗就率先冲在前面与猎物厮打,给猎人创造了良好的狩猎时机。

二、动植物资源

著名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又是全国之最的“三江平原”“北大荒”的所在地,横亘三江平原的完达山,夏季森林茂密,特产丰富,素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冬季“林海雪原”,也给了赫哲族人以施展武艺的天地。

在莽莽苍苍、广阔无垠的崇山峻岭和林海雪原中,各种珍禽异兽不计其数,栖息在它们各自的领地里。猎人的好助手海东青鹰,体长两米的山雕,常常捕捉着狍子和鹿,它们不仅是天上之王,而且在森林中也令走兽避之不及。那些野雉、鹌鹑、翡翠、飞龙、野鸭、大雁等等也都是它们攻击的对象。

野兽中最为贵重的是闻名海内外的紫貂,山中之王、凶残无比的东北虎,以胆和掌提高身价、凶猛异常的黑熊,还有狍子、野猪、狐狸、狼、梅花鹿、大马鹿、豹子、猞猁,还有獾子,另有一些小动物更是不计其数。

img3

物产丰富的黑龙江边

在茫茫的林海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生长着名目繁多的中草药材,最为珍贵的是人参,不论在完达山还是余脉街津山,都流传着关于人们挖人参种的神秘奇异的传说,可见人参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在草药中,人们常用的还有桔梗、黄芪、甘草、防风、车前子、艾蒿、柴胡、枸杞子、五味子、芦根等千百万种。

每到秋天,生长在江边、山下的赫哲族人便开始漫山遍野地采摘野果子吃。鹅黄色格外香甜的山梨,挂满枝头,黄澄澄的,那沁人心脾的香甜味,远远的就吸引着人们。江畔,一岗岗山丁子红得像山里的一片片云霞,落在江畔。江畔中最清香甜润的是稠李子果,这种果纯黑色比葡萄稍小,一串串像一片片乌云挂满大树上,还有核桃、榛子。蘑菇类的有花脸蘑、榛蘑、白蘑、桦蘑、元蘑,柞树上长的猴头、倒木上生的木耳都是历代人赖以充饥的天然食物。所有这些丰富的天然物产给赫哲人民以劳动生息之利,为民族的繁兴发展辅以优厚的物质条件。

三、水产资源

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是赫哲族人有史以来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这里盛产着无数种类的水产品,最为著名的鱼类是鳇鱼和鲟鳇鱼,其次便是江里生、海里长、江里死的大马哈鱼(鲑鱼)了。

有辞书记载:鳇鱼,赫哲语名为“阿真”,是黑龙江中一种极珍贵的最大的鱼类,最大体长约5米多,重达1000多斤。鱼类的一属,身体大,有五行硬鳞,夏季在江河中产卵后,回到海洋中生活。可见,鳇鱼既是江鱼又属于海鱼,因而,它有一般江鱼和海鱼所没有的独特味道,赫哲族人民特别喜欢吃这种鱼,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鱼类不可比拟的。迄今为止,1990年7月7日在黑龙江捕到的最大的鳇鱼重达1100斤。鳇鱼勇猛力大,体形雄威优美,是赫哲族人崇尚的鱼王图腾。

据辽、金、元史记载,松花江、嫩江、牡丹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都有鳇鱼出产,但在松花江与黑龙江合流汇段的同江三江口以下的黑龙江街津口和下游至抚远县之间所产居多。早在金代,鳇鱼就已是黑龙江流域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珍贵礼品了。《金史·地理志》所载:“上京岁贡秦王鱼”。到了清代,鳇鱼是每年向清政府必进的贡品,“冬日辇以充疱备赐”“自为珍品”。因此,乾隆皇帝对这种鱼非常熟悉,曾在他的《咏鳔鳇鱼》中写道:“有目鳏而小,无鳞巨且修。鼻如矜翕戟,头似戴兜鍪。一雀安能啮,半豚底用投。伯牙鼓琴处,出听集澄流。”鳇鱼身体虽很大,无睑的眼睛却很小,有绿豆那么大,金灿灿的,昼夜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它没有体鳞,有尖长的鼻子,铁甲般坚硬的头下是盆样的大嘴,两腮很大各在头部两侧,略平的腹部呈乳白色,头部、背部两侧及尾部为灰黄色,渐渐过渡到腹部,双鳃后两侧各长一硕大分水翅,背部两侧和腹部两侧,各有一条锯齿形的坚硬锋利的鳞片,尾部恰似飞机舵,使得鳇鱼的整体从侧面看形似飞机。鳇鱼通常在波涛汹涌的黑龙江中自由游动,它力大无比,当它发现其他鱼类时就摆动尾鳍迅速追赶,张开大口,几十斤重的鱼儿便可一口吞进肚子里。鳇鱼平时静卧江岸下深町陡坎的流石上,一动不动,时间长了,混水杂草便覆盖在它身上,像一条开关奇异的“巨石”,待鱼群从“巨石”湾游玩时,被它突然吞进肚里。鳇鱼往往在涨水前一天出来游动,而赫哲渔民虽然捕到鳇鱼时总是在这个时间,但却无法判断涨水前一天是何时到来的规律。鳇鱼出来活动时,它便追食散漫的鱼儿,同时寻找合适的配偶。

鳇鱼不仅可作为体态绝佳优美奇俊的观赏鱼,而且它的全身都是宝。鳇鱼通身除了五道硬鳞片、鱼皮分水翅外,均为可食的鱼肉和脆软鱼骨,是招待贵客的最上等的食品。它肉质营养丰富,含有36.8%的蛋白质,3.9%的脂肪等,其营养价值胜过牛肉和猪肉,是烹调各种菜肴的美味上品,生熟食均佳,是一种珍贵鱼类菜肴,可与猴头、燕窝、鲨鱼翅之类的山珍海味相媲美。鳇鱼的鱼子,其颜色形状大小酷似绿豆。几百斤重的雌鳇鱼体内可出一百多斤鱼子,生食口感极香,余香悠长,营养价值是其鱼肉的几百倍,是极珍贵的营养食品,远销欧美和其他国家地区。目前出水价格在每斤2000元左右,俗称黑色软黄金。

20世纪40年代以前,鳇鱼多得满江露脊而游,赫哲渔民用渔叉叉鱼。60年代以后,赫哲渔民开始用网捕或钩捕,每天都有几十条的收获。80年代鳇鱼每斤2元,市水产收购。90年代,鳇鱼每斤十几元,鱼体肉制成罐头食品,或供应商店宾馆为食用品。鱼子每斤出水价400~500元,鱼子加工后出口。2000年前后,鱼体肉每斤80~100元,鱼子每斤2000多元不等。

与鳇鱼极相似的是鲟鳇鱼,它远远小于鳇鱼,体色比鳇鱼略深、嘴很小,最大不超过300斤重,是常常伴与鳇鱼出没的鱼类,其肉质、形状、营养价值与鳇鱼几乎一样。

在黑龙江名贵鱼类中,仅次鲟鳇鱼的就属大马哈鱼(鲑鱼)了,它最大有25千克左右,营养价值也仅次于鲟鳇鱼。大马哈鱼是回游性鱼类,它是江里生、海里长、江里死的游子般的鱼类。其鱼子金红晶亮,酷似玛瑙。每年到“白露”时节,大马哈鱼便从鞑靼海峡经俄罗斯境内上溯逆水到黑龙江、乌苏里江。大马哈鱼游速迅猛飞快,从海到江集群而溯流,日夜兼程,不管多远,一直不停,直到生命止息,在此行程中,雌大马哈鱼在江中适宜的地方产下鱼子,而雄大马哈鱼在其子上喷出鱼白,使其鱼子受精成卵发育出小鱼。

自古以来,黑龙江中下游的赫哲渔民每到“白露”便带上吃的和用的,每年一度习惯地扬起风帆到千里之外的乌苏里江捕大马哈鱼,因为乌苏里江密如云集的大马哈鱼比黑龙江要多。

水产品较普遍的还有鲤鱼、鲫鱼、鲈鱼、槐头、白鱼等,其中较有盛名的“三花”(鳌花、鳊花、鲫花)和“五罗”(哲罗、发罗、雅罗、胡罗、同罗)更为渔民所钟爱。

渔民通常常年捕鱼,冬季和夏季的鱼有所不同,鲤鱼、白鱼、胖头鱼冬夏皆有,但冬季最常见的有冷水鱼,如狗鱼,雅扑赤哈鱼,细鳞鱼,黄姑子鱼等,这些鱼类除了狗鱼在夏季就见不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