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黑龙江上的斗争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

黑龙江上的斗争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

时间:2022-05-08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黑龙江上的斗争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1957年,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悄悄地向中国的知识分子袭来。七月的中苏联合考察是针对由苏方提出的共同开发利用黑龙江水能资源项目的实地勘察。年届七十、身体瘦弱的竺可桢为此苦不堪言。竺可桢的意见是,坝址应本着双赢原则,选在黑龙江中下游的太平沟一带,而涅姆钦诺夫则认为应选在上游靠近海兰泡的位置。怒不可遏的涅姆钦诺夫和受他影响的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剑飞激烈斥责顾准“反苏”。

黑龙江上的斗争_顾准传_顾准的故事

1957年,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悄悄地向中国的知识分子袭来。

“大鸣大放”开始了,全国各地的人们按照中央指示给政府提意见。各家报纸,整版都是群众来信;机关大院,大字报连篇累牍。顾准也时不时在同事间发表各种议论。

七月的中苏联合考察是针对由苏方提出的共同开发利用黑龙江水能资源项目的实地勘察。临行前,分管科技副总理聂荣臻(1899—1992)向顾准交代了任务:协助竺可桢带队,仔细研究在黑龙江干流的什么位置拦江截流、建造巨坝,并与苏方协商。

苏联这边的代表是涅姆钦诺夫(1894—1964,苏联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院士。

七月七日,中苏联合考察队在海兰泡登上苏联的退役炮舰“拉佐”号,顺流而下,沿途探查。(www.guayunfan.com)海兰泡,屈辱之城。原名大黑河屯,和黑龙江省黑河市原本是一个城市。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后,被帝俄割占。1900年,沙俄出动十万军队,以“护路”为名,大举入侵中国东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

勘测以此为起点,注定不会风平浪静。

“拉佐”号长30米,船舷上漆着苏联海军的徽记,十分威武。由于舰内的生活设施还没来得及改装,考察人员不得不挤在原来炮兵住的房间里,睡军用吊床,吃苏式饭菜。年届七十、身体瘦弱的竺可桢为此苦不堪言。

除了生理折磨,还有精神摧残。苏联专家一天到晚向中方人员炫耀他们优越的生活条件,而谈起中国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时,则一副不屑的表情。

涅姆钦诺夫更是不可一世,完全一副居高临下的指挥姿态,对比自己年长的竺可桢呼来喝去,还在众目睽睽下训斥、责骂他。

竺可桢涵养好,又自觉是个党外知识分子,哪敢同苏联老大哥派来的“钦差”顶撞,一直忍气吞声。

顾准看不下去了——竺可桢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世界闻名,上下推重,不能听任苏方肆意侮辱。

接下来的行程中,顾准不卑不亢地维护着竺可桢的尊严,并屡次提醒涅姆钦诺夫:你只是苏联科学院的主席团成员,而竺可桢是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应该尊卑有序。

涅姆钦诺夫气得暴跳如雷,并因此怀恨在心,指责顾准破坏了中苏友谊。

考察途中,顾准得到不少意外收获。首先,由于中苏汇率定得极不合理,以致中方对苏贸易吃亏极大;其次,当年抗美援朝,苏方所谓对中的“援助军火”,其实都是以五折购买的;最后,在苏联境内的工厂里发现了大批镶有日文铭牌的机床,证实了苏军驻扎东北时大量拆迁日据时期工业设备的传言。

而此时,双方对巨坝的选址也产生了重大分歧。竺可桢的意见是,坝址应本着双赢原则,选在黑龙江中下游的太平沟一带,而涅姆钦诺夫则认为应选在上游靠近海兰泡的位置。

竺可桢私下告诉顾准:太平沟两岸地域辽阔,双方可开发的土地都多;而海兰泡附近,中方很难建成庞大的工业基地,水利电力资源都无法充分利用。兹事体大,他希望得到党内高层的有力支持。

顾准闻言,及时向聂荣臻通报了情况,在得到聂帅的支持后,以针锋相对的姿态,分毫必争地同苏方展开拉锯式的谈判。

怒不可遏的涅姆钦诺夫和受他影响的黑龙江省副省长陈剑飞激烈斥责顾准“反苏”。

这么大一顶帽子都扣上了,顾准索性坚持到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