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散文的涵义及特征包含哪些

散文的涵义及特征包含哪些

时间:2022-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宋代以前,散文并不被人称为“散文”,它的概念比较广泛。可见,南宋已开始使用“散文”这一称谓。

关于散文的概念及特征,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家、评论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述,有的侧重于形式,有的侧重于题材,有的侧重于表现手法,还有的从诸多方面综合阐释了自己的见解,各抒己见,在此我们不作一一引述,仅在归纳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谈谈以下看法。

一、散文的涵义

我国的散文源远流长,其产生与成形虽然晚于诗歌,但它与诗歌同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辉煌。当小说还未成形时,散文就早已进入了它的成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些文章,已经是具有较强文学性的散文。而在宋代以前,散文并不被人称为“散文”,它的概念比较广泛。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论的“奏议”“书论”被后人视为无韵之文,这当属散文。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里将无韵之文称为“笔”,他指出:“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2]这里的“文”指诗、词、赋等作品,“笔”指各种散体文章。

“散文”作为与韵文相对的文体称谓,在南宋王应麟的《辞学指南》里已明确出现,他将文体分为“散文”和“四六”。可见,南宋已开始使用“散文”这一称谓。到了清代,“散文”概念更为广泛,如孔广森、袁枚、刘开等均在论述骈散文性质的文章中使用“散文”,袁枚在《胡稚威骈体文序》中说:“散文可踏空,骈文必证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