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的特征包括哪些,美的特征举例说明

美的特征包括哪些,美的特征举例说明

时间:2022-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是客观的,并不是说美是与人无关的所谓单纯的事物的物理自然属性表现。美作为一种存在,始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地发展。美的社会性表现在它不是哪个个人的私有现象,而是社会里的人共有的。美的事物被人类作为单独的审美对象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美与之不同,它是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形象。可见形象性是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它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美也是如此。美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的客观性

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客观统一的。其所以美是客观的,主要是指它不是由人主观臆想出来的,也不是人的精神外化的产物,而是不以人的意志、好恶为转移而具体存在的一种客观形象。

(一)从自然美来看。人们观光旅游,赴桂林赏山水,登泰山观云海,涉九寨游仙境,去黄山看奇松,访峨眉“佛光”,可能各人的感受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是,泰山云海、桂林山水、九寨仙境、黄山奇松是美的都是无法否认的。那么,这山水、云海、“佛光”、奇松的美是不是由于人的感受的结果呢?或者说是精神意识创造出来的呢?不是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山水、云海、“佛光”、奇松都存在着各自的自然属性,这些自然属性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另一方面是由于美是社会实践的结果,社会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通过实践产生的美也具有客观性。

(二)从社会美来看。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是审美主体。美是客观的,并不是说美是与人无关的所谓单纯的事物的物理自然属性表现。比如说茉莉花是美的,当然不能离开茉莉花的白色、清香,但从本质上讲,花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类社会实践,花对于人类来说就无所谓美不美了。

美作为一种存在,始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地发展。人类劳动所制造出来的产品,由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造型优美、使用方便等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它们是人类劳动产物的美,也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美的证明。这些产品是物质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互助互帮,团结友爱的和谐之美……社会美也是客观的。

(三)从艺术美来看。美是客观的,不是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不是观念的东西,这与艺术美的内涵并不冲突。文艺作品虽是一种观念形态,但它不是艺术家头脑中臆造出来的,而是艺术家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一种反映。有现实美,才可能有艺术作品的美,现实美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并非是主观观念。比如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志愿军战士王成的形象美,是作家在现实战斗生活中,集中了许许多多像王成这样的战斗英雄事迹后,经过加工、提炼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众多的战斗英雄的美,也就不可能有艺术形象中王成的崇高之美。不仅如此,文艺作品一经创造出来后,它本身也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不是主观观念的东西了。因此,任何艺术美都是客观的。

二、美的社会性

美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社会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一)美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动物并不知道爱美。至于像小猫洗脸、孔雀开屏,也只不过是生物生存性选择的本能表现。人同动物是有区别的,马克思曾说过:“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16]这就是说,动物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而创造一切活动。对动物来说,它的活动同它的存在是一回事。而人的活动则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他不仅要按人类生存的需要来创造生活,而且还要按照自己的精神需要创造生活。人正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自己的目标,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生活。

(二)美是社会里的人共有的。美的社会性表现在它不是哪个个人的私有现象,而是社会里的人共有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存在差异性。但是美并不是个人的私有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里的人共有的。

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各人的爱好、趣味可以不同,但必须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容;并不是与旁人无关的,必须同社会中的人发生着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三)美的社会性还表现在美是有社会功利的。美的事物被人类作为单独的审美对象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刚开始,美同实用是不分的。原始人为了生存的需要,制作工具,开始主要并不是从美观上考虑的,而是从实用上考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人类不断地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劳动不再是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而是凝聚了人类创造性的才能和智慧,成为审美对象。美一旦独立,脱离了实用的观念,那么,它就不再表现为直接的功利性质了,而更具有社会功利性了。因为美的存在是同“真”和“善”分不开的,美的事物是合规律性(即真)与合目的性(即善)的统一。任何美的事物,必须于社会有利、有益、有用。这种社会功利性质,是深藏在美之中的,表现为一种潜伏状。鲁迅先生说:“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学的分析而被发现。所以美的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的愉乐的根柢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17]

三、美的形象性

美不是抽象的概念,凡是抽象的概念,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无所谓美、丑,只存在着正确与否的问题。美与之不同,它是具体的可感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形象。譬如,我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之一的三潭印月,目睹着波光闪闪,月影重重,月下的西湖好似一面明镜。我们欣赏到的是秋夜西湖的美丽形象,而不可能是浙江省志、杭州市志上关于西湖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的详细介绍。因为抽象的概念、资料、数据无法引起人们审美的情趣。我们不能去欣赏它。不仅自然风光之美是具体的形象的,社会美亦如此。就拿心灵美来说,例如,雷锋同志的心灵是美的,他做到了“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雷锋同志的伟大是在平凡之中得以体现的,留给我们的是崇高美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18]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于显现”“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可见形象性是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

四、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美不是孤立绝缘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与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存在着、发生着、变化着。此时此地的美,彼时彼地就不一定美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到美的这种时代性时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在下一代就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今天就给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有新的要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他们。”[19]

除了时代与社会条件变化外,美的事物所依附的具体环境变化,也还导致美的相对性。例如:一位少女在浴场穿一身艳丽的泳装,人们感到很漂亮。假如,她身穿泳装去商业街购物,就显得很不得体。这就说明美存在于具体条件、具体环境之中的。其相对性很明显。这就是说,美总是随着特定的时间、空间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美在时间上具有流动性(即历史性、时代性);在空间上有具体性(即区域性、环境性),此时此地的美的东西,彼时彼地就不一定美了,没有抽象不变的美,只有具体流动的美。美的这种随着特定的时间、空间而变化的性质,称之为美的相对性。

美的绝对性是指凡是美的事物,它之所以美,都必须具有美的某种品格,或者说具有构成事物美的某种潜在因素。假若不具备此种品格、此种潜在因素,任凭外界条件与环境任何变化,也不可能构成事物的美。如猴子的面容总是一副“猴相”,无论给它戴什么帽子,精心打扮也不会美,猴子不具备美的面容品格。

美的绝对性的涵义还包括:美的对象一旦创造出来后,总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着,对于欣赏者来说它永远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多少年来人们欣赏它、研究它、发展它、创造它,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美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如果离开了美的相对性,美就不能发展变化而变成凝固不变的东西;同时,如果离开了美的绝对性,美又失去了它的客观规定性,而变成捉摸不定的主观虚构的东西,这都不符合事物美的客观规律性。

【注释】

[1]《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第434页。

[2]《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第434页。

[3]《讨论集》第4卷,第8页。

[4]《讨论集》第4卷,第5页。

[5]《讨论集》第2卷,第134页。

[6]《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第56页。

[7]蔡仪《新美学》,第68页。

[8]《讨论集》第3卷,第36页。

[9]《讨论集》第2卷,第289页。

[10]《哲学研究》第5期。

[11]《没有地址的信》第125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5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2页。

[14]《布封文钞》第89页。

[15]《资本论》第一卷,第202页。

[1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7]《鲁迅全集》第17卷,第19页。

[18]《美学与美学教育》,第17页。

[19]《生活与美学》,第1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