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周期概念及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经济周期概念及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时间:2022-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若以虚线部分表示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趋势,实线部分则用来表示经济活动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实际水平。从图18-7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波动有三个特点。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大周期则是小周期的总和。正是这种不稳定关系使经济形成周期性的波动。

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早期经济学家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实际GDP或总产量绝对量的变动基础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指GD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这一定义被称为古典的经济周期定义。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是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的,认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根据这一定义,衰退不一定表现为GDP绝对量的下降,只要GNP的增长率下降,即使其值不是负数,也可以称之为衰退。所以,在西方有增长性的衰退之说。

现在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波动的周期分为四个阶段,或者两个阶段和两个转折点:谷底、扩张、峰顶和衰退。扩张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的增长时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生产、价格、货币、工资、利率和利润的上升;而衰退阶段则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通常伴随着就业、生产、价格、货币、工资,利率和利润的下降。至于谷底和峰顶则分别是整个经济周期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也是用来表示萧条与繁荣的转折点。

如图18-7所示描绘了这四个阶段。若以虚线部分表示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趋势,实线部分则用来表示经济活动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实际水平。

从图18-7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波动有三个特点。

图18-7 经济周期

第一,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包括谷底,经济活动水平扩张,峰顶和衰退四个阶段。扩张与衰退是相互交替的,在交替中有两个不同的转折点。如果经济是由扩张转向衰退或者说收缩则转折点是峰顶;如经济由衰退或者说经济活动水平收缩转向扩张,那么,转折点就是谷底,由于扩张和衰退是互相交替的,谷底与峰顶也是相互交替的。

第二,虽然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从逻辑上肯定按这个顺序排列,但它们在每次周期中的长度和实际形态将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一次周期的谷底或峰顶可能仅仅持续几周,也可能持续几个月。

第三,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生产能力的增长趋势。所以在某一谷底阶段中,其实际的生产和就业水平,有可能出现比以前周期的峰顶时期还要高的状况。如图18-7所示,第三个谷底时的经济活动水平要比第一个峰顶时期高。

经济学家不仅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的阶段,而且还分析了经济活动中长短各异的波动现象,并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时间把经济周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短周期(短波)、中周期(个波)和长周期(长波)。

法国经济学家米格拉认为,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社会不断面临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的一个,这三个阶段是繁荣、危机与清算。这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形成了周期现象。平均每一周期的长度为9~10年,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其标志。这便是所谓的“米格拉周期”,又称中周期。

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大周期和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长度约为40个月,大周期则是小周期的总和。一个大周期可包括两个或三个小周期。这里的大周期相当于朱格拉所论的中周期。这种小周期也可称为短周期,因为它是由基钦提出的,又称“基钦周期”。短周期的长度大致为中周期的一半,两个周期的高峰经常出现于两个中周期的高峰之间。

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经济有一种较长的循环,平均长度为50年左右。这种50年左右的长周期,是以各时期的主要发明、新资源的利用、黄金的供求等作为其标志的,它也跟发现者的名字相联系,被称为“康德拉捷夫周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在一项有关生产和价格长期运动的研究中,着重分析了美、英、法、德比等国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价格波动的时间数列资料,以及有关数列的长期消长过程,提出了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存在长度从15到22年不等,而平均长度为20年的论点。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较完整的经济周期理论,通常应能说明:①经济体系本身具有产生周期性被动的功能;②经济波动的原动力来自外界的冲击。西方一些早期的经济波动理论,一般来说都未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这一节介绍的乘数与加速数相互作用的模型则是一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经济周期的现代理论。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影响经济波动的各种经济变量中,投资变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从长期来观察,消费行为或储蓄行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大致稳定的。但是投资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却具有不稳定的性质。投资的少量变动会引起收入的较大变动。

反过来,收入的少量变动也将引起投资需求的较大变动。正是这种不稳定关系使经济形成周期性的波动。以前讲的乘数原理是用来表示投资变动怎样引起收入变动的,而这里用来表示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怎样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则称为加速原理。加速原理说明的是这样的现象: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

为什么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呢?要弄清这一点,先要介绍资本—产量比率和加速系数这两个概念。

资本—产量比率是指资本量与其产出量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资本—产量比率=资本/产量

如果生产一个单位产品需要4单位资本,则资本—产量比率就是4。

加速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需增加的资本数量,也就是投资与产量增量之比。加速数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条件,即制造一定量产品所需使用的资本量。例如,增产1000万元的产品需要增加4000万元的机器设备,则加速数是4。

在技术不变条件下,资本产量比率与加速系数的数值是相等的。若以V代表加速数,I表示投资,AY为产量或收入增加量,则用公式表示的加速数为

V=I/ΔY

为了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收入的变动同投资变动的关系以及说明加速原理,需要把投资区分为净投资和重置投资。

净投资是指资本存量的新增加部分,它取决于收入变动的情况。重置投资是用来补偿磨损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它取决于原有资本数量、使用年限及其构成。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等于总投资,它构成一个时期中新建造的厂房设备的总和。

加速原理是在假设重置投资不变的前提下考察收入变动对净投资从而对总投资变动的影响。由于V=I/ΔY,因此,I=V•ΔY,由于ΔY=Yt-Yt-1,因此收入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It=V(Yt-Yt-1

式中:I为净投资,下标t表示一定时期;V为加速数;Y为产量或者收入。

该方程式表明,投资等于收入变动额乘上加速数。如果收入增加,即Yt>Yt-1,则It>0,净投资为正数;如果收入减少,Yt<Yt-1,则It<0 ,净投资为负数。

如果进一步考察总投资(G),则总投资为净投资加重置投资(Dt),则有

Gt=It+Dt=V(Yt-Yt-1)+Dt

该方程式表明,总投资等于收入变动额乘上加速数,再加上重量投资(折旧)。如果产量或收入增加,总投资也增加,如果产量或收入减少,总投资也减少。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收入或者说产量的变动如何会引起总投资加速度的变动。

表18-2中 (1)和(2)分别代表时期和产量(或收入);(3)表示由加速系数所决定的需要的或期望的资本量。假定技术不变,资本—产量比率为2,因此加速数是2;(4)表示在一个时期开始所使用的资本数量;(5)表示重置投资,假定资本寿命为10个时期,例如一台机器设备可使用10年,每一个时期更新第一个时期资本的10%,(6)表示净投资,在不存在过剩资本的情况下,它等于加速数乘以本期产量与前期产量变动的差额;(7)表示过剩资本,它等于一个时期开始可用资本超过期望资本数额;(8)是(5)和(6)的总和,表示总投资。

表18-2  加速原理举例V=2

时期1和时期2,产量不变,因而现有资本不变,没有净投资,只需重置2台机器,重投资20万元,投资总额也是20万元。

时期3,产量增加了5万元,由于加速数是2,因此需要比原来增加购买1台机器,净投资是10万元,重置投资为20万元,总投资为30万元。

时期4,产量增加了10万元,需增加净投资20万元,加上重置投资20万元,总投资为40万元。

时期5,产量继续增加10万元,净投资20万元,重置投资20万元,总投资为40万元。时期4和时期5,产量增加相同,因而投资总额也相同。

时期6,产量没有增加,没有净投资,重置投资20万元,总投资为20万元。

时期7和时期8,产量都下降了20万元,净投资应减少40万元,重置投资20万元,所以有过剩生产能力存在。由于就整个经济而言,任一时期资本量所减少的最大数额就是资本损耗,即重置投资的数额,也就是不进行任何投资,所以事实上总投资不能为负,只能用零表示。

时期9和时期10,产量没有变化,净投资仍为零,但已没有过剩生产能力存在,需要重置机器2台,重置投资为20万元,总投资上升为20万元。

时期11,虽然产量仍然没有变化,净投资仍为零,但已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存在,需要重置机器2台,重置投资为20万元,总投资上升为20万元。

时期12,产量增加20万元,需要增加购买4台机器,净投资上升为40万元,加上重置投资20万元,总投资为60万元,循环重新开始,上升又出现了。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

第一,投资并不是产量或收入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或收入变动率的函数。这就是说影响资本大小的不是产量或收入变动的绝对量,而是产量或收入变动的比率。

第二,投资的波动大于产量或收入的波动。产量或收入的较小变化,将引起投资较大幅度的变化。例如在时期3,产量增加5%,投资增加50%,这就是加速的含义。

第三,要想使投资水平不致下降,产量或收入须按一定比率持续增长。如果产量或收入的增长率放缓了,投资也会大幅度下降。例如,时期5到时期6,产量并没有下降,但投资却下降了50%。这表明,即使收入并没有绝对地下降,只是相对地放缓了增长速度,也会引起经济衰退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即当产量或收入增加时,投资是加速增长的,但产量或收入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

第五,加速原理必须在没有剩余生产能力的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当经济从衰退走向扩张时,只有在剩余生产能力全部消除时,加速原理才能正常发生作用。这是因为,如果有剩余生产能力,则要求产量增长时,可利用剩余生产能力,不一定要求增加投资。

第六,资本耐用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加速原理的作用。资本(机器设备)越耐用,投资波动也越大;越不耐用,投资波动就越小。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与收入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收入、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才能解释经济波动问题。但是凯恩斯的理论只分析了投资的乘数作用,没有分析投资的加速作用。为了说明消费、投资、收入之间彼此相互作用的关系,有必要用加速原理弥补乘数原理的不足,把乘数的作用与加速的作用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投资的加速系数使收入或者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长(下降),投资的乘数作用使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若干倍的增长(下降)。加速系数与乘数的交互作用,就造成了经济的波动。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提出的模型,即“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就是说明乘数与加速系数交互作用的一种理论。

乘数和加速相结合的模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述:

设边际消费倾向为b,b=Δc/ΔY。

加速系数为V,V=I/ΔY。

现期收入为Yt

自发投资为I0,假定I0是不变的。这里所谓自发投资,是指人口、技术、资源、政策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

现期消费为C0,现期消费由前期投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即

C0=bYt-1

引致投资为It,这里所谓的引致投资,是指由收入或消费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它由消费与加速数决定。所以

It=V(Ct-Ct-1

现期投资为It,It=I0+It=I0+V(Ct-Ct-1)。

这样便可以得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的基本公式,分别用来表示消费、投资,国民收入:

Ct=b×Yt-1

It=I0+(Ct-Ct-1

Yt=Ct+It

若边际消费倾向、加速系数和每期自发投资都为已知,根据上述模型,不难推出以后各期的收入,并能用它说明经济中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波动。下面举一例子说明。

假定:b=0.5,V=1,I0=1000万元

各时期的收入变化如表18-3所示。

表18-3 乘数与加速数相结合  单位:万元

表18-3所反映的是乘数与加速系数相结合时的收入变动的情况。如果假定自发投资为一固定的量,那么靠经济本身的调节就会自发形成经济的周期波动。经济从高峰到谷底之间的摆动,正是由乘数相结合的作用所决定的。

假如不考虑加速系数的作用(V=0),只考虑乘数(b=0.5,乘数为2)的作用,那么各时期国民收入的变动就会如表18-4所示。

表18-4 乘数作用  单位:万元

表18-4说明,如果只有乘数的作用,而没有加速数的作用,各时期的国民收入不会呈现上下波动,而只可能不断上升。在乘数为2时,收入最终将接近于期初收入的2倍。

可见,乘数的作用和乘数与加速系数相结合的作用是不同的。同样一笔投资,乘数和加速数结合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和变化要比只有乘数起作用时要大一些。

前面分析告诉我们,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形成周期性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进行调节,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也并不是无限的。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了经济周期有其上限与下限的概念。经济周期波动的上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条限界,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生产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了,那么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就会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碍。经济活动达到上限,产量就会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或者减少。

经济周期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如何收缩都不会由此再往下降的一条限界。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数作用的局限性。如果经济处于收缩过程,经济活动不会无止境地收缩下去。当衰退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稳定下来。这是因为收入不能下降到连维持起码的消费水准也不够的地步,资本量不会减少到使总投资小于零的地步(由于企业投资数量最少时就是本期不购置任何设备,即总投资不会为负数,最小是零),这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必须在企业没有生产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如果企业因经济收缩而处于开工不足,企业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存在,这时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既然加速原理不起作用,就只有乘数还起着作用,而边际消费倾向又不可能等于零,所以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继续下降,重置投资的乘数作用就会使收入逐渐回升。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经济会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但是,人们在这种经济波动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政府可以根据对经济活动变化的预测,采取预防性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维持长期的经济稳定。他们认为,政府的调整措施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实现的:

第一,调节投资。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在自发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政府及时变更政府支出或者采取影响私人投资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的变动比较接近政府的意图。例如,在引致投资下降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比如公共工程支出、社会福利的转移支出等)或采取鼓励私人投资(比如减税、降低利率及银行准备率等)从而使现期投资不变或上升,以保持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第二,影响加速系数。假定不考虑收益递减问题,加速系数与资本—产量比率是一致的。政府采取措施影响加速系数就是影响资本—产量比率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例如,政府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样的投资能够增加更多的产量,从而对收入的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即通过适当的政策影响人们的消费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从而影响下一期的收入。例如,当经济将要出现下降局面时,政府可以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提高边际消费的倾向,这可以采取增加消费量,引致投资量的增大,进而将促使下一期的收入增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