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民俗魅力

高中生话题作文名校模拟题:民俗魅力

时间:2022-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普遍认为了解民俗民风,便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及其艺术魅力。请以“民俗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端午节越来越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我的家乡,每逢端午节,节日的气氛总是很浓厚。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通过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展示了端午节的民俗魅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民俗活动的重新出现带给城市新一代更多的惊喜,传统的魅力不仅仅让当地人乐在其中,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一位旅游从业者说,即使如九寨沟这样的天堂美景,如果没有藏族文化的加入,也会使得旅程乏味许多。藏族文化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中作为核心元素的存在,让一个个湖泊冠以美丽的名称——海子,让整个自然风光更加具有浓浓的民俗色彩。人们普遍认为了解民俗民风,便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及其艺术魅力。

请以“民俗魅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名师解析

1.细审材料,把握信息

首先要了解“民俗”包括哪些内容,同时要注意“了解民俗民风,便能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及其艺术魅力”这个关键句,它给我们指明了写作的方向,我们要通过了解民俗,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

2.选取角度,正确立意

通过前面对材料和话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立意角度:写节日的魅力;通过民俗中的一个细节表现文化的魅力;通过具体的富有文化特点的产品表现民俗魅力;或者谈当代社会民俗文化魅力的消失,呼唤人们感受民俗文化;等等。

范文展示

家乡的端午节

◆李 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端午节越来越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我的家乡,每逢端午节,节日的气氛总是很浓厚。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少有人知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可以划龙舟。在我的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用粽叶包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再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粽叶撕破,(通过“轻轻”撕粽叶的动作,形象地揭示了“我”对妈妈做的粽子的喜爱之情。【动作描写】)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了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粽子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看见衣袂飘飘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设问的修辞,层层铺垫,揭示了屈原傲然高贵的气节。【设问修辞】)隐隐地,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如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

这些对于历史的思考和体味,就是节日文化的魅力吧,端午节从几千年前的江边兴起,穿过历史的风烟,诉说着千古的愁思,让后人在一个粽子、一只龙舟里浮想联翩!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主题鲜明:文章通过对家乡端午节的介绍,尤其是对吃粽子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端午节的热爱之情,形象地揭示了端午节的魅力。主题鲜明,给读者带来深深的思考。

(2)详略得当:端午节的风俗很多,作者重点写了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而对插茱萸、戴香包等则点到为止,并不作深入介绍。通过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习俗,展示了端午节的民俗魅力。

家乡的元宵

◆叶 旭

正月十五这一天,我们全家人回家乡欢度元宵节。

古诗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通过引用诗句,准确地揭示了元宵节思乡怀人的特点。【引用修辞】)我的家乡虽然偏僻,但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几乎都回家,所以家乡到处人来人往,充满欢声笑语。

进家片刻后,我随妈妈去点香。我们要点的可不是普通的香,它有一根柱子那么粗大,一米多高,而且这一炷香非常精致漂亮,表面有一条张牙舞爪的龙盘着,那条龙栩栩如生,正要腾空而起,真是“神龙盘玉柱”。到了大宗祠,这里早已香烟袅袅,许多人都在拜佛,以求平安。我们来到自己的那一炷大香前,只见盘在香上的龙张着大嘴,好像要来一招“灵龙吐珠”,又像是对我们说:“主人,你们终于来了,我已经等很久了,快把我点上吧!”大伯和二伯合力将桶和香搬到一边。接着二伯拿出随身带着的一瓶油,倒在香的最上面,然后点着火。顿时,微小的火苗就迅速变大,变成一条火龙。很快油燃烧完,火灭了,“龙香”上不停地升起缕缕烟雾。

点完香,我们又来到二伯家门口,吊上鞭炮,等待欢庆游行的队伍的到来。听二伯讲,村里有个习俗,就是每逢元宵佳节的时候,乡里都组织迎春游行,游行的队伍来到哪家门前,哪家就要放鞭炮。所以游行的队伍所过之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二伯正谈着,游行队伍已经来到门口,只见长长的游行队伍像一条长龙,东不见头,西不见尾,踏着平坦的村道缓缓向前进。有的吹横笛,有的弹琴,有的打鼓,还有的扛锦旗,锦旗上写着“万事如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的大字。我正看着,爸爸已经点响了鞭炮,噼里啪啦声响了起来,鞭炮声伴着欢庆队伍动听的笛声、琴声、鼓声,组成了一首欢庆元宵的歌。

望着缓缓离去的游行队伍,我想:元宵的庆祝活动,不正象征着人民的日子蒸蒸日上,祖国繁荣昌盛吗?(以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人民生活的美好、国家的昌盛,揭示了元宵节活动的意义。【反问修辞】)看到这样热闹非凡、欢声鼎沸的景象,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大喊:“我的家乡,我爱你!”

名师点评

1.构思

2.本文精华点

(1)语言生动:文章措词准确,文句流畅,“神龙盘玉柱”“灵龙吐珠”等更是作者丰富想象力的展现。最后,作者油然生发出一种感慨,使景与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2)选材典型:作者在选材上可谓颇费心思,“点香”这个场面给人以庄严、肃穆、沉静的感觉;“迎欢庆队伍”却是一个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景象。这一动一静结合得恰到好处,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