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3)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就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控制区域差距是一个近期的具体目标,而缩小区域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长期的目标。

10.3.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优化产业结构是新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异常激烈。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在新的技术平台上提升制造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继续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对中国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巨大压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快产业升级,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加紧与中国在传统国际市场展开竞争,中国面临着与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调整。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劳动力、土地、燃料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对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倒逼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到位,不仅影响短期稳增长促转型目标的实现,还将严重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2)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改变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打造新优势,增强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3)优化产业结构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创新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努力向消费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引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扩大消费市场。 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促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

10.3.2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是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全局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以政府资源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协调区域关系并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动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其要点如下:

第一,全面综合地考虑——体现科学发展观。

第二,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体现区域统筹的层次。

第三,动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这里,把鼓励发展、控制差距、重点治理和协调关系定义为统筹区域发展的四大主题。

统筹区域发展是在中国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冲突频繁发生以及各种区域病并发的背景下提出的。 统筹区域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 统筹区域发展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 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确定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

(1)明确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

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可具体表述为:综合治理区域经济领域中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形成区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统筹区域发展的具体目标对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是不相同的。 就目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控制区域差距是一个近期的具体目标,而缩小区域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长期的目标。 从统筹区域发展的四大区域来说,各自的目标重点也不同:西部地区主要是落后问题,东北地区主要是萧条问题,东部地区主要是膨胀问题,中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地位下滑问题。

(2)确定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

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区域发展问题;二是区域关系问题。 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只能在全面、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才能确定。 统筹区域发展内容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3)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

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区域制度基础建设;二是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但是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必须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明确区域战略。中国完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经形成,即: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格局。 能否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还取决于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是否完善和区域政策是否合理。

①加快建设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 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都是政府区域管理的工具,而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用评价,都需要一定的机构来负责。 鉴于中国的国情,区域管理机构的设置显得非常紧迫和重要。

②完善与落实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是统筹区域发展的主要工具,其重点与方向随着区域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区域政策的价值取向和作用强度都是制定区域政策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效率与平等是中央区域政策需要解决的两个目标,区域政策必须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区域政策必须由负责区域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并经过法律上的认可程序,使其具有法律效率。

10.3.3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这一提法体现了中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顺应了中国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强调了中国重视开放的质量与效益,凸显了内外统筹的科学发展思路。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说明全面加速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在经济领域的共识,成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领域之一。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迅速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要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努力实现利用外资新突破。 中国吸收外资的长期优势正在形成,中国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经济体。 未来要更大力度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更加重视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延伸产业链,增强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加大新兴产业引资力度,提高服务业、农业利用外资比重。 按照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促进存量外资产业升级。 着力优化外资来源地结构,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利用外资的国际区域格局。 鼓励外资企业通过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大力引进境外各类投资基金,鼓励企业境外上市。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改进服务,疏堵并举,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各类涉外经济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要适应对外贸易规模、方式、主体发展变化,结合经济发展实际,积极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简化贸易、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程序,提高外汇管理工作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经营成本,有效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要抓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利时间窗口,在统筹国内需求与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 注重提高资本市场交易的可兑换程度,有序提升个人资本项目交易可兑换程度,进一步提高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和信贷等的可兑换便利化程度,在有管理的前提下推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可兑换。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调整和利益诉求,需注意处理好各种利害关系。 也要根据国内外经济情况发展变化,保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包括采取临时性特别措施。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规范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使用。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中国顺应市场需求、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深化对外经济和金融交往、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稳定和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良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要切实落实好已经出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探索开展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试点。 完善人民币跨境循环路径,建立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 进一步拓展双边货币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继续积极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发展。 继续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丰富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引导和推动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和投资,助推中国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 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和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鼓励和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利用自身比较优势,走“精、专、特、新”的特色优势道路,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积极拓展境外投资合作领域和方式。 鼓励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加强国际技术、信息和人才交流,努力构建研发网络。 探索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利用途径,支持企业对外进行一些战略资源的投资。

深入实施经济全球化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选择,也是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凝神聚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中国开放型经济。 另外,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将以下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固然要借助于全球化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尽可能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力求实现某种程度的“跨越式”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坚韧性上下功夫,要认识到我们要面对的压力和冲击力是很大的,只有依靠坚韧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以此为基础而寻求发展,寻求“跨越”。 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

21世纪,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将会更加激烈,与国际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还很脆弱;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的优势有限,信息化整体水平还很低;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中国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正视差距,直面困难,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差距和困难中找到发展的潜力、发展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